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初唐第一猛将是谁啊 > 第51部分(第1页)

第51部分(第1页)

“我想……我会的……”

“事后,他们因为你帮助了他们,而要答谢你,并送你一些礼物,想必你也不会拒绝的吧?”

李治考虑了一下,再次点了点头。

“如果他们提出成为你的属下,今后为你的命令是从,你又会不会予以拒绝呢?”

李治这一次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摇了摇头。

“他们成为了你的属下,每年给你进献礼物、钱财自然也就成为了份内之事。可是你又有没有想过,如果万一哪一天他们因为在任职上贪污钱财,被朝廷查知以后怎么办?如果你不去管他们,他们就会说是按照你的吩咐去办的。而你由于之前确实收受了他们的好处,而变得有口说不清。所以,为了避免你自己不受牵连,你就必须要去为他们开脱罪责,对不对?”

这一次李治低着头思考了许久,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充满疑惑的望着李恪。

李恪笑了笑,问道:“是不是觉得三哥说的这些话有些熟悉?没错,三哥说的这些实际上就是张兴瑞所做过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差不多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可是……可是……我该怎样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三哥可以帮得上你的了。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原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父皇,他要管理我大唐,还不是同样的要依靠朝中的臣工们替他处理朝政。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必需的,但是这种帮助应该有个尺度,不是什么忙都要帮、都可以帮的。至于这个尺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个标准与你的能力、见识以及性格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个尺度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都会根据你的心情、能力或者需求而改变。所以,三哥只能提醒你,却不能告诉你该怎样去做。明白三哥的意思吗?”

看到李治有些犹豫的点了点头,李恪笑着说道:“这种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想明白的,三哥到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有彻底的搞明白吗。所以你现在完全没有必要去想明白这些问题。”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二章 苏州

第二十二章 苏州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吧,造成了状态一直不好。从中秋以前就是在勉强自己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明日就是老人家五七了,所以今天放下一切的手头工作,争取先把今天的一章写出来。下午我将坐车去唐山,所以明日的一章很有可能会断更,就看有没有时间赶回北京更新了。还望大家能够理解。

时间过得还真是快,转眼间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想想也该恢复状态了。对于前一段时间写作水平的严重下滑,漫步在这里也就不再做更多的解释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看你今后的表现吧。

再一次感谢大家这一段时间以来对漫步的支持与鼓励。没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也就没有漫步这本书现在的成绩,在今后的日子里,漫步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有一个好的状态,尽量写出让大家能够喜欢看的内容。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与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密不可分的!)

苏州在唐时临近海边,现代的苏州东南三十里的古三江口便是古时的娄江、松江以及东江的入海口。现在的上海地区,至少在唐时是并不存在的。上海是三条江先后堵塞后,经过上千年的沉积才逐渐形成的。现在众所周知的太湖,在唐初的时候,水面面积也只有现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根据史书记载,唐时苏州附近最宽的河流松江水面宽度甚至超过二十里。再加上众多的支流以及小河,唐时的苏州、杭州一带构成了网状的水系。良好的排水系统,使得这一带很少遇到洪涝灾害,所以才会成为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唐朝以前的史书几乎就没有记载过这一地区遭遇洪灾,到了后世三条主要的河道相继堵塞,并且形成新的冲积平原以后,这才逐渐的有了洪涝灾害的记载于史书之上。

这一次之所以江南会遭受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六月份起,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遇到三次台风的袭击。每一次的台风来临,都会引起海水暴涨,造成海水倒灌进江河之中,使得原本就因为暴雨所造成的江河水位上涨无处宣泄,而江南地区地势本来就偏低,从而引发洪灾。所以说,这一连串的台风才是引起江南洪灾的最主要的原因。

早在李恪从长安动身出发之初,江南地区的洪灾,已经随着台风季节的过去而消退。但是,这一次的灾害却是非常严重的。要知道江南地区可是大唐最主要的产粮区,这一次的洪涝灾害直接造成整个江南地区的粮食绝产。江南地区的面积尚不足大唐国土面积的五十分之一,所产的粮食总数却达到了大唐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还要多。江南地区的粮食绝收,就意味着整个大唐在未来的一年里,都会面临着巨大的粮食危机。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粮食出现了危机就意味着一系列的危机的开始。

所以,李恪此次江南之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监督江南地区尽快的恢复生产,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绝对不能够让江南地区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问题。虽然说此次江南之行的江南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长江以南的地区,但是重中之重还是要数后世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浙江中北部这一区域。

之前,李恪之所以没有直接赶往江南地区,一是不能厚此薄彼,既然是从长安城出发,自然是要按照顺序一点点的来,二是江南地区本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派往江南地区的官员自然也就是能干之人,所以李恪还是相信他们可以应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自己虽然是此次江南赈灾的使者,但是对于处理内政这方面并不在行。与其到了那里胡乱的指手画脚的去帮倒忙,还不如让他们这些个有经验又有能力的官员们去处理,而自己只要做一个合格的后勤保障官就可以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后世才慢慢的传扬开来的,尤其是苏州那些个有名的园子,都是明清以后才建起来的。不过作为水乡江南的重镇苏州,自古以来就不缺少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色,以及精美绝伦的经典建筑。

作为江南道的治府所在地,苏州的繁华绝非升州这个饱受战火洗礼的城市所能媲美的。如果说升州还多少带有中原风俗习惯的话,那么苏州则是典型的江南风格,不论是语言、饮食习惯还是衣着打扮,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差异。比起长江以北的人,江南人的身材要偏矮一些、瘦弱一些,但是容貌以及衣着的华丽却远超北方,就连说话的语气也是显得软绵绵的。

李恪下榻的地点设在苏州城外,太湖边上的一座当地富豪的宅院之内。这座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漫步其中令人流连往返,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李恪到达苏州的第二天,苏州刺史史通便把今夏苏州受灾的汇总材料递交上来。李恪可没有那个耐心仔细的查阅这厚厚的材料,让史通把大概的情况想自己做了个介绍,让自己大概齐了解了一下情况后,把这些材料交给随同自己一同前来的手下们进行查阅,并且根据上面列出的资料做出评估,最后把评估结果交到自己的手中进行最后的确认。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带着李治和李明达两个人以及手下的亲卫,也不用苏州刺史派人陪伴,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在四周的乡村了解民情。他所信奉的宗旨是:与其坐在房中去看那些无聊的汇总材料,不如到下面去实际考察一番。只有到达田间地头,听老百姓们亲口说出所遭受的灾害,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第一手的材料。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