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形象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本书主要人物

吴承恩  《西游记》作者,复活后为“Gxk研究所”负责人,

有时因保密需要,也用化名“游继思”

孙务实   孙悟空从佛门还俗后改名,反“悟空”之意,

吴承恩助手

朱大能   猪八戒从佛门还俗后改名,取反“悟能”之意,

研究所帮办

张大鹏   医生,生物学博士,研究员,吴承恩助手

李幻怡   吴承恩秘书,文学博士

前   言

过去,我写过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有二十多本,那都是现实主义的,现在到了晚年,我忽然想写一本神话和科幻相结合有点荒诞风格的小说了。

可是,什么是“荒诞”呢?《辞海》上只说是:极不真实,不近情理。我想还应该加上:非理性的,非现实的,子虚乌有的,违反逻辑的,不可能发生的,不协调的,滑稽可笑的,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现实生活是矛盾的……等等。但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荒诞的背后是真实。要荒诞得幽默,荒诞得富有哲理。荒诞得虽然可笑,但又不是故意“搞笑”,荒诞中有幻想,但又不是胡思乱想,它既有现实作“参照系”,又酝藏着社会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幻想是理想的母亲,理想是行为的动力。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必定是缺乏创造力的民族。编织荒诞情节,需要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幻想的种子。我在这本小说中,要搞点笑料。笑料有高雅和低俗之分。从理论上说,它们很划分一个界限。这本小说中的笑料,是高雅还是低俗,只有让读者来评论了。

闲言少叙,还是书归“新传”吧。

第一回 冰川崩裂遇险 吴承恩再次复活(1)

2030年,中国科学院的一支冰川考察队,在于自然教授的率领下,由成都一路西行,他们的目的地是四川和西藏之间一条冰川地带,要在那里完成对冰川的科考的预定任务。于自然带领的这支科考队中,有地球物理学家、冰川学家、水文学家、气象学家、生态学家、地质学家,都是国家院士一级的科学家。

同行的还有两名医生和一名藏族向导及后勤支援人员。

于自然队长和他带领的这七位科学家,年龄最长的是刘建中教授,五十二岁,最年轻的是地质学家周韵音,三十多岁。他们带着四辆越野汽车。两辆车乘坐,每辆四人,还有两辆大卡车运载各种设备,其中有帐棚,充气划艇,通讯器材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各种测量仪器,还有一架一个人可以背在背上的便携式直升飞机。此飞机因为用的是太阳能,飞行半径不到一公里,只有考察人迹难到的险峻之处,才能使用,加上野营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两辆大卡车装得满满的。

这些科学家,沿着青藏公路一直西行。过了昌都,到那曲,转弯向南,已经进入冈底斯山脉。这是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北高南低,高峰达五千二百余米。山顶与谷底高差二千余米。山腰有浓密的森林被云雾缭绕,过了四千米的雪线,山顶已经是冰雪世界了。

根据已有科学资料的统计:在上个世纪,世界冰川面积,有19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11%。由于人类消耗大量能源造成的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世界性的水旱灾害,越来越频繁,越严重。从二十一世纪初到如今这三十来年。根据世界权威统计,冰川已经消融了两百万平方公里。这样下去,地球的前途——也就是人类的前途,将不堪设想。于自然带领的这个科考队的任务是:研究川藏冰川变化的规律、生态环境,它对中国和世界气候的影响,以便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挽救冰川,保持气候和生态的平衡。

他们用卫星定位设备不断测量自己所在方位,先是走的川藏公路,后来拐上一条土路。前面的山越来越陡峭、险峻,好象是曲折的万丈屏幕;道路却越来越狭窄。汽车在“搓板路”、“堆石路”上又颠波了两天,再往前已经没有路了。他们在附近找到一个气象站点,建立了大本营,把汽车和辎重物品存放在那里,向藏民买了几匹牦牛,把一应轻便设备和生活用品,驼在它身上,牵着牦牛,步行前进。

为了解除疲劳,大家一面向上攀登,一面讲些闲话故事:

先是地球物理学家、教授刘建中说:“要说征服冰川,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早好几百年。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名将高先芝在连云堡之战中,就带领一万多人马,进入过坦驹岭冰川,海拔四千六百多米,这次战役,杀死了吐军五千余人……”

冰川学家、教授李一民说:“还有比高仙知更早的呢。公元629年,唐僧到西天取经,就经过新疆的木札特冰川。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就写了这么一段话:山谷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短短数字,就把冰川形容得淋漓尽致了。”

冰川学家、教授王朝彬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是碎叶人,也走过木札特这条冰道。有他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为证。”

水文学家、研究员马文元说:“让我说,对冰川的描写,在《唐书》里就有过:葱岭北原,……坚冰结成,层峦累岳,高下光莹。冰三色,一浅绿,一白如水晶,一色如砖砾。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不仅描写了冰川的形象,也是世界最早对冰川结构的细致分类。”

又走了两天,越过海拔四千米雪线,进入冈底斯山脉。冈底斯藏语的意思是“雪”,梵文为“雪山”。啊!前面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要考察的冰川了!但见那:

座座冰峰竞高,如万马腾空奔驰;无数利剑刺天,象八千玉龙飞舞,雪浪横空滚滚,好似涛天巨浪。万丈冰豁,威严险峻,令人头晕目炫。一时漫天雪花,一时浓雾弥漫。漫天飘雪时,如玉绵飞絮;浓雾弥漫处,象坠入阴曹地府。一时间冷风狂卷,千刀割肤。冷光刺目,一片银白,好一个冰川世界!

到了!这正是他们多年追求的目的地,这正是他们的研究对象。于自然教授和七位科学家,喜不自胜。大家卸下设备,立即开始了工作。先是在一块比较平坦的雪地,搭了临时帐棚,算是科考队的大本营地。用旅行电气灶烧了一锅热汤,喝了暖暖身子。饭食是在北京配制好的包括各种各样营养素的压缩饼干。吃过饭后,打开仪器,即开始工作。有测量大气温度的,有采集冰川样品的。有绘制地形地貌的,好不忙录!一直工作到日落冰山。

次日早晨,明媚的阳光还照耀着白色的冰山,转眼间漂起了鹅毛大雪,又过了十几分钟,团团白雾,又遮住了视线。到了中午,浓雾散去。他们又开始工作。中间休息时,大家坐在雪地上支起小煤汽炉,烧了一锅热汤,一面吃着压缩食品,又以讲故事解除疲劳。

()好看的txt电子书

于自然教授对地质学家、研究员周韵音说:“小周,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中,有一种高山玫瑰,是生长在雪线的美丽野花。当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爱情,要冒险到雪线附近去采这么一朵花。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青年,一起去采集这种野花,不幸遇见雪崩,被埋在雪中。八十年后,由于冰川的变动和位移,小伙子的尸体被暴露出来,手中拿着的那朵,还保持鲜艳呢。后来这个小伙子被救活了。又去向他心爱的姑娘求婚,姑娘已经是几孙成行了……这当然是个民间传说。”,

第一回 冰川崩裂遇险 吴承恩再次复活(2)

气象学家、教授巩一石说:“也不尽然。上个世纪的1958年,一位欧洲的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冻结的细菌。它们在冰层里冻了几百年,挖上来后又复活了,而且还能正常繁殖生长。”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