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隋末之雄霸 > 第112部分(第1页)

第112部分(第1页)

裴世矩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华强,这次岭南的事情,起始于八个月前的一场瘟疫,这要从我军灭陈后说起了。

当时岭南的俚族首领冼太夫人不知道陈朝已亡,只是听说我大隋大举灭陈,还招募了几万蛮夷士兵去建康勤王,结果在五岭一带撞上了襄阳郡公韦洸率领的两万讨伐军,韦洸在出征时受了皇上和高仆射的密令,让他按兵不动,等待江南的战况,再招降冼太夫人。

结果韦将军一直等到建康攻取,使者送来陈叔宝的停战诏书和当年冼太夫人进贡给陈霸先的贡物后,才派人把这些给了冼太夫人,冼太夫人率全军痛哭三天后投降我大隋,解散部属,韦将军率部进驻番禺,这些事情都是你知道的。”

王华强点了点头:“不错,冼太夫人是岭南罗州和高州一带的俚人首领,威望极高,她既然降了我大隋,番禺城又有两万大军驻守,这里怎么可能乱起来了呢?”

裴世矩叹了口气:“原因挺多,首先是我军虽平定岭南,但是这里地广人稀,州郡众多,两万大军无法全部分散出去,只能分布在几个大城市。这就给了南陈的余党和当地心怀不轨的蛮夷首领们起事的机会。

这帮人一边挑起我驻军和当地人的矛盾,一边到处散布流言,说冼太夫人收了隋军的好处,已经成了岭南人的叛徒,而她的儿孙都姓冯,是汉人的种,跟岭南的俚人侗人不是一条心,由于以前冼太夫人多次在南朝的内乱中坚定站在朝廷一方,在岭南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也是借了南朝的势力,所以陈朝一亡,她以岭南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以前,无法压制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陈朝已亡,以俚人首领王仲宣为首的一帮人就趁机拉拢了许多俚人和南陈余党,一下子纠集了四五万叛贼作乱,本来以番禺的两万大军,镇压这些反贼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两万大军进了岭南后就水土不服,虽然经过了几次轮换,但是每次新来的部队刚来岭南就会大规模地得病,可战之兵不足五千。

这些蛮夷叛贼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在新一批轮换部队刚来半个月,正大规模发病的时候挑起叛乱,事发突然,广州总管韦洸将军带了一千多还算健康的士兵平叛,却在战斗中意外中流矢而亡,这一战的失利让岭南各处的叛贼都看到了希望,纷纷起兵,整村整峒地响应王仲宣的叛军,一个月下来,叛军就达十余万了。”

王华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有料到情况会糟糕成这样,即使是江南的叛军几十万之众,也不至于把身为最高长官的于仲文或者是皇甫绩给打死,他的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弘大,那现在番禺城情况如何,冼太夫人就这么坐视叛军壮大,不管不问吗?”

裴世矩的面色凝重,沉声道:“番禺城的守军现在能战斗的不足五千,被十万多叛军围得水泄不通,守将慕容三藏乃是北齐名将慕容绍宗之子,现在任检校(代理)广州行军总管,代理韦洸主持整个岭南的军政之事,但他能管得到的,也就是一个番禺城了。所幸岭南的蛮夷装备落后,尤其不擅攻城作战,番禺城毕竟是岭南治所,城高池深,粮食也还算充足,再撑上半年左右问题不大。

叛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现在一方面派周师举所部两万多人占据岭南的要隘始兴,堵住我军南下的通道,另一方面也加紧游说冼太夫人,企图让她也加入到这场叛乱当中。

冼太夫人在叛乱之初就派自己的长孙冯暄,率领了一万多军队去平叛,但这冯暄和叛军的大将陈佛智关系非常好,以前曾结为兄弟,所以王仲宣就派了陈佛智率偏师抵挡冯暄的部队,两军就在番禺城西两百多里的地方扎营对峙,没有一点打仗的意思,这也直接导致了韦洸将军孤立无援,在与王仲宣主力的作战中阵亡的结果。”

王华强恨恨地一拍大腿:“这个冯暄,当真该死。弘大,你看冯暄此举,是他个人的意思呢,还是冼太夫人有意为之?毕竟她不是我们大隋的正式官员,原来忠的也只是南陈朝廷,严格讲来跟我们还有灭国之恨,会不会暗通叛贼,助其一臂之力呢?”

裴世矩仔细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我看不会,当年我身为高仆射身边的幕僚时,曾多次整理过冼太夫人的材料,对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也正因此,这次高仆射才会派我来湘州募兵平叛。华强,你且听我说说这冼太夫人的经历。”(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在明天早晨八点。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国冼夫人(一)(一更)

裴世矩喝了一口水,然后将一段南国的传奇娓娓道来:

说到冼太夫人,不能不先提及她的夫家冯氏。

冯家的祖先最早是两百年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的皇帝冯弘,当年后燕被拓跋鲜卑所灭,燕国王子慕容熙北逃到辽东龙城,后被汉人冯跋篡权,建立了北燕。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抵挡不住北魏的强大攻势,逃到高句丽,北燕由此而灭亡。

在冯弘还没有逃到高句丽之前,曾派了宗室冯业带了三百人从大海航行达到南朝的刘宋通好,很快北燕灭亡,冯业回不去了,便留在了南朝。远远地被派到了当时还未开化的岭南当罗州刺史(今广东茂名南部)。

冯业和他的族人们被扔在了蛮荒之地,没人愿意去的罗州,即使在当时已经算是荒凉的岭南地区,仍然是最南边的地段,居民多为未开化的俚人。

除了冯家这种漂海而来的外来户要官不要命外,没有人愿意来这鬼地方,于是这刺史之职成了冯家的家产,冯业死后,这罗州刺史传到了他的弟弟手上,后来又传到了他的侄子冯融手上。

这时候南朝已经从宋朝经过了南齐,到了南梁了,冯融由于一直是外来户,手上无兵无权,根本压服不了这些本土的俚族山民,号令不能出州城,于是他开始琢磨着与当地的俚族豪酋结亲,目光落在了名震南越的冼英身上。

冼英,乳名百合,家族世代为广州南部高凉郡的俚人首领。俚人和北方的突厥人不一样。不是以部落作为单位。而是群聚在深山密林。高山峻岭间大大小小的山洞里,每个山洞的首领号为洞主,统治着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的部众。

而冼家则世代是这些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交接处的俚人们的大首领,地方千里,属下有好几万家,称得上是这岭南的实际土皇帝了,连在罗州当了几十年刺史的冯氏家族,说话也绝对没有冼氏管用。

冼英就是冼氏家族的优秀女儿。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少年时就不仅美丽,更加聪慧过人,曾得到异人授之以兵法韬略,不仅武艺高强,能挽弓射箭,更是会行军布阵,在战斗原始人阶段的俚人间部落冲突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动一方的女中豪杰。

更难得的是,冼夫人虽然武艺高强。深通兵法,却不因此而兴兵好战。就连他的哥哥,挂着南梁州刺史头衔的冼挺,无故对周围的弱小洞主发兵侵扰时,她也能多加规劝,解仇息兵,获得了罗州与高凉地区的俚汉人民的一致尊敬。

冯融为自己的儿子冯宝向冼英的父亲求亲,冼氏虽然威震南越,但毕竟只是在未开化的俚人间猴子称大王,还从没有和文化远强于自己的汉人有过姻亲关系。

冯融主动求亲,冼氏自是求之不得,敲锣打鼓地把冼英嫁给了当时任高凉太守的冯宝,从此冼英就嫁为人妇,但出于对她的尊敬,别人都称她冼夫人而不是冯夫人。

冯宝在娶冼夫人之前,日子过得那叫个憋屈,由于自己一家算是流落异乡,又被打发到这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当了个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官,号令根本不被俚人们所遵从。

但冼夫人来后,一切都改观了,她利用自己在俚族之中的崇高地位与人望,首先是训诫家族中人带着遵守朝廷的法令制度,然后又每天跟着丈夫一起升堂查案,帮着丈夫大公无私地断了许多案件,几年下来,高凉的面貌焕然一新,政令有序,无论汉人还是俚人都不敢随意地违背。

到了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的时候,东魏叛将候景作乱,围攻建康,各位梁家郡王都按兵不动,只等着老皇帝给候景杀了后自己好去平叛夺权,等到建康被攻陷,梁武帝死后,广州都督萧勃却来了劲,出兵勤王,并命令高州刺史(今广东茂名市)李迁仕率州兵跟随。

结果这个李迁仕趁乱打起了歪心思,不想出兵报国,却想趁机作乱,占领整个岭南形成割据。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