其总办一职,破格任命安国公四子张栓子——一个以憨厚踏实、亲民爱民着称的年轻人。
皇帝看中的,正是他那份不计得失、质朴无华的赤诚之心。
在张栓子的带领下,一张以州、府、县城为节点,军民共用的“民用电报网络”,以惊人速度铺展开来:
每座通铁路的城市,设立一等“中央电报局”;
每个重要县城,设立二等“地方电报站”;
甚至在偏远的边关要塞与军垦农场,也破例设立三等“军民电报服务点”。
更令人振奋的是,电报收费在皇帝“皇家补贴”的最高旨意下,降至极致亲民的价格——
一字,仅十个铜板!
虽对寻常百姓而言,这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与那“家书抵万金”的思念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大宁启元三十年,冬。
北境最荒凉的“安西军垦农场”,冰雪覆盖,寒风刺骨。
年仅十八的新兵李狗蛋,怀着忐忑与激动,踏进了刚挂牌的“军民电报服务点”。
他几乎花光了半年攒下的军饷,只为给远在江南水乡、日夜为他担惊受怕的老母亲,发送一封报平安的电报。
“俺……俺要发电报。”
他将一串沉甸甸的铜钱和一张被汗水浸湿的纸条递上,纸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大字:
“母安,勿念,儿佳。”
柜台后的译电员看着这个脸庞冻得通红、眼中却满是孺慕之情的小兵,心中一阵动容。
他熟练地将三字译成电码,戴上耳机,手指在黄铜电键上飞快敲击。
“滴答……滴……滴滴答……”
一道承载着质朴却深沉思念的电波,冲天而起,跨越千山万水,冰封河流与巍峨群山。
仅一个时辰,便精准抵达江南那烟雨朦胧的小镇。
江南,安庆府,李家村。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母亲,坐在破旧织机前,费力织布,眼神却不时望向窗外萧瑟的冬景,叹息连连。
她的儿子狗蛋,去北境当兵近一年,音信全无。
她日夜为儿担忧,夜不能寐。
就在此时,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一名身着“皇家电报总局”绿色制服的年轻驿卒,气喘吁吁站在门口。
“请问……可是李狗蛋,李军爷的母亲?”
“是……是俺……”老母亲心头一紧,以为噩耗将至。
然而,驿卒却从怀中掏出一封盖着“加急”红印的信封,恭敬递上:
“老人家,恭喜!这是您儿子从北境发来的平安电报!”
当驿卒一字一句念出那封跨越千山的家书——
“母安,勿念,儿佳。”
老母亲再也按捺不住,捂脸痛哭。
那是喜悦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更是对这个让“天涯”变“咫尺”的伟大盛世的感恩之泪!
这一天,类似的故事在帝国每个角落不断上演。
电报,这项诞生于实验室的“奇技淫巧”,终于升华为连接亿万家庭、慰藉万千思念的国之重器!
家书抵万金,盛世暖人心!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