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财富的革命txt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2。 知识是无形的。我们不能触摸、不能把玩,也不能打它一巴掌,但是我们却能(确实能)操纵知识。

3。 知识不是线性的。很小的灵光闪现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仅是通过将他们喜欢的网站分类就创办了雅虎网站。弗雷德·史密斯也是在做学生时灵光一闪地想到,在不断提速的经济生活中,人们愿意多付钱买速度,因此就创办了联邦快递公司——全世界名气最大的邮件快递公司。

4。 知识是相关的。只有和其他的知识放在一起构成相互联系的内容时,点滴的知识才有了意义。有时这种相互联系的内容可以不用说话而只用一个微笑或者皱眉来传递。

5。 知识与其他的知识嫁接。嫁接得越多,可能有用的结果就越混杂、越多、越多样化。

6。 知识比任何其他的产品都更便于携带。当知识被转换成0和1时,它就可以立即被传送到隔壁的邻居那里,或者被传送到从中国香港到德国汉堡的1 000万人的手中,而其成本也几乎近于零。

7。 知识可以被压缩成符号或者抽象物。试试你能将一个“有形的”面包烤炉压缩吗?

8。 知识可以被储存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东芝公司2004年以一个比邮票还小的计算机硬盘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很快,储存就可以用毫微米来计算了。如果我们所获得知识是正确的,形状还要小。

9。 知识可以是明确的或者不明确的,可以是表达了的或者是未表达的,可以是分享的或者是默认的。然而却没有默认的桌子、卡车或者其他有形的东西。

10。 知识很难装进瓶子里。它会泄漏出来。

把所有这些特点都加在一起时,我们所得出来的东西就和经济学家们所一直认为的那种有形的东西相去甚远了。许多经济学家可能会摇摇头,并且像大多数人那样,回过头去游弋在他们所熟悉的世界里——他们所熟悉的充满了对抗性的有形物质的世界。

然而,尽管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这仍不足以完全表达知识的属性,我们仍然说不准它到底应该属于现有经济类别中的哪个种类。

踢一踢轮胎

知识资产具有奇怪的似非而是的特点,就拿买一辆轿车和买知识财产的差别来举例。

某些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所有者或者发明者受到行业保密法律的保护。不久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起诉波音公司,说洛克希德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携带了数千页的火箭发射数据和成本估算逃逸,并将其交给了波音公司。起诉书中声称,这些文件被波音公司使用并赢得了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到了巴塞罗那企业管理学院的教授马克斯·亨利·布瓦索特提出的悖论。“有形商品价值是通过将商品相互比较而取得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汽车的买主就用脚踢踢轮胎、检查一下发动机盖、请朋友出主意、试开一下这辆丰田轿车或者福特轿车或者大众轿车。这并不能降低这辆车的价值。

相反,在洛克希德和波音的案例中,让我们假设还有一家航空公司,比如说诺思罗普公司,想要购买洛克希德公司的机密数据。为了确定其价值,诺思罗普公司必须知道数据里都有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一知道了里面有什么,它就再也不机密了,至少其中的一些价值就失去了。

用布瓦索特的话说,“关于信息产品的信息……不可能只传播而不影响其稀有性。”即这些信息产品的部分价值所基于的稀有性。这就好比借着打开汽车发动机盖查看构造的机会顺手牵羊地偷走了汽车的燃料系统。

在一个越来越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经济里,这不仅给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经济学本身也极具挑战性。

因此,布瓦索特写道:“当信息在经济交易中不再起着陪衬作用时,当信息成为经济交易中的中心问题时,那么规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逻辑就失去了作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知识的优势(3)

知识密集度的提高并不仅是道路上的一个小突起物。经济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够把经济学变成一门像牛顿的物理学那样既精确又具有可预测性的科学。他们曾把经济描述为是可决定的、平衡的、像机器一样的。即使今天,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包括亚当 · 斯密、李嘉图以及后来的马克思、凯恩斯和弥尔顿 · 弗里德曼的成就,至少是部分上基于牛顿的力学和笛卡尔的逻辑学。

然而,几乎在一个世纪前,量子学、相对论和模糊理论给物理学带来了一个转折点,首先使物理学家们、然后又使非物理学家更清楚地明白了机器模式的局限性。事实是,宇宙中的万物并非都永远地按着机器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规律性运行的。

用布瓦索特的话说:“对于那些认为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的人来说,这个信息令他们不安:就价值而言,信息产品是不确定的。正如在物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从古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转变一样,信息产品的不确定性也要求我们设立一门完全不同的信息政治经济学。”

现在,把关于知识的这些尚未回答的问题和我们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摆在一起,我们就会看到,对于正在改变美国并向全世界普及的革命性财富体系,我们知道的是多么少。

首先我们要问,到底有多少知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 明天的“石油”(1)

尽管这似乎很令人惊奇,但是,自从“知识经济”开始半个世纪以来,关于知识经济背后的“知识”我们却了解得很少,简直少得让我们感到尴尬。

比如,如果按照许多人所说的那样,知识就是明天经济的“石油”,那么,这种无形的石油一共有多少呢?石油公司、军队、华尔街的交易商和中东的酋长们都不惜巨资来估算全球石油储量的真正规模(而不是所号称的储量规模),但是有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知晓多少呢?有谁知道世界的知识货源在怎样变化呢?又有谁知道有多少知识是值得知道的呢?知识又有什么价值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独辟蹊径,需要探索一些奇异的信念。从《圣经》到《可兰经》到科学,从河狸的行为到有毒的西红柿,我们都需要做些探讨。我们需要看看我们对经济学的看法,然后再谈谈真理本身的未来。

我们使用得越多……

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知识(革命性财富的又一个深层原理)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变化最快的组成部分之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