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轩辕诀好看吗 > 第91部分(第1页)

第91部分(第1页)

本来名姓,就连李幼时那个“机灵”的乳名,崔都是门清儿。只不过李得宠后,将“机灵”二字一颠倒,再取个谐音唤作“灵杰”,当成自己的表字台甫。

有了这层因果,所以崔玉贵一瞧木上留字,便晓得是李连英所为。只是崔有些不明白,李办事向来是八面玲珑,他将珍妃草率地葬在太监茔中还则罢了,可为何对其身份不彰不表,只立了一截仅刻姓氏的陈枝旧木?

还有那木下留记,也颇为蹊跷。按说碑铭的署款都应放在明面上,可李连英却有意埋入地下,若不是崔玉贵晃动了圆木,谁会知道那木上还另刻有字?

“他如此遮掩,莫非是怕得罪什么人?”崔玉贵略加琢磨,终于明白了李连英的良苦用心。

珍妃是因获咎慈禧而死,要是将其张扬大葬,势必会引得慈禧不快,因此李连英不敢显山露水,唯有把遗骸草殓粗埋。有此陋冢做墓,总强过暴尸露骨。

李连英心里有数:光绪帝毕竟年轻,一旦日后得势,必会将后党一派尽数清算。他之所以甘冒风险于圆木上留名存迹,是图万一真到了那地步,光绪念及他为珍妃殓骨的面上,也不至于为难自己。只不过李连英生性圆滑,为保万全,这才落了个鲜为人知的本名。

想通了此节,崔玉贵对李连英刮目相看。“怪不得他能一直压着我,嘿,老崔我那点儿能耐,确实是远不如他啊!”

崔玉贵说完,把之前挖出的泥土,又回填在木下坑中。待将“英泰恭立”四字遮住后,崔玉贵才站起身来,在衣襟上抹净了手。

弄完了这些,崔玉贵一抬头,见冢后不远处多了个白影。不必说,那正是珍妃再度显灵。

雨雾重阻,珍妃鬼魂瞧上去一如昏惚,只是她手中寒光四射,分明是握着一把夺命的利刃。

崔玉贵苦笑一声,道:“是了,娘娘特意至此,是为了拿奴才的脑袋在坟前血祭吧?嘿,方才奴才那一番闹腾,反倒是多管闲事了。娘娘放心吧,奴才既然跟到了这里,也就没打算要活着离开,不过这些年来,那一桩桩的旧事,一直压在奴才心上,临死之前,就让奴才说个痛快吧!”

珍妃的鬼魂提刀不动,崔玉贵等了一阵,又道:“娘娘不作声,奴才就当是娘娘应了……娘娘啊,奴才生性好胜、爱逞能露脸,这些宫里头的老人都知道。可奴才是阳面上的人,绝不使阴损坏。你出事后,宫里头都传,当年把你推到井里,是奴才向老太后支的招。嘿,我崔玉贵多大本事,能使唤动老太后?没错,奴才是国丈桂公爷的义子,皇后也算奴才的干姊妹,皇后又是老太后的嫡亲侄女……唉,正因为这样,大伙才疑心是奴才捣的鬼。可娘娘你想,那会儿奴才单凭走老太后的路子,便能大红大紫,犯不着再去招惹你和皇上,弄个两头不讨好哪。原来,宫里风言风语,说奴才是靠钻了桂公爷裤裆,才爬到二总管那个位子上……是,桂公爷对奴才有知遇之恩,奴才打心眼里感激他,可那是在宫外啊!在宫里头,奴才位子再高,也不过是皇后、老太后的一个使唤下人,牵涉娘娘与皇上的事,奴才躲都来不及,又怎么敢去指手画脚?”

说到这里,崔玉贵胸口起伏,神情激动。“嘿,主子犯事,奴才顶缸,从古至今,这种事还少了?娘娘,奴才以前闲来无事,曾在书馆里听那《说岳传》的故事。提起岳爷爷的精忠来,听客们无不高声叫好;可说到那秦桧时,人人却跳着脚破口痛骂,恨他阴险求和,跟金人设计谋害了岳爷爷这位大忠臣。那会儿奴才一根筋,也扎在人堆里跟着大骂秦桧……可直到摊上娘娘你这桩事后,才知那秦桧老兄,未尝不是跟奴才一样,实为代人受过哪……岳爷爷抗金,是为了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雪耻之后,自然要迎回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那会儿徽宗是不在了,可那钦宗却还活着。若真被岳爷爷捣破黄龙,接回了钦宗,那已稳坐龙庭高宗赵构将置于何地?说到这儿,娘娘应该明白了吧?最最不想让岳爷爷破金的,正是那赵构老儿啊。那秦桧无非是他的一个棋子、一只替罪羊!百代之后,唯见秦桧的铸像跪地受唾,却不闻真正的祸首赵构遭过半分指责。嘿,那君臣二人的迥然际遇,不正似老太后和奴才吗?娘娘落井后,不单是皇上恨我入骨,就连朝野内外都骂奴才欺主忤上……奴才死不足惜,但唯恐步了那秦桧后尘,落下个千古骂名啊……”

崔玉贵悲愤难抑,几度哽噎,面上糊然一片,也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良久,崔玉贵心绪稍稍平复,他擦了擦脸,又接着望魂絮絮:“娘娘,你出事那天的情景,就好像还在奴才眼目前儿……娘娘你也知道,那阵子宫外正闹二毛子,老太后就把护卫内宫的差事,都交在了奴才身上。奴才领旨后,日夜不敢闲着,万一有个纰漏,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啊。那会儿奴才安排东、指挥西,忙活得脚打后脑勺,接连几日,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除去巡守宫禁,奴才还是内廷回事的头儿,外边军机房的折子要奏上去,里头的话要递出来,奴才给老太后又当耳朵又当嘴,里里外外得跑不知多少遍……那一天,奴才记得很牢,是庚子年的七月二十日,奴才刚请走了膳牌子,却被老太后叫住。老太后要奴才传旨,她要在未正时刻召见娘娘你,让你在颐和轩候驾。当时奴才就犯嘀咕了,按宫里规矩,去召妃子例来是俩儿人的差事,单独一人,谁敢私下去领?水再大,也不能漫过船去啊。奴才一琢磨,既然老太后点了颐和轩的名,在那边掌事的王德环也少不得担此干系。于是,奴才就约上了王德环,跟她说奉了懿旨,要去请娘娘你。王德环听说是老太后吩咐,当下也没多问,跟着奴才便去了东北三所。”

“东北三所,便是所谓的‘冷宫’了。那地方,奴才是头一回去,就见正门口一直关着,上面还贴了内务府的十字封条。人要进出,得走西侧的腰子门。奴才跟王德环进去禀明了来意,那里边的老太监才把我们领在娘娘你的房前。奴才还记得,娘娘那会儿住在北房最西头的屋子,屋门从外头反锁着,几扇窗户也用木板钉死,就留了一扇活的。唉,奴才不问也知道,那扇窗户,是为了给娘娘递饭送水的,被关在那里头,与坐监何异啊?娘娘是个讲究人,不愿蓬头垢面地见我们这些下人,所以奴才和王德环也不催,就等娘娘梳理停当再行宣旨。娘娘出来后,一张清水脸,始终不发一言。头顶的二把头摘了络子,淡青色的绸子袍,脚下没穿花盆底,只着了双墨绿缎鞋。接旨谢恩之后,娘娘也没多说什么,站起身来便朝颐和轩走,奴才和王德环一瞧,赶紧一前一后地跟在甬道两边伺候……”

“等到了颐和轩,老太后早坐在那里了。当时奴才还纳闷儿,那里空落落的,除了老太后,怎么连一个随侍的宫女都没有?奴才复旨后,娘娘便进前叩头,道完了吉祥,娘娘又缄口听训。半晌,老太后才将下巴一扬,张嘴道:‘洋人快要破城了,外头乱糟糟的,眼下这局势,谁也保不齐会怎样。宫里头万一有人受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面,对不住列祖列宗!我这话的意思,你能明白吗?’奴才听老太后话头不对,在一旁都吓得打了个激灵,没承想娘娘你把头一抬,开口便道:‘我明白,可我不曾给祖宗丢人!’老太后一愣,又道:‘你年轻,容易招惹是非,我们说不定要去避一避,带着你却有诸多不便。’娘娘也道:‘老佛爷大可去避,留下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娘娘啊,就是你这句话戳了老太后心窝子了。老太后一听,当场就翻了脸,命奴才和王德环把你扔入贞顺门那口井下。王德环一见这阵势,吓得都傻了,奴才那会儿也害怕,可还没到糊涂的份儿上,以为老太后正在火头上,忙跪下求情,还推衍说娘娘的玉体,我们做奴才的不能碰。谁知老太后指着奴才的鼻子便骂:‘为整治她,我故意打发走了闲人,还不动手却等什么?’奴才那时方知,原来老太后并非一时之气,她早已打算好,铁了心要置娘娘于死地!对老太后的性子,奴才心知肚明,她定下的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眼见再耗下去,娘娘也难逃一死,说不定还会徒遭羞辱,于是奴才便把心一横,反抱起娘娘,将你投下井中了……娘娘,奴才之所以要把你大头朝下扔,是知道那井水并不深,让你一头撞死在井底的石头上反来得痛快,总好过被淹被呛、零碎受罪啊……”

崔玉贵说到这儿,已是泣涕齐下。“娘娘啊,奴才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幕,那是奴才这辈子经历过最惨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奴才心里除了懊悔,更多的是对你的敬佩。实话实说,奴才这大半生,轻易不服什么人,可打那天起,奴才对娘娘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时候你明知死到临头,却一点儿也没打战,说出来的话比刀子都锋利……‘我不曾给祖宗丢人!’‘我没犯应死的罪!’‘别人爱逃不逃,但皇上不应该逃!’你听听,这几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没法子答,只能耍横使蛮。娘娘那时已在东北三所关了三年多了吧?换作二下旁人,棱角早磨干净了,唯独娘娘没失骨气,对着老太后还能说出那样的话来,真真是了不起哪!唉,可叹娘娘至死,都想再见皇上一面,却终也未能如愿啊……嘿,娘娘你是不知道,那天老太后虽说要出去避一避,其实也就是那么一提,压根儿就没做准备。可到了后半夜寅时,那王德环却慌里慌张地来找奴才,说是听着四外殿脊上,总有野猫怪叫,怕是娘娘你死得屈,冤魂不散地来找她算账。那会儿奴才在守夜,也听到了那动静。按说宫里那么大,有猫叫也不稀奇,可是那猫叫奴才听多了,断不会拖着长长的尾音儿。经过白天那事,我俩儿心里都有鬼,哆里哆嗦地听了半天,都没听出个什么道道来。等到天蒙蒙亮了,那叫声非但不停,反从四面八方响得更厉害了!”

“再后来,老太后也被惊醒了,命人出去打探后才知道,原来洋鬼子已打进了城,正围着天坛朝紫禁城开枪示威,那所谓的野猫怪叫,其实是从洋枪中射出来的子弹,破着风呼呼飞啸的声音。乍听到这个消息,老太后半晌都没缓过神儿来,丢魂了一般,不时朝颐和轩的方向看上几眼。奴才知道,老太后那是亏着心呢,准以为是娘娘的冤魂作祟,给她现世报了。又过了半个更次,乐寿堂西偏殿上突然一声轰响,大伙出去一瞧,竟是一颗流弹打了进来。直到那一刻,老太后这才真的慌了,她吓得脸色蜡黄,赶紧点了几个人,叫上皇上,一并换了汉人的打扮,匆匆出宫西逃了……唉,真是破天荒,咱大清开国以来,何曾摊上过这等狼狈事啊?娘娘你前脚被害,洋鬼子后脚就破了城,别说是老太后心虚,就连奴才都感觉是娘娘显的神通啊。打从西安回銮后,老太后就改性了,不但对洋人换了脾气,并且把害死娘娘的罪过,全扣到了奴才一人的头上。老太后说,她压根儿就没害娘娘的心,是奴才逞能,硬要把娘娘扔下井的,一看见奴才就生气,所以就把奴才撵出了宫。嘿,过了河便拆桥,卸了磨就杀驴!奴才虽不是驴,可也有那驴的倔脾气,桂公爷曾让奴才找人通融一下,低下头服个软,可奴才偏不!时运不济,抱着胳臂一忍,咱谁也不用求!再者说了,从头到尾,奴才就没想过要加害娘娘!要是低三下四地央人说情,岂不是真把黑锅给背实了?唉……娘娘啊,奴才啰啰唆唆说这么多,可不是为了向你讨饶,在死之前把心里话全倒出来,奴才就能安安稳稳地上路喽……娘娘,你动手吧!此生尚有亏欠之处,就容奴才到了下面,再一并偿赎吧!”

说罢,崔玉贵“扑通”跪倒在泥地里,两眼一闭,引颈就戮。珍妃的鬼魂尖声长啸,已然扑至崔玉贵身前,只见它左手五指箕张,连抓带打的,在崔玉贵脸上“啪啪”几个巴掌。

崔玉贵发出一声闷哼,依旧咬牙闭眼地苦挨着。珍妃的鬼魂见状,右手短刀又缓缓扬起。刃如秋霜,却迟迟未能挥下,忽然间,珍妃的鬼魂仰天凄笑,似有悲楚无限。直到那笑声里带出了哭音,珍妃的鬼魂这才蓦地倒转刀柄,向崔玉贵后颈狠狠撞去。崔玉贵只觉颅内“嗡”的一下,继而瘫倒在地,人事不省……

等这场连绵的秋雨彻底停了,西苑的那些不耐冻的花树,也差不多都凋敝得干干净净。天气一日寒似一日,各家各户便纷纷生火取暖。然宫里头过冬,却不比寻常人家,宫中怕走水,对明火的管束极严,不得燃柴,不可烧煤,一律用烤炭烘温。几乎每间殿堂下面,都挖着隔层地炕,自有那粗使小监推着铁轱辘车,将一车车制好的红箩炭铺倒在地炕中。这样一来,上边的人待在屋里,就如在热炕头上一般暖和。

十月初一生火,二月初二撤火,这是皇室祖上定下的规矩,就连慈禧也不敢不遵。可慈禧毕竟年岁大了,地炕再暖也不如就着明火烘烤,进了衾榻中,丝丝凉意照样往骨缝里钻。于是,慈禧就寝前,都要喝上一杯烫酒暖身,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习惯。

这天晚上,小德张当完了差,便从仪鸾殿上退出,悄悄来至淑清院的流水音中翘首以盼。这流水音是座四方亭,亭中不设桌凳,在石台凿出弯弯的细渠,引得曲水流觞。因是处静雅的闲赏之所,故入夜后更是人迹罕至。亭周假山堆砌,松柏环植,仅一条窄径与外园通连。

又等了一阵,假山后转过一盏手提宫灯,小德张连忙冲出亭去,朝那提灯人低声叫道:“小叶子!”

叶禾手里一哆嗦,差点儿把灯笼扔了。“哎哟!张公公,这黑咕隆咚的你怎连个灯也不打?猛地蹿出来,把人家吓了一跳……”

“嘘,别喊!”小德张夺过叶禾手里宫灯,赶紧吹灭。“还有脸讲,让你早点儿过来,非得磨蹭到现在。”

“皇上没歇下,我怎好出来?”叶禾缩了缩脖子,“张公公你也真是的,在啥地方见面不行?偏要挑这淑清院。一路走来荒兮兮的,害得我心都要跳到嗓子眼儿了。”

小德张道:“这里安静,好避着人。小叶子,这次叫你来,是想问问我师父那事。”

“就为这个哪?”叶禾撇撇嘴,“放心吧,银子全交给崔回事了,谁也没见到。我小叶子也没经手三分肥,老老实实地给你张公公跑了趟腿。”

“还能让你白跑吗?”小德张摸出支簪子递上,“来,拿着吧。”

“呀,这是金的吗?”叶禾欣喜地接来,赶忙用牙咬了几下。“可别拿铜的糊弄我呀……”

“瞧你说的,这簪子细归细,但绝对是十足真金!”小德张眼珠子一转,又道:“小叶子,我师父就没说点儿旁的?哎,你快别啃了,再啃就断了!”

“哼,给根粗的不就断不了了?”叶禾嘟囔一句,道:“崔回事说,他沾了你的光,夸你了不起,还说那些钱自己留下一百两,剩下的要去买地收租,供庙里的老公们花用……”

“买什么都好,”小德张打断道,“我做的那几样菜……我师父尝了没?”

叶禾摇摇头,“一筷子也没碰。”

“怎么?”小德张神情大变,“他为什么不肯吃?”

“倒没有旁的原因,只是那天我到那里时,崔回事一只肥鸡早进了肚。”叶禾说着,故意拖起了长腔。“不过哪……崔回事已经瞧出了那菜里的玄机。”

小德张明知故问,“那菜里能有什么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