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戊戌变法的另面豆瓣读书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殴,狼狈不堪,避走杭州。汪康年与章太炎同乡且交善,汪自然袒章。

第49节,

张之洞一开始并没有参预《时务报》的内部纷争。

从“张之洞档案”来看,他最初对梁启超极欣赏。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7年1月30日),张之洞通过其大幕僚梁鼎芬发电梁启超:

“《时务报》馆梁卓如:南皮有要事奉商。明正第一轮来,住芬处。专待,盼复。芬。俭。”

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到达武昌,次日即去拜访。他在信中详细说明了与张之洞相见的情况:

“十六日适南皮取侄媳,贺客盈门。乃属节庵入与之言,其午乃入见。南皮撇开诸客延见,是夕即招饮,座中惟节庵、念劬两人相陪,谭至二更乃散。渠相招之意,欲为两湖时务院长,并在署中办事,以千二百金相待。其词甚殷勤,又其辨过于伍”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张之洞撇开宾客专门与梁相见,又以梁鼎芬、钱恂两亲信幕僚相陪欢宴至日“二更”,再以“院长”、年薪银1200两相待,在我所见的“张之洞档案”中,张待梁之规格,似属其待人的最高优礼。然梁仍以《时务报》之需为由辞之。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1897年7月20日),张之洞又发电盛宣怀:

“上海盛京堂:梁卓如孝廉即经奏调在沪,曾见面否?此人必须优礼。如尚未晤,似须台端先往拜更好。洞。箇。”

对于一位年仅24岁的举人,要求如此施敬,意味着对其才华的肯定。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张之洞给汪康年、梁启超的信中再次邀请梁:“甚盼卓老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奉商,欲得盘桓月余。此不多及。”是年秋,梁启超去湖南任时务学堂职时过鄂,张之洞仍与之多次交谈。到了光绪二十三年底,张之洞对梁启超遵从其师康有为的思想,已经极为反感,但仍有意做梁的工作,等待其改变态度。

汪康年毕竟是其旧属,张之洞也视《时务报》为自家之物件。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1897年9月24日),张发电汪:

“致上海《时务报》馆汪穰卿。急。汤蛰仙大令寿潜来鄂,谈甚洽。昨已赴沪,请挽留贵馆,三四日作一文,取其持论正大,既可分诸君之劳,兼以救他报新奇之弊。在鄂时,汤已许可。每月由敝处筹送薪资四十金。即送关。祈转致,并示复。俭。”

从电报的语气来看,与对待其在武昌的下属并没有什么两样。汪康年对此完全照办,并复电同意。此外,张之洞还经常委派他办理聘请湖北新学堂教习诸事,“张之洞档案”中存有两人之间此类事务的多件电报。

第50节,

二、张之洞与黄遵宪的交谊

前节已叙,在《时务报》的创办过程中,黄遵宪也是一位主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他又是张之洞极其欣赏的人才,“张之洞档案”中对此留下了大量的材料,多未发表,我在这里稍加详细地予以介绍。

张之洞电调回国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光绪二年(1876)中举。次年由清朝驻日本公使何如璋奏调赴日本,任使馆参赞,撰写《日本国志》。后任清朝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官职历保为二品衔补用道。长期驻外的经历,使之对外国事务多有了解。甲午战争初期,两江总督刘坤一北上统军,湖广总督张之洞奉命署理两江总督,未行前即于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一日(1894年11月8日)电奏,请调时任新加坡总领事的黄遵宪来南京交其“差委”。光绪帝下旨予以批准。黄遵宪奉旨后,于十月十六日发电:

“遵宪蒙奏调差委,奉旨准往,即钦遵办理。约月底交卸,即行启程。谨禀谢。叩贺。职道遵宪。铣。”

此后,黄遵宪一路皆有电报给张之洞,报告行程诸事。至十一月底,黄到南京,张派其主持金陵洋务局,由此成为张在战争期间的主要幕僚。张荫桓等人赴日谈判议和,途经上海,电请黄遵宪到上海,共同商议对策;黄亦将相关内容向张之洞汇报。

甲午战争结束后,根据总理衙门的指令,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派黄遵宪到上海,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谈判办理江苏等五省历年教案。黄遵宪事事皆向张禀报请示,其中包括江苏教案、日本租界、法国兵船拟入长江、五省教案谈判地点等,张之洞对此亦有回电,予以指示。至十一月,黄遵宪将江苏五教案办结,张之洞对此也甚为满意,发电上报总理衙门。与此同时,张之洞又命黄遵宪与容闳等人办理沪苏铁路招商等事。这些电报的数量较多,我也将相关的档案在注释中抄录,以供研究黄遵宪的学者参考。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96年2月12日),张将离开南京回任湖广,保举其在署理两江任内的人才,其中就有黄遵宪。

留苏及北洋任职新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不愿全用李鸿章的班底,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奏调黄遵宪赴北洋差委,任总办水师营务处。光绪帝予以批准。王为此于十二月初十日(1896年1月24日)专门发电张之洞,请求关照:

“北洋以合肥故,连类而及,旧时在事之人,几为众射之的。其中人才本少,不得不借助他山。昨奉调黄道遵宪来直,已奉谕旨允准。除备文知照外,合先电闻。两江、两湖人才济济,务求分润,俾资臂助。感荷实深。韶。蒸。亥。”

王文韶虽是张之洞在战时及战后的政治盟友,但张得知王调黄遵宪,立意决不放人,于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四日(1896年2月16日)上奏:

“兹准直隶督臣王文韶咨,奏调该员赴北洋差委,奉旨允准。窃思洋人性情,凡商办一事,已与何人议办者,即不愿更换他人,取其端绪清楚,易于商量。且凡交涉等事,不能徇人率准,亦不能逞臆强驳,必深明中外事理,则其言易入。今黄遵宪议办江苏教案,深悉外洋情状、法律,操纵兼施,准驳中肯,尚为顺手。法总领事似颇多就范之处。虽多驳正,而该领事意颇欣悦。若另委他员,断不能如此妥惬”

张不仅要求将黄留下办理江苏等五省教案,并声称湖北将新开商埠沙市、宜昌有洋兵击毙官员、汉口将添租界,“是湖北一省兼有新增商务、洋务三处,实较他处尤为棘手。湖北远在上游,需才罗致,又较难于江南”,由此提出:

第51节,

“合无仰恳天恩,俯念湖北商埠初开,准将黄遵宪由臣调往湖北差委,并仍办理南洋五省教案。江轮甚便,来往甚速,上海有事,仍可随时派令回江。如此办法,似于湖北荆、汉、宜三处通商事务及江南五省教案均有裨益。”

对于张之洞的这一请求,光绪帝朱批“著照所请。”二月初七日,张之洞发电黄遵宪,以沙市开埠为由,命黄“速来鄂”。此时刘坤一已回任两江,听到这一消息,亦不放人,于二月十三日(4月5日)电奏:

“查江西教案,电经西抚,已委员携卷即日至沪,必须由该道商办,势难迁离。即其余各省之案,亦须该道接续办理。各口非驻有领事,仍须上海总领事、主教主持。该道既为法总领事信服,在沪与议,当易就范。且苏、浙、鄂、湘四口通商,曾商总署,拟均在沪由该道与商。四口之中,苏浙彼尤注意,是该道留苏,教案、商务皆得兼顾。恳恩准将黄遵宪暂留两江,俟各事大致商定,鄂有要事,再令往来其间。”↖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