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指道为魔 > 69正信决疑经(第1页)

69正信决疑经(第1页)

既然与纪飞霜要决一胜负,再犹豫不决等于束手就擒了,季怀忧也不再攒钱准备购买天心派的阴神法或是等斗剑择师之期,直接从识神千千那里获得了新的修行法门,决定修行那个幕后黑手安排的功法。

这门功法名为《正信决疑经》,粗略一扫,经文内容洋洋洒洒,居然有数万字,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文字与修行无关,而是在讲如何正信决疑,真正凝煞炼罡乃至结丹的法诀倒是只有一千余字,附在最后。

玄门功法大多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不然也修不出什么门道来。但他们的道理只是浅尝即止,寻常道门世界观、人生观罢了,就算不接受它的道理,也不妨碍修行。就算不认为善恶有报,也不妨碍你修出对应功法的真气来。

而这门《正信决疑经》却不然,按照功法序言所说,若不能理解正信决疑的根本道理,强行去练,只会走火入魔。

看到这里,季怀忧顿时起了兴趣,继续看下去。

《正信决疑经》正文分为疑信入门、正信扩信、正疑何疑、正信决疑四篇。

疑信入门,邪、正之关非小。故曰:正人说邪法,则邪法亦正;邪人说正法,则正法亦邪。语不拘正,必归正经;玄黄何色,必以白分。贲本无色,白任玄黄。玄黄之可白者,即玄黄之难白者也。至人粹之,君子绳之,圣人时之;三者本一而不妨三之。以明暗推裁,君子可白,圣人难白;圣人可白,至人难白。无妄者,真妄之所不得论也;无息者,动静之所不得论也;无咎者,吉凶之所受正也;君子者,至人、圣人、帝王、鬼神之所受白也。咎之难居甚于凶,无咎之可安甚于吉。夫咎非其人之尤,而其神自白之也。疑信、邪正,莫严于此间矣。

这就是《疑信入门篇》想要说的道理,大意是疑信、邪正这些对立的事物固然对立,却又不完全对立,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关键则在于论者自身。

《正信扩信篇》则是通过若干事例,阐释了“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虚中见实,实中见虚。本无大小,不烦善巧。本无虚实,不息真一”的道理。

这些理解起来也不难,无非是眼见未必为真、不见未必为假,透过现象看本质罢了。

《正疑何疑篇》开始难起来了:疑何疑?谁非可疑?又谁可疑乎?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善疑天下者,其所疑、决之以不疑;疑疑之语,无不足以生其至疑。新可疑,旧亦可疑;险可疑,平更可疑。为其习常,故诡激以疑之。诡诡成习,习为嗢噱,故不如自然疑之至险至新也。旧而新者,新遂至于无可新;平而险者,险遂至于无可险,此最上善疑者,入此谓之正疑。知此正疑,而古今之参参差差千百疑人者,皆可因疑疑之矣。

道理还是那些道理,理解起来不甚难,难的是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懂得不多,你以为自己不懂,而你真的不懂。

更可怕的是,道理是真的懂了,运用到实际上,又不会了。

最后的《正信决疑篇》就是附录的修行功法了。

如果说前面的道理已经与玄佛各家不同,《正信决疑经》的修行部分,更是与众不同。

寻常功法,入门之时,无非是练气或炼神,练气是按照对应法诀练出一道特定属性的真气来,炼神则是存神观想,祭炼出一道种子真符或是观想图录,又或者二者合一。

而《正信决疑经》的入门要求则是,修行者在自己内心找到一个疑问。

这个疑问必须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疑问,不能是随便提出的,像是天上有多少个星星这种自己实际上并不关心的问题。

也不能是轻易就能解答的疑问,像是自己的老师今年多大了,这种问一问老师就能知道答案的疑问,也不符合要求。

还不能是永远无法解答的疑问,像是某个走火入魔后魂飞魄散的人死前到底在想些什么。

对此,《正信决疑经》给的建议是,就选择自己心里浮现出的第一个疑问。

那还用说吗?季怀忧毫不犹豫地就选好了疑问。然后按照法诀,将这一缕饱含疑问的意念按照特定的方式打入自身真气,再对真气进行精炼,这就形成了一个“煞种”,接下来就可以去百丈崖,通过这一缕煞种汲取煞气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