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娱乐之唐唐 > 第107部分(第1页)

第107部分(第1页)

李好没有把实情告诉李恪,就说自己在想办法,这个时候李好不想给他太多的负面消息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接下来朝廷那边肯定会出现一系列让他头大的事情出来,毕竟李二是在上朝的时候晕倒的,然后接连几天不能上朝。还有大唐周围的那些虎视大唐的那群狼估计都会有动作的,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李恪的时候了,他要是处理不好,那大唐就危险了。李二和晋阳公主的病情第二天都得到了控制,晋阳公主甚至还能起身过去看看她的父皇顺便活动下,李二整个人的神志也清晰多了。

让晋阳公主去看看李二是李好的主意,因为这对李二的调养是非常有好处的,虽然他现在已经能动半边身子和说一些简单的话语了,但是如果能恢复更多那对李恪也是有好处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被提前的热武器进程

而朝廷这几天的事情就多了,因为李二是在朝廷上晕倒的,又连续几天没有上朝,所以谣言很快就在长安传开;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的,直到李恪派人把那些乱传谣言的人抓了起来才开始刹住这股歪风。但是接下来的时间李二仍然一直没有上朝,而他的身体状况消息一直比封锁,这让那些不知情的大臣们心中疑惑越来越甚。

其实关于李二病情的消息是李好和李恪还有几个重臣一起商讨后的结果,原本第二天李二清醒过来这消息就要公布的,只是被李好阻止了。现在对大唐来说是最危险的时候,也是充满机遇的时候,这种时机很难找到,只要过了这关,那大唐的称霸世界的大业从此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了。

不过处于保险状态的考虑,朝中的几个重臣似乎都不赞同李好的这个绝地反击计划,毕竟这个风险太大了。而且如果一直不公布李二的病《无》《错》情的话,估计到时跳出来的可能就不会是一两个地方了,而是周围大部分地方了。除了南方和吐蕃现在处于大唐的绝对控制下,大唐的东北,西北,北方都不太安宁的,到时这几个地方同时叛乱,这让大唐应付起来估计会十分被动为难的,而且稍有不甚,可能就有亡国的危险。

亡国?这个问题李好从来没有考虑过。该跳出来的迟早都会跳出来的,但是大唐有准备的让他们跳出来和关键时刻没防备被他们跳出来那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李好想的是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早点跳出来,他自己预料的结局最多就是开始的时候大唐可能会十分被动,只能防御甚至还需要退让。但是只要给大唐时间让大唐缓过气来。大唐就能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彻底灭亡那些一直潜在的隐患。然后给大唐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跟多的劳力,原料。

但是李好要想行使这个计划就必须取的这些重臣的同意,因为李恪的工作比较好做,李二还在修养中,这一两年可能都无法主持朝政还不能接收比较刺激的东西,只能静养。不过这次李好没有和那些重臣争辩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了,而是直接把这些重臣还有李恪拉到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去了,有些东西是时候让它们面世了。对于这些重臣。有时侯理由再好也没有事实来的更有冲击感一点。

李好带他们首先看的是自动步枪,原本李好刚穿越过来不久的时候就把这个火枪的研制计划告诉道教总部那边了,只是进展并不是很大,而且研制出来的东西效果和威力都不是很好,这让研制的人员觉得特别受打击。只是李好一直在支持着他们的研究,道教那边也是全力支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倾力的支持才让那些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下去,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分两边研究下去。

一边研究子弹火药的改进,一边研究枪支的性能改进。只是李好给的枪支的概念太抽象了,所以枪支的进展始终不大。倒是火药的改进反而有了巨大的进步。因为火药的巨大进步接着火炮的研究就快多了,从原来的铁弹到后面的开花弹以及现在成型的各种火炮进展都很快。尤其是得到李好的戒指开启工业模式后里面提供的火炮原型后,现在大唐的火炮基本已经接近了现代火炮,只是受制于工业水平还不能量产而已,每个月的产量只有那么十几门,还是那些研究人员竭尽全力的结果。

在火炮取得成功后,加上李好提供几支老式自动步枪和马克沁机枪的原型后,枪支的进展也是非常巨大的。李好在南方的几年时间里,由于蒸汽机和原始机床的应用以及大唐冶炼水平的大步提高,道教这边的研究人员不断的改进试验着各种新型的材料终于在李好来长安前完成了自动步枪和马克沁机枪的技术复制,所以李好来长安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带了过来,原来以为会用在叛乱上面。没想到李二早就准备好了,轻描素淡的就把接连的几场叛乱平掉了,所以李好带来的这些家伙就用不上了。然后李好就把它们放到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用来做教习演练的,让这批人提前见识和学习下这些武器的威力后到时好在大唐全面推广下去,因为学校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地方。

如果按照原历史的发展,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是1883年由美国工程师h。s。马克沁发明的。因为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还使枪产生后坐力。马克沁就是利用部分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的,从而实现了步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支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马克沁将“温切斯特步枪”进行改装和试验,终于在1883年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

而马克沁机枪的研制也一样,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发一颗。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填上第二发子弹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而马克沁的机枪,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打完为止,能够省下很多装弹时间。

这家伙就是一件大杀器来的,曾经创造过五十多人对一万人的战争大胜并且消灭了三千多人的战绩,所以李好一想到枪支最想要的就是把这个家伙给弄出来。现在在这个时空,这些大唐的优秀人才终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把这玩意接近完美的给复制出来了,以后再制造就不是什么难事情了,只是要批量生产还是一样很费劲,每个月能生产两挺出来已经是全力了,自动步枪的产量还稍微好点,一个月能生产十来杆。所以说大唐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只是现在机会难得,那时间就只有靠大唐的军人和群臣共同努力来创造了。

李好带着李恪和几个重臣来到皇家军事学院的时候,那些学员已经对这些枪支火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操作了,基本上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这些东西。李好叫他们使用一遍给这些大唐的重臣观看效果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绰绰有余了。首先演习的是枪支,大唐现在的弓箭还算不错了,但是它的有效射程也就八十米左右,这还跟弓手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在研制的强制有效射程达到了两百米左右,而且跟使用者的身体素质没有太多的关系,这两者放一起的优劣明眼人一眼就出。

接着出场的是马克沁机枪,当这玩意被摆出来以后,李恪和那些重臣除了对这个全金属的东西感到好奇外,完全想象不到这个不起眼的东西的威力会那么巨大。当训练场对面驱赶过来的几百头羊往射击方跑来的时候,眼看那群羊越跑越近,李恪他们还准备找个地方避让下,这个时候操纵马克沁机枪的机枪手开枪了,子弹不断的从枪口往外射出,不到两分钟,对面的几百头羊全部倒在了地上,没有一头能够站起来的。这血腥的场面瞬间把观看的李恪和那些重臣全部震懵了,这还是武器吗?

接着出场的还有各种火炮,一圈演习完毕后,跟着李好过来的人全部沉默不语了。李好展示的这些武器带给他们的震惊太大了,他们都是从冷兵器时代的战场走过来的人,自然明白这些武器对大唐的好处,只要大唐的军队装备这些武器后,这天下还有谁能抗衡?但是那些武器的杀伤力太大了,大的让他们有点难以接受,装备了这些的军队还能敌吗?那以后的战争就是用人命去填也不够这些武器组合的消耗了。现在他们明白李好为什么会胸有成竹的这样说服他们利用现在的这个机会把大唐周围的隐患一次性引了出来把他们全部消灭掉了。就算是冷兵器时代,大唐也不畏惧那些胡人,更何况现在还有这种大杀器在手,只要给大唐足够的时间,在每个方向配备足够的武器在手,到时那些叛乱的胡人就只能象稻草一样等着大唐的军队去收割了。

所以这次演习后大唐的重臣全部改变了意见都站到李好这边来布置一场大戏,等着那些蠢蠢欲动的群狼露出他们的獠牙然后给予他们致命一击,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章 该跳出来的迟早都会跳出来的

布置的事情不需要李好来操心,其实这场战争都不需要李好操心了,该给的意见都给了,武器也提供了,剩下的就是军队的事情了。王玄策被从南方叫了过来协助主持北线的战事,席君买去了西北协助,薛仁贵去了东线。每条战线都是老将和学院派新将搭配主持的,为了确保战争的万无一失,也是为了太子主持朝政的第一场国战,已经老了的李靖再次被派出总指挥这场战事。他是大唐的军神,有他在,大唐的军队如同有了定海神针一般。

当然这些布置都是悄悄的在进行着,表面大唐似乎仍处于李二一直没有上朝没有现身的惶恐之中,但实际上已经处于紧密的筹备之中。那些研制出来的新式武器只要一完工就立刻被加急往前线送去的,还有大量的粮草也假借商队的名义全部往前线运送过去。而根据大唐以前的水泥路修建计划,这三条战线方向都有宽敞的的水泥路通过去,这样就省了运送不少时间和人力。

时间过了两个月后,李二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但是行动说话方面都受到了不少影响,基于这个情况他原本是打算要传位给太子的。这个时候李好他们看他身体状况差不多了,然后就把一直准备的计划告诉了李二,让他暂时不要露面就在宫中办事就好了,外面依然由太子执政,太子接位的事情也暂时延后。先把眼前的这唐朝建立以来最大的一仗打完再说。

李二开始有点生气,感觉自己的重臣和李恪李好都在忽悠自己,或者是在把大唐的江山当儿戏一样。但是鉴于自己的几个重臣都立场一致的认为这场战争大唐可以打赢。然后李好还给他演示了自动步枪和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后他才半信半疑的接受这个方案,不过有李靖在前线坐镇李二也放心了一点,因为有李靖在就算不能胜也不会败的太惨。

三个月后李二病倒无法上朝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四方,大唐朝廷预计的叛乱率先从北方开始了,薛延陀铁勒部落发起了叛乱的第一声呐喊向唐朝边境侵犯过来,接着西线的西突厥,东线的契丹、奚、室韦等部落还有那个一直以来不太要脸的高句丽王国都象闻到血腥一般向大唐露出了他们獠牙。准备在大唐身上狠狠的撕下一块肉来。一时之间大唐的北线西线东北线处处是烽火,大唐境内的百姓也陷入了人心惶惶的地步。一些想趁机捞一把的人纷纷囤积抬高粮价物价。

不过相对那几处叛乱的地方,李好觉得他们的效率似乎太慢了,这边整整等了他们三个月才见到他们开始有动作,这真太难为他们了。大唐前线的军队开始按照之前的计划有序的进行一些撤退。当然这些撤退也不是随便给的,在手雷的掩护下,每一处退守的地方必然都要留下大量的地方的尸体才能让他们得到那些废弃的地方。战争进行了两个月后,很快大唐前线大量的地方开始被侵占,所有的部队都退守到了一线的大城市之中。因为事先早有准备,所以唐军的损失基本可以忽视。

按照李好的说法,现在的情况那就是该跳出来的现在基本都跳了出来了,剩下的就看大唐朝廷的了。这时大唐的几个重臣和李好,李恪还有李二他们聚在一起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了。那些前线的大城现在在大唐手里最少可以把叛军拖上几个月之久。而唐朝的武器装备现在已经差不多准备到位了,随时都可以反击了,不过在这之前总要拿下人命给这次大战祭下旗的。那些囤积哄抬物价想发国难财的人正好。大唐的律法还有李好之前一直在宣扬的爱国思想被他们不知丢到那里去了,眼里只有从这场战争中获取不义之财。

首先出动的是大唐商会和南方那边,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物质,只要他们配合大唐政府平价把这些物质甩出,大唐境内现在被虚抬高的物价很快就被压了下来。接着就是清算那些囤积哄抬物价的人了,这些人被抓住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首恶被诛举家流放到那三个新发现的新大陆上面去。

这个时候,整个大唐的形势处于一种微妙之中。西线北线和东北线打的热火朝天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而朝廷内部没有把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到前线的战争中反倒在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清算投资倒把发国难财的运动起来,这场运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基本在大唐境内的各地都清算了一遍。那些囤积哄抬物价的人原本就在朝廷和大唐商会的联手打压下根本就没挣到什么钱,但是却因为这么一个行动让自己身首异处举家被流放的下场,还要被大唐的几家纸质媒体把这些人的事迹以及被惩处的过程向大唐全国公布出来,让所有的人都看下这些人的罪过和下场,安外必先攘内的思想被李好完整的拿了出来执行了。

清洗投资倒把的运动过后就是大唐开始全面反击的时候了,其实这个时候那些叛乱的异族在攻打大唐的城镇丢下太多的人命后已经开始后悔了,大唐的实力还是那么强大,并没因为李二的病倒就变的糜烂不可收拾了。之前的那些领土来的太容易了,以至于他们完全被得到的那些小小的利益冲昏了脑袋。现在在这些大城墙下苦攻了一个多月后却毫无进展还丢下了大量的人命让他们开始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进攻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一时之间大唐的所有前线罕见的陷入了对峙之中,并没有交战。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反思已经来不及了,在整顿好国内后大唐的反攻开始了,首先发动反攻的是东北线,因为整体来说这条战线的实力最弱了,柿子总要拣软的捏。东北线真正指挥的是薛仁贵,他本身就是个天生的帅才,再加上从军事学院进修了一段时间和在吐蕃战争的熏陶下,小薛同志现在在军方非常受到器重。

从京城发过来的消息告诉薛仁贵说大唐南方海军将配合东北线的战斗准备从海路进攻东北方向,薛仁贵立刻就知道反攻的时间到了,于是给他准备的火炮全部摆了出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之前围困他们的东北契丹、奚、室韦和高句丽的联合部队打的七零八散,溃逃而去。按照李好的意思既然来了就别想那么快走了,所以东北前线的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