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崛起之第三帝国主角怎么样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火车站外面的戒备森严,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里加城从几个月前开始就一直处于戒严状态。这是根据史塔西的建议实行的。同时还有对各种俄国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革命者的无情镇压!而德意志的革命者们则遭到了拘捕和驱逐。舆论也被严格管制起来,只有史塔西认可的报纸才能发行,上面都是一些鼓吹战争的内容和关于俄国的可怕事情。

登上出租马车前,卡尔。豪斯霍费尔买了两份里加当地的报纸,给了赫斯曼一份。上车后,赫斯曼就打开报纸看了起来。报纸的头版上,用加厚和加粗的黑字赫然登着耸人听闻的消息:彼得格勒再次发生大逮捕,超过2000人被捕,其中1000人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处决!

“又抓了2000人,仅仅在彼得格勒一地!”豪斯霍费尔摇了摇头。“要是让这同样的疯子在德国上了台,我们都得挨枪子儿!”

历史上,在一战末期和稍后几年中,出现赤白对抗的欧洲国家很有一些。但是却没有再出现第二个苏联(匈牙利倒是差点成功),苏俄内战中布尔什维克的心狠手辣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像卡尔。豪斯霍费尔这样的阶级敌人都警惕起来了!

“是啊,”赫斯曼收起报纸,“这可是性命交关的事情,不过对咱们来说,也是个机会。”

“什么机会?”

“当然是利用苏俄保持德国元气的机会……我想,协约国的那些大人物,也不希望看到整个欧洲都出现赤色革命的浪潮吧?”

“这是当然的。不过……德国绝对不能出现赤色革命的苗头!”卡尔。豪斯霍费尔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不允许的!谁敢那么做,就得准备去死!”

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真准备这么干!赫斯曼心说,所以他们很快就要死了。

“当然不是德国,是别的国家,我想这次可以去和列宁讨论一下……给协约国多制造一些麻烦也是好的!”赫斯曼和卡尔。豪斯霍费尔说话的时候,马车已经在一幢巨大的黄色城堡幢房屋前停了下来。这里是德军在波罗的地区的驻军总部。

……

波罗的防卫军的总司令吕狄格尔。冯。德。戈尔茨上将看上去非常严厉,五官好像是用花岗岩雕刻出来一般,目光尤其犀利,就像一个真正的领袖。他在1918年上半还干成了一件大事——帮助芬兰白卫军打败了赤卫队!

这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被认为是保卫波罗的联合公国的合适人选。在历史上,他也负担了同样的使命,不过却因为准备不足,而且拥有的实力有限而在爱沙尼亚败北(在已经拿下了拉脱维亚的情况下还人心不足,否则历史上就真的有个小东德了)。不过在这个时空,赫斯曼的《库尔兰计划》中准备用10万大军保卫波罗的联合公国。而且,赫斯曼还打算让波罗的联合公国同苏维埃俄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给这个波罗的共和国再上一道保险。

“上将阁下,这是让波罗的联合公国和苏维埃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命令。”赫斯曼将一个黑色的,有着铁十字标记的文件夹打开,里面是兴登堡元帅签名的绝密命令。

和苏俄建交签约是《库尔兰计划》中规定的,不过这件事情不是波罗的外交部能推动的,只能有赫斯曼来干。而且也不是奉德国外交部的命令,而是直接由总参谋长下令。这是由目前俄德之间秘密合作的形势所决定的。

戈尔茨上将的目光扫过兴登堡的签名,然后抬起头,紧紧盯着赫斯曼的眼睛:“中校,你真的认为波罗的联合公国有必要和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签订这样的条约?我想你已经知道他们在俄国做了些什么吧?”

“是的,上将阁下!”赫斯曼用肯定的语气回答,“目前波罗的联合公国和苏维埃俄国都不容于协约国,这将是两国合作的基础。至于布尔什维克的所作所为……我认为他们只是在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必须要做?枪毙那么多手无寸铁的贵族和平民也是必须的?”戈尔茨上将很不以为然。他是一个传统的贵族军官,当然对俄国贵族被布尔什维克杀害的事情非常反感,同时也鄙视任何杀害平民百姓的行径。

“为了自保而已,”赫斯曼道,“那些被杀死的人大多是和布尔什维克作对的旧贵族和资本家,如果不对他们彻底镇压,布尔什维克就可能会失败。上将阁下,我想您知道芬兰白卫军是怎么对付赤卫队的吧?”

“哼,那些人活该!”

赫斯曼看着眼前这位目光犀利的上将,用无比认真地语气说:“如果您在波罗的联合公国失败,几十万德意志人就会成为他国的奴隶,波罗的防卫军的勇士们也会如芬兰赤卫队员一样,被杀害被逮捕。到时候伍德罗。约翰逊、乔治。克莱孟梭和劳合。乔治也会说用最恶毒的言语攻击我们的勇士……所以,手段毒辣不是问题,问题是必须要胜利,哪怕像布尔什维克一样行事!”

“呵呵,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激进,没有多少士绅风度了。”戈尔茨上将突然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不过坏事做多了说不定会遭报应,那位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就遭报应了,你的任务恐怕很难完成了。”

第六十三章 革命者来

列宁遇刺了,三颗罪恶的子弹射入了伟大导师的身体,其中一颗击中了他的脖子,只要再偏离一毫米,列宁的生命就会被夺走——苏维埃俄国的《真理报》上是这么写的。全世界的反革命分子看到这里,肯定都会大呼一声“可惜!”除了来自德国的女伯爵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

因为克洛伊当时就在莫斯科,苏维埃俄国的首都在1918年3月就迁往了莫斯科。因此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俄国总部也随后迁往了莫斯科。在列宁遇刺的消息传来后,克洛伊就立即前往克林姆林宫,而且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死里逃生”的列宁同志。

“我是晚饭时见到他的,还和他共用了晚餐,他的一条手臂好像受了伤,缠着纱布,不过没有伤到骨头。当晚他的胃口不错,气色也很好,饭后还和我谈了德国可能爆发革命的问题,之后他是自己走着离开餐厅的,没有让人搀扶……”

9月2日,在俄国普斯科夫的火车站,克洛伊详细地向赫斯曼描述了她在列宁遇刺当晚的所见所闻。

一个身中三枪,还有一枪打中脖子的人,肯定是不会这么生龙活虎的。赫斯曼心想:列宁遭的报应显然不大,多半是被“气枪”打中的,《真理报》上又在胡扯了。

“好的,列宁没事就好。除了他,咱们在俄国可指望不上别人。”赫斯曼揽着克洛伊的纤腰,和她一起向火车站外走去,一边走还一边低声说话。

“对了,这段时间莫斯科一定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了吧?”

“世界革命的中心?哦,好像有这么回事儿,的确有不少外国革命者到莫斯科来。听说列宁还计划成立一个第三国际,作为领导世界革命的总指挥部。”

“也有德国的革命者吧?”

“的确有一些,不过大部分德国社会党人都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你知道的,我们德国人在这方面比较理性,早在俾斯麦亲王执政时期,已经有了王朝社会主义一说。所以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在德国是没有市场的。”

“这可不好说。”赫斯曼挽着克洛伊,一边往车站外走去,一边在充当一位细心的观察者。普斯科夫火车站和里加火车站一样,也到处贴满了标语,秩序也非常不错,还有很多戴着古怪的尖顶军帽的士兵在站岗。而且,进出车站的旅客也非常多。

随着芬兰内战爆发和乌克兰形势日益恶化(战争形势对德奥不利,乌克兰的苏维埃和中央拉达都在准备打仗),现在普斯科夫就成了“合法”进入苏俄的唯一通道了。赫斯曼看见车站海关的检查通道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很多人想来,更多的人想走。”克洛伊低声对赫斯曼说。“普斯科夫火车站海关的检查非常严格……离开的人只能带走很少的行李,而且不能带太多值钱的东西,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到没收。不过我们的人有特权,想带走多少东西都行,甚至可以带走俄国姑娘。”

“俄国姑娘?”赫斯曼哼了一声,“没准是契卡的人……机关的人没有违反规定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