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盛唐小女官笔趣阁 > 第76章(第1页)

第76章(第1页)

这类胡人将领与外族军队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还不花朝廷的钱,用起来可不就分外顺手吗?

这便是有名的“城傍”制度。

更要命的是,开元年间朝中兵制便已经开始转向募兵制。

当初萧嵩这位徐国公就曾作为募兵制的重要执行者,二话不说便把宿卫京兆的府兵统统换成了募兵。

相比于常年为兵役所困的府兵,这些招募来的士兵个个精神面貌良好,瞧着比府兵精悍百倍。

李隆基对此非常满意,是以萧嵩后来一直官运亨通。

募兵制的“募”字代表着服兵役不再是义务,而是一种职业,应募去当兵可以拿田拿地拿好处,还能把妻儿都接到当地安家。

这本来是吸纳失地流民、稳定各地局势的绝佳办法,可惜开元年间还在边关沿线大力推行节度使制度,且还时常选择胡人来担任节度使。

这些重金招募来的士兵全都由节度使管辖,他们长久定居在节度使治下,驻军与节度使的关系恐怕会日渐加深。

这种情况下,再来一次五胡乱华有何难?

倘若中原真出了动乱,兴许比五胡乱华时期更可笑也更可怜:胡人手中的兵力甚至还是朝廷亲自送给他们的。

这些隐患李泌与张九龄私底下也曾讨论过,张九龄提议复置十道采访使,便是想摸清地方情况后设法动一动土地问题,哪怕不能把已经名存实亡的均田制掰回来,也不能坐视他们大唐的根基继续烂下去。

屯田也不止边关能屯,人不能全往节度使手里送,总要留点人戍守中原的不是吗?

只是上一个动土地问题的宇文融只当了百日宰相,张九龄又能在相位上坚持多久?

若是中原当真生了动乱,纵是公子王孙又能派上什么用场?

李泌垂下眼睫,掩去眼底的诸多思绪。

三娘不像李泌那么了解时局,听了满脑子的“衣冠南渡”,只觉旁人嘴里的“魏晋风流”也不那么风流了。

她一直到回到家,还在为颜真卿讲的那段过往郁闷。

郭家祖父听三娘复述了那些内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抬手摸着三娘的脑袋说道:“你们遇到个好先生了。”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颜真卿果是个实诚人,圣人叫他教皇孙们习字,他竟能讲到衣冠南渡去,还讲得皇孙们一个个义愤填膺。

也不知这么个愣头青能在朝中混出什么名堂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