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李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分卷阅读22(第1页)

分卷阅读22(第1页)

说上百万匹战马,那我可就不困了啊!

李恪说到的这一地区,就是后世的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

如果说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战车、坦克的话。那么,科尔沁草原就是战车、坦克的生产工厂。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民族,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走出自己的发源地之后,都曾在这片区域停留,或者握有这片草原,积蓄力量,而后入主中原。

相对于大兴安岭以西的风沙磨砺,以及松花江以北的极致酷寒,这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美、平坦广阔,可以迅速壮大一个游牧部落。

唐中期以后,契丹就是在这片区域,一边对大唐叫爸爸,一边不停劫掠大唐,猥琐发育两百年之后,趁唐末大乱,大举兴兵,进入中原。

因此,李恪对这一区域,势在必得!

帐内的所有人,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就冲过去,抢、抢、抢!

不过,管茂心很快就稳定住了情绪。

“殿下,契丹部众来投,如果以奴仆身份接收的话,怎么安置呢?虽然我们缴获了不少牛羊,可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去放牧。”

“若是以良人的身份接收,不同于中原农耕地区,以往的草原上是没有税收制度的,大唐的租庸调显然不适合草原,那该怎么征收?”

管茂心抛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唐的租庸调制度:

租,就是每丁每年给朝廷交两石粮食;

庸,就是每丁每年给朝廷服20天徭役,不去的话可以上交绢、布代替徭役。

调,就是每户每年交给朝廷一定数量的绢、麻、绵或布。

看看,这些东西草原上都没有,显然是不能在草原照搬大唐的租庸调制的。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开始集思广益。

提出的方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些还很离谱。

最后,李恪懒得在这事上纠结下去了。

“这样吧,既然他们宁愿做奴仆也要留下,那就以奴仆身份接收,不然他们心里也不会踏实。安排他们去剪羊毛、去作坊做工、去修路,怎么都行。”

“过段时间,颁布一个放良的标准作为参考,比如,工作是否突出,与汉人相处是否融洽,会说多少汉话,有没有与汉人一起过节日,平时是不是穿着汉人服饰等等之类的。达到标准的可以放良。”

“放良的,每户可以分50亩草场,税收按这50亩草场的牲口承载量计算,每年征收承载量的五分之一。想多分草场也可以,超过50亩的部分,另签租用契约,租金收二分之一。”

“耕地的话,按人口算,凡十岁以上,无论男女,每人10亩,税收取产量的五分之一。超过10亩的部分,可另外租,租金为产量的二分之一。”

“耕地第一年需要自己开荒,新开垦的土地收成也不太好,第一年的税就免了。”

“无论是汉人、契丹人,还是奚人,可以自由选择耕地或放牧。徭役也按每年20天吧。”

“另外,一切百姓,必须编户入籍,无条件服从将来的律令。所有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都有义务服兵役,为期五年,如有征召,不得抗拒。”

“把这些公布出去吧,如果还愿意留,那就按这个执行。”

最后,李恪一锤定音。

这个标准,是李恪参考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和草场承载能力定下的。基本上就是,一年下来的收获,交完税后足够吃喝的,还有小有富余,但是想发财,是不可能的。

一个国家只靠种地、放牧,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李恪要求的是,粮食满足军民吃喝就够了。

其余的人,全部集约化管理,利用自己掌握的后世科技,去发展工业、商业,这样才能快速增强国力。

甚至,李恪都想,连土地都不分发,直接统一发展集约化的种植业、养殖业,聘用制加超前农业技术,就能快速积累足够的粮食、肉。

把节省下来的大量人力,投入到工业中去。

可若是这样的话,是不利于积累基础人口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完全的雇用制还不熟悉,自己没有土地,心里就不会踏实的。

另外,若把这些部众一直作为奴隶,不给他们个希望,哪天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威胁,认为不再需要李恪的保护,或者李恪遭遇危险时,他们就会趁势反叛。

如今,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希望,让他们始终心存念想,并为之争取、奋斗,把他们始终禁锢在为梦想打拼的路线上。

一旦有外界势力要攻击李恪,那么就等于打破他们为之奋斗已久的梦想,他们就会同仇敌忾,奋不顾身的去维护李恪,因为维护李恪,就是维护自己对梦想的信仰,就是维护对梦想的执念。

因此,虽然他们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法摆脱奴仆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