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抗日之我为战神全文阅读 > 第70部分(第1页)

第70部分(第1页)

看着目瞪口呆望着自己的几个人,杨震轻叹一声道:“不是我托大,更不是我消极躲战。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下的必然选择。你们还记得李明瑞在苇河以东炸掉的那列军列吗?那列军列上装运的是刚刚抵达东北的日军第四师团。”

“你们不要以为这是日军的正常轮换,而是日军在给关东军增调兵力。第四师团是日军什么部队?是其自明治维新,仿造欧美创建新式陆军以后组建的第一批甲种师团。其人员配置,武器装备,绝对称得上精锐。”

“如今小鬼子正发起全面的侵华战争,像第二、第四师团这样的精锐老牌师团不调进关内参战,却放在这相对平静的东北,而在关内战斗激烈的情况之下,宁愿新组建一批特设师团,你们说这不奇怪吗?”

“其实说奇怪,也不奇怪。自小鬼子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东北作为其主要的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来源地,战略地位日益提升。可以说,没有了东北的这种现在对于其近似乎免费的资源,小鬼子压根就打不起侵华战争。”

“为了保护东北这个其工业,尤其是军队所需大部分战略资源的主要供应地,以及商品倾销地,在眼下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小鬼子不会不调集重兵。”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小鬼子内部,尤其是军部就早已扬言,所谓的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和平时期尚且如此,眼下战争时期东北的战略地位更是重要。”

“今年小鬼子不仅在关东军下面增设了军的编制,还不断的为其扩充兵力。与去年相比,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关东军的兵力几乎翻了一番。其下辖的师团数量已经由去年年底的五个师团,扩充到了现在的八个。而且还在不停的扩充兵力。”

“与其关内派遣军不断在组建新的师团不同的是,新近调入关东军的几乎全部都是日军老牌的甲种师团。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装备都不是那些特设师团或是混成旅团可以相比的。”

“随着其关东军不断的扩编,我们将来要面临的形式会更加严峻。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单单是不断在扩充的日本关东军,还是十余万伪满军,以及大量被其称为森林警察、铁路护路警察以及其所谓的自卫团等一些的杂牌警察部队。而这些伪军的战斗力,尤其是其中的精锐战斗力,即便与**相比,也要算中等。”

“在靖安军的战斗之中,我之所以拒绝,不单单是因为部队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携带的弹药已经消耗余烬。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有靖安军本身的战斗力。”

“虽然靖安军在我军突然的炮火打击之下,已经陷入了混乱。但这种混乱也只是相对的。其主力的战斗队形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但却是乱而不溃,战斗力并未完全丧失。这种情况之下,我军一旦脱离炮火掩护,很有可能被其缠住。一旦其反应过来,将会是我们一个强悍的对手。”

“日伪军的数量不断的在扩编,而其武器装备更是我们难以匹敌。而我们的战斗力却是与其无法相比。不要说日军,就是伪满军的精锐,我们都远不如。数量相差太大,若是质量在远不如人,除了最终被日伪军吃掉外,我想不出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形式之下,我们的部队战斗力必须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只有消灭了敌人,我们才能保存自己。若是我们在战场之上都不能消灭鬼子,保护自己,反倒是被鬼子消灭了,我们还谈什么救中国,解放全东北?”

“我们不仅尽可量的争取时间整训部队,还要选拔一批作风优良,作战勇敢的干部组建一批架子部队。一旦有了机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扩充部队。我们将要面对的形势会越来越严酷,不扩充部队不行。”

“不仅如此,我们按照原来的预定计划,将所有的班长作为干部培养,战士都要作为班长来培养。我们不仅仅要将现在的部队培养成一支作风顽强,军事过硬的部队,还要将他们当作未来扩编时候的骨架,一旦充实了血肉,马上就可以形成战斗力。”

说到这里,杨震打开地图道:“我们现在处在张广才岭原始森林的深处,山势高峻、地形极为复杂,既有悬崖绝壁,又有深谷陡坡,为黑龙江地区最突出的高山峻岭。而我们周围又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基本上是荒无人烟。”

“这里东与老爷岭、完达山相连,南与长白山相通,进可攻、退可守。虽补给困难,但却胜在地形隐蔽。而且我们手中的存粮足够支撑半年,弹药也足以够训练之用。只要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我便有信心训练出一支铁军出来。”

杨震的话音落下,几个人除了郭炳勋之外,李延平与王光宇都陷入了沉思。郭炳勋是搞军事的出身,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对于政治形势不是很敏感。对于杨震提出的暂停出动,争取三到五个月的时间整训,他还是赞同的。

但对于李延平与王光宇这样的抗联干部出身的人来说,藏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与外界不通消息,对于抗联的形势一点不知,却是怎么说都无法接受的。

尤其现在日伪军正调集大量的兵力对抗联主要活动范围下江地区进行大举的清剿的时候,自己躲进深山老林之中中断与总指挥部联络,他们实在很难接受。

尽管他们也知道,杨震连战连捷,就算不能将集中在下江地区的日伪军尽数调回,但至少也会吸引其部分兵力回归。虽说不能完全改善抗联的困境,至少也会大大减轻抗联的压力。只是自己这么一撤,消失的无影无踪,日军会不会重新对抗联重兵压境?

也许看出李延平与王光宇的不豫,杨震摇摇头却是没有说什么。他在后世的时候看过资料,三八年的冬天,抗联虽说难熬,元气大伤,大部失去战斗力,但主力却通过战略转移坚持了下来。

抗联面临的最艰难的时刻在三九年。也正是这一年,活动在北满地区的抗联二路军、三路军相继失败,一路军损失惨重,各部所剩余的残部相继被迫退入苏联。

对于抗联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所将要面对的环境的残酷性,杨震虽然知道的并不是很清楚,但在后世却也看到了不少的资料。可杨震知道,让一支缺乏训练,在前一段实战之中伤亡也不小,并且没有多少游击经验的部队连续作战,这只能是给人家送上门去。

只是看着有些愁眉不展的李延平、王光宇二人,杨震犹豫了一会道:“这样,政委、老王,你们从原四军部队中挑出几个得力、可靠的人手,率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带上一部电台,去下江一带寻找总指挥。如果找到,就将他与总指挥部带到这里休整。”

如果总指挥不肯过来,坚持要留在下江地区,那我们之间就通过电台相互联系。一旦二路军需要我们出击,我们将全力以赴救援如何?但现在,我们需要休整,需要整训。”

李延平听到杨震做出的决定,沉默了一会却苦笑道:“司令员,你能下这个决心,我代表总指挥对你表示感谢。只是请总指挥来宁安休整的计划,恐怕不可能。

“不要说别人,即便我去恐怕也很难说服总指挥。抗联二路军不单单是一个四军,还有其他的部队。四军在西征之中全军覆灭,可五军却冲了出去。而且,我们在下江地区还有留守部队。五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三师还活动在下江地区。七军、九军还坚持在下江地区,他们还在坚持战斗,总指挥不会来这里。”

“抗联各军都没有电台,彼此主要是靠交通员联系。宁安距离二路军活动的地方还是远一些,在这里总指挥很难实现对二路军其余的部队指挥。只要其他的部队还在坚持一天,总指挥就不会来的。”

听罢李延平的话,杨震摇了摇头,半天也没有说话。良久,杨震才道:“那也要去,而且不仅要去,还要挑选最优秀的报务员。就算总指挥不来,但有了电台做通讯手段,我之间相互配合作战,要方便的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