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行方智圆 > 第二十九章学而思之29(第1页)

第二十九章学而思之29(第1页)

第二天,守守与宋风宁早早上路,路还很长,还要很久才能走出去。守守的伤好的差不多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看看书,宋风宁还是一口酒一口酒的接着。守守问宋风宁为什么想着出来了,宋风宁没有回应,只是酒不停的喝。

守守缓缓说道:“我小时候其实过的很好,不愁吃喝,我曾经以为世人都是这样,只是可能生活的不好,但生存却不至于。有次我一个人下山,走到闹市中,许多乞丐,有的小孩与我一样大,比我还小,衣不附体,骨瘦如柴,许多许多,有的街上满是乞丐。在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宋风宁听后说道:“虽然小时候就独在异乡,罪肯定受了许多,但对比连生存都艰难的世人,过的日子已经不错了。其实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碰到了老道士,七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老道士背着我到城里的许多家医馆看病,后来因为这场大病,我身体更来更弱,老道士给我开了神庭,我走上了修行之路。有次与老道士一起去驱邪,老道士无事就给我讲道理,不要把世界看的太坏,不要把世人看得太好。世上光鲜之事不一定就是好事,许多的人与事背后有多脏,简直不可言语。老道士其实更向一个儒家弟子,爱讲道理,愿意在规矩中身行,特别遇到一些大儒,老道士会像孩子般高兴,认真的与其交谈,我说他们是在论道,老道士给我说他没有那个学识与大儒论道,只是向大儒讨教学识,但事后老道士还是高兴了好久。这种事从不对别人说,正如他说的,好事不张扬,坏事不抱怨。”

“老道士原本就是读书人,在前往书院求学的路上,被一个道士骗去了道观,开了神庭,修行了道术,入了道籍,没办法了,只能做道士了,所以他老是说恨死他师父了,但他在的时候,那个灵位上的香火就没有断过。到他师父祭日时候,总是在那灵位前自言自自语一天,听他说,他真的特别烦道家的人,当然除了他师父。”

宋风宁笑道:“你应该知道文圣吧,老道士就最喜欢他的著作了,特别是劝学,书翻烂了好几本。老道士不知念了多少次,若是这辈子能与文圣见一面,说上一句话,这辈死了都不够,下辈子要投生畜道才还得上这份缘。”

守守尴尬摇了摇头,“我还真不知道文圣。”

宋风宁望了一眼守守,难以置信,“你不知道文圣?怎么可能,你这些天读的修身不就是文圣著作?”

守守拿出书看了看,没有作者,开头只有圣人云三字。

宋风宁有些不解,一个山上人,还是读书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文圣?“你不知道文圣,也不知道礼圣与亚圣?”

守守微微点头。文圣礼圣亚圣三位圣人守守还真不知道,在守守故乡,这里平常的书籍也特别少,就更不会知晓这个的人了。

“那仁圣与至圣先师你知道吗?”宋风宁问道。

守守回应道:“知道这两位,仁圣的许多书都读过,特别是《恶动》《尚善行仁》……至圣先师就不用说了,肯定知道。”

宋风宁给守守解释道:“儒家有四位高位圣人,第一位礼圣,万年前制定天下历法,天地规矩,七千年前掌管儒家,后来前往天外征战,反回人间以后隐退,被称为儒家第一圣人。第二位亚圣,将儒家文化真正的印在天下人中,将儒家思想推向巅峰,有儒道因亚圣而再高一言,曾经前往天外接手礼圣,返回人间后被称为儒家第二圣人,现掌管儒家。第三位文圣,提出与亚圣相反之学问,更完善儒家,又被称为法祖,儒家圣人对文圣褒贬不一,许多圣人称文圣为杂儒,或者伪儒与祸儒,所以身居儒家第三位圣人。第四位仁圣,集百家学识,以儒家为根本,仁圣才算是真正的杂儒,仁圣一直都在人间,一直在中士神州悟道,没有太大的功德,所以数次神像被搬出文庙,但最后都放了回去。还有就是至圣先师,有儒家圣人想在文庙为至圣先师立神像,尊为儒家第一圣人,结果被至圣先师拒绝,至圣先师万年来不见踪影,有人说在天外,有人说在人间,其实真正在哪里没人知道。”

守守真想开口问问仁圣,最后打住了,守守听血狼大祖说过,仁圣曾经出手镇杀儒家两位高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弟子,一位是仁圣自己的弟子,这种事就是这方天地知道的人估计也不多,守守便打消问这件事的念头。

守守笑道:“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些人这些事。”

宋风宁点头说道:“百家中儒家四位高位圣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竟然不知道?应该是你的家族人不愿意你知晓这些事,让你一个人慢慢探索认知,让你多碰碰壁。说实话,真不应该这样,山上人必须知道的就是儒家,毕竟这天地他们说的算。”

守守思索片刻,“儒家主要就是教化天下之人,任务重,应该他们说的算才好。”守守就认为,世间如此混乱,就是教化不够深,世间真正的得救之道,就在教化二字。

宋风宁叹了口气,喝一口酒,“世间许多事,岂是教化就能解决?若是依靠儒家教化就能解决,那儒家这万年以来的教化算是白干了。”

守守听后陷入沉思,两人不再言语,只是默默赶路。

赶路途中,守守与宋风宁又遇到了几队流寇,宋风宁就是剑起剑落,数十人便死尽,只有两次对上数位地行境的山上人,守守才出手帮宋风宁。

夜晚,今天杀了好了几个山上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不少好东西,宋风宁提议两人平分,但守守没有要,只是坐在火边发呆。

宋风宁将一只烧鸡烤好后撕了一半给守守,随后坐在一旁。一口烤鸡一口酒,“你是不是在想,那些山上人的流寇可以教化他们,给他们开一条路,换一种活法?”

守守点了点头,“我觉得,他们都是苦命之人,被世道所迫,能否去教化他们,不为赎罪,就为做一回人,有礼有德之人。当然,是我觉得,但就是再来一次,依旧会杀他们,不能用善行掩饰罪恶,知所先后,才能明理而行。”

宋风宁听后不以为然,“守守,你还小,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但你还是看得不够远,他们这些畜牲有什么可以教化?圣人说有教无类,类,始终是人,不同的人,但他们是畜牲,怎么教化?教化不了,没有人性的人,你去给他说伦理道德,不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你在想他们能不能被教化,是你心中所道,但你依旧会杀他们,这也是道,这相互矛盾。你就是想的太多,总是有一个想法去压另一个想法,自互矛盾。但这对你是好事,永远在找一个更光明的出口,虽然是自相矛盾,但两者若是皆是道,自身思考后就会给一个理性而很好的答案。少年就是要如此,想的虽然多,但是依旧去做,以心中最大的道理去做,不做最好的,只是不做错的,做合理的选择。”

守守也很愁,正如宋风宁所说,心中道理在不断冲突,一个压一个,怎么想,是不能控制的,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怎么做了。“难怪有人说书读多了,思考更全面,道理就更冲突,就像是压在身上的巨右一般,让人苦恼。”

宋风宁笑了笑,“这不是读的书的,而是读的书少,不能心静。”

守守也很无奈,最后慢慢睡去。

经过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守守与宋风宁终于到了南岸,由于他们走错了路,还得走上一段时间才能到岸口。

守守站在高山上,俯瞰下方城池,无数客栈酒楼坊市映入眼帘,据宋风宁说,这里便是南岸第三大城蓝城。对比大永王朝来说,这里简直太大了,太过于繁华,就是大永王朝的京都,可能也不及这里的十之一二。宋风宁在一旁催促,“走了几个月的沙漠了,赶快进城去,吃点人吃的东西。”

宋风宁领着守守进了城,找了一家客栈,放下行李后,带着守守来到一家特别高大的酒楼。长风酒楼,蓝城最好的十座酒楼之中排名第五。宋风宁进去后点了一大桌子菜,又要了几坛子酒,不等守守便一个人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守守没有吃多少饭,便放下了碗筷,等着宋风宁吃完。宋风宁饱餐一顿后,不禁感叹道:“这才是人吃的东西。”

回客栈途中,宋风宁就给守守讲南岸的地理,势力。南岸其实是一个州,一个沿着海岸线的州,真正的岸口在最东边,那里才是山上人最多的地方。南岸有四座大城,水城,蓝城,木城以及岸口,其中岸口便是最大的一个城,无数势力驻扎在此。有儒家,有道家,有佛家。还有一些天行州本土门派,比如毒教,雨教,无真教,平山教,四教都有人驻扎在这里,而且人数众多,特别是毒教,虽然主教在天行州东方,但毒教对这里十分看重。传闻早些年毒教想将主教搬到南岸来,因为南部儒家真上学院就在东方,在那里特别容易受到儒家的压制,本身就做见不得光的事,还在儒家眼皮子底下,儒家肯定不会让他们胡来。

宋风宁一直与守守说,直到到了客栈,宋风宁才说完了。

宋风宁躺在床上,淡淡的说道:“你就瞧着吧,儒家肯定已经派人来收拾这里了。道家收拾了这么多年,也该儒家干点儿事儿了。”

守守坐下说道:“若是真如你所说,不只是毒教,其余三家肯定也会想到这里来。到时候才是狗咬狗的时候。”

宋风宁摇头,“在天行州,除了儒释道三教,就毒教最强了,几乎是碾压其余三家,若不是有儒家书院在,那三家可能早被毒教灭了。听说诸子百家也对这里有意思,已经有几家带头从中土神州出来了,这里只会越来越乱。守守,若是可以,早点去别的州,这里一旦乱起来,大量的高三境,甚至是上三境的大修士,都有可能前来。几方必定会大打出手,特别是诸子百家,身边有一根刺儿就算了,这根刺儿还挑不掉,若是有一个能挑掉的刺儿,诸子百家肯定不会放过。战局越来越乱,像我们这种中三境,最好是躲得越远的,越远越好,最好就是去梓宁州……”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