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枭相 > 第230章 五个理由(第2页)

第230章 五个理由(第2页)

申时行:“当然没有。”

刘茂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还要把官员送往翰林院?地方衙门同样很缺人。”

申时行瞪大眼睛看着刘茂,“地方衙门很缺人?刘大人,您这话说得可有依据?据我所知,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地方部衙都可以用一句‘人满为患’来形容,您既然说同样缺人,不如您向吏部举荐如何?”

“我的意思是说,两京一十三省那么多地方部衙,总有需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也总有要更换新鲜血液的地方,大人何不仔细询问一番呢?”

申时行:“这是另外一码事,要调查要询问,就要人手,要银子,甚至要增设一个部衙的人手。为一点醋包一顿饺子,大人觉得这不是浪费吗?何况那些官员已经在那儿了,而且相当优秀。难不成要白养他们一段时间?什么事都不做,未免有人上疏弹劾我们吏部不作为,在打压人才。”

刘茂:“可是翰林院如今的人员规模已经超过了它应有的规模。”

申时行:“为各部衙补充必要的官员是吏部应该有的作为,何况这只是短时间内的情况,会有相当一部分官员调任。”

刘茂:“可翰林院如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官员,以这么惊人地浪费国库银子作为代价吗?大人您也同意这些银子完全是浪费的吧?”

申时行:“不该由我来评论户部的事,您得去问赵贞吉赵大人。”

“大人!”

刘茂声调忽然拔得很高,“无论我们问于大人什么问题,他都说这是程序上的问题,应该问您。而无论我们问您什么问题,您都说这是朝廷的政策,应该问上面!那我们应该怎么弄清事实真相?您给一个具体建议?”

听到这番话,于可远轻轻笑了,而刘茂身旁的马文忠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人太沉不住气了!申时行更为笃定,也更为轻松。“是的,我确实也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些让人真正左右为难的困境。是内阁把制定律法和规矩当做大臣的职责,而管理属下是每个部衙堂官的职责,而管理这些律法和规矩,却总能引发管理规矩和规矩管理之间的混乱,特别是当管理规矩的管理的责任和规矩管理的规矩的责任之间发生冲突或重叠,但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通政使司的重要性,也正需要如大人这样的热心肠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解决!”

“热心肠”,这个词是多么嘲讽啊!刘茂也有些破防了,“这都是些毫无意义的口水话,不是吗?大人!”

申时行依旧笑着,“不该由我来评论朝廷政策的运行,您得去问内阁和司礼监。”

这场问话便在众官员们忍俊不禁中收场了。于可远跟在申时行身后,慢慢走出通政使司的大门。“看过刚刚的问话,你有何感想?”

申时行小声问道。“感触颇多。”

于可远感慨道。“不妨说一说。”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严党下台这件事。”

于可远望向申时行,申时行闻言不由停住了脚步,转身也望向于可远。“足下有何高见?”

“之前我对严党下台有过很多很多的猜测,也给出了很多的理由,如今看来还得加上一项,政策的更新换代往往会带来相当长时间的一段空白期。何况国库空虚,这两难加到一起,比千难万难还要艰难,徐阁老和高阁老能将朝廷打理成这样,百官就算不心怀感激,也不该责难了。”

“你能这样想,徐阁老和高阁老若知道,一定会很欣慰的。”

申时行点点头,眼中透露着对于可远的一丝赞赏。这位是真大佬。他不仅仅是将来的真大佬,即便是现在,在朝廷里也一样相当有分量,只是他很懂得明哲保身,虽然明面上靠向高拱,但实际上在一些关键的政策,从来都是左右摇摆,谁也不得罪的,因为连他也看不清,将来到底是徐阁老的天下,还是高阁老的天下。但有一点,他和张居正来往得相当密切。想来他也看得出来,就算徐阶和高拱之间互有高下,但以张居正对裕王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裕王和世子的重要性来看,这内阁的天下,十有八九将来会落在张居正手里。他能提前抱紧真正的大腿,这是当前朝廷里,任何其他人都没有做到的。而申时行刚才在问话时所说的那些,其实理论上是正确的。内阁大臣们当然要对他们颁布的政策负责,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但在具体实践上,内阁大臣们甚少会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或政策负责,因为内阁班子不停地在换人,除了屹立二十余年不倒的严嵩这一班,往前推算,往后推算,一个内阁班子完全不换人的有效寿命不超过两年。哪怕只是换了一人,那其他人就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卸责任。而第一年往往需要用来回忆他们未入阁前提出的那些“英明”又极具蛊惑性的煽动性发言,这些发言一旦无法实现,就得对付迫切的现实问题。而这些现实问题又无一例外地和国库银子相挂钩,通常是恐怖又具灾难性的,和嘉靖帝的私利相关,而这些恐怖之事往往又无一例外地要向全体臣民保密。既然新的内阁班子要努力解决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依赖于吏部和户部。这就有点不幸了——因为吏部和户部的堂官往往也在内阁里,而且又忙于互相争论不休,根本无暇对银子不充足这件事向内阁班子出谋划策。换句话说,户部,四十余年来对国库就没有发挥过任何有益的作用。所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既然不能开源就节流,节流就节在了冗员问题上。但又不能彻底整改明朝真正的冗员问题,而是浮于表面,进行面子工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装一装。这样,过了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内阁大臣们了解真实情况是怎样,随后打算真正地治理这些事情,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弄出内阁了。因为内阁不需要一个真正励精图治的人。此时,政绩只能退居在满足嘉靖帝私利之后了——或者不如说,唯有满足了嘉靖帝个人的私利,才能拥有继续在内阁待下去的资格。你不用做任何事,你只需要满足皇帝就行。因此,申时行其实最明白不过,他声称内阁制定标准和规则,其实只适用于当初制定这个规则的标准的全体内阁成员,但凡有一个人不在了,他们就有充分理由不认账。而这番讨论还会进一步引申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内阁班子在短期内有了人员变动,那么这些规则和标准要不要作数呢?显而易见,一些官员就时常来填补这一空缺。只有当内阁班子长期不变动,或者内阁首辅绝对大权在握,像之前的严嵩,或者将来的张居正之流。而一些官员,你根本不可能将他们清楚地规划到清流或严党,徐党或高党身上——他们总是相信,而且希望,内阁班子定期或不定期,但一定要短期内更换。这就给了他们不受上司们控制的最大限度的自由,若是他们在位太久,就会开始认为他们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嗯……某种程度上是如何治理下属了。高拱也从侧面知道了这件事。他很快将申时行和于可远叫到了礼部,这里相当于他的一言堂,绝没有外人,自然更方便说话。高拱把二人喊来,然后一番责备。申时行说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于可远站在旁边不言。高拱告诉他:“你可能为你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你什么都没解决。那些和稀泥的手段毫无用处!刘茂将事情都告诉赵贞吉了,现在赵贞吉捅到司礼监,过几天,你们就要肩并肩地受司礼监的盘问!你们必须有适当的答案——或者,最起码是一致的答案。”

于可远说他们必须首先确定好立场。“很好。”

高拱平息了一下,坐在椅子上,喝了碗茶,“那真相是什么?”

申时行却对这番话有些不耐烦,“阁老,我们在讨论我们的立场,至于真相,这无关紧要。”

很有道理。于是高拱让他概述立场。申时行将眼神望向了于可远。于可远于是便向高拱提出了不仅适用于古代,还适用于现代甚至西方的五条标准申辩理由,一一对付司礼监的指控,尽可能用不同的理由来对付不同的指控。高拱以前并没听说过五条申辩理由,当然这些或许已经融入他的血水,成为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像这样具体表述出来还是很有趣的。“有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非常令人满意的理由,但因为安全关系,或者某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无法透露。”

于可远道。高拱皱着眉,然后又舒展开来,这件事似乎适用于那位詹事大人的私人恩怨,想来司礼监也并不想让詹士府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大洗牌,无论是黄锦还是陈洪,看在裕王的面子上,也不会这样做。那位詹事大人除了私德有问题,其他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出现错误只是由于大量削减人员和预算,使部衙难以维持运转。”

这条不用明说,完全适用于翰林院突然新增官员的解释。这个太好办了,找一些小且无关紧要的事情,办错了,就能适用。申时行也扭过头来,饶有兴致地望向于可远。他这几乎是为所有官员拿出一套谋生的模板来。“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但现在已经放弃,但此前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于可远仍是笑着说道,“这三条就能完美应付过几日的盘问了。”

第三条理所应当地解释了詹士府为何要批量集体购买物资。“还有呢?”

高拱问。“第四条,这发生在重要灾难被发现之前,并且不可能再发生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