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在线阅读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袁盎就是一个兼有侠肝义胆和绅士风度的人。袁盎是非常喜欢结交江湖豪杰的,他有很多很多江湖上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也进了朝廷做官,有的在外面做隐士、做侠士、做游士,不管怎样,袁盎都一视同仁,皆为朋友。其中有一个江湖大侠叫做剧孟,剧孟的镜头也曾在《汉武大帝》里面出现过:剧里面是讲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有人报告说有人求见,周亚夫说谁都不见。报告的人说,这个人说他来这里你一定会见。周亚夫问来人是谁啊,说是剧孟。周亚夫马上换了态度说,啊,剧孟,剧孟得见见。还有那么一个镜头,周亚夫说吴王刘濞如果此时还没有把剧孟网罗在自己的帐下,那么吴国这一次叛乱是注定要失败了——这就是剧孟。

剧孟和袁盎是好朋友。袁盎后来罢官在家里面待着,斗鸡走狗,游山玩水,和剧孟常相来往。当时就有人劝他说,袁大人啊,剧孟是一个赌徒,他非常喜欢赌博,赌博可是一个很坏的事情,是很害人的,赌博的人你还是不要和他来往的好。袁盎说,剧孟是个好赌博的人,没错;但是你知不知道,剧孟母亲死的时候前来送葬的车子有上千辆——这个人如果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缘?袁盎这样说过 :我看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有了灾难,上门求救,能够不以父母在家为托辞的,也不装作自己不在家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季心,一个是剧孟。

季心是什么人呢?季心是季布的弟弟。季布和季心这哥儿俩都是大侠,但是特点不一样。季布的特点是“重然诺”,季布只要答应你一件什么事,绝对是要做到的。所以当时有一句话说“千金不如季布一诺”,你有一千斤黄金都不如季布说一个“诺”。我们现在看电视剧《汉武大帝》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所有人——本来应该按我们的说法说“是”的——他们都说“诺”,“诺”,相当于现在的“OK”。还有观众提出来说那个应声听起来像“No”。其实汉代的时候,“是”、“承认”就是“诺”,诺言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诺”是什么意思呢?是、对、承认、认账、埋单,都是“诺”。

季布是很重然诺的,而季心是非常勇敢的,他们两个都是举世闻名的大侠。季心最敬重的人是谁呢?袁盎。那我们现在知道了,剧孟一个,季心一个,这些人都是侠士,也都敬重袁盎。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袁盎这个人是有侠肝义胆的。

司马迁对袁盎的评价是:“仁心为质,引义慷慨”,“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那么,袁盎既是一个有侠肝义胆的人,又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这也就是他最后死于非命的原因——因为他太关心国家大事,因为他坚决反对立梁王为储,最终招致灾祸。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以后定了一条制度,叫做父死子继,以此来解决皇位的继承问题。皇位的继承问题在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是个麻烦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历史上秦始皇开创的这个新的帝国,在制度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原来的世袭制度基本上全部取消,只留下一个——皇位世袭,官员再不世袭了。在秦以前,西周、东周的官都是世袭的——你的爸爸是大夫,你就是大夫,将来你的儿子也是大夫,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都是世袭的。秦以后呢,官们都不能世袭了,惟独皇帝是世袭的,所以留下了一个皇位的继承问题。

皇位继承在殷商时期它有两种方式,一个叫父死子继,一个叫兄终弟及—— 一种是儿子接老子的班,一种是弟弟接哥哥的班。从周以后,就不能再兄终弟及了,因为弟弟接班是很麻烦的事情。但是,由于窦太后很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多次提出来要汉景帝立梁王为储,就是说一旦汉景帝死了,就让他弟弟刘武来接班。

窦太后这样考虑,一个是出于她喜欢小儿子——做父母的总归是有些偏心的,有些小女儿、小儿子总是占便宜的;再一个就是窦太后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而她的儿子景帝身体不好,她想再有一个儿子当皇帝,这样,她就可以在景帝死后继续做太后。这个是不合制度、不合规矩的。是非对不对,这个我们说不清楚——你说是刘武做皇帝对国家好,还是刘彻做皇帝对国家好?但是,从当时的制度来讲,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袁盎反对。而袁盎这个时候是犯不着来反对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退休了。你都已经退休了,在家里闲居,你管这闲事干什么?但袁盎他觉得自己应该忠心耿耿,应该为国家考虑。所以袁盎惹起梁王刘武的仇恨,被他派刺客给杀了。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就是第一个受命来杀袁盎的刺客没有杀袁盎。这个刺客来了以后,先是到处打听,他逮住一个人就问,你看袁盎这个人怎么样啊?那人说,好啊,袁盎是个好人啊!又问一个人,你看袁盎怎么样啊?回答是,君子啊!又问,你觉得袁盎怎么样?回答是,他为人侠义啊!这个刺客问了一圈回来以后,他下不了手了。于是他跟袁盎说,我是梁王派来的,梁王派我就是来杀你的,可是我下不了手;但是我告诉你,我不杀你,还有的是人来杀你,你还是躲起来吧!

袁盎没有躲,终于被梁王后来派去的刺客杀了,所以袁盎也是死于非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袁盎是死于国难。

和袁盎一样反对立梁王为储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窦婴和袁盎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和晁错都搞不来。最后,袁盎死于非命,窦婴也死于非命。窦婴的死是怎么回事?窦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我们下一讲再谈。

更多,请到四亿书库 。4ebook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窦婴与外戚(1)

窦婴之死是武帝时期的一个大案。此案起因甚微——灌夫闹酒,后果却很严重:灌夫族灭,窦婴弃市,田发神经病死。此案的一大疑点,是所谓“先帝遗诏”——窦婴以矫诏罪被判处死刑。所谓“先帝遗诏”只有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然而汉景帝对窦婴的评价并不高,何以给予他这样的重托呢?

事实上,无论如何,窦婴非死不可。为什么?因为他是外戚集团的代表人物。

窦婴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疑案。这个案子虽然很大,起因却非常之小,是什么呢?就是灌夫在丞相田的婚宴上闹酒。那么灌夫为什么要在田的婚宴上闹酒呢?是因为他发现来参加婚礼的人对窦婴不尊敬。具体地说,就是田给大家敬酒的时候,所有的宾客都避席了;而窦婴来给大家敬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避席。那什么叫避席呢?我们知道,古人是席地而坐,是坐在地上的,所以召开会议或者是举行酒宴时,要先把这个席子放好。你的席子放在哪里,你的座位就在哪里,这个叫做席位。主人坐在正中、主要的地方叫主席,其他的人分成两列排在旁边叫列席。如果是主人或者重要的贵宾来给咱们敬酒,咱们要避席——离开这个席位,然后退下来说“不敢当”。

那么在田的婚宴上,田来敬酒的时候,所有的客人都避席了;而窦婴来敬酒的时候,大多数的客人都半避——半起避开,说“不敢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客人对窦婴不够尊重。而窦婴的资格可比田要老得多。当年窦婴炙手可热、红极一时的时候田是什么?他只是个郎官,想拍窦婴马屁都拍不上的 ;现在田当了丞相,窦婴下台了,你们就这样?你们太势利眼了吧?所以,灌夫就发脾气了。

灌夫发脾气,他也不好找别的人发啊,他瞄准一个灌家的人,是他的晚辈——我家里人我总可以教训吧!这个家伙在干什么呢?在和程不识将军说悄悄话。灌夫就跑过去说,干什么干什么?老夫来给你敬酒,你却像个女人一样地说悄悄话!干什么呢?你平时说程不识将军一钱不值,怎么你现在跟他说悄悄话?

田看到这个就不高兴了:打狗要看主人嘛,这个是我的客人嘛。田就说灌夫,你这话什么意思?程不识将军和李广将军都是卫尉,你这样说程不识将军,那把李广将军的面子往哪儿放?灌夫说,老子今天豁出去了,管他们什么姓程的姓李的!然后就闹起来了,一闹起来灌夫就被抓起来了。因为这场婚宴是太后懿旨要田办的,那么你不给田面子便是不给太后面子,这叫做“大不敬”,是可以论罪的。

灌夫被抓起来以后,窦婴想,灌夫为什么闹酒呢?他是为了给我争面子。那我不能不救灌夫啊!窦婴就出面救灌夫,结果窦婴也被抓起来了。窦婴一看急了,马上托人跟皇帝说,我有先帝遗诏,先帝遗诏上已经说了,我窦婴可以怎样怎样。

据《史记》上记载,汉景帝临死的时候留给窦婴一份遗诏,告诉他如果遇到了麻烦可以直接打报告给皇帝。窦婴以为有了先帝遗诏这个尚方宝剑就可以免死了,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最后窦婴以伪造先帝遗诏罪被斩首。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份遗诏呢?

汉武帝接到报告一看,说有先帝遗诏,那我们就去查一查吧,就到尚书那儿查。尚书是什么意思呢?尚书在汉代是保存国家图书、资料、档案、文件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兼国家档案馆兼国家机要局。汉武帝派人到尚书那儿一查,说是没有,没见到存档。于是就给窦婴定了个罪名是“矫诏”——伪造先帝遗诏。这是很大的罪过,为此就把窦婴给杀了。所以窦婴这个案子的疑点,就在于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先帝遗诏。

那么,史书上的记载只是这样的:窦婴说有先帝遗诏,而档案馆里没有先帝遗诏。这就有好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窦婴矫诏,伪造了一个诏书;第二种可能是没有存档 ;第三种可能是存档的诏书被毁掉了。那么,没有存档又分两种可能:一种是景帝忘了存档,第二种是景帝故意不存档。被毁掉也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太后和田把遗诏毁了,二是汉武帝把遗诏给毁了。

现在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看到的,是选择“王太后、田毁诏”这种说法,但是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根据《史记》的记载,窦婴的所谓先帝遗诏只有九个字,叫“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九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窦婴如果遇到了什么麻烦,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打报告给皇帝,你怎么说都行。也就是这么九个字,这九个字不是很严重啊,不是像电视剧里面说的那样——窦婴手上有一份先帝遗诏,根据这个遗诏窦婴可以做周勃,就是平定诸吕之乱的周勃,拥有这个权力,可以废掉太后,可以平定王氏、田氏。

根据“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九个字看,窦婴手里的遗诏并不具备那样一个性质,就是说汉景帝并没有授权窦婴可以做周勃。而且根据汉景帝对窦婴的一贯看法,也不大可能留下一份遗诏说:窦婴你做周勃,看到出问题以后就把王太后废掉!这不大可能,因为汉景帝对窦婴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窦太后曾经建议汉景帝让窦婴当丞相,汉景帝说了这样的话,说魏其这个人——窦婴是封了魏其侯的——“沾沾自喜,多易,难以为相持重”。什么叫沾沾自喜呢?沾沾就是扬扬得意;自喜,就是自恋、自爱,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沾沾自喜”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多易”就是指草率轻浮;“持重”是指担当重任。连在一起就是说:窦婴这个人自鸣得意,自视甚高,草率轻浮,很难承担丞相的重任——这样的人,汉景帝怎么会让他做周勃呢?

当然了,哪怕就只有遗诏上的这九个字,王太后和田也不会高兴,也会紧张,汉武帝可能也不会高兴——他们也可能想把这个遗诏给毁掉。但是毁诏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宫廷里的存档应该有两份,就是既存件又存目。现在我们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看到的是装遗诏的盒子没有了,这个盒子和遗诏是可以拿去烧的。但是还有一个登记册啊,当初发的诏事后还是要登记的啊——某年某月某日,上赐魏其侯,诏书一份,存在第几行,第几格,哪个柜子——得有这个东西啊,这个目录你删不掉啊,那个你怎么毁得掉呢?甚至也可能只有一个目录,只是登记了一笔,没有什么副本——我们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副本——但是即便没有副本,登记的这么一行字也应该是有的,这个东西是毁不掉的。所以说,毁诏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矫诏的可能性也不大——窦婴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伪造一份先帝遗诏,他哪有那么大胆子?而且根据司马迁的记录来看,当时的人都相信窦婴手上是有一份先帝遗诏的,上面就是这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景帝给了窦婴一份诏书,那不是写几个字就行了的,是要加印加玺的。这几个字你能够伪造,玺印你也能伪造?汉代是个非常重视印信的朝代,我们在电视剧里已经看到了,即便拿着皇帝的节杖和诏书但没有虎符,也是不能调兵的啊。这是汉代的一个特点,它是认图章不认人,认证件不认人的——我是谁你还不认识吗?不行,拿证件来,拿虎符,拿印章来,没这个我不认识你。那窦婴怎么去伪造这个玺印呢?看来也不大可能。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这几种可能了:一种是汉景帝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忘了存档。但如果汉景帝是让他做周勃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不存档呢?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汉景帝故意不存档,故意不存档就是坑他(窦婴)啊——我给你一份密诏,我又不存档,只要你一拿出来你就完蛋——但是这个汉景帝好像对窦婴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要设这么个计策来陷害他吧。最后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就是汉景帝当时也就打了一个白条,随手写了张便条,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用印。但是这种推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觉得窦婴所掌握的先帝遗诏是个谜。

窦婴与外戚(2)

窦婴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婚宴上的一次闹酒,之后以伪造先帝遗诏定罪,而制造这个冤案的背后操纵者就是丞相田。作为外戚集团势力的新兴代表,现任丞相田早就把没落前任、同是外戚身份的窦婴看做是眼中钉。

什么是外戚?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所谓母族就是母亲家的人,妻族就是妻子家的人。当然皇帝的妻族范围比民间的范围大一点——民间是妻和妾分得很清楚,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夫家和妾家没有关系,不算做婚姻关系;但是皇帝会特殊一点,有时皇帝妾家的人也可以算做妻族里面的。母族和妻族是一个人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家族,再加上自己这一族——父族,合称为三族。但是这三族性质不同,分量也不同。父族是血统关系;母族是血缘关系;妻族是姻缘关系,就是说,妻族和自己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对于皇族来说,父族就是皇族,也叫宗室。当然,在西汉的时候,母族和妻族也可以算做宗室;到了清代的时候,就规定只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直系才能算宗室了——所以说,各个朝代宗室的算法也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算起来,按皇帝父族支脉传下来的可以算宗室,可以叫做凤子龙孙。母族和妻族不同姓,他们是外姓人,叫外戚,也叫做皇亲国戚。宗室就是同姓的,凤子龙孙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