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以下哪一部作品借鉴了苏联青年近卫军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在伏罗希洛夫格勒的这几天,刘勃卡完全由带她去见普罗庆柯的那个人领导。她跟那个德国军需上校和他的副官的关系,以及她住到一家没有识破她身分的人家,这些情况对那个人都非常重要。

她无需去学密码,因为现在用的密码跟她离开训练班前所学的还是一样,但是现在她必须随身带一个发报机,因为从伏罗希洛夫格勒发报很不容易。

那人教她怎样常常变换地点,以免被敌人测出她的方位。而且她自己也不应该老待在克拉斯诺顿,她应该到伏罗希洛夫格勒和其他点上去走走,非但要保持她已有的联系,还要在军官——德国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中间发展新的关系。

她甚至跟她下榻的那家女主人讲妥,以后她来伏罗希洛夫格勒,就住在她们家里,因为别人给她介绍的那些房子她都不中意。那个像白蘑菇的女孩对刘勃卡仍旧极端蔑视,但是女孩的母亲懂得,刘勃卡总比德国官员少些麻烦。

刘勃卡除了再去利用顺路的德国汽车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现在她已经不再拦截小汽车,相反,载着兵士的卡车对她更合适。兵士们比较和气,脑子也不大机灵,因为她箱子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现在已经藏着这个宝贝呢。

她终于坐上一辆卫生队的带篷卡车。篷车里除了五六个看护兵之外,虽然还有一个军医主任和几个军医,但是他们全有几分醉意,而刘勃卡早就确信,喝醉的军官比清醒的容易受骗。

原来他们是运酒津到前线医院去的,一只只很大的扁罐子里装了许多酒津。刘勃卡突然想到,要是能从他们手里多弄到一些酒津该有多好,因为可以利用酒津来买通一切,并且可以拿来换取各种东西。

结果,她说服了军医主任不要深更半夜地开着这辆笨重的大篷车赶路,劝他们到克拉斯诺顿她的一个熟人家里去过一夜,因为她也要到那边去巡回演出。等她们一大帮醉醺醺的德国军官和兵士拖到家里,母亲真被她吓了一大跳。

德国人喝了个通宵,刘勃卡既然自称是演员,就不得不为他们表演舞蹈,她好像是在剃刀刃上跳舞,不过总算又骗过了他们:她同时向军官和士兵卖弄风情,士兵由于吃醋,不让军官们向刘勃卡献殷勤,气得那个军医主任竟用靴子朝一个看护兵的肚皮上踢了一脚。

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刘勃卡忽然听到从街上传来一阵连续不断的警哨声。一个“警察”在高尔基俱乐部附近吹警哨,一直把哨子放在嘴里使劲吹着。

刘勃卡一时没有懂得,这是告警的信号,但是哨声越来越响,渐渐朝她们家逼近。窗外很快地响起一阵很响的脚步声,又突然消失了,——有人沿街往下跑,往紧挨山沟的小“上海”那边跑去。过了一会,那个拚命吹哨的“警察”又踏着沉重的皮靴在窗外跑过。

刘勃卡和那些还能走动的德国人都跑到台阶上。夜是静悄悄的,黑暗而温暖。渐渐远去的刺耳的哨声和跳舞似的圆锥形的电筒光,标志出沿街往下奔跑的“警察”的路线。接着,仿佛跟他呼应似的,从市场那边和隔着山沟的空地后面,——从宪兵站那里,——甚至从离这儿很远的第二过道口那边,也传来了岗警的哨声。

德国军医们鸦雀无声地在台阶上站了一会,一个个东倒西歪,因为他们身上那根把人体支持在垂直状态的主轴被酒溶解了。后来那个军医主任派一个看护兵拿来电筒,用一道电光在庭园里荒芜的花坛上、残缺的木栅栏上和几棵折断的丁香树上照了一阵。后来他又照了照院子里的带篷卡车,大家就回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把追踪者甩得老远的奥列格,看见从宪兵站跑出来截断他去路的几个“警察”,打着电筒在山沟后面的空地上探照。他马上明白,他在小“上海”是躲藏不了的:这里都是些土房子,德国人不肯住在这儿,因而有几条狗幸存下来,它们一哄叫,就会把他暴露。奥列格考虑到这一点,马上就往右折进了“八家宅”,把身子贴着最近一所标准式房屋的墙。一两分钟以后,一个“警察”蹬着大皮靴咚咚咚地从旁边跑过去。他在离得很近的地方跑过,哨声几乎震聋了奥列格的耳朵。

奥列格等了一会,然后尽量隐蔽着自己,沿着他刚跑过的那条街的后身朝山岗走去,刚才他就是从那边过来的。

从他在俱乐部的台阶上发现了“警察”,以及他后来躲避“警察”沿街奔跑的时候,他的兴奋增强为不可遏止的欣喜,可是,现在这种兴奋却被不安的情绪代替了。奥列格听到了市场、宪兵站和第二过道口那个区域的哨声,这时他才明白,他的疏忽大意不仅使他自己,而且还使谢辽萨跟华丽雅以及斯巧巴跟托霞陷进危险的境地。

这是他们初次带着奥列格和万尼亚所写的传单出马,是要让居民们知道“青年近卫军”成立的第一个措施。

他们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才否定了斯塔霍维奇的建议。斯塔霍维奇认为可以在一夜之间把传单贴遍全城,一下子造成印象。奥列格对斯塔霍维奇比较了解,他并不怀疑斯塔霍维奇的动机是真诚的,但是他斯塔霍维奇怎么会不懂,参加这项工作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事!可恼的是谢辽萨像平时一样,也喜欢走极端。

但是杜尔根尼奇和万尼亚支持奥列格的建议——只在一个地区贴传单,过几天再到另外一个地区去贴,然后在第三个地区贴,这样每次都可以让“警察”扑空上当。

奥列格建议青年们一定要一对一对地去——一个拿传单,另外一个抹浆糊;一个贴的时候,另一个就把玻璃瓶藏起来,而且一定要一个小伙子跟一个姑娘一起去:如果碰上“警察”,就说是在谈恋爱,所以要在这种不合规定的时候出来散步。

他们决定用蜜汁来代替浆糊。打浆糊需要有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会给“警察”提供线索,更不必说浆糊会在衣服上留下痕迹了。此外,用浆糊要有刷子和瓶子,拿起来很不方便,而蜜汁只要盛在一个有塞子的小瓶里,可以直接从瓶口往传单的背面倒上一点。

除了在夜里贴传单之外,奥列格还拟了一个非常简便的、白天在爇闹场所——电影院、市场、职业介绍所附近——散发传单的计划。

他们选了新一号井区以及紧挨着它的“八家宅”和市场作为第一次夜间活动的地点。市场派给谢辽萨和华丽雅,“八家宅”派给斯巧巴和托霞。新一号井区由奥列格自己担任。

当然,他很想跟妮娜一起去,但是他却说他要跟玛丽娜——他的漂亮的舅母——一起去。

他们决定让杜尔根尼奇留在家里,以便在青年人还毫无经验、初次出马的时候,每一对在工作完毕之后能够马上把经过情况向指挥员汇报。

但是,等大家散了之后,奥列格不禁沉吟起来:他有什么权利把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拖进这种危险的工作,而事先跟柯里亚舅舅——孩子的父亲——连商量都没有商量一下?

当然,破坏他自己制定的规则是不好的,但是奥列格已经被一种孩子般的冲动所支配,所以他竟然决定单独前去。

傍晚,城里还可以自由走动的时候,奥列格把几张传单塞在上衣里面的口袋里,把装着蜜汁的小玻璃瓶塞进裤袋,就从家里出来了。他经过奥西摩兴和捷姆奴霍夫住的那条街,到了通五号井的大路横过山沟的地方。这个山沟再往右就把“八家宅”和宪兵站所在的空地分隔开来。山沟的这一部分荒无人烟。奥列格沿着山沟朝右拐,快到小“上海”,就从一个仿佛是通山沟的低地爬上山岗。伏罗希洛夫格勒公路在山岗上经过,山岗绵亘起伏,高耸在整个这一部分城市之上。

奥列格在山岗中间躲躲藏藏,几乎快走到伏罗希洛夫格勒公路跟城中心通五一村的大路交叉的地方。他在这里躺下来等待天黑。透过被晒枯的野草的草茎望出去,他很清楚地看到交叉路口、在公路那一边的五一村边、堆着巨大矸石堆的已经炸毁的新一号井、在刘勃卡住的那条街上较低一头的高尔基俱乐部、“八家宅”、伏罗希洛夫学校和宪兵站所在地的空地。

直接威胁着奥列格的“警察”岗哨是在十字路口,那里有两个“警察”站岗。其中一个几乎不离开路口,即使由于无聊容许自己溜达一下,也只是顺着公路走步。另外一个是在从路口到新一号井这一段大路上巡逻,或是再往前走到高尔基俱乐部,再沿着刘勃卡住的那条街走到小“上海”。

邻近的一个岗哨在市场区,也有两个“警察”站岗。其中一个经常站在市场范围之内,另一个则在从市场到小“上海”通大“上海”那一段来回巡逻。

夜是漆黑的,又是这样的静谧,连每一声-嗦声都听得见。现在奥列格只能依靠自己的听觉了。

他要在新一号井进口处和高尔基俱乐部贴几张传单。(他们决定不在住房上贴传单,以免连累居民。)奥列格偷偷地走下山岗,向最靠边上的一幢标准式房屋走去。刘勃卡住的那条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隔着广场,新一号井的进口岗亭正对着奥列格。

他听见巡逻警和岗警在聊天。有一瞬间他甚至看见他们的脸低下来凑近打火机。必须等巡逻警沿着街向下走去,否则奥列格可能在空旷的广场上被他碰到。但是那两个“警察”还老是站在那里低声交谈。

巡逻警终于走了,不时打着电筒照路。奥列格站在房背后,听着“警察”的脚步声。脚步声刚走远,奥列格就走到街上。沉重的脚步声还清晰可闻。巡逻警还在打着电筒照路,奥列格可以看见他走过了高尔基俱乐部。“警察”终于不见了:刘勃卡家后面就是通山沟的陡坡。只有远处依稀可见的闪亮的反光表示“警察”仍旧不时在用电筒给自己照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