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百战是谁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范睢立即面奏秦昭襄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于是秦昭襄王同意赵国割六城,秦军退兵。

秦国退兵之后,赵国举国上下开始忙碌。赵国将全国的军队和粮草集中到邯郸、晋阳、代郡和*几个战略要地,放弃全线防守,改为重点防守,并全国范围类招募新军。

赵国不但全国备战,而且拒绝给秦国割让城池,赵王总算明白了,割了也是白割,秦军迟早还要来。

秦昭襄王见赵国拒绝割地,怒了,准备发兵再次攻打赵国。很显然,秦国错过了攻打赵国的最佳时机,也就是长平之战后的那个时间,这时候的赵国,获得了几个月宝贵的时间加强防御。

公元前259年1月,秦昭王命令出征赵国,由于白起生病,秦昭襄王命五大夫王陵率领50万秦军进攻赵国。五大夫是秦朝爵位的第9级(最高第20级),王陵只是第9级,至少说明2个问题。首先,秦昭襄王有些藐视赵国,没有派爵位在10级以上将军来。其次,五大夫便可统率50万军队,可见第9级的五大夫已经是比较高的爵位了,爵位更高的将军很少。

秦军兵分3路,左路司马梗率军10万攻下韩国的太原,占领上党地,然后将军队驻扎在这里,以牵至赵国北方主力不得南下;右路张唐率军10万增兵南阳;以拒魏楚的援军;王陵率领中路军30万;直攻赵国首都邯郸。

公元前259年7月、8月间中路军攻下赵国的武安、皮牢,这两座赵都唯一可依赖的战略屏蔽被秦攻破。

公元前258年2月,王陵率领的大军来到了邯郸城下。

秦军能这么顺利攻到邯郸城下,一方面是秦军强悍,另一方面是赵国放弃了在其他地区屯重兵,将大部分军队集中在邯郸城内。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如果分兵各处,必然会被秦军各个击破,只有将军队集中在邯郸,才有战胜秦军的希望。

赵国军队可分为这几部分:代郡守军5万防备匈奴,晋阳守军7万(赵国旧都)牵制司马梗的10万秦军,*守军5万牵制张唐的10万秦军。邯郸守军(包括禁军)共20万,其中刚募集的新军10万,抵抗王陵率领的30万秦军。从军力对比来看,赵国全面处于下风,但赵国处于守势,弥补了军力不足。

公元前258年10月,王陵率军急攻邯郸城,秦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赵区都之城门,且秦分三军不分昼夜轮攻赵都。但是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就战死五名,伤亡近两万人,而不得停下休整,转为小规模进攻以夺赵志。但相反是,赵军却一再攻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不断突袭秦围在邯郸的营栅,竟使秦伤亡颇为惨重,反而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多有殆懈。

邯郸前线的战报传到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十分的生气,立即启用武安君白起。此时白起的病好的差不多了,但他拒绝出征。原因是:

一、赵国经过几个月的休整,缓过劲来了,我们没有乘长平之战的雄威一鼓作气立即击败他们,现在对方建立了一套防御体系。

二、我们休整不够,去年长平之战我们损失30万士兵,如今还没有充分地补充兵员。

三、其他国家的援军随时可以夹击我们。

四、赵国首都邯郸太远,我们次去战线太长,粮食物资运输都不安全。

白起的拒绝是秦昭襄王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秦昭襄王不明白自己的常胜将军、王牌统帅居然回拒绝自己的命令,他下令让白起为将的命令成了一纸空文。秦昭襄王怒火中烧,但还是派应候范睢去请白起,应侯就问白起:“楚国方圆千里,士兵百万,而将军仅仅带者几万人马,就攻下了楚国的首都;在与韩魏的战斗中,你的士兵不及他们的一半,却斩首二十四万,使得韩魏至今都是秦国的属国。您的丰功,诸侯无人不晓。现在赵国的士兵死伤十之有七、八,我军数倍于赵军。您以少击多,获胜如神,何况现在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

白起说道:“楚王仗着自己国家大,不理朝政,重用阿谀之臣,不重用贤良。楚国虽然很大,但是城防建设落后,士兵各自想着自己的家。楚国的局面是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所以我能获得胜利。而韩魏两国虽为联军,却不齐心协力,相互推脱让对方出战,被我抓住机会,大败他们,这有什么神奇的呢?现在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军,不在当时趁机会灭掉它,却有所顾虑。使他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赵国上下利用一年的时间修缮兵器,增高城墙,修浚护城河,其民努力耕作,同心协力。现在如果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必定拼死坚定,必然不可能取胜,而诸侯国的救兵随时都有可能会到,我认为攻打赵国必定会失败”。

秦昭襄王没有办法,任命左庶长王龁代替王陵为将,并带领着10万援军增援火速赶往前线。

秦国这边增兵,赵国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平原君亲自杀出重围到楚国搬救兵,另一方面赵国派人到魏国请求援军。

平原君为什么选择到楚国搬救命呢?因为楚国实力比较强,而且与秦有着深仇大恨。而燕国和齐国两国距离秦国比较远,受秦国之害不深,还没有切肤之痛,很难打动;而韩国被秦国打得只剩下弹丸之地,早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同时借兵之事关系重大,属于顶级外交事务,只有平原君这样地位的人才合适去搬救兵。

平原君去楚国之前,挑选一批门客同行,这时候毛遂推荐自己跟平原君同去,这就是著名的毛遂自荐的典故。

平原君到了出国,似乎很难说服楚王用兵,因为秦国已经放出话来,哪个国家胆敢出兵,等灭了赵国第一个就去打水。楚王忌惮秦国的威胁,再说出兵也不一定就能取胜,犹豫不决。这时候毛遂挺身而出,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终于说服了楚王出兵。

楚国出兵10万,由春申君率领,立即出发救援邯郸。

魏国方面,由于跟赵国唇亡齿寒,早前已经派出将军晋鄙率领10万大军援助赵国邯郸,只是由于魏王害怕秦国报复,命晋鄙在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就地驻扎,这个邺地距离邯郸大概就一天的路程。

魏国信陵君使用门客候生之计,让魏王最宠幸的如姬偷得兵符,前往前线让将军晋鄙交出兵权。将军晋鄙略有迟疑,信陵君门客朱亥击杀晋鄙,让信陵君夺得兵权。

信陵君下令:“父子都在军中,父亲回国;兄弟都在军中,哥哥回国;家中只有一子者,回国。”这样魏国军队由10万精简到8万,信陵君率领这8万人杀向邯郸。

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决定再派援军,再次启用白起,白起再次拒绝。秦昭襄王生气了,将彻侯武安君白贬为平民,逐出咸阳,接着又赐剑一把,让白起自杀。白起说:“秦昭襄王有什么理由杀我呢,可能我本来就应该死。长平之战,我活埋了赵国投降士兵几十万人,这足够死罪了。”白起的死多少有点遗憾,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和廉颇是同一年代的人,居然没有正面交锋过,而白起擅长进攻,廉颇擅长防守,后世无法知道他们二人是白起的矛厉害,还是廉颇的盾坚固。

白起死了,范睢推荐郑安平出战,秦昭襄王于是命郑安平率军5万支援王龁。

至此,邯郸之战的决战时刻将要到来,此刻双方是群星璀璨。赵魏楚这边,有战国四大公子的三位,赵国的平原君,魏国得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只是缺了齐国的孟尝君。将领方面,赵国有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秦国则要稍逊一筹,只有左庶长(爵位第10级)王龁和五大夫(爵位第9级)王陵,超级猛将彻侯(爵位第20级)武安君白起并没有来。

邯郸城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信陵君率领8万魏军和春申君率领10万楚军杀向邯郸城外的王龁军,邯郸城内的20万赵军只留少数守城,10余万攻出城外,压抑了3年的赵军不顾生死地杀向秦军,联军在邯郸城外兵力达到30万左右,且士气高涨。秦军方面,王龁虽有40万左右军队,但3年围攻邯郸不下,士气低迷。双方交战之后,双方伤亡都很大,联军由于士气旺盛,且魏楚的军队都是生力军,稍占上风。

在这种情况下,王龁做出了一个决策:撤退到汾城,跟将军张唐率领的10万秦军会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到了汾城,己方可以增加10万生力军,而对方如果追来,必须先分兵在邯郸驻扎部分兵马,对方兵力必然减少。此消彼长之下,秦军获胜的把握大大增加。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龁这个撤退的决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在执行撤退的过程中,郑安平和2万秦军没有及时撤离,被30万联军团团围住,郑安平在权衡利弊之后,率2万秦军投降。

郑安平投降事件,成为了邯郸之战的转折点。

2万秦军投降,在秦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地耻辱。推荐郑安平的范睢,也因为此事跟秦昭襄王疏远了。至于王龁率领的50万秦军,士气受到重挫。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