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娱乐之唐唐 > 第101部分(第1页)

第101部分(第1页)

☆、第二百二十一章 匆匆两年1

这些都是李好的个人性格原因,他对自己身边的人从来都是很大方的,除了那些做了让他憎恨的事情的人,他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或者为了收买人心有钱才那么任性的,他只是希望和自己关系好的人都过的好就好了。

今年的年还是那么的热闹,这已经是惯性了,李恪一家依然和李好一家合着一起过年的,而李好那些没结婚的弟子依然也是来李好家过的,反正人多更热闹,反正李好的府邸够大,所以有钱就是那么任性,这里没人唧唧歪歪的,只要不是严重逾制在杭州这边基本没人搭理的。

李好一家人和李恪的眷属现在都不上台表演了,之前人少他们自娱自乐还说的过去,现在两府的下人加上前来过年的李好的弟子人数已经上几百乐,这样他们上去表演就有点不妥乐。再说现在杭州城的一些官员和自认为身份不差的人听说这里热闹也跑过来瞧瞧,所以今年他们都不再表演了,唯一上台的只有聂小倩,她不是李府的人,所以上台表演并没什么问题。不过因为大唐文工团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今年表演的大部分节目都是根据文工团之前边表演的节目的片段排演的。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两府的人排演出来的东西比大唐文工团的表演并不逊色多少,这让前来观看的人员大呼过瘾。甚至有些官员还咨询李好和李恪能不能在杭州城也来上一场晚会,让全杭州城的百姓也高兴下,这个建议其实不错。不过被李好否决了。时间来不及。而且杭州城现在也没很大的地方容纳大量的人数。

这让杭州城的官员很是郁闷,不过这也是实情,这两年杭州府都在抓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去了,根本就没想过李好在长安城推广的那些体育运动什么的,要是现在一个大的体育场完全就可以就地改造成表演场所的。所以这些官员回去后立刻对着杭州城的沙盘指画了半天然后统一意见决定明年在西湖旁边兴建一个西湖歌剧院,同时在旁边兴建一个万民体育运动场所,里面将修建各种已经在大唐流行的运动设施,包括李好曾经推广的现代足球

要知道现代足球现在可是风靡整个大唐的体育运动。从南到北,只要有小孩子群集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些小家伙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踢着足球,不管地上是否平坦,空间是否足够他们依然玩的的不亦乐乎。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学校和学院了,就连一些有钱的人甚至还自家建了一个球场找人踢着玩。要是这时谁说自己不动这运动,除了地里干活的农民,其他人根本就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这是李好乐于所见的,按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再过两年在大唐举行职业的足球比赛这是完全可行的了。

春节过完李好就加入了蒸汽轮船的研制然后就是跟着新开通的杭州至洞庭湖经济开发区的航线上的蒸汽轮船去了洞庭湖转悠了一次。因为李恪的努力,洞庭湖江北的那块现在统一划分到了岳阳府。由一府单独管理这片湖区,免的象以后一样出现那种因为地区不同而相互为了灾害而争斗的场面。另外由于南洋那边战争的的顺利。所以洞庭湖的防洪防害工程开始启动了基础的建设。

这项工程就单单一个规划就花了几千人工和几百个大唐顶尖的水利和工程专家将近一年的时间,那个巨大的规划沙盘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的各种突发状态测试了n遍后终于得到一个非常妥当的措施,然后再经过一个月的的常规测试完成后才最终定版的。虽然不能完整的复制洞庭湖周边水域,但是也基本复制了七七八八。李好自己还小心对比了许久然后才可是下令动工的,于是源源不断的俘虏全部被赶到了这里,南方的各种物资和人力也尽力向这边倾斜,同时动工的还有经济区的建设。

李好的目的很简单,洞庭湖的水利工程不是一两年能修建完成的,但是经济开发区就不需要那么久,然后这边将会出现大量的以日常用品为产品的工厂出现,到时就能就近供应这边的水利工程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能让这边的经济区快速发展起来。至于那些日用品的技术,李好手上大把,他可以随便把这些技术打包卖出去也可以指定人来帮他管理这些工厂而自己来投资的,或者让给别人都可以的。而且还有配套的设备都能提供的,所以这个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但是早日把洞庭湖清理通畅,让洞庭湖发挥它的水域作用,让它不会出现灾害什么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湖区的水利工程按照规划是需要动用五百万人分五年才能完全修好的,所修的水利包括整个长江水系以及湘资沅澧四条江的江道。这项工程完成后华夏江南将有数千年的受惠期,在那之后就是后世人需要考虑的了,而且每天水利措施边上都将修建巨大的石碑警示后人注意保护,如果谁破坏这些措施将成为华夏千古罪人,遭万世唾骂。其实这是一个比较蛋痛的决定,李好自己也是怎么想,但是想想后世他见过的脑袋长屁股上面的官僚的作风后让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这样的决定。

只是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人手同时开始修建这个大型工程,所以只能先动工一些基础的工程。南洋那边虽然不时的运送大量的战俘过来,只是那点人数根本就填不平五百万这个数的,而倭岛那边虽然成功的被他们跳起了内战现在陷入了死掐当中,但是那边也无法得到大量的壮年劳力,因为壮年全部被拉去内战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弱残病以及儿童和妇女了。这些老弱残病来到这边干建设消耗太快了,以至于每项水利工程的旁边都掩埋了不少倭民,幸好倭民这玩意这时还没到后世那种凶残的地步,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的忍受着干着重活,毕竟这里还能吃饱,回去倭岛的话基本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大量人口的损耗这也不是李好想要的,毕竟现在大唐还只是征服南洋这屁大点的地方,人力是极度缺乏的。所以搞了半年的水利建设后李好见人力消耗的太多了又提高了这些俘虏的待遇,有休息的时间也能看病,伙食也增加了。

同时启动了昆仑奴捕捉计划和命令王玄策那边加快对南洋诸岛的扫荡计划准备进入阿三那边去,那里有李好想要的大量人口,而且越南那边还有大量的优质煤铁矿,这都是南方现在发展最需要的东西了,大唐内部的李好现在一直在控制着不允许大量开发的,这些都是留给后世子孙的重要财富啊,怎么能现在就大量开发呢?所以除了必须得开采任何人都禁止开采的,这个没得商量,所有原来私营得矿产现在全部收归国有,由政府补偿个人损失。

有了蒸汽轮船后,从杭州到南方所有靠近水域的地方那是十分方便的,指定的地方都修有码头用于轮船加煤补充食物什么的,这不仅方便了轮船得运营其实也带动了那些修由码头得地方得经济发展。同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蒸汽轮船和蒸汽机,南方进入了疯狂的大采矿大炼铁**中了,如果还是以以前的那种开采量和炼铁量,这蒸汽轮船和即将出现的火车足够把大唐每年的铁产量全部消耗一空,那就别谈制造武器和农具了,这肯定不是李二会接受的,也不是李好愿意看到的。

但是因为李好戒指开启了工业模式,所以现在的炼铁和炼钢技术以及热武器技术已经完全和后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致甚至还有超越,如果不是李好不想因为蒸汽机的巨大污染祸害大唐,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完全可以在大唐兴起了。只是李好限制了这些蒸汽机流入民间转为民用,除了必要的地方已经军工和重工业地区其他禁止私自使用蒸汽轮船。只有等内燃机和电力得投入使用后,李好才会允许那些产品转如民用,他可不想大唐国内的城市象伦敦一样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成为雾都什么的,那是在祸害后世子孙。

李好在洞庭湖呆了半个月时间就回到了杭州,毕竟这里现在才是江南的核心地区,这里还有他主持的学院。但是真正等洞庭湖经济开发区和广州经济开发区发展起来后,杭州的重要性就没那么重了,因为整个南方到时将会连成一片,去那都一样的繁荣,一样的方便。

李好回到杭州后马上就要进入暑假了,他回来还得主持下下学期的开学仪式的,因为他缺席了第一届的开学仪式让杭州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爽,感觉这边总比新国子监低人一等一样,所以下学期的新生入学和开学仪式他必须出现和主持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匆匆两年2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夏收的时间也快到了,他需要杭州这边的统计数据来看下双季水稻推广后的产量数据来给自己主持农业的弟子李纲还有另外一个在南方这边主持研究农作物的弟子请功的。这两人必须要进入青史留名的行列还要让大唐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他们的功绩的,再加上之前的医术的两个和武月的蒸汽轮船这些也是给天下所有人看到的,不是一定要做官才能出人头地的,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可以出状元的。

夏收最先统计出来的是人口,因为这个是关系到后面的税收问题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的。整个半年期间南方整整增加了将近三百万人口,移民数量和新生儿的数量各占一半,这还不包括那些俘虏和倭岛过来的难民,那些都属于另外一个统计数据里面。根据所有码头统计的俘虏和难民数据,南方现在拥有的俘虏数量现在已经达到了两百万,有五十万的俘虏被赶到了洞庭湖修水利去了,剩下的也在南方各地从事挖矿和基础建设里面去了,这个数量对于南方来说只是车水杯薪,完全填不满巨大的人口缺陷。想想后世南方的省市动辄就是几千万近亿的人口李好就觉得蛋痛,现在整个南方的人口加上俘虏还不够五千万呢,这差了十万八千里去了。

尤其是南方很多地方属于丘陵地区,就算大唐现在进入机械农业模式也无法在南方推广。更何况大唐现在还是完全处于农耕时代呢。不过南方这边现在不仅平原地区已经开发起来,就是丘陵地区也按照李好后世的记忆开始推行梯田种植起来,不过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安置那些后来移民过来的百姓。但是梯田的开垦却由政府组织奴隶协助开垦的,所以那些移民过来的百姓不仅没有不满还对李恪感恩戴德的,因为新开垦的耕地前三年完全是不用交税德,而且南方德税比起北方来说轻多了,三十税一,完全按古制来了,不够的南方政府自己用钱从民间收购补满的。这对南方政府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也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去购买粮食。现在他们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和钱,一场南洋战争得到的财富和粮食足够南方这边肆意挥霍了。更别提各处蓬勃发展的经济和码头了。

但是江南这边夏收的粮食产量统计依旧让所有的南方官员大吃了一惊,他们核算了几遍没错后直接把数据交给了李恪然后转到李好手上,李好看了下,平均亩产五石。南方这两年开垦的耕地的产量都统计在内的。这产量在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相比后世的化肥什么的,这个时代的耕地完全还是靠大量的绿肥和以及农肥种植出来这产量已经非常高了。

要知道后世记载大唐的亩产量也就是两三石的产量,而南方这边单季就已经亩产五石了,算上晚稻的产量低点,就算亩产三石,这加到一起也就是亩产八石了。亩产八石啊,这个功绩在这个时代来说就跟后世的老袁一样了,所以李好的两个弟子在这份奏章传到大唐朝廷后不把大唐的群臣震昏才怪。要知道南方现在开垦的耕地面积加上原有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整整五百多万顷啊。要知道在原历史上唐朝要到开元才总共有八百多万顷。

从今年开始,李好和李恪两人就要开始为南方的粮食头痛了,不是因为没粮食。而是因为粮食太多了。同样的,大唐的群臣和李二估计也得为这个头痛了,酿酒也消耗不了那么多啊,而且现在大唐得酿酒厂到处都是,就连蒸馏酒的技术也得到了大量推广。但是这些依然无法消耗这两年大唐的粮食产量的,因为北方的粮食产量这两年同样不低。不过现在却让南方完全把风头盖住了,后世的“湖广熟。天下足”在今年以后就要提前上演了。

李好把这份奏折自己抄录了一份然后给探索报以及大唐娱乐周刊发了过去,南方这边的大唐南方报在得到数据后早早的就刊登了。至于剩下的几份报纸不用李好抄录给他们也自然有他们的渠道得到这个消息的,这份功绩李好替自己的两个弟子妥妥的拿到手了。

不过眼下他着急的是如何消耗这么多的粮食,高价卖给大唐周边的国家他们也消耗不了多少,而且似乎还有资敌的嫌疑,唯一能卖的倭岛,他们的消耗能力又不够,所以现在把这些粮食加工出来各种衍生品那就是势在必行的了。比如说各种动物饲料啊,还有各种零食什么的都是需要粮食做原料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除了必须的人员在必须的领域里继续研究之外,其他的人统一由李好安排开始对他设计的各种加工粮食的机器进行研究了,这些机器一出就能消化不少粮食,同时还能让大唐的肉食更加的丰富起来。

就在这种忙碌的气氛下时间又匆匆翻过了一年,李好的各种加工机器或者用水力的或者用人力的,或者特许用蒸汽机的都已经开始在南方各地使用起来。大唐的市面上开始多了各种各样的包装漂亮的零食出来,这些东西让人看着就有食欲,加上味道不错,所以在大唐很快就流行起来。然后很快大唐的各种报刊上又出现了一个什么“饲料一支花,胖哥富万家”的什么动物饲料的广告出来,据说给动物喂养这些后,动物容易长膘什么的,开始的时候这些还真没什么人相信。

但是当各地出现了专业的养殖户后,这些人就是用那个胖哥饲料喂养性畜的,那性畜疯长的个头让大唐的百姓都羡慕极了,就连那些不屑于与泥腿子打交道的世家贵族什么的都动心了。不动心不行啊,现在大唐的粮食太便宜了,种粮食根本就没奔头啊,除了那些靠粮食维持温饱的普通百姓必须种地外,大部分地主和世家都把眼光放到了种地之外的地方去了。看到那些商人跟着李好大发其财,要说这些人不眼红才怪,种地那点收入比起那些大把金钱的工商业简直寒酸的不得了,现在还碰上大唐得粮食年年都在增产,粮食什么得都吃不完,卖出去不值钱,放在仓库里时间一久又会烂掉,这简直就是在这些世家地主心头割肉,十分痛苦啊。再加上现在那些长工的待遇被迫提高还有大唐出台的禁止大唐百姓为奴的政策出台,你让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世家还怎么活?所以现在一部分眼光比较长远的世家都把自己的田地便宜出售部分然后把家里的资产集中下也开始进军商业了。虽然以前李好让他们推行废除奴隶制度而遭到他们痛恨,但是现在他们却不得不紧盯着那家伙的一举一动,只要他和他的弟子一有什么新技术或者新点子出来这些人立刻就蜂拥过去然后花钱买了过来自己经营。

这样的世家和地主随着时间的增加,参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尤其是在最早的那批因为先买到点子和技术发财后,加入的人就更多乐。这种现象是李好最乐于见到的地,他原来的打算也是通过这种手段把这些人慢慢的引向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上去,而不是让他们拿着大把的钱财养奴隶种地,只是之前因为各种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