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百战是谁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战争进程

661年正月(农历,下同),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舟7000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五六月间,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于八月十三日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序幕。

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 当时唐军的常备战船主要有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海鹘,同时相关的资料还记载一种被称为“火舰”的战船,可能是装配了火器的斗舰。而倭船体积相比之下要小得多,不敢轻易应战。

八月二十八日,倭军水师决定依靠船只数和人数上的优势先发制人,向唐军船队发起突击,结果刚一冲击就乱了阵形。唐军以楼船、海鹘压阵,以斗舰、走舸分走左右两翼,占据江面两侧,将倭船辖制在中间。冲在前面的倭船便如入彀中,左右被唐船压制,无法回旋。唐军战船可乘机动用拍竿直接摧毁敌船。许多倭军士兵被迫跳船,溺水而亡。同时,部分唐军登上倭船与其进行白刃战,保护扶余丰的倭将朴市秦造田来津力战而死。先前的回合由于水战爆发地点河道过于狭小,如此众多的船只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展开,唐军方面可能没有过多地使用火器,但随着后面几次交锋的激烈程度加大,并且战争地点开始向河道宽阔的下游转移,带有火器的斗舰开始作为实施火攻的主力,以弩、砲远距离密集发射火箭、火炬、火球、油瓢、油囊,《旧唐书&;#8226;刘仁轨传》将当时的战争场景描绘为“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因为说了个“海水”,使后世很多人误以为战斗是发生在江水的出海口,中国学者王小甫则指出,虽然提到了“海水”但并不意味着战斗是发生在出海口,这里所见到的海水可能是由于海水内侵入江所致,不过在正常情况下海水内侵几十公里至于古多津一带似乎不太可能。当然,此次水战不是一次结束,按照《旧唐书&;#8226;刘仁轨传》的记载双方至少进行四次水上大战,最终的打击地点恐怕已经转移到靠近入海口的地带,故有“海水皆赤”之说,倭军船队被彻底打垮,共烧毁倭船四百余艘。而扶余丰本人则与少数人乘船驶入黄海,向高句丽方向逃去,下落不明,唐军只缴获其遗落的宝剑。

百战中国之35_唐朝_灭高句丽

百战中国之27_唐朝_灭高句丽

得分项得分权重

战略意义2930

战争规模1920

伤亡规模1720

战争知名度1315

将领知名度1115

总分89100

兵将唐朝高句丽

双方兵力70万举国20万

伤亡兵力不详全军覆没

将领李绩不详

战略意义

灭高句丽,使得世界历史上不再存在高句丽这个国家或者这个民族。

唐朝灭高句丽之后,高句丽大部分人民被迁往内地,小部分逃难到新罗或日本,融入了当地的民族。

唐朝灭高句丽之后,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结束,朝鲜从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唐朝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把平壤划为中国国土,对朝鲜的文化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战争规模

唐朝

50万汉军、吐蕃军等联军,外加20万新罗军,一共70万大军。

高句丽

举国20万兵丁。

伤亡人数

唐朝

不详。

高句丽

亡国。

将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