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明朝皇位 回到朱标后代 > 第102章 晋王出发东海国(第1页)

第102章 晋王出发东海国(第1页)

公元前1378年,晋王带领自己的文武百官前去东海国就藩,船队浩浩荡荡。

从应天府长江出发,到达松江府入东海抵达东海国。

朱元璋带领百官在江口眺望晋王朱棡的船队,眼神中流露出不舍。

马皇后也心疼不止,老四和老三都离他而去,不知道啥时候还能相见。

老四已经快五年没有回来了,想必在漠北蒙古国当皇帝忙得很把。

“老二,下一次就该你了,我还真舍不得你!”

朱标拍拍秦王朱樉的肩膀说道。

“大哥,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何苦怀念于温柔之乡。”

“我身为皇子,碌碌无为,与朽木腐草何异?”

朱樉豪迈说道,看向远方。

朱标有点愣住了,看向老二,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调皮捣蛋鬼了。

“老二,没想到跟着舅舅,还会嚼文嚼字了,厉害厉害!”

老二咧嘴一笑:“那是因为有大哥做榜样,弟弟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说你牛,你还骄傲了起来。”朱标打趣道。

朱樉没有在说话,不知道他的脑袋里想着什么。

这次出发的文武百官,不仅仅有朝堂派出的军队,还有各地的商人,一起去大海淘金。

大航海时代从今天就已经开始了,大明朝将成为世界最强的帝国。

御书房。

朱元璋看着马政提交上来的折子,沉思了许久。

“百姓的籍贯,动一发而牵制全身,虽然现在国库丰盈,社会安定,恐怕不妥吧。”

“改土归流、一条鞭法倒是实行起来没有什么阻力。”

“籍贯改革咱真的不想动,怕社稷不稳啊!”

朱标说道:“父皇,开国初期固定的籍贯制度确实有利于国家安定,但是大明朝也在繁荣昌盛啊,百姓也越过越好。”

“不能因为呆板的籍贯制度,让百姓没有上升的空间。”

“比如,咱家一直是商人,来年有余钱了,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官光宗耀祖吗?”

“肯定想啊!可是非动不可吗?”

朱元璋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等,民户务农,并向国家交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役;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百工百业,世袭相传、不容更改是明朝户籍制度最大的特点。

这意味着没有特殊原因,实现阶级跃层的可能性非常小。你要是铁匠,你的子孙世代就是铁匠;你要是军籍,你的子孙世代就是军籍。

不但出身受限制,就连活动自由也受限制。明代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否则就是“流民”。“路引”实际上就是介绍信,有了它才能异地远徙、住店,不然就会被遣回原籍。

朱元璋这么做是有目的的。明朝初立,流民失所,政府缺乏准确的户籍信息,加上过去的信息搜集方式原始且效率低下,如果不能准确、大量地掌握户籍信息,国家的税收和管理将无从谈起。

朱元璋想尽可能地将百姓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核查户口、强化户籍管理势在必行,户帖和黄册的实行使得人口统计有章可循。

在实现人人都有“户口本”之后,朱元璋又开始在全国派发土地证——鱼鳞图册。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工作,将土地的类型、贫瘠程度、四周地貌的分布全部一一登记造册,为朝廷的征税奠定了基础。

马政:“老朱,现在这个固定死板的户籍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大明朝的百姓了,建国初期确实为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大明朝现在已经是非常富裕了,老百姓也有余钱,谁不想在过好一点,解决思想层面的需求。”

“比如旅旅游、听听戏、做做生意,什么好玩干啥,这样百姓才能更加幸福。”

“而路引制度,让百姓呆在家里一辈子,是一个正常人都会被闷死的。”

“如今大明朝已经开海,越来越多的人出海淘金,这不是和国策相冲突吗?”

朱元璋终于妥协了。

“那就依国师所言,先从应天府到各个省依次实行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