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164章 千万贯(第2页)

第164章 千万贯(第2页)

这些都是湖上专门待客的游船,有船篷,使游客免去日晒雨淋之苦,四周却并无船壁遮挡视线,令视野良好,坐在船中尽可以饱览西湖风物。

“今日还好,”苏轼已经坐过多次西湖游船,自然而然地为明远介绍,“若是二月八,或是寒食清明,就一定要事先指挥船户,雇定船只,负责就只能对着这湖光山色空感慨了!”

两人便上了一条船,船上有桌椅,有酒具,而且自带镣炉与灶具。游客只需一声吩咐,船娘便能烹饪茶水和简单的美味。

更有无数叫卖鲜果的小船,在各游船之间穿梭,果然是“乌菱白瓷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1,还有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1的卖花女,正摇着小艇,到游船的船舷旁兜售白兰花、茉莉花穿成的花球花环。

明远摸出几文钱,便从邻船的卖花女手中买了一大捧。

他已经有段时日不簪花了,今日兴致忽起,索性便取了一串淡紫色的茉莉,簪在鬓边。

一旁的卖花女看得顿了顿,忘记去摇手中的船橹。

苏轼则望着明远,倾倒似地颂道:“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2。远之,若无你,世上再无人当得起‘皎如玉树临风前’3这一句。”

明远微微一笑,将手中刚刚买的鲜花递到苏轼手中,请苏轼也簪上。

苏轼望着明远手中的花,笑道:“远之是潇洒美少年,某却是‘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4。”

明远笑道:“哪有此事?”

他亲手将一串茉莉簪于苏轼鬓边,笑道:“此花多半乃西湖所赠,专为谢过苏公昨日的诗!”

苏轼刚刚有迟暮之叹,马上又被明远这新奇的说法给打岔打掉了,顿时笑道:“远之说得太好,一言之间,西湖已如一美人,亭亭立于某眼前。”

苏轼说西湖有如一名美人,明远顿时睁大了眼睛:

——不会吧不会吧,苏公“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名句,不会竟然出自对他这随口一句的联想?

若真是如此……明远顿时有一种,不枉此行的感觉:不枉他到这个平行时空来一回,不枉他结识了苏子瞻。

明远闭上眼,复再睁开:他真的希望,希望苏轼将来能够远离那些悲惨的命运。即使这世上从不存在“苏东坡”,也不觉遗憾。

在船娘摇橹的吱呀声中,苏明两人一路到了宝严院附近下船,问清道路,摸到宝严院跟前。

西湖附近佛寺众多,大大小小禅院据说有上百座。而宝严院并不出名,明远不知苏轼为何独独挑中这里。

“这宝严院中有一僧名‘清顺’,乃是一名诗僧。”

苏轼向明远介绍:“我们今日就去扰他去。”

明远遥想了一下清顺此人,好像没怎么听说过,于是问苏轼:“子瞻公,这位‘诗僧’的诗名,怕不是您发掘的吧?”

他猜了个正着,苏轼便嘿嘿地笑着,道:“前几日偶然漫游至此,正好见到壁上有诗曰;‘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5’。某便急了,四处询问:这是谁人所作,这是谁人所作?”

明远模仿着苏轼的口吻,继续说道:“众人答曰:‘清顺’。”

苏轼一拍双手:“正是!”

说罢哈哈大笑,笑得十分开心。

两人并肩进入宝严院的禅房,明远很快便见到了那位“诗僧”清顺。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剃着光头,头上点着戒疤,正跪坐在一张条桌跟前,用手中的茶杵熟练地将茶臼中的一小块团茶碾成细细的茶末。

他见到苏轼,眼中立即流露出淡淡的欢喜。

看来即使是方外之人,见到知己好友,同样能感受到世俗的快乐。

但清顺的眼光随即转过来,凝聚在明远脸上。

明远察觉到了一丝错愕,一丝惊异。

甚至清顺手中的茶杵也停了下来。他不言,不动,就这么专注地,凝神望着明远,然后开始缓缓上下打量明远,

——这是怎么回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