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心之修罗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奋斗,那么心便能够定下来。心定下来,专心做事,人就不再浮躁,就自然而然有种平和中正的感触,从而心安。心安了,就能把心放宽了,思维放活络了,多思考,多想。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面的得,不仅仅是建立在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学,定,静,安,虑,这一系列的过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得。”

周转顿时心服口服,自己的师傅真不愧是大唐盛世来的李青莲的儿子,根本没有门户之见,丝毫没觉得用道家的东西来诠释儒门经典有何不妥,而且三言两语就说破了其中的道理。周转躬身一拜:“谢师傅指点。”李青衫看到周转这样子,禁不住笑了,又说:“还有,以后为师为你什么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不用直译了,没什么用处。”周转顿时窘迫不堪,这个习惯实在是因为以前那种死板的语文考试才得来的。

李青衫望了望天色,对着周转说:“我儒门的修炼,实际上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凡无常的经史子集当中,若是有真心之人,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像今日《大学》中讲收心的这一句,便已然是无上妙法,将收心的过程和基本思路已然给你说的清清楚楚,怎么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你天资尚可,就要勤学,勤思,不要泛泛而论,泛泛而过,不懂问我,我这个师傅,可并不是个摆设。这才是基本的学习。”周转躬身称是。

房间里又响起了背书的声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周转不知道是多少次背到这里,可这一次,他却有了特殊的感悟。

所谓格物致知,意成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最后明明德,怕就是儒门基本的修炼思路了,而儒生儒士师等等的境界划分怕也就是自此而来。而且这其中,如何从格物致知开始正式开始儒家的修炼之道,其中肯定有一定的玄奇,想到了这里,周转不禁抬头望了望李青衫,暗自忖度道:“师傅,又是到哪个境界了呢?那鲁成王呢?朱子呢?毕坤呢?那自己到底又该怎么做呢?”可李青衫依旧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周转顿时觉得,自己一点也猜不透师傅的心思。

周转忍不住心中的猜想,上前一步,对李青衫说:“师傅,是不是收完心后,我就可以学习致知格物,意诚心正了?”

李青衫半眯着眼,似笑非笑的说:“你心收了吗?”周转顿时哑口无言,老老实实的继续背起了书,房间里又响了朗朗的背书的声音。

………【第十一章 收心 格物 格心】………

“雨散东山阔九天云眠北海软三弦

小阁风骤素琴记闲捧紫壶数流年”

周转穿着一身青衫,安逸的坐在昔日与李青衫下棋的棋桌旁边的石凳上,朗声念着自己刚刚随手写就的一首诗,望着远处,一场初夏急雨过后,刚刚放晴的春阳林总是显得平静却气韵非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李青衫依旧是一袭青衫,鹤发童颜。盘坐在山崖边,腿上放着古琴,闭眼轻弹,琴声悠扬古朴,好似阳春白雪,高雅清零,可谓“闻之而雅意生,听之而闲情逢”,飘荡在山林中。配上周转朗诵的诗,倒颇有些感觉。

如今离周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了,时间匆匆而过,迈入了五月份,已然到了夏天。这半月来,周转一直和李青衫朝夕相处,一老一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再加上李青衫和周转也都不是泥古不化的人,也不再互相拘礼,越来越有人情味。这才真正有了师徒如父子的样子。

李青衫轻轻的奏响最后一个悠扬的琴音,将琴缓缓的放入琴盒。起身,也不回头,就对周转道:“这半月来,你长进很大。心气已经不再浮躁,心收住了,以后的路,也就好走了。”说完才带着一脸笑意望着周转,半月后的周转,一身青衫,尽显儒雅与恬淡的风范,眼神凝而不散却平和中正,表情闲逸自在却又不失分寸,举手投足之间便有一种得体而平和的感觉,显然,已经从刚来到这个世界的茫然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周转也笑笑,略带开玩笑的说:“都是师傅的功劳,以后还要请师傅多多鞭策才行。”

李青衫听完,摇头苦笑一下,感叹道:“你个滑头,就会拍我马屁。”说罢,李青衫也正经了起来。对着周转说:“心收住了,我也就可以和你说说一些正事了。”沉吟了一下,然后说:“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正如你猜测的一样,就是儒家的基本的修炼过程和思想。但儒家不同于其余学派的是,这些过程并不是经过之后就要放下,反而下到儒生,上到至圣,这其中每个过程都要细细品味,体会,不可有所舍弃。

能收心,读经史子集,遵圣贤之教化,便已然是儒生。儒门儒生可谓是广布四海,九国皆行,尤其是鲁国和汉国,基本上基层官吏都是儒生。这也直接导致了儒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你,已经就是儒生的境界。

可从儒生到儒士便已然不同了,便需要格物,“物格而后致知”,能格物,也就意味着真正开始了儒家的修炼,同时,格物也是儒门修炼的基础,即使是至圣,也要不停的格物,所以朱熹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即多,然后脱然贯通。”我今日,便教你真正的儒门修炼的开始,格物之道。”

说完,李青衫走到周转身边,郑重的对周转说:“格物者,研究事物,知道其中的道理。可这格物,或是格外物,或是格自身,无论外物,还是人自身的行为,思想,都蕴藏着天理,能够格出其中的天理,才能正式被天地认可,掌控部分天理的力量。

而道门则是至光照后得天道的认可,掌控部分天道的力量。剑修则是至身剑后,得到天剑的认可,掌控部分天剑的力量。无论诸子百家的那一派,都是如此,正式修炼后,必须要得到如“天意,地气”之类的规则的认可,才可以开始修炼。

如今,你要格物,首先要选择一物为起始,研究出其中的天理,得到天理的认可。现在你就要选择格什么了。”

周转听完后暗暗心惊,怪不得地球上儒家的大儒之类的都没有这个世界上的大儒这样的力量。原来是要得到天理的认可,可自己到底要先格哪一物呢?

周转沉思许久,终究无法决定。突然,看到李青衫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周转顿时懊恼的拍拍脑袋,有师傅在,自己为何不问问他的意见呢?周转连忙向李青衫行了一礼,恭谨的说:“学生愚鲁,无法决断,请师傅赐教。”

李青衫笑笑:“其实真正要第一个格什么,还是要你自己选择。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个建议。古往今来,无数儒生要么是格外物,要么格自己的行为。而你,不如格心。”李青衫这句话看似无根无据,可周转却突然想到,自己被师傅收为徒弟时,引动“天图”降世,落下一个当初《彼岸心经》中由“心”字变成的金色符文,并且还落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自己就晕了过去。

周转暗自思忖,莫不是这就是师傅让自己格心的理由?可师傅又怎会认得那是“心”字变化而来,这其中又有何隐情。周转看了看李青衫,李青衫却也在面带笑意的望着他,周转觉得师傅的目光里有着太多太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周转沉默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师傅,这心又该如何格?”自己知道这格心之道,应是王阳明的心学中论述的,所谓“格心而使心之有格”就是如此,可这又要涉及到格出天理,这让在21世纪对儒学只是泛泛而论的周转顿时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况且,这个世界中,貌似宋朝时期的儒学家只出现了朱熹,其余的像二程,王阳明之类的都没有出现。其余各家的人物不知又是如何。

李青衫浅笑,淡淡的道了一句:“格心,研究你心中蕴藏的天理,想想你的心有什么天理,何为心?心为何?心可为何?何可为心?”李青衫就这样模棱两可的说了说,可周转还是没有明白,这研究心中的天理,到底要怎么研究,难道就像李青衫说的,知道何为心?心为何?心可何为?何可为心?就行,还是这其中又有什么其它的深意。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