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一万年的梦 > 第二十五回 不争的智慧(第2页)

第二十五回 不争的智慧(第2页)

我叹了口气,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钱也知道是谁的了,大家就各退一步如何?为了这五百块钱何必如此争执不下呢?”

那黑面大汉看我出面求请,于是,点头说道:“小兄弟既然你这样说了,那今天这事就算了!”之后,他转头对瞎子,说道:“你以后好自为之吧!”……。

众人散去,我也再次踏上了上学的路,回想刚才的情景,我的内心也在不住的感叹,人们的争能得到什么?争名也好,争利也好,最后能得到什么?人有时真的很可笑。

晚上放学回到家用过饭后,自己在房间里面先安静了一会儿,就开始了每天晚上的必修功课,打坐入定,这已经成为了我的日常功课了。

当我进入到禅定状态中的时候,我的意识被一股力量剥离,这股力量自己太熟悉了,这是师父再一次的召唤我。

当我出现在师父的混沌空间里面的时候,师父用相当严肃的眼神看着我,不等我向师父行礼,师父就说道:“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静静的站在一旁,听师父开始给我讲不争的道理。师父给我从各个方面剖析了这颗“争斗之心”。

师父向我讲解到,聪明的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暂时的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在这世界上,不争就不会树敌。而那些争强好胜的人,在老子看来都是缺乏韧性的。所以他说,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无独有偶。

老子时常赞美柔弱水,水柔弱而取下,利万物而不争。但水却拥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有时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

其实,人的争斗心是一个双刃剑,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从而爆发出更强的能量。

但是呢,争斗心非常不好控制,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可怕的境地,这时候你忘了最初的目标,忘了理性,纯粹的意气用事,完全是为了赢而且争斗。

最典型的就是在打球时有时候打的很激动了的时候就会出现,到了那种状态时就是为了意气之争,就是为了赌那么一口气,而不考虑付出的代价。

还有以前在与人讨论问题时经常就陷入这一情境中,最后把讨论一个问题或者简单的聊天变成了一场争论,为了赢而使出一切,包括攻击性语言。

还有,有时候想着为了证明什么而产生的争斗,这点尤为可怕,因为之前的几个情境仅会影响你一时的心情或者与一两个人的关系,问题倒不是很大的说,而这种状态会侵蚀你正常的生活,干扰你平静的心境,让你在一天、十天、一个月、一年中陷入到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状态中去,这点事最可怕的。

有时候因为一些事情真的会陷入到这一类型的境地中去几分钟、与几个人、或者一段时间,所以师父希望以后的我能尽量地观察到自己内心的这些“心”,及时地去认清这些,化解这些。

所以,有句话叫做“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出任何决定,要在平静的时候反复权衡清楚”。

做任何事情绝不能靠着“一时的兴起”“一时的争斗心”去来驱动,这些虽然力量大,但是也去的快,然后呢,没了之后你靠什么再驱动你前进?而且,刚说了争斗心很容易伤害到你自己正常的生活,所以,尽量能意识到它,然后不要轻易地去用它,最后慢慢去掉它!

师父看我听的认真,师父接着往下给我进一步讲道:“自心是损害身体的罪魁祸首,显示、欢喜、妒忌、争斗四种心态的形成是由自心所引发的思维向外逻辑而传统,妒忌通常是技不如人,显示是自吹自擂,争斗是匹夫之勇,欢喜是自私得到满足,后期会演变成恶毒,发酵时四处散毒。他所起到的作用,污害社会、损害家庭、践踏人性,蹂躏情系、之所以全盘否定他。”

师父看着我严肃的道:“遇事向内找,不是找起因和过程,而是找到自身的果,这叫自性!通过外因别忘了此念,过程也绝不会表现在现实中,自身的果也就是真正的人生观。”

这时候我向师父问道:“那这颗心怎么样可以具体的破除它呢,即使发现了有这颗心,可是不知道怎么做啊?”

师父继续道:“我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有机物会在大脑的后半部松果体这一区域成像,但所形成的观念是取决于心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就必须先解决心。首先,先避开心的感受,直接用大脑去分析,其观念就会解体,在没有影像及时间的束缚的状态下改变一下观念,为的是破除原有的,能做到多少心里的有机物就会转化多少,而且转化的标准绝对是新的标准,自己是有感觉的。这就叫做‘显而不示,妒而不嫉,争而不斗,欢而不喜’揭示的是直面人生,直指人心,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直达生命本质的内涵。展示的是直面人生,直指自心而不回避,大道无形的潇洒和睿智。”

这时师父给我举了一个历史上的实例,历史上的刘邦第一个攻破咸阳,却不自称王。

刘邦与项羽争雄,在实力悬殊下,刘邦承认项羽霸主的地位,选择了臣服,让出了关中,却保住了性命,保住了实力。

随后刘邦在分封的蜀地积极备战,等待时机,最终消灭了西楚霸王,建立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不争,更多的是一种境界。

《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就是“玄德”的境界,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宰割它们,是你的,不用争;不是你的,不必争。

老子说: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老子认为,与其去跟别人争强好胜,不如战胜自己。与其整天与别人争来争去,不如完善自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从不自我标榜,但是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

这是因为桃李是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香甜的果,在为人们默默地服务,所以用不着吹嘘,人们自会欢迎它们。

所以,你只要做好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修养自己,该是你的始终还会是你的,不必费尽心思去争。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你若盛开,蜂蝶自来。

至于那些不属于你的,也不必去争。因为一切都在大道之中,从老子的“道”出发,万事万物都没有分别,万物从道那里生出来,死后又重新回归到那里去。

师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道:“人的一生,其实并不会真正得到什么,而人的无知却能造下那无边的罪业,一切都只是一种经历。等到撒手人寰的那一刻,名利、金钱,甚至学问、亲情,有什么能带走吗?如果你能想到这一点,能够“向死而生”,你就会明白,老子所说的不争,绝不是空话,他提出的‘玄德’也不是空话。”

师父给我讲完这些话后,身形就慢慢隐去了,我的意识也适时的回到了身体内,当我的意识回归以后,通过今天晚上师父的,我才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了这颗“心”的存在与它的危害,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师父说的对,因为一切终将过去,终将回归那永恒的大道,我又争什么?倒不如怀着像水一样的精神,怀着利生的精神,不用去管有些事情的发生,因为那是一种生命的过程与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只留下一颗“利益众生”这心就可以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