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皇太孙 > 第28章 被封吴王(第1页)

第28章 被封吴王(第1页)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们全都露出震惊的神色,因为皇帝朱元璋居然要让朱允熥住在自己的寝殿旁边去。住这么近,这意味着什么?众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待在皇帝身边的皇子皇孙,无一不是受到极为重视的。好比当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几个儿子都有争夺皇位之心之后,便对他们失去了重用之心。反而将小儿子李志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后来让李治作了皇帝。而如今朱元璋要把朱允熥带到身边,这莫不是想要言传身教?敏锐的官员们,都嗅到了这个意思。武官们非常开心,文官们则都面色忧愁。而最慌的,显然是朱允炆。他的脸色变得煞白,没有一丝血色!他很慌张,如果朱允熥被朱元璋带在身边,两人经常走在一起,那自己想要继承皇位,岂不是希望更加渺茫?而实际上,朱允熥自己其实也不想待在朱元璋身边。毕竟他有要争夺皇位的心思,可他先入为主的因为历史原因,认为朱元璋很可能还是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会让朱允炆当皇帝。毕竟有历史的前提!他并不知道朱元璋此刻也已经熟悉了历史,更不知道朱元璋完全不想再立朱允炆为皇帝了。这个误会,在爷孙两的心中一直都存在,所以朱允熥不知道朱元璋想要培养他。而他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手段,来实行造反。因为在他看来,若是只靠朱元璋,未必会把皇位给到他。只有自己够强,争夺皇位才有机会。既然自己想要造反,那不管是造朱元璋的反,还是以后造朱允炆的反,前提都是要积攒自己的实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要是被困在朱元璋身边,那如何有机会?去实行造反的准备呀?就算此刻,朱元璋已经对自己态度很好,也非常看重自己,但是朱允熥还是不喜欢将命运的缰绳放在朱元璋的手上。如今的朱元璋,或许喜欢他,或许看重他,或许愿意将皇位给他。可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毕竟在自己穿越之前,朱元璋看重的还是朱允炆,所有人也都以为朱允炆会稳坐储君之位,成为将来的皇帝。可还不是很快就出现了变数吗?若是自己将希望,寄托在朱元璋身上,等着朱元璋封自己为储君,给自己机会。那么以后都得看朱元璋脸色。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废掉。打铁尚需自身硬,朱允熥作为一个穿越者,也有着自己的傲气。他不希望,这皇位是谁给他的,他也不想自己在朱元璋面前就真的要天天装孙子,各种表现来获得皇位。他更喜欢用自己的实力,换来一个天下。而且这是他必然要经历的。因为他不想像历史上的朱允炆那样,皇帝给了他皇位,却守不住。如果现在的朱允熥,也只是一味的通过表现,来让朱元璋将皇位给了他。那么自己顶多就是当了个好孙子,未必能当好皇帝。以后做了皇帝,真的有能力,有实力守住这个位置吗?真的可以压得住那些群臣吗?未必!所以,就算这个时候朱元璋愿意并保证将皇位给朱允熥,朱允熥也一定不会坦然接受。他需要用自己的实力,把这个江山拿过来。这样才说明他真正的有手段,以后才能坐稳江山。众所周知,开国皇帝,以及靠手段靠本事自己夺过来的皇位,才是做的最稳当的。靠继承、靠传位、靠上一届的皇帝支持,所坐上的皇位,却不那么稳妥。在短短的时间里,朱允熥想了很多很多。他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必须通过造反,得到皇位。这样的皇位才能做的稳妥,这样的自己,才能够掌控文武百官,掌控天下。而这时,朱元璋见朱允熥迟迟没有反应,便疑惑的说道:“怎么了?允熥啊,你不想和咱住在一起吗?”

朱允熥尴尬的笑了笑说:“孙儿只是觉得,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若是一味的靠着皇爷爷的庇护,终究无法成长。”

朱元璋听到这话,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说:“好……好,不愧为咱的孙儿,能有这番觉悟,着实是好。说明你确实是成长,确实是长大了。不错,既然长大了,便不应该有任何人的庇护。你没有让咱失望。这样吧,鉴于你这一次镇灾有功。而且是非常大的功劳,所以咱便破例直接封你为吴王,不需要到外地就藩,王府建立在这京城之中,你看如何?”

朱元璋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再次震惊。给皇孙封王,这种事情显然并不合理。就算封王,也应该只是低一级的郡王。而绝不应该封为尊贵的亲王,更不应该是吴王。要知道,王的封号,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像秦王、晋王、齐王、楚王这些,都是非常尊贵的封号。甚至有些封号,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皇帝可能重点培养的接班人。而明朝与其他朝代不一样,明朝的秦王、晋王这些已经封给了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按理说,到朱允熥他们这一辈,就算要封王的话,封号也较为普通,不应该有这么尊贵的封号。就算想要给他封这么尊贵的封号也不行,因为朱元璋的那些儿子,已经将这些尊贵的封号给占掉了。总不可能封两个秦王两个晋王吧?而让众人感到震惊的是,都没有想到朱元璋给朱允熥封的王,居然是吴王!在其他朝代,吴王或许比之晋王,秦王要低上一些。但在明朝,绝对不一样。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做皇帝之前,曾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而朱元璋后来势力越来越大,于是便自作主张,把自己封为了吴王。这个称号一直到他登基为皇帝,才算去掉。先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被封为吴王世子。也就是说,在朱元璋这一朝,有资格和吴王两个字沾边的,除了他自己,便是他儿子朱标曾经叫吴王世子。而如今他居然将这个称号,封给了朱允熥,由此可见他对朱允熥的重视。一般来说,皇帝曾经被封过的王,后面都不会封给其他人。毕竟这要避一下忌讳。但朱元璋却不一样,自己做过吴王却又将吴王的称号封给了朱允熥。从他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是想让朱允熥继承他的皇位。那么让朱允熥做曾经的自己,也是在暗示大家,也会让朱允熥做未来的自己。朱允炆在手在颤抖。他自然比任何人都了解这吴王的分量。可心中纵然有千般不甘心,此刻也绝不敢说半句反对的话。满朝的文武官员们,都不敢站出来说什么。尤其是文官,他们先前帮朱允炆说话,便已经误解了朱允熥。之前面对朱允熥的各种怒怼,他们也都哑口无言。此刻自然不敢,再站出来反对什么。再加上朱允熥这一次赈灾,确实功劳很大。若是这时候站出来反对,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倒是朱允熥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倒并没有太多什么别的感觉。只是赶紧躬身说:“多谢皇爷爷……”在他看来,封自己做什么王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到皇宫外面去自立王府。这才是最重要的!若是可以将自己派到别的地方去就藩,越偏远的地方越好,让自己可以安心的扩建自己的势力,那就更好了。不过现在他也满足了,毕竟不在皇宫之中,他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比如说暗中培植自己的实力啊,私下和一些官员们见面呀,扩建自己的势力啊等等。简直不要太简单。朱元璋脸上也露出笑容又继续说:“你两个妹妹,宜伦郡主和江都郡主也随你一起到你府上去住吧。”

朱允熥激动的说:“多谢皇爷爷。”

朱元璋又补充:“不过,在你的王府未能够完全修好之前,你还是住在少阳宫去。”

这下朱允熥倒是没有了任何意见。这不挺好吗?本来朱元璋是想要对朱允熥在这一次的救济灾民事情中,好好的封赏一番。但如今竟然给了吴王这个封号,也就不好再给其他的赏赐了。于是接下来,朱元璋问文武百官们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本来文官们都是想要为朱允炆主持公道,不过眼下这个事情谁也不敢再提。于是便有几个官员站出来说了几个不大不小的事儿,这早朝便也就这样结束了。退朝之后。朱允炆灰溜溜的回了东宫,他甚至没脸和那些文官们闲聊几句。而朱允熥不一样,他不仅和武官们一个个拱手告别,还非常友好地对那些文官们说着客气话。仿佛之前在朝堂之上的矛盾,此刻也俨然没有了。文官们显然也不能对这件事情过多记仇,大家也都纷纷的祝贺朱允熥成了吴王。大家看起来一片其乐融融,这也让不少文官们心中有了一个想法,让他们感觉这朱允熥实际上看起来要比朱允炆豁达不少,心胸也更开阔一些。但这个想法只是出现了一瞬间,便被他们压了下去。因为从整体利益来说,他们还是不能够支持朱允熥,因为支持朱允熥做了皇帝,那么他们文官的地位,绝对还是要低于武官的。走出大殿,开国公常升得过来对朱允熥说:“三皇孙殿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朱允熥看着开国公常升,从记忆之中想起来这是自己的二舅啊。于是赶紧拱手说:“二舅这话有些取笑外甥了,我哪有什么变化呀?”

常升急忙说:“皇孙殿下,这里是皇宫,您怎可称我为二舅呀?”

朱允熥笑了笑说:“又不是在朝堂之上,已经退朝。你我还是舅舅外甥的关系,自然应当叫你一声舅舅。”

这时,武德侯常森也走过来,朱允熥便主动说:“三舅!”

同时拱了拱手,这让常森受宠若惊说道:“哎呀,这使不得呀。”

朱允熥笑了一下,说:“二位舅舅就不要啊这么拘束了,我作为外甥,叫你们舅舅,难道还有什么错不成?”

朱允熥如此行为和言语,自然让两位舅舅无比的开心。就听开国公常升说:“你舅公蓝玉之前也找我们谈过,说你变化很大,这是好事。允通啊,既然你把我们二位还认作舅舅,那么以后我们二位舅舅,必然是无条件支持你的。唉,我那可怜的妹妹走的早,留下你们三个从小就没娘如今又没爹的兄妹,也确实不容易。正所谓娘舅娘舅,我们是你的舅舅,也是你们半个娘,若是你和两个妹妹在受到谁的欺负,尽管告诉两个舅舅,舅舅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朱允熥赶紧拱手说:“多谢两位舅舅,我娘在天之灵,一定非常开心两位舅舅能够如此的袒护我们兄妹三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情绪也就渲染到了,两个舅舅的眼睛里都有些湿润。毕竟是亲戚,毕竟是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骨子里总算还是留着相同的血。”

常升揉了揉眼睛说:“不说这些伤感的事情了,你既然认舅舅,舅舅作为长辈,对你的一些帮助是应该的。今天若是没事,到舅舅府上去,让你舅母给你烧些好菜。也算这些年来,舅舅对你的补偿。”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好,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世上已经没几个亲人了。皇爷爷也算一个,然后就是两位舅舅和舅公了。”

听到朱允熥如此动情的话,常家兄弟无不感动。深深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拉着他要去常家府上。而朱允熥也对在这个世界的这份感情颇为重视。同时还能拉拢常家两个兄弟,自然非常乐意,便没有拒绝。路上他还笑着说:“舅母的厨艺想来是好,不过外甥我的厨艺其实也还不错。到时候我也下厨,弄两个菜,让两位舅舅舅母们尝尝。”

常升和常森立马笑骂:“臭小子,君子远庖厨,你身为皇孙,怎可下厨呀?”

朱允熥也笑了:“给舅舅舅母们做饭,有什么关系?若是连这都做不到,算什么君子呀?”

大家哈哈大笑,感情又近了几分。而这一幕却都被站在阁楼之上的朱元璋看在了眼里。脸上不免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言自语的说:“好小子,变化真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