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仙剑昆仑天光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玉雪发现一个人躺在帐篷里,周围静悄悄的。正准备爬起来,玉雁进来了。看到她,一把扑过来抱着她就哭,一边还抽抽噎噎地说着。

她这才知道已经睡了九天。这九天来她一直闭目整理传承的知识,对外界不闻不问无知无觉。可把阿睦尔一家急坏了,尤其玉雁。玉雪是为了救她才出事。虽然当时发生了什么,玉雁并不知道,但是危急时玉雪挡在前面却是知道的。这许多天,她一直守在玉雪身边,见她牙关紧闭连水也喂不下,哭得眼睛都肿了。还是阿睦尔有见识。见玉雪虽僵卧不动,但身体温暖,呼吸正常,想想她的奇异之处,就不再灌水灌药,只让玉雁守着她。

玉雪心中感动,抚着妹妹头发,微笑道:

“我快饿死了。别哭啦!拿吃的来!”

几天后,玉雪找了个机会,开始修炼真经。

本来学道之人,就算像玉雪这样根骨奇佳的,入门之时,也必须由师门或长辈为她洗经伐髓,留下一丝灵力在经脉里引导。但她孤身一人,只好自己来。她按照入门心法,结莲花趺坐,手掐印决,试着感觉,顿时大吃一惊。原来她早就经脉凝练畅通,隐隐有真气运转。微一引导,一丝丝真气开始向经脉中汇集,渐渐形成一股气流,在任督二脉中运转不休。接着轰然一响,天地桥已通,内周天循环已成,却是筑基成功了。玉雪持续运转三十六周天,这才缓缓收功。心里知道,这么容易法,一定是娘亲早就为她洗经伐髓、留下基础了。想到娘亲,她不觉眼泪汪汪。半晌,擦干泪,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练功,早日找到娘亲。

只是玉雪虽然想好好练功,却没什么时间。白天要忙许多家务,晚上好不容易空下来,可还是没机会。蒙古人一家住一个帐篷,只有孩子长大成家才分出去。现在阿睦尔身为族长,帐篷在族中是最大的最好的,但还是住在一起。帐篷中间挖了火塘,放几张矮桌,下面铺几块地毡兽皮,平时一家人吃饭什么的就在这里。晚上睡觉,隔着火塘拉几块毡毯,玉雪姐妹左边,族长夫妇右边,大家都是席地而睡。如果她晚上不睡觉闭目打坐,那他们肯定是要吓坏的。晚上偷偷跑出去练功也不行。帐篷只有一个小门,挂着结实的牛皮门帘。每天晚上阿睦尔临睡前,会拿几块大石头朝里压住门帘。不为别的,草原上野兽众多,如果睡觉时钻进一只狼,那可了不得。如果她晚上进进出出,阿睦尔睡觉又很警醒,肯定会被发现。到时候她的种种怪异又要再加一条。玉雪很珍惜他们的感情,族中只有他们一家不会嫌弃她,因此让他们不安,玉雪是怎么都不愿意的。思来想去毫无办法,只有偷偷摸摸抓住任何机会,小小地练一会。

过了几个月,总算机会来了。

时值深秋,草木变黄。那哲部忙着准备过冬,加固牛栏羊圈,储存干草。忽然七百里外的另一个部落派来几个人,通知他们有大商队来了。这可是族人盼了很久的大事。这里偏僻,商队从不到,眼看盐巴就要吃完。因此阿睦尔派了十几个族人,驰出七百里,去最近的部落交换。没想到他们也不多,只换了一点,但是他们答应只要有商队经过便来通知。阿睦尔连夜收拾,带着族人,牵着许多驮着大堆牛羊皮的骏马起程。

过了半个月,族长一行回来了。这次收获颇丰,换回大量盐巴,茶砖,一两百斤生铁,一些粮食。部落里象过节一样热闹。

他还带回来一个人。

第四节 设法修炼

这人名叫李士秋,本来是金国中都人,先祖是北宋汉人。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划长江而治。金国统治北方时间长了,与汉人杂处,风俗习惯渐渐与汉人相似。到了李士秋爷爷这一代,便出仕金国朝廷,因此他家也算世代书香。只是到了李士秋就渐渐没落,只在衙门中任一文书小吏,收入微薄。幸好祖上薄有遗产,不至于坐吃山空,日子也还过得去。

突然平地一声惊雷,蒙古铁骑南下伐金,攻城掠地,直逼都城中都。金主永济庸懦,不胜惶恐,不去想如何抵御蒙古军队,却宣布迁都汴京。顿时中都大乱,百姓纷纷逃离。李士秋带着妻儿,弃了家业,加入逃亡大军。南下不久,中都就被围城。百姓拖儿带口,怎么会有蒙古骏马跑得快!不多时就被大队骑兵追上,顿时哭声震天,如同牛马一般被蒙古骑兵圈住。李士秋只料必死无疑,抱着妻儿哭成一团。谁想蒙古兵并未马上动手杀人,只是围住百姓不让逃走。不久出来几个通译,用汉语喝令百姓们就地蹲下。原来蒙古连年征战,许多部落只剩老弱妇孺,青壮年都随军队出征去了,人手严重不足。于是掠去人口,分给各部落。而且此番攻至中都,这些百姓都是从中都逃出,可能会有些人才在里面。成吉思汗一向重视人才。他手下重用的能臣耶律楚材便是一例。楚材本是大辽王室之后,辽被金灭,遂仕金。成吉思汗这次出征攻下燕京,得到楚材十分高兴。因此麾下众将也凑趣,没有一昧杀人。

李士秋蹲在地上,只见其中一个通译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仔细一看,不由大喜。这人他认识,是以前同窗。多年不见,听说他已经举家搬走,原来却是投奔蒙古去了。

成吉思汗一心想拿下中原。因此中原有人来投,都相待甚厚,起初还亲自接见。有那在中原混得不如意的,或是贪图富贵的,纷纷投奔成吉思汗帐下。一来二去,成吉思汗见真正有才的没几个,混水摸鱼的倒一大把,后来也不耐烦起来,再不接见。怕寒了来投的人的心,不利自己的名声,特设招贤馆,由四子拖雷管理。这人去蒙古后,在拖雷帐下任文书。这次随着拖雷出征,就在军中兼通译。

李士秋等他走近,悄悄喊住他。那人倒也认出他来。听到李士秋求他保全一家老小,面有难色。李士秋暗地塞过一小包金子。那人接过,回转去和带队的万户商量了一阵,便叫过李士秋一家,让他紧跟着自己。接下来蒙古军队挑出了文士、商人、工匠,列队排好,把百姓的财物全部抢光。凡看上去年纪大些的当场杀了,然后驱牛马般赶着这些人,向关外草原而去。

一路上百姓被沿途部落分掉许多。剩下的人被带往草原深处、当时蒙古的都城和林。有些人途中受不得苦,生起病来,被就地扔下自生自灭,想来多半是死了。李士秋一家有同窗照应好些。到了和林,安顿下来,无以为生,他求同窗介绍自己去了专门在草原上行商的商队。没想到第一次出来,就生了重病。

蒙古人一向重视这些商队。他们带来草原各部落最需要的盐巴、茶砖等物,因此就算碰到蒙古军队,也不会抢掠他们。有时兵荒马乱,反而会派小队军队保护。越是偏远的部落,商队的生意就越好做。到了这些部落,简直可以漫天要价。一大堆羊皮往往只能换一斤盐。商队跑一次,利润十分丰厚。这次商队带的东西多,就走得远些。眼看已是深秋,货物都卖掉了,应该回转和林,不然冬天一到,路上就难走了。可李士秋的病越来越重,再一路颠簸回去一定送命。只得将他留下,约好明年商队再来接他。阿睦尔想到玉雪可能是汉人,应该学些汉文,就用自己结结巴巴的汉语配合手势,邀请李士秋跟他回来。

李士秋心中愁苦,却无法可想,只得在那哲部安心住下养病。还好他只是受了风寒,不算严重。将养了一个冬天,到来年开春,病渐渐好了。

春回大地。部落又迁徙了一次。族长在离自己大帐两三丈远的地方,为李士秋搭了一个小帐篷。然后告诉他,想让他教自己的两个女儿汉文。李士秋欣然答应。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