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1884年中国大事件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在宣光县调研期间,萧智还走访了正在建设中的宣光府煤铁矿工地。也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过分的强调人的主观性,要求工人长时间劳动,福利待遇低下等等一些问题。在萧智的批评下矿山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整改。但是萧智知道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只在这一个地方有,其他的地方也许比这更严重。

在宣光的调研结束后,萧智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太原进行巡访、调查,这里的情况和宣光的也差不多。作为安南省主要的钢铁基地,太原地区的工矿企业更多,人员组成更复杂,存在的问题也就更加地复杂更加地难解决。萧智等人分头调查研究,然后仔细分析了这些问题。现在萧智觉得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解决问题实在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他需要把这些问题都尽可能地整理归纳起来,在日后加以研究和分析,然后再在党的大会上表决、实施。这样才能在全省范围内解决好因建设过热和展过热等引起来得一系列的问题。在随后的四个月里,萧智等人不在集中巡访,大家分成好几组深入到各地调查研究。萧智先后到北江,琼州府,河静,顺化等地调查。随着调查的越深入进行,大家现的问题和情况就越多,大家都深深地感觉到必须要尽快地解决掉这些阻碍安南展难题和情况,否则,安南将很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损失和倒退。

1887年6月3号,萧智等人结束了为期四个多月的调查回到了河内。回到河内的第二天萧智就以中华民族复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安南省总督的名义,向各道,府及各部队的脑出了在6月27号召开安南省高层会议的通知。同时在萧智的直接干预下,《中国时报》也以最快的度创刊行。该报的主编是原来舰队的宣传部长汪海鸣,原来在另一个时空时,汪海鸣就是司令部机关报的主编,现在做这个也算是回归老本行了。作为党报和安南政府的机关报,该报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向各地区,各部门及普通百姓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决议,宣传各种国际国内新闻。虽然现在安南识字的人不多,但是萧智仍然鼓励报纸多出文章,多出报刊。萧智甚至还在报纸上亲自撰写文章以扩大《中国时报》知名度。

原来的越南本来是没有文字的,早在西汉未年,汉字开始传人越南,并且逐步扩大了影响。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因此,当时越南的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直到后来,西方的传教士为越南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越南才开始弃用汉字。但是在越南社会中尤其是民间,都还在大量的使用汉字作为交流的手段,萧智当政后更是宣布废除拉丁字母文,以汉字作为安南的通用文字。同时还规定所有学校都以汉字和汉语作为教学和考试的方式,政府间的公文和百姓的书信都以汉字为规范标准,汉字和汉语为安南的官方语言。这些措施使汉字和汉语在安南的地位得到迅提高,由于汉语和汉字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安南的百姓抵触很小。

从一开始《中国时报》就是以汉字的形式行的,一方面萧智用它来宣传各种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借此推广汉字的意图。只有文字和语言的同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这是萧智经常说的一句话。

随着6月27号的到来,萧智也越来越忙碌了。《中国时报》也就让汪海鸣自己操心了。现在萧智忙着对这次调查进行最后的总结并且打算以次为依据撰写一份报告,以便在6月27日的会上进行讨论。萧智没有闲着,其他人也一样。所有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忙着对各自工作作最后的总结和分析,因为萧智在去开会通知的同时还要求所有人要在会上做出自己工作汇报。这些人之中最忙最惨的要数李思念了,自从杨云去了日本后,所有的民政工作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日日都是从天亮忙到天黑。可是李思念却觉得很快乐,以前的抱负得以实现,自己的才华没有埋没,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舒心的?。对于给予自己这样一个机会的萧智,他是打心里感激和感谢,可以说这种感激甚至出了他自己的认知范围。就算是萧智马上和他说他要造反了,要打到北京去,李思念也会义无返顾的跟着去。

就在大家都忙碌的时候,6月27日终于悄悄的到来了。历史记住了这一天,就在这一天,在安南展的十字路口,以萧智为的中华民族复兴党人做出了正确的选者。大会后,安南的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迅的进步。

………【第二十章:发展才是硬道理(3)】………

1887年6月27日,有萧智主持的中华民族复兴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安南省高层会议,在河内新建成的安南省人民会议厅举行。参加会议的包括安南省各府;道的官员和陆海军的各级将领共1o3人。在会议的开始阶段;萧智等人听取了个道;府及各部队将领所作的工作报告;随后是李思念代表安南省政府作了《关于安南省建省以来建设及存在的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其实是萧智起草,在报告起草以后萧智把它交给了李思念等人对其加以了必要的补充。经过李思念等人的润色和补充后,萧智又对这份多达三十一万字的报告进行了仔细的审阅和批改,最后在6月23号才定的稿。这个报告是在对安南省的省情进行充分的调查后写出的,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当前安南省在建设和生产中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的大量不足。李思念作为安南省的民政总负责人,对于报告中所说的问题和成就也是深有体会。对报告中所写的关于安南省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可是现实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又使得他忧心不已。记得刚开始修改报告报告时,自己看见报告上写的:当前安南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矛盾。自己都傻眼了,一直以来自己都觉得现在的安南展的很好,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现在看来自己错的很厉害。“安南的展是很好可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和隐患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解决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和倒退。”当李思念将报告念到这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萧智的佩服和赞叹,什么叫居安思危,什么叫高瞻远瞩,这就是啊!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自己对危险情况的警惕,时刻保持着对所在环境的敏锐洞察力,从细小的事情来观察整个全局,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冷静的大脑,不被暂时的胜利和喜悦冲昏头脑,萧智不愧是领袖啊!现在的李思念对萧智是更加地佩服了。

李思念所作的《关于安南省建省以来建设及存在的问题的报告》在所有与会的代表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巨大的争论。有的代表认为这个报告对于农村问题的描述有些过分夸大,不符合各地的实际,应该看见安南省展是迅的和良好的。有的代表者认为这个报告实事求是地写出了在工农业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符合当前的实际,是值得肯定的。萧智早就料到了这种局面,所以他把这些人分成几组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进行辩论。在萧智看来这种讨论和分析是党内同志的一种有益的辩论,有助帮助代表们更加深刻地清楚当前安南省的现状和实情,这些辩论是属于解放思想的范畴,是人民的内部矛盾。萧智自己也参加到了讨论中去,并且向大会的代表们传阅了自己在各地进行调查时所写的几分记录和报告,这些记录和报告给代表以很大的震撼,就是这样,大家在讨论和争论逐渐地取得了共识和认同。整个大会在不断的说服与争论中持续了七天,各个代表都对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总结,大会最后对李思念做的这个报告投了赞同票。代表们认为这个报告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详细而确实的反映出现在安南所取得成就和存在的大量不足,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报考中所提出各种解决办法表示赞赏和支持。大会代表们一致同意表决通过这个报告,并且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报告作为今后的施政纲领,加以贯彻和执行。大会同时决定要对报告进行更加详细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的符合当前的省情和民情。

1887年7月4日,中华民族复兴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及安南省高层工作会议,经过八天的会议和热烈的讨论之后,终于闭幕了。大会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萧智起曹,李思念所作的《关于安南省建省以来建设及存在的问题的报告》,一致决定将其作为未来安南省的建设指导纲要。大会还决定在对这个报告进行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以这个报告作为安南省的临时约法来加以贯彻实行。经过修订和完善的《关于安南省建省以来建设及存在的问题的报告》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担负起临时宪法的责任,这是萧智等人没有想到的。后来经过大家的不断的补充和修改,这份报告也逐渐的得以完善,最终它也成为了中国的最早的一部宪法。萧智和李思念也就被后世称作了“中国宪法的奠基人”

客观地讲,这个报告在起草之初主要是从经济和工农业建设地角度来考虑的,对于社会法制和政治体制建设的意见也只是因为经济和工农业建设的需要而略有描述,但是因为当时的安南省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封建式的社会和政治体制,所以还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性的。报告对于社会法制和政治体制建设的意见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显得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确实为以后安南省社会和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报告对于安南省现状的正确估计,使得萧智等人在其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实际和方法。大会的召开及时给开始有些过热建设泼了冷水,使广大的领导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认清了当前所面临的危险。在萧智的统一部署下,大家重新审视了各自的工作,找出了各自的确定,进行了广泛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弥漫在党内和高层的骄傲自满情绪和焦躁激进的情绪消失了。萧智在大会上作总结言时,一再的告诫道:“我们现在的实力还很弱小,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还很无不足道,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时刻都要保持住清醒地头脑,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次大会还充分肯定了这两年来政府所作的各项工作,肯定了这次大会所起的总要作用,根据萧智的提议,全体代表同意将大会作为政府的监督机关的形式保留下来,负责对政府每年的审议和监督。大会将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和完善,并每年召开一次。同时大会成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大会的常设机关,选举萧智为委员长,严复和王海明为副委员长,选举《中国时报》副主编张家仁为秘书长,还选举出了委员共22人。这个大会现在没有立法权只有监督和审计权,所以有些鸡肋的性质,可是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代表大会人数的增加和权利的扩大,其对政府的制约力也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的立法机构,其后各地也建立起了地方性的各级代表大会来监督和审计地方政府的工作。

“6。27”大会的召开是安南建设史上的一次有的探索,为安南省由封建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向资本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消除了建设开始时的混乱和无序。为安南的展打下了基础,从而间接的为萧智等人开展地国内战争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随着其后对大会内容学习的深入,各个工地,政府和军队里的急躁情绪开始消除了,脚踏实地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渐渐形成。经济建设开始出现良性的展态势,农村和农业改革也开始逐步有序的铺展开来。土地改革尤其是对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开始加快进行,金融改革也在同步的进行。1887年底时,经过了近两年筹建的安南省省立银行正式营业,这所由美国援助筹建的银行在成立伊始就为安南的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第一笔业务就是接受政府的委托为安南的农民放小额低息贷款,同时还负责吸纳各地的存款,放各个官办工厂工人和安南省政府办公人员的工资,也办理对国内外的汇票和转账业务。同时根据萧智的指示,会在合适的时候行纸币,储存一定数量的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安南省立银行的成立结束了安南没有银行的历史,它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安南和外国的经贸交流和自身经济的展,随着该银行的展和壮大,其营业网点开始遍布整个安南和两广及整个中国的南方,在后来甚至在整个东南亚和南亚都有分行办理业务。

安南经济的快展期真正的到来了,在后世,经济学家们把安南省1886―1895的十年展称为“上帝的宠爱”。因为在这十年里安南经济规模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度增长,尤其是前五年,更是以每年翻一番的度在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展史从没有过的,在以后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而就是在这样的增长下,安南的经济却没有出现商品的过剩,这真是个奇迹!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由于当时安南地位特殊,安南的大部分产品可以顺利地进入清国的内地市场进行销售,同时日本给与的最惠国待遇也使安南受益非浅,再加上面向东南亚,可以很方便的获得各种原料和资源,还有美国的援助和安南省自身注重科技的展及度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安南展起来的条件。经济学家们都对当时的安南的领导者佩服不已,正是这些不懂经济人创造了这个奇迹!

………【第二十一章:发展才是硬道理(4)】………

“6。27会议”之后,安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都步入了高胀时期,萧智等人也就更忙了,每天不是在这开会就是在那儿指导。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1887年就悄然过去了。又是一年的年底了,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三年了,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为了这个国家的富强,为了这个民族的崛起,我们无怨无悔。透过办公室的窗户,萧智看着远处的红河而陷入了沉思。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现在的状况虽然有所好转,可是今后还有更长更艰苦的路要走啊!随阿然自己这些人还都很年轻,可是仔细想想自己这批人还能干多久,三十年,四十年?看来得做长远的打算啊!我们努力了一辈子不能最后落的后继无人,看来得给他们这帮臭小子说媒了。想到这里萧智自己不禁有些好笑,自己还真是个好司令啊!连他们的婚姻大事也得操心。可是萧智却忘了已经三十一岁的自己也是个单身汉。当很多部下在他的“关心”一个又一个结婚时,他却仍然坚持着单身生活,直到杨云等人再三“威胁”后,甚至要把萧智的婚姻问题提到中央委员会中进行讨论时,萧智才答应考虑结婚。当然这是后话了。直到萧智四十岁时才和相恋八年的爱人结婚,恋人就是后来照顾他起居的生活秘书―吴玉。不过现在的吴玉还在三亚行政学院学习,萧智现在见不到。

说干就干,萧智从来是下定决心就做的人。没什么好说的,找来李思念一商量,他也觉得应该这样做。毕竟有个家以后,大家都可以安定下来,稳定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