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请把门锁好 > 分章完结阅读25(第1页)

分章完结阅读25(第1页)

识。bixia666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他和其它三人身上。不,更正确地说,他们五人,无论任何一人皆与其它四人没有交集。

再者,吴剑向受捕后的自白,显示他的精神状态极为异常。他的证词内容,充斥着魔法、催眠术、梦境、召魂术以及潜意识等无稽之谈。尽管吴剑向的某些说法合于现实状况,但却违背了一项物质性证据--警方找不到那卷dv带,包括拷贝备份的vhs带。另外,警方还查得,张织梅的工作原是陪酒女郎,男女关系本就复杂,数月以来则行踪不明;她确实曾于一九九九年年底至欧洲旅游,但却查不出同行男子的身分,也查不出马尔他岛上的焦尸事件是否属实,只能推测两人为掩人耳目,当时并未搭乘同一架班机。

最后,汤仕敬的签证并无问题,他更不可能已经存活五百年……汤仕敬只是个在凤山市区随处可见、总骑着脚踏车四处传教的平凡教徒。他对教会确实非常虔诚热情,矢志奉献一生于斯,但这和其它教徒并无太大差异。

辩方律师打算据此宣称吴剑向已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所有的命案都是在他发疯失神之际、无意识间犯下的,准备向法庭争取减刑判决。

在判决未定即引起争议不断的轩然大波之时,地院同意医学专业人员的建议,暂时将吴剑向送往医院,接受精神治疗。

换句话说,吴剑向的法庭自白,也就是他在病院里告诉我的故事,极可能全是妄想--他脑海中自编自导的妄想。

时事杂志《高雄独家第一手》的主编谢海桐是小我两届的大学学弟,与我同是『潮声社』的社员。我们在社团结识,许多想法颇为契合,因此毕业后也时有联络。

『潮声社』并不是热门音乐社,而是一个专门吸引新诗创作同好的小社团。由于中山大学临近西子湾,时时善变的潮汐升落就是学校校景的一部份,本社成员们经常坐在岸边堤石,面朝夕阳余晖吟唱长词短句,与潮声相合,故名。

离开学校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当时热情投注的七人小社团还在不在?

谢海桐毕业后的境况与我类似:先是在报社当地方记者,然后转战杂志圈,现在成了编辑。其实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但退伍后却留在高雄谋生,和我正巧相反。

他私下有个非常特殊的嗜好,就是研究神秘学。举凡魔法、秘术、各地轶闻传奇、古代宗教仪式及其它关乎超自然力的东西,均多有涉猎。他在求学时即此一领域兴趣浓厚,新诗创作时动不动就引用什么卡巴拉哲学思想的譬喻。

原本我在高雄逗留期间,想抽空与他见面叙旧,但彼此的时间一直搭不起来。我在电话中提到最近在创作新的小说,内容关乎中世纪的魔法,却十分缺乏左证资料,所以希望他可以提供我一点意见,或是协助我搜集这方面更多的资料。

事实上,虽然我早知道目前撰毕的稿件内容,全是吴剑向的妄想,但心中却充满矛盾。我并不想尽数按照他的陈述内容发表,但更不想放弃这个曲折玄异的题材。我改变初衷,决定不以罪案纪实的型式发表,因为我发现在我出院后,很多人以『忧郁症』

来攻讦我的名声。

我不希望再和任何精神病症扯上关系。我很明白,假如我发表了这本以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为主题的罪案纪实小说,必定又会引起有心人士恶意的联想。所以我要将故事写成灵异小说,换掉书中的所有人名,并更动故事部份情节,尤其是那个血腥到极点的不团圆结局。

为此,我有必要对魔法有更多认识,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新灵感,让书中的男女主角化险为夷,成功化解诅咒的危机。

谢海桐满口答应,但我知道他这个人有点善忘,所以在挂掉电话前还不断提醒。待我回到台北后半个月左右,我才收到他寄来的包裹,里面全是相关范畴的参考书籍,并附上一张『祝写作顺利,不再坐困风雨愁城/学弟海桐』的便条纸。

妻在那天深夜我工作返家后将拆开的包裹交给我,我带着这些书进入卧室。

让我相当讶异的是,其中竟有《灵媒人格探勘》!

记得夏咏昱的书房也有一本《灵媒人格探勘》。吴剑向正是藉以自学召魂术,将夏咏昱的灵魂召回人间。不知道眼前的这本书,到底只是恰好书名相同,抑或根本就是同一部著作?

我翻开这本书,并取出我在病房内与吴剑向合作写下的手稿互相对照。时间已近子夜,妻对我就寝前却把工作带到床上来感到相当不满,她沉默地转过身去,将自己埋入被窝深处。

我没有理会她的反应,径自扭熄日光灯,在柔和的橙黄床头灯灯光下继续阅读。

一面比对,我逐渐确定两者真的是同一本书。前面的章节,同样都描述着世界各国历史上著名的灵媒:派波太太、马修.曼宁、珀尔.柯伦……而,书末的第十三章,亦确实是〈灵媒自我修炼之初阶技巧〉。

自灵媒与生俱来的特殊体质之介绍始,〈灵媒自我修炼之初阶技巧〉谈到了世界万物对灵媒生理和精神上的隐性影响、召唤预言幽灵与召唤死去亲友在作法上的不同,以及冥想入定跟呼吸控制的方法……内容果然完全一样。

不,不对。实际上,并不完全一样。

我忽然发现原稿中提到的一段描述,在书中找不到相合的段落。这令我大惑不解。

原稿中写道--『召唤死去亲友灵魂的法术,与召唤预言幽灵的方法基本上并无太大差异。不过,在施行召魂术前,有一个前提必须先予以说明:所谓的召魂术,并非是令死者复活的法术。施法者所招来的魂魄,事实上只是死者于临终前的最后意识。』

『此一临死意识为死者之精神力量,它能重现死者在临死前心中所思想、意志所专注,却无法让死者在人间恢复行动力或判断力。亦即,魂魄仅是死者残存于人间中意识的无形聚体,它可以回答侦讯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却不能取代被附身者进行太复杂、太长久的活动。』

『死者的魂魄会随时光之逝去而逐渐散淡,因此如要施行具有一定效果的召魂术,则必须选择逝者死亡之处,把握时间尽快进行,以召回死者最清晰之意识。』

但以上三个段落,我却未能在第十三章找到。

也许是吴剑向在口述时记错了吧?在别的章节看到的描述,却以为是这个章节的内容,这种事并不罕有。我一时兴起,继续翻找书中其它章节,但仍然没有找到相关描述。

吴剑向是不是误植了其它书上的内容?

我仔细回忆,却开始觉得浑身不对劲--因为,我想起这一段内容,就是吴剑向在某夜将我摇醒,要我立刻补充的描述。我的脑海中浮现他执拗的表情。他并没有搞错。

那,为什么他急着要我写下这么一段在原书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