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1884年的中国历史 > 第46部分(第1页)

第46部分(第1页)

丢失江南财富中心,财政急剧恶化,而统治阶层却依旧抓着自己的私房钱不放,只是拼命加重其余各省的派赋征收,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北方各省民众负担加重,民间一片怨气沸腾不说,就连一些地主阶层也是怨气冲天,军队军饷迟迟不到位,各地驻军也开始出现了不稳的迹象,整个北中国处在了动荡的边缘。

“一手枪杆子,一手钱袋子”使得萧智等人站在了战略地绝对优势地位上,“清廷的伪朝廷已经走到了灭亡的尽头”,这是萧智在南京接见欧美各国特使时明确指出地。

………【第六十四章 选择题】………

谈判毫无进展,双方依旧在拖延时间。局中调停的欧美各国从一开始的期望到渐渐地失望再到现在的绝望,已经没有人会相信现在谈判会取得结果了。美国人先退出了这场看起来像游戏一样的所谓谈判,接着是法国人,然后是英国人,只有俄国人因为带着其他目的还在继续着所谓的调停。南北双方也早已经厌倦了这种无聊而又滑稽的和谈,但是双方都没有接到上层结束谈判的指示,只能继续在这里敷衍。双方现在每天像是例行公事般在谈判桌子前互相聊几句你吃了吗?今天天气真好这类的废话,然后就各回各处,于是这一天的谈判结束了。这种奇怪的和谈一直在持续,双方从一开始的激烈争吵,针锋相对到现在的平淡无奇,草草应付已经给居中调停的各国提了醒:双方不会接受所谓的划江而治,南北朝时代只能是中国的历史而不能成为现实。各国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回去多研究研究双方的实力与情况,看看今后该如何调整本国与中国的关系――不论这场争斗南北双方谁赢谁输,中国的实力都会急剧增强――怎样与一个急剧崛起的中国处理好关系成了当今欧美各国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美国人自不必说,一直以来和安南走得很近,虽然随着安南经济的快展,近年来双方在贸易交往上屡有摩擦,但是在总体上而言双方合作还是主流,而且安南海军也严格的遵守了美国的要求,没有在巡航时为难过美国的商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安南海军会对美国商船进行必要的护航,这使得美国人尤其是商人对安南充满了一定的好感。现在的美国可不比后世,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的强国,在欧洲人眼里最多也只是一个展度很快的国家,算不上顶尖的列强。安南则正好相反,在欧洲人的眼里,这个屡次挑战英法俄等欧洲强国的安南,已经完完全全是一个顶尖的世界强国了――虽然现在它还没有真正的公开宣称建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列强必须打败至少一个其他的列强国家,这是这个时代公认的法则。这恰恰是安南这几年总是在做事情,先是在1894年中法战争中以绝对的海军优势将法国赶出了安南,进而得到展的根基之地,接着在几年的展后,利用自己海陆军的强大优势,将英国人赶出了老挝和缅甸及新加坡等地,逼得英国人不得不接受退出远东地区,最后倒霉的是俄国人,在安南军队进行北伐的时候竟然公开地向清政府提供军火,被得知消息的安南一通猛揍,俄国人的太平洋海军彻底完蛋不说,就连已经取得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也被收回,至于被安南占领并统治的日本则更本不用计算在内。在欧洲人眼里,现在的日本连末流强国都算不上,等多算是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小国,只是很可惜它遇到了正在殖民扩张的安南,只有再次被人家殖民统治得份了。安南正是通过这样一场场和西方列强直接的较量才取得了现在的国际地位――只有打败比自己强的你才会被强者接受――这就是现在的国际法则。德国的崛起是这样,安南的崛起也是这样,以后美国的崛起也会同样如此。只是现在的美国还没有崛起,它的军队不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弱的让人不敢相信,虽然经济在高的展,但是军队建设似乎一直在停滞不前,即使现在在安南海军的刺激下,美国通过了海军建设法案,但是进展却很缓慢,即使安南按照此前的协议向美国海军出口了数艘战舰(只是轻巡)。美国人还是不愿意将更多的钱投在军队上,现在的美国人更愿意把钱投资在工厂生产上面,因为美国人觉得赚钱要比打仗重要多了。所以即使安南海军越来越强大,在太平洋巡航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美国人仍然没有扩大自己的海军,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美国海军竟然没有一艘可以用于远洋作战舰艇,只是一些近海防御战舰,在美国人看来,这些近海防御战舰已经足够保卫他们的西部海岸线了,而且在同时期,安南海军并没有表现出强烈地令人恐惧的对美国侵略来,这使得美国人比较放心,相比于愚昧落后而且闭关自守的清政府来说,美国人更喜欢同安南打交道,“至少我们在卖给他们货物时不用在费尽周折的解释这些商品是如何使用的”美国总统麦金莱这样说道。

法国人现在也是站在安南一边,在世界上国与国的关系就是这么的奇妙。在1894年被安南打败以后,整个法国都弥漫着复仇的情绪,就像当年被德国人击败一样。但是萧智不是狂妄的威廉二世,可以将世界都踩在脚底下,虽然萧智没有卑斯麦一样的外交智慧,可以轻松地在英法俄三国之间游走,但是搞定浪漫的法国人萧智还是做得到的。在安南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初,萧智就邀请法国人来安南投资,并且没有因为法国人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歧视他们。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萧智不会只是依靠美国人,法国人虽然可恶,但是美国人也不是“国际主义者”,这一点萧智比谁都清楚,所以在清廷和法国签署和平协议后,萧智就开始了和法国人的接触,先是购买安南急需生活商品,然后是大批的机械设备,最后是法国的资本。法国人在一开始并不情愿将商品卖给安南,但是资本家都是贪婪的,只要有利润可赚没有人管你是谁。随着双方交往的扩大,法国人现了一个事实“法国人在战场上丢失了安南

的土地,却在商业里取得了安南的市场”(法国总理朱尔?梅利纳在议会演讲时如是说),随着安南经济的进一步展,中法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根据法国海关统计,1885年中法贸易额只有一百万法郎,但是到了1888年,中法贸易额增加到了一千两百万法郎,到了1896年北伐前夕中法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四千五百万法郎,中国出口到法国的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上等丝绸等中国的传统物品,而法国出口到中国主要是安南省的是工业和矿业机械以及钢铁等。法国对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在五百万法郎以上,虽然后期逐渐减少,但是中国尤其是安南已经成了法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对安南的出口极大地促进了法国本土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安南对工矿业设备机械的进口大大的缓解了法国国内的经济压力。正如《巴黎时报》评论的那样:“在欧洲,我们的世界一片恐慌,感谢上帝,中国人还在进口我们的设备,我们工厂还在运转”。虽然随着安南经济的快展,安南对法国的工业设备的进口在逐步的减少,但是不可否认,安南已经成为了法国重要的经济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中法两国的经济贸易总额依然在稳步的提升着。在法国的资本输出领域,安南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88年安南为了弥补经济展的资金缺口次行了建设债券,法国人成为了最大的最大的买家,总计购买了约两千万法郎的安南建设债券,在其后的几年里,每当安南行各种债券或者国债时,法国总是最大的购买者,随着安南经济的快良好地展,这些债券使得法国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根据法国政府统计,截至1896年安南北伐前夕,在法国巴黎证券市场流通的安南各种债券总计价值约为一亿三千万法郎,占安南全部债券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同时由于安南经济一直展良好,政府偿还外债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债券在巴黎证券市场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几乎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许多法国人挥舞着手里的金法郎也未必能购买的。对于安南的北伐,许多的法国人甚至于包括法国政府都持支持甚至是鼓励的态度,法国政府在北伐之初曾经未完的提出建议,希望安南政府行北伐债券,表示法国愿意全部购买此类债券。可惜此时的安南也是不差钱,萧智等人拒绝了法国的好意。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合作,才使得当初中英战争时,法国罕见的没有像往常一样支持英国,而是婉转的支持了当时的安南,在法国资本家的眼里,谁能给他们带来利润,谁就是他们的盟友。正如法国外长利纳。西蒙说的那样:“中国,尤其是安南的展是法国人民和政府所乐意见到的,我们期望双方在更大的层面上进行交往和合作,这也是法国政府对现在中国所进行的革命(北伐)的态度,希望北京政府能充分考虑民众要求”。

对于安南的北伐,英国人可以说最纠结的。一方面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过于强大,不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可以和日不落帝国争雄的强国出现,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中国能够像安南那样更加的开放而富有包容性,最少希望北京政府不要在顽固的坚持自己封闭式的统治。现在的英国还完全没有做好和安南打交道的准备,至少现在他们还心存疑虑:安南是否会像新兴的德国那样具有侵略性?英国不愿意也不希望在同一时间自己面对两个同样强大的对手,尽管英国人知道这样的事情正在从可能变为现实。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崛起已经无可避免,安南即将主政中央政府。虽然现在中国(安南)的经济只是刚刚起步,距离欧洲列强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但是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过了这一标准,至少在海军上,英国人已经不再敢说自己是世界第一了。英国政府和民众在努力的使自己相信这一事实:英国必须改变自己的东方政策,不能同时给自己在欧洲和远东树立两个强大的敌人。正如伦敦的媒体所说的那样:“英国在远东的存在是为了维持该地的和平。而不是动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英国应该行动起来,向中国表明,我们带来的是和平的前景。英国希望同崛起的中国成为共同展的伙伴”。英国相索尔兹伯里在议会表演讲时说道:“英国是到了该做些什么得时候,中国的更新步伐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安南)证明自己可以将一个国家带进文明的世界,我们应该向他们敞开欢迎的大门。英国可以和新的中国成为朋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新的挑战。”这是英国政府,次公开表明自己对安南北伐的支持,也意味着清政府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盟友。

在英国相索尔兹伯里表这篇演讲后的几个小时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的证券市场里,安南(中国)债券的价格应声上涨十个百分点,第二天,萧智在南京表演讲,表示欢迎英国先的讲话,认为这是中英关系的新开端。安南政府的总理李思年对各国大使表示:现在的安南政府资金充裕,财政收入完全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为了照顾各方利益,除偿还本金外利息外,安南政府将对到期债券分红加息一成。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安南(中国)债券价格再次上涨十个百分点。英国民众尤其是商人对英国相的这一行为表示支持。正如《伦敦时报》说的那样:“我们的经济在经历了漫长的危机之后,第一次看到了复苏的迹象,中国这个市场即将向我们再次开放,相先生和商人们第一次取得一致性胜利”。

在做这道选这题的时候,恐怕唯有俄国人最为难选了,但是现在他也不得不做出决定了。至于德国人――他们现在还没有精力管这些。

………【第六十五章 希望与恐惧】………

在中国的这次革命中,德国人能得到什么?这是德国人和英国人同时想到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德国人希望得到利益,而英国人则要阻止德国人得到他们想要得到利益。至于俄国人,英国人虽然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从中国赚取利益,但是确实无力阻挡“北极熊”的步伐,毕竟俄国与中国有大片的领土接壤,而且俄国人在远东有近十五万的军队,虽然在英国人眼里,这只是十五万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而已。

德国人想得到什么?毫无疑问是海军,强大的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的德国海军是此时的国人十分迫切需要的。现在的德国海军实力还十分的弱小,不说比肩英国了,甚至于同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相比都大大的不如。在世界各国的眼中,德国陆军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海军就实在是太让人看不起了,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近海防御舰队,虽然雄心勃勃的德国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通过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但是很可惜这个计划由于技术等原因而进展缓慢。就在德国人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横空出世的中国(安南)海军是他们看到了希望。神奇的东方国度就像是变戏法一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建设出了一支让世界人都为之害怕的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并且在此后的数年里,先是击败了号称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法国,接着在中英争端中干净利落的将英国远东舰队全部消灭,其后,在北伐开始之初,又将不听话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尽数围歼,这还不算干掉日本海军的战役。中国海军在短短的时间内数次击败英法俄等诸多海军强国的事实,使得中国海军在世界上成为可以和号称世界第一英国舰队相抗衡的唯一一支水上军事力量。如果单一战斗力来讲,中国海军要远英国海军。

中国海军军人们靠着他们一次次的战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为中国赢得了广阔的海洋空间。德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冲中国海军的建设上寻求出自己的建设之路。在北伐之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派出了自己的秘书兼好友海曼少校来到了中国。海曼少校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勇敢地德国海军军官,生前和现任的德国海军司令官提皮尔茨是战友,两人交往也十分的密切。在海曼少校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向往海军,但是成年后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成为海军,理由是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像他父亲一样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无奈的海曼只能参加了陆军,但是对于海军作为陆军少校的海曼并不是一无所知,恰恰相反,海曼少校对于海军一直关注异常,他体内仍然流淌着蔚蓝色的海洋血液。

在南中国海,海曼少校第一次见到了强大的中国海军,虽然只是看到了一艘军舰“兰州号”重型巡洋舰,但是仍然给他带了强烈的冲击。在海曼的印象中,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这样强大的战舰。可是眼前的事实却清晰的告诉他――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再一次创造出了奇迹。正义为如此,原来还带有一点轻视之心的的海曼少校收起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开始脚踏实地的解起了了安南海军的展历程。

海曼少校拜访了安南海军的实际统治者和缔造者萧智,但是萧智并没有与他深谈,只是象征性同他会晤了几次,并且没有对他的各种请求做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虽然海曼少校心里有些沮丧,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在安南各地进行走访和考察。有几次他的考察活动都被安南情报人员报告给了萧智,但是萧智并未表示反对更没有对其进行采取行动,反而有时候,萧智还会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