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1884年的历史事件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态度,各国的公使一致希望保持现在远东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他们希望以此来保护各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要知道,由于安南省经济的展,欧美各国在远东的投资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而且这些年在安南省的带动下,英法美等国对中国本土地区出口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这些现实的利益都促使欧美等国在调停的时候特别的积极,大家都知道,一旦双方动用武力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无论最后谁输谁赢,各国在远东的商业利益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一个充满内战和硝烟的中国不是大家所愿意见到的,大家现在都希望看到一个开放而进步的中国市场,因此在英法美等国在进行调停时,无一例外的都一再的强调,双方应坚持互相理解的态度,不要兵戎相见,希望双方能够互相的理解,对于彼此间的分歧,双方应该坚持克制的态度来进行必要的谈判,轻易不要动用武力,但是,英法美等国的公使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调停近乎没有取得任何的成就,对此,各国的公使们表示了极大的失望和不满,但是他们还在坚持着,他们希望事情会出现转机,可是安南省的一个声明却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安南省在1896年4月3号表声明,表示将在1896年4月9号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地点在海防港市,包括安南省陆军和海军在内的很多部队都将参加这次阅兵式,为了应对安南省的挑衅,在安南省布将举行阅兵的第二天,清廷中央也在慈禧的肯下,表示将在北京近郊举行阅兵仪式,时间是1896年4月8号,刚好比安南省的阅兵仪式早了一天,萧智在得到朝廷也要举行阅兵式的消息后,只是微微笑了笑而已,并没有任何的表示。由于英法美等国在安南和北京都有公使派驻,所以这些国家的公使都获邀参加了两地的阅兵仪式,同时,他们也接到了国内的命令――对比双方军事实力,向国内写出详细的报告。

1896年4月8日,清廷中央在北京西郊先举行了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军队包括新组建的禁卫军和新军第一镇,总兵力约三万人,此外还有来观礼的各国驻京使节,在京的王公大臣等三百多人,当然还有年轻的光绪皇帝。可是因为阅兵准备的时间较短,所以整个阅兵仪式显得有些乱糟糟,其中英国驻北京的公使在写给国内的报告中写道:阅兵仪式在一场奇怪的仪式后开始,整个阅兵式的过程都显得有些乱糟糟的,士兵们拿着新式的步枪走过阅兵场,但是他们的脑后还拖着那条大辫子,这让人看起来多少有些滑稽,据说保卫皇室的禁卫军也参加了阅兵仪式,可是我丝毫看不出他和其他的部队有什么区别,他们身材矮小,士气也不高涨,只有在他们的皇帝陛下宣布赏赐时,我们才看到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了些许的兴奋,实际上,我不认为他们有多少的战斗力,听说禁卫军里很多人都是着国家的贵族,他们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严格的训练,因为他们享有种种的特权,有这样的人组成的部队在中国几乎没有人能驾驭它,有人传言说,连他们的皇帝陛下有时候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它,所以我觉得看中国中央举行的这次阅兵式完全是白跑一趟,这里的军队除了武器是新式的以外,其余的都是旧的,没有值得看的地方。而法国公使则直接在报告中写道:新式的武器,可惜战士的水平太低,我甚至在这些士兵看见了几个年纪足以当我祖父的人,我想比起这些如同绵羊一般的军队来,我们法国的军队简直就是一群狼,他们实在是太弱了。美国公使的评价只有一句话:看见了这样的军队后,我才知道我国的陆军已经很强大了。这些评价当然不会被光绪帝和慈禧这些人听到,因为他们现在已经陷入自大之中,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这些军队已经足够的强大了,因为他们的军队都装备了新式的武器,军饷也是中国之内最高的,却不知她们忽略了很多的因素,一支军队的强大不光只需要先进的武器和高额的军饷,还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而这一切你都可以在安南省的军队上找到。

1896年4月9日,安南省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阅兵仪式在安南省海防港市举行,相比起清廷阅兵时的寒碜,安南省的阅兵仪式就大气的多了,受检阅的部队包括教导旅及陆战第一至四师,总兵力约七万人,这还只是受检阅的陆军部队,在防城港的外海,太平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和五艘重型巡洋舰及其他数十舰艇也将在下午接受检阅,这是安南省十年来次公开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很多外国的大使及武官都受邀来这里观礼,此外,安南省的一些名士也获得了观礼的邀请,现在的防城港市政府广场已经站满了即将受检阅的部队,整个广场上除了呼吸声外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声音,所有受检阅的部队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检阅的开始,这样的安静竟然可以让人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威压,或者是说一股淡淡地压迫感。上午九点整,随着萧智的一声令下,受检阅的部队排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检阅的主席台前,一排排整齐的部队,一声声令人振奋的口号,还有战士们手里握着的一把把着寒光的钢枪,都使整个部队显得那么的令人望而生畏,最先走过的是安南省的当家精锐――教导旅,作为安南省的第一支军队,教导旅的装备是所有部队中最好的,战斗力也是所有部队中最强的,当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含着响亮的口号以饱满的士气穿过主席台时,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站了起来,大家都在用鼓掌的方式来表达对这支部队敬意,随着部队的依次进入,那些外国大使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住的赞叹着,欣赏着,羡慕着,很多人都被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吸引了,正如他们报告上写的那样:安南的军队看起来是如此的强大,他们纪律严格,士气高涨,服装整洁而又利于作战,在这里,每个士兵的眼中都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精良的武器装备使得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占据火力上的优势,据说他们每个师中都配有各种口径的火炮,其数量过1oo门,在观礼中,我也现了这些火炮的身影,大口径重炮,中型口径火炮和安南省特有小口径野战炮(其实是迫击炮,外国人不认识),这样的火力配置相信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根据他们的介绍,同等条件下,安南省一个师的火力配置是现在一个德国师的三倍,是一个法国师4。5倍,是一个英国师的5倍,上帝保佑,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也许只有上帝知道,我希望我国永远不要与安南省为敌,除非我们的军队也向他们的战士一样,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更主要的是――这里的战士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在下午,大家又一起乘船参加了海军的阅兵仪式,当看到那一艘艘的战舰从面前驶过时,那种震撼简直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中华级”战列舰那庞大的舰身,即使离的很远也能感觉的他的压迫感,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战舰几乎是不可能被击沉,也许将来可以,但是现在这样的战列舰在海上是无敌的,即使是号称世界最强海军的大英帝国海军,也没有十足地把握可以击败安南省的海上力量,在阅兵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新式的武器和新方法,比如他们用汽车运送步兵和拖运火炮,使用新式的通信装置来传递信息,这一切都让各国观礼的大使和武官们好奇不已。

国外的一些报纸也对这两次的阅兵进行了报道,许多的报纸还将这两次阅兵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大家现,安南省在阅兵式上展示的实力是如此的强悍,甚至可以说安南省的军队尤其是陆军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水准了,海军虽然吨为上比英国还差不少,但是如果以舰队的战斗力来算的话,安南海军已经足以和大英帝国的海军一较高下了,相比起安南省的阅兵仪式,清廷在北京的阅兵仪式实在是不值一提了,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比安南省差的远了,很多人都把清廷的这次阅兵当成了一个笑话,就那样的水平也拿出来显摆,真是笑掉了人家的大牙,可叹慈禧和光绪等人还在那里洋洋得意呢。

两方的阅兵仪式结束后,很多国家的大使纷纷来到了安南省,有的要求在安南省建使馆,有的希望购买安南省的武器等装备,有的则是来这里探听虚实,为下一步的决定找依据,总之阅兵式以后,来安南省的各色人物就多了起来,这也让安南省的情报总局忙的不可开交。此时的萧智则躲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逍遥呢,北伐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根本不用萧智再操心了,虽然北伐的消息还没有正式的对外公开,但现在的安南省甚至很多江南地区都在流传着“安南省将北伐”的消息,外国的使者也屡次向萧智求证消息的准确性,都被萧智含含糊糊的打走了,对于外界的猜测,安南省级不确认也不否定,这让大家都很疑惑,这安南省的一群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的时候,安南省却在5月1日突然表了一份宣言,宣言称满清政府为不合法的政府,安南省决定不接受该政府的领导,安南省从即日起宣布,立刻脱离清政府的领导,建立新的中国,同时安南省宣布自己才是领导中国的合法政府,为了解放全中国,安南省决定将在适当的时机北伐,以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此宣言一出,可以说是举国哗然,大家都没有想到安南省会公然的“造反”,更没有想到安南省会因为“征税事件”而和清廷翻脸,一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有的说安南省此举是被朝廷逼得,不得不如此,也有的说安南省造反就是不对,是不忠不义之举,是朝廷叛逆,总体来说,舆论还是比较同情安南省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百姓,对于安南省的这一举动,除了部分老夫子和满清的遗老们外,大部分的百姓表示了理解甚至是支持。

安南省宣布独立的消息在三天后被传到了慈禧和光绪的面前,慈禧顿时面如灰色,要不是李莲英救的及时,估计这位太后就得直接见菩萨去了,醒来后,慈禧太后咬呀切齿地咒骂着萧智等人,而光绪帝则气的破口大骂萧智等人是忘恩负义的逆臣贼子,不过这也做也是徒劳无益,为了防备安南省的进攻,朝廷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布了萧智等人罪名,同时,命令四川和江西等地军队向安南省边境集结,可惜,这一切都太迟了,安南省北伐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清廷的这些军队估计是赶不上了。

………【第四十章:饮马长江畔(1)】………

1896年5月7日零点,在安南省芒街,教导旅已经整装待了,卡车的轰鸣声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自从安南省宣布“造反”以来,在距离芒街不远的东兴镇,清军的数量已经由平时两个营约一千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四个营又一个快枪队,约两千五百人,但是都是老式清军绿营兵,没有新军,而且这些军队士气低落,训练也差,很多人对于同安南省的军队作战心存畏惧,所以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这几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安南省突然进攻自己,每天都派出不少的探子在边界侦查安南省动向,在安南省教导旅刚一准备出时,驻守在东兴的清军就得到了消息,但是驻守东兴的这两千五百名清军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动作,除了向南宁和广东派出两批快马报信外,剩余的清军都静静地等着安南省军队的到来,现在对他们来说,抵抗安南省无疑是死路一条,自己还不如光棍些,直接的投向算了,至少这样还能活下去,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回家,所以当教导旅的先头部队到达东兴时,在东兴镇的入口排满了丢下刀枪的清军士兵,这使得教导旅的战士和指挥员们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你们好歹也抵抗一下意思意思啊,你说这仗打得――憋屈啊!不过教导旅的人也没有为难这些“投降”的清军,只是把他们的刀枪收缴了事,人也没有关押,按照以前的政策:愿意留下欢迎加入安南省的部队,不愿意留下的教育后,给回家的路费。就这样经过一番教育,除去九百多想回家的和淘汰的一些老弱外,剩余的一千五百多人都加入了安南军队,短短几个小时,这些人就从清军变成了安南省的东兴守备团,也不得不说是清廷的一种悲哀,当然守备团从军官到基层干部都已经换成安南省人。

和东兴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其余部队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很多部队还没有到达各自的目标,在这里的驻守的清军就开始投向了,到5月7日的清晨,各部队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西南各省边陲重镇都被安南所控制,令人吃惊的是,在占领这些地方时,安南省的各部队没有一人伤亡,也没有费一枪一弹,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占领,倒不如说是接管更恰当,有些地区甚至是敲锣打鼓的欢迎北伐军入城,还有些地方的清军听说北伐军来了,都争着出城来投降,用一位原清军的士兵的话说:“提心吊胆这么多天了,现在投降了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再也不用被老百姓指着脊梁骂了,心里踏实啊!”就这样,在留下一些人对这些个投降的清军进行教育改编的同时,各部队就马不停蹄地迅向内陆开进了,直到教导旅逼近钦州时,才遇到了地方的驻守清军一个营的抵抗,但是很快就被教导旅击溃了,北上南宁的第一师则进展不顺,由于雨天路滑铁路有一段被山洪冲坏了,直到5月11号才被修好,这样第一师就比原计划晚了一天抵达南宁城,5月13号早晨,第一师才包围了南宁,这时候守备南宁的是广西巡抚张联桂,张联桂(1838―1897),清江都县浦头镇人。19岁时进入县学,以后由于时局动荡,便帮助在直隶(今河北省)当县令的伯父管理县政。同治六年(1867)被补外职分广西,从此走上了仕途。光绪十八年(1892),升任广西巡抚,在任广西巡抚期间,张联桂和安南省颇有交往,秉承两广总督李瀚章的指示,积极和安南省合作,大力展广西的民政经济,因为政绩卓越,屡次受到朝廷的嘉奖,他虽然不是正牌的科举出身,但是对倾听却颇为忠心,这也是为什么这位政绩卓著的巡抚长久没有被调动的缘由,清廷就是要利用他的忠心来监视安南省的一举一动,同时让他编练新军防备安南省。要说这张联桂还是有些能耐,凭借着这几年的经营硬是编练出了一个镇又一个协的新军,总兵力约2万人,而且在他的督导下战斗力也是不若,新军一镇驻扎在南宁城,新军一协驻扎在柳州。

第一师现在所面对的就是广西新军第一镇,在清廷的新军里被称为新编陆军第七镇,该部全部装备新式快枪(安南省陆军淘汰下来,只在地方守备部队中使用),还有一定数量的火炮,但是因为安南省的刻意限制,弹药的数量不足,仅够平时训练之用,这次第一师敢独自攻打该部防守的南宁城也正是因为其弹药不足,经不起一次大的消耗,只要该部的弹药被消耗光,南宁城就是自己嘴里边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在得知安南省造反后,做为广西巡抚的张联桂就陷入了两难之中,广西作为西南的门户,如果安南要北伐的话,这里肯定是当其冲的打击重点,但是凭广西这点兵力,漫说是整个广西这么大的地方,就是全力防守南宁城都吃力,大清国谁都知道安南省陆军的利害,自己这点兵力还是守住老巢再说吧!可是现在也不能把兵力都集中在南宁,柳州是自己北撤的必经之路,万一事有不?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