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人生悟理透过物理看人生期末答案2023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自序

日本的仲夏之夜也是很燥热的,或许是因为我想做的事情太多……

2005年8月,在东京郊区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国际交流会馆里,白天高强度的学术讨论、参观,晚间又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已是寂静的子夜。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闪烁的星斗,像是看到这些年来在核物理领域从科研走向教学、从国内走向国际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又像是看到一双双真诚、求知的眼睛,更像是看到一个个闪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经典哲理……。渐渐地,一股热潮在我的心中涌起,这些年时常萦绕在脑海里的很多物理学概念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想法像决了堤的洪水奔流而出,如同有许许多多的话堵在我的咽喉,使得我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迫使我又坐在灯下,一气写下了《人生十悟》(附录一),将这些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惑、迷茫,用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进行理性的现象分析和探究,从物理学的视角去了解和认识社会,去感悟和剖析人生。在文中,我用《静力学》中的“支点”、“重心”、“平衡”、“位置”等概念解释人生中需要把握的“度”,用《运动学》原理描述人生中应该知道的“进”与“退”,用《动力学》中的“能量”和“动量”概念解释“人生三层楼”和生活中的“四种人”等等现象。

这,就是本书的起点。

自东京那个不眠之夜起,我就在科研、教学和生活中更加留意有关人生的话题,关注人们,尤其是青年学子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和迷茫,并思考着人生与社会的各种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共同性。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怎样幸福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并赋予生命更高的价值,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观念和认识,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判定,进而构成不同的生命轨迹。归纳起来,人生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其次是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如何处理好人生中的“大小、多少、轻重、缓急、得失”这五个矛盾,把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在英语中有五个疑问词很好地表述了人生的主要问题:Who—我是谁?Where—我在哪里,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When—我生活在什么时代?What—我要做什么?How—怎样做才能实现我的目标?

物理学之精髓为“悟物穷理”,源于自然哲学。“悟”指感悟、认知;“物”乃指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所有物体;“穷”的意思是探索、研究;“理”则是道理、原理、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因此,物理学是以世间万物为认识、感知、研究的对象,以发现并建立物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动和作用规律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这里所说的“事物”通常是指有形之物,就有大小、多少、轻重之分;研究运动规律必然涉及到时间的长短、运动的快慢和距离的远近;探讨相互作用,必然触及能量的“获得”与“失去”。因此,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大小、多少、轻重、缓急、得失……”等等问题,并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双方之间的变化规律与和谐统一。

从物理学角度看,人生就像一个多元函数曲线上的一个片段,函数的每一元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要素,如工作、家庭、子女等。每一个人、某一刻所处的位置、状态、身份就是这个多元函数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解”。往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勾勒出已经发生的人生轨迹,但是,却无法预测这条曲线的未来走向,因为生活复杂而艰辛,任何人都无法完全主宰和控制自己的命运。然而,通过分析、研究不同人的人生轨迹,人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共性和规律。如果我们借助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原理、思维方法去审视社会、思考问题、指导人生,并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模型,结合数学的方法对这些规律和错综复杂的关系、难题予以定性和半定量的解释,那么,物理学就能成为一个观察社会与人生的放大镜和显微镜。透过这个工具,我们就会获得一个较为简洁、清晰的人生图像,更有助于诠释复杂的人生和社会问题,给我们以全新的参考、有力的支撑,使我们生活的脚步更加坚定,使人生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并能乐观、豁达、从容、自信地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静力学中杠杆原理的“平衡点”阐述“度”和“中庸”的概念;用牛顿定律指导处世中的“进”与“退”;用万有引力认知人与人之间的作用;用原子壳模型描述人际关系;用两颗心的碰撞形容恋爱;用跃迁、激发和电离来认识感情的变迁;用核聚变类比“结婚”;用核衰变规律揭示感情的衰退;用核裂变解析家庭的分裂……。同时,我也常将这些所感所悟凝结成文字,与身边的亲朋好友们一同分享,并与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2007年初,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学校号召教授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选修课”,以贯通文理界限,增进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认真思考,我决定开设《人生物理学》这门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熟悉物理知识的学生能借助物理原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复杂的人生,更好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可以使一些不熟悉物理的人们,通过一些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的概念及其规律,感受物理在我们身边的客观存在,让更多的人走进物理、喜欢物理,不再觉得物理那么枯燥乏味和高深莫测。

我真诚地希望人们能穿越物理学的隧道,用全新的目光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平和、坦荡的胸襟看待已经走过的路程,并健康、快乐地享受今天的生活,积极、乐观地憧憬美好的未来。同时,我更愿意做一个青年人的同行者,将我的思想、我的感悟,为他们的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护航的烛灯。

课程开出后,反响很强烈。很多学生希望能尽早看到《人生物理学》这本书,并与他们的同学、亲人和朋友一同分享这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我感到肩负着一种急切的使命和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刻,屋外是皑皑白雪,室内的我伴着冰冷的空气和暖暖的咖啡,努力把我的所思所悟变成显示器上的文字,希望有朝一日能与更多的人分享思考的愉悦和生命的快乐。

作  者

2008…1…25

人的自然属性——高级动物

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有五千余年,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现在多种社会形态共存的阶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存在、生长和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越来越多,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与困惑,让古今中外的无数文人、哲学家、科学家们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去揭示生命的本质、探寻生活的意义、追求人生的价值。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差别很大。但总体上包含三个最重要的内容:首先是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要知道自己是谁,具备哪些能力,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什么;其次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的认识,要清楚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而活着;最后落实到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怎样才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什么是人?这是人类开始认识自己时提出的最原始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无数个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答案能令所有人都满意和信服。

在古埃及神话中,人是神呼唤而生的;在古希腊神话中,人是普罗米修斯创造的;在犹太神话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开始了人类的繁衍;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盘古开辟了天地,女娲用泥土捏制了人类,并授以嫁娶之礼,使得人类能够自己繁衍生息。当然,这些都是美丽的传说,带有很浓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色彩,但缺少确凿的科学依据。

据科学家们考证,从地球形成到地球上出现生命物质,再到形成今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漫长过程。地球形成的初期,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大约在39亿年前,地球上逐渐形成了一些只有生命特征而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原始生命——核蛋白物质,他们又逐渐进化成各种各样的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存活的生物群体。

从生物学角度去看,人是动物界中的一种,准确的生物学分类为:“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人类属于群居性的高级动物,所以,人首先具有动物属性,有取食、运动、繁衍等基本的动物需求。同时,人还有别于其他动物,具有更加发达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情感;具有思维和创造、使用工具的能力,这些都构成了人的基本特征。

作为具有思维的生物体,人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发明了交流的工具——语言和文字,创造了劳动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有分工、有合作、有组织、有制度的人类社会。最终,人类具备了比其它动物更强的生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他们和其它动物共同拥有的世界。

因此,人是存活在地球上的一种高等级生物群体,既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原子(1)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元,没有人,就不成其为社会。正如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一样,如果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多元物质的复合体,那么它就像是一个由60多亿个基本单元组成的庞然大物,由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各种机构所构成。

每一个人犹如处在特定物质(国家、种族、机构)之中的一个原子,从宏观上看它很小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广袤沙漠中的一粒沙。但从微观上看,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生命历程,犹如每个原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质子、中子数和原子结构,有着自己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样。正是这些原子的性质,影响和决定着物质的性质,而多种物质的性质就决定了整个多元复合体的特征。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也要顺应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和法则,这就不仅需要每一个社会的个体——“人原子”更强壮,还需要由这些原子构建一个团结、有序的整体——社会,这样才能使整个人类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在各种难以预测和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中得以生存。在形成这个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与互动,有个人与群体之间由利益和分配带来的矛盾冲突,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合与抗衡,这就使得社会内部存在着整体或局部的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都有赖于“人原子”之间的结合和互动。

自然界中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固有特性表现在它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值上,A值越大,质量越大,Z值越大,具有的核外电子数目就越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壳层电子的数目,当外壳层的轨道电子处于满壳状态(8个电子),它是中性的惰性原子;当外壳层没有被填满时,外壳层电子数目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阳离子特性(金属性、碱性)就越强;反之外壳层电子越接近满壳,越容易获得电子,阴离子特性(非金属性、酸性)就越强;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原子,既可以表现为阳性,也可以表现为阴性,这取决于与其发生反应的另一个元素的特性。

因此,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在不同的组合状态(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气体、液体、固体、等离子体)下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人也具有类似的固有属性,如果将男性的阳刚之美比作金属性,女性的阴柔之美比作非金属性,那么男性和女性的特征正好对应于具有强烈互补特性的金属原子和卤素原子,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表现方式也就各不相同。当具有互补特性的人相处时就会取长补短,合作默契。所以,就有了根据不同性别特征的社会分工,以发挥出不同性别的优势,也有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之说。正常的男女都要在成年后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共同组成一个家庭,相伴走过很长的一段人生旅程,这样他们的生活状态才能更稳定。

同样,因为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值的不同,原子核形成的引力场、库仑电场也不同,由其组成的物质的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也就不同。

对人而言,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各不相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不同。素质造就了每个人的内涵(A)和魅力(Z)。内涵和魅力的不同又使得人们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就像具有较大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的原子一样,感召力很强,可以成为团队的核心,拥有很多朋友;有的人善于处理具体事务,适合成为工作的骨干,也会有不少知己;有的人缺乏个人魅力,能力也不很高,就像A、Z都很小的氦原子一样,不能承担起较大的责任,朋友也较少。

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原子(2)

做一个什么样的”原子”是人生的大问题。首先应该对自己有所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固有特性(A,Z值和价电子数)是什么?自己能在当今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如俗话说的,要知道自己是半斤还是八两。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都感觉不幸,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太不了解自己。如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常会产生挫败感,总觉得自己没有被重用,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从而总有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如果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又会埋没自己的很多才华,使自身的能量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错失一些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人的有些特性是先天遗传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己也无法选择和改变,如:性别、血型、身高、容貌等;而有些方面是后天修行得来的,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加以改善和提高,如:品行、学识、教养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的固有特性,根据自己所具有的特性寻找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这就如同先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然后寻找理想工作的过程。

同时,人们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这个复杂物质体系,应该知道社会的基本构成、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得自己的属性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样,人才能够有机地融入到社会之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人如果一时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到迷茫、压抑、寂寞和苦恼;如果他一生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他既发挥不出个人的潜在能力,也难以从生活中获得快乐,只能是苟且度日,这样的人生将是暗淡的,抑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