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鬼子进村 原曲 > 济水桥(第1页)

济水桥(第1页)

前面提到,知青们是来枋口修桥的。在知青进村的前一天,付连战给我们训话的时候,还顺便提到了这一点。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它将人们的需求说成了知青们的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们需要一架桥,碰巧知青们来了,那就让他们修桥吧。

不让他们修桥,那让他们干什么呢?在1975年,知青的各种传说似乎已成定论:“什么都不会干”、“打架闹事的好手”、“偷鸡摸狗”、“剪猪尾巴”、“敢在路上搂着亲嘴”,等等。枋口虽然还未住进知青,但枋口人对这些传说没有理由不相信。传说中的知青,就像一批土匪和妖精,谁敢要啊。

但是,公社分下来的知青,你不要也得要。公社把枋口的支书叫去,说,济水河上不是需要一道桥吗,以前懒得修,也没人愿修,就让知青们修桥吧,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吧。公社方面说,枋口的知青可以和对岸尚庄的知青联合起来修桥,有事干,他们就不会无事生非了。再说,济水上也确实需要一座桥,有了桥,过河就不用担心船翻人亡了。

公社方面也向枋口人暗示:桥修成,那些知青也就快滚蛋了,不要担心他们会长期落户。

先在济水上游筑坝,让济水暂时改道,然后在河床上挖洞,用来安放桥墩。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大人们都说,原来以为建个桥比上天还难,谁知道这么一步步干下来,看上去也挺容易的。言外之意,应该找个难干的活儿交给他们干。有人说我们要会画图纸的话,这活我们干得说不定比他们还好。这么一来,人们突然对设计图纸感了兴趣。那些天,“图纸”这个生僻的词经常挂在人们嘴上。我们不知道大人们说的图纸是什么东西,我以为知青们养了一群兔子。同学们大概也都是这么想的。乔红军有一天对我说,他也有兔子,是刚从一个地方逮来的。他没说清楚“一个地方”究竟是哪一个地方。红军就是这种人,好多事情,他都是既想让别人知道,又怕让别人知道。知青们来了之后,大人禁止我们跟他们接触。因此,我们也无缘看见知青的“兔子”。但红军似乎是个例外。红军待在家里就可以接触到知青,知青们常到他家去。红军吃的饼干显然来自于知青,他有时候正上课突然就吃起饼干来,而且故意让嘴巴发出很大的声音。这么说来,知青给他送两只兔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一次上作文课,乔老师带我们去了河边,他说看看河之后,每人回来写一篇作文。我们对作文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兔子。我当时想,作文就写河滩上的兔子台,除此之外,真的没什么可写。一个知青听说我们要看兔子,一下子愣了,他以为我们受大人唆使来考他们。大人们倒真是常出题考他们,让他们说说什么叫韭菜,什么叫麦苗,问他们骡子是什么东西下的。他们显然被搞怕了。这一次,这个知青听我们说起兔子什么的,愣了一会儿,就说:我没见过兔子,真的,我还没见过兔子。

他的回答让我们很不满意。过了许久,他和乔老师在旁边说了一阵,才笑着说:你们是来看图纸的吧?图纸丢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们画出来。说着,他就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了起来。他画的东西,模样有点像桥,他说这就是图纸,桥修成了,大概就是这副样子。

不过,说起来,那天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兔子,可我们却有机会看到了类似于兔子奔跑的场面。那天下午,就在我们非常失望地往回走的时候,一阵惊叫声突然响了起来。我们看到河床上的知青像兔子那样到处乱窜。他们的大惊小叫以及撒腿乱跑的模样,使我们非常开心。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水漫过了上游不远处的河坝,向下游流了那么一点点。他们显然是被想象中的大河决堤的情形吓跑的。他们丢掉手中的工具,猛跑了一阵,后来发现水并没有从屁股后面追来,才放慢了脚步。但他们还是上了岸,不再下河。他们站在岸上,一任我们无声地嘲笑,我们终于逮住机会嘲笑他们了。在此之前,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些知青都胆大包天,敢于胡作非为,很让人羡慕,现在看来,他们的胆儿并不大,竟然怕水,这方面他们还不如一条狗。

他们也开始互相嘲笑,并且查找谁最先跑的。后来,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最白的那个女知青。他们这会儿不再嘲笑她,而是纷纷用开玩笑的口气挑逗她,说她的命比别人值钱,因为她长得漂亮。有人说,看见她在前面跑,他也赶紧跑,因为他想跟她死到一块儿。说后面这句话的人,是个细皮嫩肉的知青,外号叫普希金,据说他会写诗,能把普希金的《渔父和金鱼》背下来。他好像什么时候都忘不了普希金的诗,这会儿,他说,他要是跟她死到一块儿,两个人肯定会变成两条金鱼。两条金鱼,一公一母,有人在旁边说了一句,引得知青们哈哈大笑起来。

白知青急了,急得都快哭出来了,她说她并不是最先跑,最先跑的是个叫丁奎的家伙。她说丁奎跑了之后,她才跟着跑。那不还是一公一母两条金鱼?有人插了一句。大概就是这句话把她搞哭了。公鱼跟着母鱼跑,那是母鱼的光荣,母鱼跟着公鱼跑,母鱼就显得掉价了。这可不是小事。她现在还在极力证明她是跟着丁奎跑的,这不是显得太傻了吗?所以,她哭了两声之后,就说:是丁奎跟着我跑的。她这句话就等于她公开承认自己是条母鱼,这当然让人们开心之极。

问题是母鱼后面的两条公鱼现在只有一条在岸上,另一条姓丁的公金鱼一直没有露面。

我们班上的李万龙最早看到丁金鱼。李万龙的两只眼睛都是斜视,他总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其实很早就看到了丁金鱼,可他不想把这告诉别人,理由是,他不想处处证明自己是条斜眼龙。所以,他看到躺在河里的丁金鱼之后,一直不吭声。他把乔老师拉到一边,悄悄地指指河道拐弯的地方,让他自己去看那里躺着一个人。乔老师看到那人之后,就激动了起来,对大家说:快看,那里好像趴着一个死人。他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李万龙的一番苦心都白费了:别看李万龙的眼有点不对头,他的眼尖着呢。

人们顾不上笑,赶紧跑了下去。河里的水很浅,大概刚及腿肚。但是,就是这么浅的水,把高高的丁奎给淹死了。他的脸朝下,这样可以喝到水,脸要是朝上的话,说不定还喝不到水呢。一开始,人们还认为他是在开玩笑,后来把他翻过来,发现他的脸已经变成蜡黄色了,这才知道他这样做,可不是故意的。

知青们一个个不苟言笑,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了岸上。在河边放牛的乔福顺(他原来也是我们的同学,因为考试常吃鸭蛋,就回家放牛了),牵过来一头老黄牛。他很内行地让知青们把丁金鱼放到牛背上,说驮一驮,吐吐水,就可以活过来。他这种说法得到了乔老师的肯定,乔老师说以前确实有人驮一驮就活过来了。知青们对此将信将疑,他们显然更相信人工呼吸。最早提出这个方法的,就是白知青,她这么一说,他们就把他从牛背上搬了下来。可是,虽然“人工呼吸”这个词不断被他们提及,却并没有人作出行动。到后来,他们还是把他放到了牛背上。

牛驮着丁奎在沙滩上走,确实有水从丁奎嘴里吐了出来,这仿佛让人看到了希望。不过,这时候,更多的人已经在探究丁奎之死的原因。当然,他是淹死的,可那刚淹住脚面的水怎么能把一个壮小伙子淹死呢?有人提出他可能是昏倒在地被水呛死了,也有人说他可能是因为腿抽筋,在地上爬不起来,被水灌死了。说法很多,但都无法得到证实,只能寄希望丁奎复活,把答案告诉大家。又有人说,丁奎即便活过来,也可能不知道答案,因为有些神秘因素,不可能被人了解。说这句话的,是那个喜爱普希金的诗人。但他并没有说明,神秘因素具体指的是什么。神秘的倒是他说话时的表情,他说这话的时候,不但面部表情显得很神秘,而且,语速慢悠悠的,语气也显得不可捉摸。他这么一说,争论就到此结束。争论一结束,当事人丁奎在牛背上又趴了一会儿,就下来了。

我现在还记得丁奎从牛背上下来的情景。当时,我和牵牛的乔福顺并排走着。乔福顺给我说着不上学的妙处。他鼓励我也退学。放牛最好玩了,他说,公牛和母牛在一起太有意思了。他说牛在干那事的时候,他一定想着我,让我也来瞧瞧。在这种时候他给我说这些,使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生怕跟在后面的知青听到,不停地回头看他们。我甚至害怕丁奎听到,因为他离我们很近。到后来,我干脆倒退着走,和乔福顺面对面,这样,他讲什么我都能听见,同时,我还能看见后面发生的事情。牛的两边,各有一位知青,都把手放在丁奎身上。后来,丁奎在牛背上动弹了几下,一股水又吐了出来。站在丁奎头部的那个知青,喊了一声:丁奎又动了,还吐水了。他的话音没落,丁奎就头朝下从上面滑了下来。他本能在下面接应了一下。使丁奎没有立即摔下来,而是慢慢滑到了地上。人们都看到了丁奎的那双眼。那双眼像鱼眼那样睁着,瞳仁固定在眼眶的正中。这会儿,他显然已经死透了。

顺便说一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丁奎对枋口语言学的贡献。

“丁奎”这个名字,后来在枋口成了一个专用名词,用来指那些客死于枋口的人。二十多年之后,这个名词仍然经常被人用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客死于枋口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有时候,它也充当形容词,用来说明某种垂死状态。其句式通常是这样的:张三已经很丁奎了;李四还在丁奎着呢;王麻子好像也丁奎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