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兵家吴起哪国人 > 第38部分(第1页)

第38部分(第1页)

往西河把吴起召来,先是好言安抚一番,而后切入正题道:

“寡人始立,爱卿之见,元年之事该当以何事为重?”

吴起道:“回主公,臣之见,元年之事必慎始也。”

魏武侯:“慎始奈何?”

吴起:“正之也。”

魏武侯:“正之奈何?”

吴起道:“正之需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时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拒,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居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擅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善哉,善哉,爱卿所言甚是。”魏武侯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

“今秦胁我西,楚带我南,赵冲我北,齐临我东,燕绝我后,韩据我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寡人为此甚感忧虑,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吴起道:“臣之见,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主公已戒,祸其远也。臣请论六国之俗: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机动,韩、赵陈治而不用。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小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二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乘、兵车;乖,不顺)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乱,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争战,其军可败;燕性憨诚,其民慎,好勇义,少诈谋,故守而不机动。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慎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韩、赵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以坚强之阵势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魏武侯听完吴起对周边六国的精辟剖析和对策,犹如笼罩在眼前的茫茫迷雾突然被一阵大风吹散,心胸豁然敞亮,眉开眼笑,连连称“善”。接着又对吴起说,他在做太子期间,除了到中山做了十年的中山君,没有到过大魏任何地方,所以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民情,以免在决策国事时少出纰缪。还说吴起对西河治理的好,他要把西河做为出巡第一站,让吴起随他同往。

君、臣一席谈,不仅让魏武侯更加了解了吴起,也让吴起对魏武侯从心里敬重起来,觉得武侯很像他父亲文侯,脑子里想的是民情,是社稷,是国家的强大,有这样的国君,做为臣子,什么国相不国相,能得到赏识,施展才智,也就够了。

几天之后,魏武侯一行从安邑启程,陪同魏武侯出巡的除吴起之外,还有国相商文和大夫公叔痤、王错、西门豹等十几位朝臣。西门豹是两年前魏文侯将其调用身边来的,充任常伯(常伯,古代君王近臣的泛称),武侯继位后,沿袭未改。御驾先取旱路至汾阴,然后乘船沿西河顺流而下。魏武侯站立船头,目望两岸起伏连绵的山峦,心潮激荡,情不自禁地大发感慨道:

“如此山河屏障,真乃我大魏之宝也!”

王错立忙跨前两步,站到魏武侯身边,满脸是笑:“主公,此正乃我大魏之所以强也,若善加修之,则主公霸王之业成矣!”

公叔痤紧跟一句:“王大夫所言是也!”

吴起对公叔痤、王错道:“主公之言,乃危国之道,二位大夫又附合之,是重危也!”

虽然说魏武侯对吴起倍加赏识,但吴起当着众多大臣之面居然说他的话是危国之道,肃然改容拉下脸来:“寡人愿闻吴大夫卓见。”

随行众臣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喉咙口。

“回主公。”吴起不忙不慌,从容坦然,“臣以为,山河虽为之险,然非为国家之宝,故伯王之业,不可以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倚恃此险,为政不善,而被禹放逐之;夏桀之居,左黄河、济水,右泰山、华山,伊阙(山名)在其南,羊肠(羊肠阪,太行山上的阪道)在其北,有此险也,为政不善,而被汤灭之;殷纣之居,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即恒山)在其北,大河(即黄河)经其南,有此险也,为政不善,而被武王杀之。且三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民非不众,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以此观之,地形险阻不足以伯王,国家之宝,在德而不在险也。”

开始魏武侯是一脸的不快,渐渐地脸上的不快消失,及至听吴起说完,思索地点点头,笑微微道:

“吴爱卿所言皆是,诸卿莫能及也!”

吴起忙道:“主公过奖,臣不才。”

众臣一直为吴起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有公叔痤、王错,则是一脸地尴尬。

御船是顺水行驶,仅只半日便到达会城码头。会城是吴起初到西河时筑建起来的,原先只是首山脚下的一个仅只几百户人家的小邑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邑。魏武侯见会城码头上全是列队迎候他的三军将士,一个个英姿飒爽,叱咤风云,齐齐地、响响地、一声接一声地山呼着“千岁!”声音震天动地响彻山河。魏武侯在真真切切地享受着一国之君至高无上的尊严的同时,也真真切切地看到吴起麾下的三军将士是何等威势雄雄,天下无匹!此前他只是听说吴起善于治兵,并没有亲眼见过吴起治下的三军阵容,今日一见,大开眼界,笑容满面对吴起道:

“有人把爱卿治军比于孙子、司马穰苴,果非虚言矣!”

吴起道:“主公过奖,司马穰苴与孙子乃古之兵圣,臣不敢与之为匹也。”

西河之所以有这样一支威震四海的军旅,是因为吴起在军中实行了“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的养军之策,在这里,从军不是终身制,他制定了服役年限,适时“吐故纳新”,士卒在役时“复其户,利其田宅”,即对士卒家庭给予优待照顾,士卒退役后则去之。据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吴起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兵役制的元祖。

是日晚上,西门豹造访了吴起。西门豹出任常伯以后,吴起每次奉召进京,两上人都会碰面,所以这两年随着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增多,彼此之间也加深了感情。西门豹造访吴起,是为了今天在御船上发生的事,他提醒吴起说,天下没有不喜欢听顺耳之言的国君,虽然吴起的一番陈辞把武侯说得点了头,但心里未必真的高兴,而且王错、公叔痤也难说不会对吴起产生不满,劝说吴起要注意方式,讲求场合,顾忌后果。吴起说这是他的老毛病,想改却总也改不掉,遇到事情便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从本心讲,对国君他完全是出于一片忠心,对朝臣也丝毫没有跟哪个过不去、给谁一个难堪的念头。他对西门豹的提醒非常感谢。两个人情趣相投志同道合,不知不觉说到漏下子时。

魏武侯在会城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便渡河去了河西郡的府城临晋。接下来的几天里,观看了“魏武卒”的各项军事技能表演,视察了辅氏、新城、彭衙、定阳等城邑和一些村寨,看到处处民康物阜,百姓安居乐业,十分高兴,对随行诸臣道:

“凡我大魏之疆土,如若处处皆似西河,寡人无忧矣!”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