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爱情很现实没钱就没爱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因为死后的虚无,因为死后的无知,很多文学家把“死”也归到了“生”的一部分。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应该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就是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这两本书里都提到了同样的观点:“死是生的一部分”。先前的时候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最后看到一句“一个人学会了如何去死,他也就学会了如何去生”时,我才似乎有点明白。我的解释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对死坦然了,真的不害怕死了,真的知道了死后自己都会失去的时候而面不改色,也许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忙碌的追求“名和利”。也许他们是这个意思。但说来说去,又只能说这是文学性的描写。这个社会很残酷,竞争很激烈。都说我们要适应这个社会,我们只能让自己也变的残酷,提高自己的能力,训练自己的胆量。一个年轻人要是就懂得了7、8十岁的老头所悟到的道理,也是他的不幸。这样的年轻人也只配独守孤灯,发些牢骚,写些在古代也许能名扬千里却不符合现代人阅读口味的“架上书”。因为口味不同,销量肯定不多,销量不多。出版商肯定也不愿出版。你现在写本《离骚》,没有别人写的《离婚》或者《*》销量好,你自己都想上吊跳楼投水割脉。所以一个年代的人做一个年代的事,我们不必要去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那基本上都是“老头子”的事。年轻人想的是怎么生存和怎么生活。这就已经够烦人了。

写了这么多,脑子又打麻了。先休息下了。

第一次真正吸烟

以前很多人递给我的烟,我都接了。但点燃之后我只是把它叼在嘴边,烟吸进嘴里,只有一种苦涩的味道,有过几次试着把它像哪些老手一样吸进肺里,马上像被噎着一样咳的难受。别人都说我不会吸烟,我承认。我身边对我真正好的人都劝我不要去学,我记着他们的教诲。但又感觉这是社交场合所必须的,所以每次还是接过别人用来寒暄或拉近关系的社交物必须品香烟。

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玩着玩着却玩出了乐趣来。虽然不喜欢把它吸进去,但总喜欢在嘴里玩弄着它。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烦了、闷了、累了的时候,总喜欢从别人那里拿一根烟过来。用两个手指夹着它,时不时的放到嘴边吸一口。怕它逗留太长,有时间去影响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肺,所以又很快的把它吐出来。看着它缭绕着向头顶飘去,然后与空气合二为一,为空气的污染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在一些人眼里这也许有点变态,但一个人在心情恶劣或特别亢奋的时候,尤其容易失态,常常会做出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来。其实我们不能把它叫做变态,而是失态。比如一对情侣,两个恋人在大街上搂搂抱抱,卿卿我我,他们只是失态。真正变态的是某些杀人犯,心理已经完全扭曲的那一种。

其实我上面的乐趣只是低级趣味而已。以前我也很想不明白,吸烟到底有什么好。吸进去像吃中药,苦的难受,而且效果和中药完全相反,一种治人,一种害人。价格倒是差不多,好的烟甚至比中药贵的多,怎么舍得呢?

我毕竟是个门外汉。今晚,我试着吸了几口之后,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为什么烟不好吸,价格又贵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吸它。吸烟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从心情抑郁开始学会的,我敢相信。当然,还有一大部分人是为了装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像我这样为了交际(也为了发泄)而学会的人也不断的提高、加大,也渐渐的可以成为很大的一部分了。

其实今天我也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吸了一口而已,可没想到整个人还真有点飘忽起来,感觉自己很清醒,可又感觉自己有点迷糊,像喝过酒一样。胆子似乎也大了一点,对于自己刚开始还有些犹豫的事情,一锤定音不计后果似的想去尝试一翻。总之感觉自己更加放的开,摆出了一副“人生无所谓,只要有烟吸”的态度。我想他们上了瘾的一定也是这样,在他们吸了烟之后,他们会觉的特别轻松,看见烟雾在眼前飘飘忽忽,还真有到了仙界后乐不思蜀的感觉。那是他们为自己营造的“天国”,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是想象的“仙人境”。不过当时我自己也很清醒的意识到以后自己一定要少抽烟,我怕这样下去连我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上了瘾,任何东西只要上了瘾都不好。

哎,也许有一天我会学会吸烟,也或许有一天我会上瘾。但我一定竭力克制自己,写下这篇日记来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告诫自己。希望自己不会。

但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很多坏习惯、恶行为都是在试一试之后养成的、学会的。养成、学会之后呢又是在毫无止境的“最后一次”中走进那个早已在开始就注定的结局里,后悔了、改过了、努力了,可时间来不及了。

可是不试一试也又有谁会想到结局是这样的呢?即使知道又怎样?我说过人都有点自恋,总以为自己会是特例,总以为自己与众不同,要不我试给你看?!一试才知道,完了!

日记也该完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谬说“天堂”

在尘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去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一个落脚的地方。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死了之后我们会去哪?于是有人设想出了一个“地狱”和一个“天堂”,说只要你这辈子好好做人,多做善事积点德,你就可以拿到“天堂”的通行证了。反之,你就要下地狱,要是这辈子干的坏事太多,地狱里还有十八大酷刑等着你。我不知道这是哪门子的信仰,我从来没有相信过这样的论说,因为我仔细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经常在想,天堂这么美好,到底有没有人真的见过?或者宽泛的说有没有人能够描述那个美好?圣经的《旧约》篇里描述过一点,说在天堂那里,狮子也是吃草的,人和毒蛇也是可以玩在一起的,也就是跟一切美善的源头同在,而跟所有的邪恶隔离的地方。可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那里的人是吃什么的?要是一生不吃肉,我不相信那里的人能继续存活繁衍下去。而且这也不符合“食物链”的逻辑,如果动物和人都吃草,几个“内蒙古草原”也会被吃完呀!

在我们俗人的眼里,似乎“天堂”就是个“娱乐”场所,那里没有等级之分,那里不需要每天劳作,我们可以吃了睡睡了吃,不用为明天忧虑,也不用为感情伤心。总之,在那里你什么事情都不用想,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去娱乐。如果这样的地方能够称为天堂,那好,我觉的下辈子有机会你可以去问一下猪了,因为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天堂”了。他们的生活是没思想的生活,没有思想就没有烦恼忧虑?,虽然算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但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世面”。所谓“知足常乐”,他们很知足。所以这样的假设不成立。

基督教的“天堂论”已经不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在来讨论一下佛教的“天堂”观。我们在电视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佛教所描绘的一个“仙界”,这应该就是佛教所倡导的“天堂”观了。因为我们从小明白的就是一个人多做了善事就能成仙,八仙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个仙界永远是烟雾缭绕的,我想佛教的这个”天堂“和尘世之间唯一区别也就在于这里了。因为那里也有等级之分,也有部门之别。他们也有重要的工作就是“杀妖除魔”,就好比我们现在和“恶势力”的斗争一样也很辛苦,而且永远杀之不尽,除之有余。而那里的所谓“神仙”唯一比我们有能耐的就是可以变东西,但那也不能当真的,这就有点像欺骗,像我们这里的魔术应该是差不多的。而最重要的是,电视里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也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同样有“感情纠纷”,同样会有更高的奢求,有些神仙不也想当“天堂”的主席吗?因此只要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思想,有了情他难免会伤心,有了欲难免会痛心。这些都和我们这个尘世没有差别,充其量不过他们像我们现代人所描绘的外星人一样,拥有着更多的“超能力。”这也不能是“天堂”吧!

“天堂”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说法应该就是这里所说的两种。可是把他们否定了之后,我开始怀疑“天堂”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说没有,打击了很多人的妄想,可能会造成几个思想素质不过关的人的绝望心理。可要说有,那相信,大家又都会追问,那你认为“天堂”是应该什么样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天堂”到底张什么样,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描述出令众人都能认可的“天堂”模样。有一次,我读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他说“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我找了很多有关“天堂”的论说,但最信服的还是这个解释。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试着去描绘那个“物质性的天堂”,于是我们都失败了,因为它确实不存在。但我们每个人又都向往着它,企盼着它,总应该给一个交代呀!所以我又想肯定“天堂”的存在,而且也要肯定天堂的存在不是唯一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想象中的“天堂”。无论什么东西有了对比才能更加明晰它的本质,好比有了丑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美”,有了卑鄙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尚”,有了苦难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什么是尘世,然后一步步的去努力,当你达到了之前你所想象中的那个天堂,也希望你别在奢求更遥远更美好的“天堂”,因为它很飘渺。

最后,我也要告诫一点,“天堂”其实并不很美好,真正美好的蕴含在走向它的过程中。好比我们吃东西,最幸福的不是只追求肚子的饱满,而是也要品尝这东西的“滋味”。

把家还

已经是回家的第二天了,因为自己沉浸在喜悦之中,时间趁机“嗖”的就溜了过去。一想到后天就要回上海为自己的明天奋斗,压力才把时间拖住了后腿,时间减缓了速度,但仍旧义无反顾的往前“跑”。为了在以后的回忆中,能找到此时时间留过的痕迹,只能用手胡乱的挥几笔,抓住一些时间的碎片,把它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在这里,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这段时间变的有据可察。

回到家,首先跑上楼去看我的外甥。才10多天,还不能用笑来欢迎我。外甥张的很可爱,每个小孩都张的很可爱。看着他,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份有变化,自己也真的长大了。继而又想到等他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又会是什么样子?明年的今天他肯定是可以叫我“舅舅”了,这一年对他来说也许真的是在睡觉吃饭无意识中就过去,可这一年对我的改变又会有多大?我心里有紧迫感,有责任感,也有恐惧感。我怕明年的今天我还是会像今年一样,混了一年一无所有。

姐姐的身体还有点虚弱,还要静养一段时间。姐姐做妈妈了,我相信她也是很开心的。可是在她的表情里我仍是没有看到特别兴奋时的痕迹,也许这是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的关系吧!但是我知道她盼这一天不知道盼了多久,也不知道为此有多少次失望过,流泪过,现在总算出了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还很优秀,我相信在她的心里应该是很甜蜜的。

今天是回家的第二天,从一早忙到现在。可这忙让我也觉的乐滋滋的。早上的时候还到表哥家走了一趟,表哥是82年的。今年元旦准备结婚,到现在也还是一无所有,可是他的心很高、意很狠,眼高手低的人注定活的窝囊的放纵,也许我也应该放宽心一点,我太在意生活中的小得失,所以我过的常常也不开心。我的观念也只能在一天天的磨练中放大,好比一双鞋,刚穿的时候可能有点紧,穿久了,就宽松了。

下午的时候我还稍微到处走了一下,现在的农村真的让我感觉很荒凉。像战争年代被征过兵之后,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孕。那些老的仍旧是忙一些我们年轻人所不屑做的事,现在我们都已经机械化操作了。他们每天都很忙,可又忙的没有意义。他们每天都很累,可这累又不值多少钱。年轻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挣钱,老的时候用挣的钱养自己的身体,似乎也没什么其他的追求。一辈子,忙忙碌碌,又碌碌无为。女的每天做菜洗衣服,男的每天锄地背石头,完了回家换衣服喝酒吃饭,吃完了打牌看电视,看完了撒尿打呼噜,一天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让我们这一辈的人所接受?

这次回来还看到了隔壁的邻居,她的手脚迟缓了很多。整个人看上去能够一眼就明白时间的残酷。在上海我刚辞职的那几天,家人就和我说她的一个儿子出了车祸,老婆在车祸中不明不白的就走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但他们的小孩伤势并不严重。我很难想象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所现出的表情。我也不知道那段时间她是怎么过来的?可是今天我回来之后我看到了,她站在那里,也许看过我几眼,认不出来,我主动叫了一声,她才反映过来说“志浩啊,你回来了?”我说“是的”,“当舅舅了是吧?”“嗯”,我不知道自己能够说些什么?我怕每句话都会勾起她那段痛苦的回忆,所以只能把自己的话掐头去尾了说。没聊几句,她扭头要进门了,回去时说了句话“都张这么大了”,这句话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我总感觉这时她深深的感觉到了时间的残酷性。

坐在家门前,触目就是一坐工厂,背后就一块块的田和一群群的山,近几年农村发生很多变化,家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儿时记忆的载体被现代设施冲击,很多的都变的模糊了。老家也卖给人亲戚,在也不会听到雨水敲击瓦片的声音。走到表哥家里的时候,看到表哥家后面的那块空地,我对姐夫说“小时候,这里都是一些树,我们绑了一根绳子在上面,荡秋千玩”,可惜现在那里连树也没有了。儿时的记忆也被砍了一大段。哎!

以目前的发展变化,我儿时记忆的载体也许会被完全毁灭,还好,家里的三楼还放着小时候的那个橱子,已经很破了,我觉的它有资格可以进历史名迹场所,这个橱子我想就这样让它放着吧!每一次怀念的时候就打开看看,里面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一些早已消逝在岁月里的不为人知的回忆了。

快九点半了,农村里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我敲击键盘的声音。无论是人还是花草事物也都睡着了似的,很安静,很温和。今天我也有点累了,想想上海的热闹,自己也许更偏向于安静,可是这样的安静太容易让人丧志,人还是要面子的,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这里的呆着太少了。我怕别人笑话,所以………………

压力大啊!

(另记:这次回去从姐姐和妈妈口中得到一个消息说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比我大一年的,现在也居然已经生了小孩了。听了之后很震惊,想这年代还真什么都超前,生个小孩就等法定结婚年龄一到了。哎,叹自己!)

2008…11…25

完于九点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文学的意义

书看多了,就好比你吃菜多了,有时也想着自己动手搞搞。大学的几年时间,我的日子都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度过。看到校报上有很多人刊登的散文随笔,觉的自己也有资格可以去试试。试了之后还真发表了,于是很多人开始管我叫“文学青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