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枭相 > 第145章 江西官场的人选分道扬镳(第1页)

第145章 江西官场的人选分道扬镳(第1页)

qvA9,

于可远压根就没着急,这些情况是早有预料的,他无非在等谭纶给一个确切的方案。但如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方案。“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海瑞抑制不住愤怒,“通倭那样滔天的罪行,皇上顾念旧情都已经放过他们了,却不知感恩,意图翻案!可远,谭大人,还请帮海瑞这个忙,把我派到分宜任知县!不说和严党那些人拼杀一阵!拼了这条命,也要救斯民于水火!”

谭纶也重重地点着头:“这倒是难得的提议,我可以跟吏部去说。”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于可远却轻轻地泼来一瓢冷水。谭纶和海瑞都是一怔,俞咨皋也不禁望向了于可远。谭纶:“有什么难处?教谕转知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莫非还有人能阻止?”

于可远:“刚峰兄调任知县当然没话说,但在分宜那里未必行得通。山西我是了解过的,无论大小官员,都与严党密不可分,如此铁板一块,让刚峰兄进去,就算他有天大的本领,也发挥不出任何作用。哪怕刚峰兄有裕王爷和两位阁老的护身符,甚至会适得其反。我想,还应该再添一条。”

谭纶:“哪一条?”

于可远:“巡抚,布政使,知府,这三个官员若是动了,难免会让严党忌惮,最好是将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换成我们的人。”

“这种时候,又能派谁去呢?”

“我。”

于可远铿锵有力地答道。“你?可远,你虽然中了秀才,但我大明朝尚未有秀才就入朝为官的先例……何况都指挥使这个职位需要有从军经验……”谭纶皱着眉道。“并不是我来担任都指挥使。”

于可远望向俞咨皋,“俞大哥,你愿意做这个都指挥使吗?”

俞咨皋一怔,惊了好半晌才道:“我当然没意见,只是这可行吗?”

“怎么不可行?你本就在军中,转任江西都指挥使是恰如其分的。”

于可远笑了笑,“再往深处说,戚将军和俞将军早些年间也没少和严党打交道,虽然是无可奈何之举,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如今正是表达立场的最好机会,铲除严党,自此之后再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也是为胡部堂正名。”

俞咨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这个道理……只是总不能我毛遂自荐吧?”

“我想,师相也希望看到您到江西任这个职的。”

其实他想的不止所讲这些。铲除严党的最后一役说来惊险,实际上结果早就注定,这样天大的功劳,这时若不争抢,简直是暴殄天物。俞咨皋既然对阿福有心,将来必定是同一派系的人,跟着俞咨皋到江西,不仅是扶持势力,也是给自己政绩。监生名单在中秋前必定会公布,成为监生几乎是铁板钉钉,只要拿着这份政绩,以监生身份入朝为官便是顺理成章。他可以少走好几年的科考之路!当然,即便决定去江西,也得在完婚之后。一时间,大家都静了。谭纶和海瑞显然也不是傻的,刚开始没回过味,现在也猜到了于可远的意图。“高阁老那里自有可远你去说情,我会给徐阁老写信,月内就给你们确切的消息。”

谭纶沉声道。“我等你们!”

海瑞拜道。……俞咨皋和海瑞都走了。堂内只剩下谭纶和于可远。“可远,婚宴筹备的一些细节,我会派人跟你对接,这些我们就不谈了,只说一点,你这场婚宴来的人会非常多,我猜会有两个大变故。”

于可远定定地望向谭纶,示意他继续讲下去。“从稷山县离开,我们就该前往山东筹备婚礼,这是第一个大变故,谁会去。王妃虽然有要去的意思,但听冯公公之言,为世子安危着想,也是一定不能去的。但婚宴毕竟由王府主办,我想,翠云姑姑和碧萝姑姑,还有冯公公,总得来一个。这人代表了王府,也便代表了裕王。”

谭纶抿了一口茶,润润嗓子,接着道:“司礼监那头,石迁公公是一定要到场的,说到底他便是为此事而来。内阁呢,有高阁老,朝廷三个最显贵的地方,都有重要人物出场,其他官员也必定会蜂拥而至。但你和高小姐毕竟是平常百姓家,虽有皇恩眷顾,不免被人评头论足,所以我想着,总要有个看得过去的由头。”

于可远道:“不知是何由头?”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中,你即将迎来三喜,归乡,结婚,中榜,另有一喜便是织坊开业。这四喜合并,唯有织坊开业和中榜能讲出一些名堂。我打算向朝廷请示,在你结婚当日,请翰林院和国子监大儒公布你的监生名额,也向皇上讨个封赏,封你为裕王爷的侍读。如此一来,官员们前来参加婚宴便有了说法,再者,你那织坊是官商民一体,既然有官,看看小样也不为过。你以为如何?”

“谭大人所虑必然是极对的。”

于可远笑着道。“嗯,这第一个变故能提前解决,第二个变故便只能随机应变了。”

谭纶脸上挂着深深的忧愁。第二个变故必然与严党有关。“那头筹办着,这头也筹办着,但新郎新娘注定去不了高府,你也当不得高架的入赘女婿。他们凭着当初的一纸婚书,还有家族之言,必定要兴师动众地问罪,我想,严世蕃若有所行动,也便是这时了。”

谭纶道。“这倒不足为奇,有师相和诸位大人在场,他们断没有动硬的道理。无非是靠着流言强辩几分,这个,我心里有数。”

“好,你心里有数,我心里也就大定了。四宗会讲还有三辩,后面这三辩,你辩或不辩意义都不大。我和太岳的意思,你头场辩论已经出尽了风头,在心学四宗中也打响了名声,无论是人脉也好,声望也罢,都有所收获,还是把机会留给其他人,太抢风头也未必是件好事。”

“谭大人说得有理。”

就这样,于可远没再出席接下来三天的三场辩论。……自从高拱张居正等人离开府邸,胡宗宪如今已是另一番光景。求了李时珍,得到些强提精神却会折损根基的禁药,赴往山东了。他既不代表徐阶高拱,也不代表严世蕃,此行,他仅仅代表那颗无奈又遗憾的心。是忠是义是孝悌还是廉耻,这时已然分不清了。前面是四骑护驾的兵,后面也有四骑护驾的兵,马车两旁还有四骑随从,此行便显得十分煊赫!按规制,已经告老还乡的胡宗宪任用这样的排场,便是僭越。可这是必须要做的安排,在外人看来也就是高拱等人的安排,殊不知高拱根本不知道胡宗宪离开了府邸。胡宗宪之所以这样做,为的便是保护自己的安全。他应该死在该死的地方,而不是被严世蕃等人穷凶极恶地杀在半路上。一路上奔越山河,各驿站更换好马,人尚未到山东,声势已足以宣示他视死如归的决心压倒一切!马车内的胡宗宪却是一路心潮汹涌。早年中进士后,便直接进了刑部,开始仕宦生涯。在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任知县时,勤政爱民,招抚山贼,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平定浙江倭患,取得抗倭的重大胜利。他平生以孟子王者师学为圭臬,追求的也正是这般驷马风尘、经营八表的快意人生。严嵩的重用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严府毕竟不被理学心学清流所看好,自己在清誉上便有了诟病。行军打仗从来不是会指挥就行,粮草筹集,人员调动都是至关重要的事,要做好这些,就不得不向严党的很多官员低头。仗要打,严党要溜须拍马,下面的士兵百姓们也要看护,如何两全,连一向以干练著称的胡宗宪都做得瞻前顾后,总会有失偏颇。这些年来,他送给严党官员的礼不在少数,真要翻找旧账,他逃不掉。极言之,他本就是罪有应得,这一次就算报恩,也要让严世蕃等人悬崖勒马,最不济,不能让他们牵扯到严嵩,更不能牵扯戚继光和俞大猷。倘若这些人都罢黜了,朝野如何看他,毁誉也是在难料。但寻常百姓那种清苦毕竟难捱,储才仰望本就为了施展,水里火里挣出来便不枉此生,他从未后悔走严嵩的门路。因而一路更不停留,日夜兼程。其时又正当金秋飒爽,中秋将近,风萧萧兮,他干脆命人将车轿的顶也卸了,门帘窗帘也取了,以符风餐露宿之意。跑得快了有时还站起来,凭轼而立。车风扑面,衣袂飘飘,悲壮踌躇,总是千古之感!马队就这样跑着,胡宗宪也好长一段路程一任颠簸神在身外,突然感觉到车慢了下来,衣袂也就不飘了。定神一看,原来是一处驿站到了。“歇歇吧。”

胡宗宪吩咐道。这几日的行程,他仿佛老了二十岁,年龄比王正宪和高拱小,样子却像是他们的长辈。可前驾的四匹马刚走进这个驿站的大门便都停在了那里。这是个县驿,院子本就不大,这时里面已经散落了十几匹马,一些亲兵正在给那些马喂水添料刷洗皮毛,里面也就没有了空地,胡宗宪的马队挤不进来了。“怎么回事?”

胡桂奇搀扶着老父亲,站在驿站门口。“请问是不是部堂大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