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非主流清穿笔趣阁 > 第81章(第1页)

第81章(第1页)

然后取出一本边角已经磨出印子的折子来,再仔细研究。这本折子是福州将军递上来的《请增绿旗两营疏》,讲的是兵制,康熙格外重视。八旗驻外,向来是混编,或满蒙或满汉或是三者都有,唯有三处例外‐‐京口、广州、福州,皆是汉八旗单独驻防。

广州、福州临海,京口位置也是差不多。这三个地方靠南,从历史上来说,是抗清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三藩之中的两藩就在福州、广州,实在是轻忽不得。这样轻忽不得的地方按说该让心腹之满蒙驻防的,可这三处地方打起伏来水师比陆军更为重要,满蒙马上得天下,上了船估计大部分人苦胆都得吐出来。加上水土不服、言语不通,只得让汉八旗驻防,而择选信得过的人去领兵。

又因为驻防的全是汉八旗,不放心也是在qg理之中了。所以一看到石文炳有折子到,还是要求增兵的折子,康熙的心就悬了起来,日夜琢磨。石文炳的要求,从这奏疏的题目上就能看得出来,是要求给福州增兵的。

理由也很充分,康熙用指甲来回掐了几处&ldo;自我朝定鼎以来,一叛于郑成功,再叛于耿jg忠,兵民习见悖逆,人心机变异常。继自征讨台湾之役,添设营兵不下十数万,原督臣姚启圣募养战士不下万人,四方不逞之徒又复qiáng半入闽&rdo;、&ldo;臣yu请改火器,则失我之所长;yu专恃弓矢,又非地之所宜&rdo;。

简言之,这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民风彪悍已极。非但如此,当年为对付台湾,姚启圣还召了一堆兵痞子,因为是战后的地方,良民跑了很多,倒是有很多不怕条件艰苦的黑社会份子跑来开分舵,搞不好分舵主跟兵痞子还是一表三千里的亲戚。太危险。

驻防八旗兵丁虽然都是汉人,毕竟以北方人居多,长于弓矢而短于火器。而闽地却平原绝少,不是高山丛树,就是深沟水田,骑she难施之处,必资火器为先。

最后石文炳指出,广州、京口处理八旗兵员不足的问题,用的是召绿营,福州这么做不算破例,只是要求公平而已。

康熙放下折子,梁九功轻手轻脚上前重又换了一杯热茶。康熙摸出个怀表来,打开盖子一看,时间还早:&ldo;去个人到毓庆宫把太子叫来,再去把当值大学士一道叫过来,就说朕有事要议。&rdo;

魏珠重复了一回,准备无确,退出去领了俩小太监传旨去了。今天当值的乃是梁清标与伊桑阿,正在值房里联诗玩,得了旨意,急急披上斗篷过来。胤礽此时正是读书的时候,也还没睡下,同样穿戴了来。不一时,两拨人都到了。

请安毕,康熙一抬头,见胤礽还穿着大衣裳,道:&ldo;去了大衣裳,天还冷,屋里烧着地龙太热。大寒大暑,易生疾病,&rdo;又对梁清标与伊桑阿道,&ldo;你们也一样。&rdo;

两个小太监就上来为胤礽宽衣,梁清标与伊桑阿也在太监的帮助下脱了外套,康熙一指地上几个绣墩:&ldo;坐。&rdo;三人谢了座,梁清标与伊桑阿对了一眼,两人都不知道康熙今天叫他们来是怎么回事儿,决定静等发话。

胤礽自在些,往前躬了一下身子:&ldo;汗阿玛叫儿臣来,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rdo;

康熙把手里的折子往前一递:&ldo;你先看看罢。&rdo;梁九功双手捧了,又捧给胤礽。伊桑阿眼珠子一转,觉得这本子眼熟。努力回想了一下,记起这份折子康熙已经研究了好几个月了,去年这折子到的时候,正是他当值,还是他写了节略的。心里有数,他拔了拔腰,坐得更直了。

胤礽不一会儿也看完了,看到有掐痕的地方还特意多看了两遍。看完,合上,起身双手又递回炕桌上。康熙道:&ldo;你怎么看?&rdo;胤礽的脑子还是好使的,看的时候已经把qg势滤了一遍,此时一面重复着折子的内容,一面夹观点道:&ldo;八旗兵丁本就不够多,若绿营可用,尚可支撑局面……福建之绿营真到了这般田地了么?&rdo;

康熙对伊桑阿道:&ldo;你说给太子听。&rdo;

伊桑阿知道,康熙对石文炳是非常满意的,不为别的,只为这折子写得条理分明,引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可见是个务实的人,康熙,喜欢务实的人,你手里有数据,他才会认为你认真办事了,此人一大爱好就是听臣下汇报各地菜价,然后自己计算通胀率。再说了,要是说得明显不靠谱,康熙也不会犹豫这么长时间,更不会大晚上的把他们叫过来商议,直接把人骂个狗血淋头才是康熙的作风。

思及此,伊桑阿起立躬身,给胤礽分解:&ldo;闽地风俗与别处不同,因两番战乱,绿营比别处更不可靠……营水陆营兵统计64700有余,而旗营额设仅止马甲1683副,步甲347副……区区二千余兵丁,对付这六七万时降时叛的绿营,尚且战守不敷,更遑论承担镇守全省地方之任。&rdo;‐‐人员比大约1:30,真到了动手的时候,玩官兵捉qiáng盗都玩不起来,真玩了,只有官兵被匪玩死的份儿。

明白地说,一、咱们人少,二、那地方不适合长弓必须要新式武器,最后福州跟广州、京口xg质相同,可兵比其他两处少,石文炳要求公平一点。

胤礽听了,点点头,对康熙道:&ldo;汗阿玛,既然石文炳说的是真的,增兵是必得增的,只是……要怎么增?&rdo;

康熙赞许地点点头,很好,没跟老子唱反调。他也不马上说自己的意见,而是让三人各自说自己的看法,三人的看法倒是一致,增当然要增,皇帝都默许了。但是在数量上要予以控制,同时要把这兼统的&lso;军标&rso;与督抚辖下的绿营划个明显的界限。

最后商议定了,康熙道:&ldo;都散了罢,明日早朝再议。&rdo;

三人走后,康熙又摸了一叠纸来仔细琢磨,上面写的乃是石家的资料简介。从石廷柱开始,总结一下,不管是长于军功的还是长于庶务的,无论是已经死了的石廷柱,还是活着的石琳、石文晟、石文焯,为政一方都有一个特点:不扰民,肯办事。再加上石文炳这本折子,康熙对石家好感直线上升。

沉吟了一阵儿,康熙觉得,他家太子的岳父,选好了。然后,他觉得他需要为亲家做点什么,也是给皇太子长脸。这就有了石家那一佐领,也就有了富达礼的升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