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不值钱的东西用英语怎么说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读书这件事(1)

忍不住想说说读书这件事,对于我,它的起源在于童年,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物质很少,生活乐趣大概都是从彼此之中获得,小孩在一起,要么做游戏,要么打闹,要么聊天,而聊天是最受欢迎的,当然,这一乐趣的直接源泉便是我们的父辈,北京人叫做“侃大山”,他们下班后,聚在一起,不停地说些什么话……要参与大人的谈话是不可能的,于是,小孩们也学大人,聚在一起,尽一切所能,用语言来相互娱乐。

聊天的关键是,首先,大家都要有话说,不然你就是一个听众,只捧个人场儿,而要成为一个说话者,你就有责任使大家愿意听你说的是什么,这就要求你的谈话得有一个策略,要么你说话很有趣,同样的意思到了你的嘴里,得更有效果,要么你见多识广,能说出一些别人没有听说过的事儿,当然,两件事儿全占了更好。

()免费电子书下载

作为一个说话者,他非常依赖于搭话者,也就是与他争论的人,北京人叫“抬杠”,没有这个人,你的话就成了独白,没法引起参与感,而搭话者不是你命令的,而是你放出的话头引出来的,这样才自然有趣,其次,做为一个搭话者,你必须要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你才能接上那个话茬儿,为了维持“聊局”,我想,当时的小孩真是费尽了心机,他们不停地寻找可供谈话的题材以及说话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话题才能常换常新……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很巧,那时候的书少得可怜,一本书,你读过,别人也读过,这样,话题就有了,也就是那一本书……同时,这种聊天式的集体生活也是驱散人们心中的孤独无助感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聊天,为了同别人聚在一起,我们争相读书,不管那书里讲的是什么,我们都去读,因为如果你不读那一本书,就有可能无法参与一场谈话。

聊天之中也存在着竞争,也就是说,大家更愿意听谁说,竟争中的优胜者,必须是给大家带来最多乐趣的一个,这种竞争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汲取更的谈话题目,另一个方面,就是发展效果更强烈的谈话技巧,而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来说,有人来听……我想我是受了时代的影响,对于第一个方面,它促使我拼命阅读,对于第二方面,我同样也学会了一些效果更强的说话方式,它经常是很气人的,也就是说,把一个荒谬的观点说得生动形象,叫人不好反驳,这种说话方式的坏处很明显,我有很多次在小饭馆里说笑话,隔桌不认识的人被气得拍案而起,与我争论。

我相信,如果大家不是不断地阅读,那么一帮朋友时间长了,就无话可谈了,而要聚起那么一帮不停阅读的人,是很难的,有一个方法可代替它,就是你不断地换朋友,因为新朋友的知识背景不同,大概刚一认识,彼此总有些新鲜感,然后要不停地换朋友,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一次好谈话,其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有时候我认为最好的人生就是一场自由谈话,参与谈话的人个个平等,不管你采取什么策略,你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把谈话维持下去,当然,是自然地维持下去,而不是强制性的,如果有一天,没有人说也没有人听了,那么人们就以各种方式,陷入孤立与空虚。

参加聊天,维持聊天,在我从小学到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一切,我准备跟所有人聊天,所以就得看所有的书,任何一个专有名词,如果我没听懂,就会感到不安,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我的阅读范围简直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只要是世上有的东西,不管是实物还是思想,我都想知道,渐渐地,阅读成了我的习惯,每天不干什么都可以,但不读书却受不了,我的娱乐全在阅读上,可以说,我的各种趣味是在阅读中形成的,用一句痛心的话说,书籍影响了我的人生。

不知从哪一本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阅读倾向,那句话说的是,但凡你觉得看得很轻松的书,多半上面讲的都是你知道,而你看得很费力或是很不同意的书上,反倒更能叫你学到东西……至现在为此,我很同意这种说法,记得工作后有一段儿,我在张家口卷烟厂调试我编写烟机的电控程序,电机都由程序语句中的“与”“或”“非”门控制,从编程书上发现,这种理论属于数理逻辑的实际应用,于是我便买了一本讲数理逻辑的书回家就看了起来,多年以后,我看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发现他们都很擅长数理逻辑,立刻就有一种亲近感,同时,我也发现,很多人在阅读罗素与维持根斯坦时,都会在数理逻辑方面遇到困难,而这一困难,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让我高兴的是,我糊里糊涂地绕过了这个陷阱……同样的陷阱还有微积分,可以说,我是在上完大学后才认真阅读微积分的,大学基础课上,我们分两个学期讲完微积分,我是补考才通过的,当时我只把它当做考试硬付过去,并未真正想知道它在说什么,但后来,直到我读到的很多书中,都用到微积分来表达,我才发现,这一学说是一个很方便的描述工具,比如说到求导数的计算,当它只是被当作一些代数公式的变换时,它是枯燥的,但当我发现,当你描述一个变化率时,再也没有比它更简洁更清楚的描述了,那么,人们就没有理由不使用这个描述,如果用日常生活用语来说明,那么估计磨破了嘴也说不清楚。

读书这件事(2)

讲到这里,我是想提醒那些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的人们,以我的经历来看,阅读是很有效率的,而在阅读中,一开始就要有一种不怕困难的心情,要知道,一种知识,当你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时候,就会觉得它不仅有些有神秘,还难得离谱儿,但当你知道它以后,你就永远地知道了,它甚至会变得十分容易并且有时能够为你所用,我觉得就是在糊里糊涂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才是阅读的最好的时候,你可能以为费了一番力气,是跃过了一个讨厌的小山坡,返身才发现,那是一座巨大的山脉,可能你一生都无法越过它。

阅读的乐趣就在这里,它会让你把不喜欢的东西变成喜欢的,把以前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使你更加宽容,因为你接受了那么多难以接受的东西,所以,对于你来讲,难以接受的东西就变少了,这可使你领略到自由的感觉,想想看,拿起任何一本书都可以读下去,连选也不用,那是多么叫人开心啊,你不再挑,这是我想看的,那是我不想的,你也不再选,这本书我看不懂,那一本我能看懂,原则上,你什么都可以看,你可以融化在任何一位作者的思维当中,而这一点,倒也像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种权利,你可以任意进入一个聊局,去听听别人在说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的,但花二十块买本书却是很容易的,是不是?而且,你不必顾及礼貌,你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抽着烟,喝着水,放着音乐,总之,如果你把整个世界当成一本本的书的话,那么你便可让整个世界来讲话,而你,愿意怎么听就怎么听。

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上午去逛街,就在中山路上及周围的小巷子里转来转去,这种街道很有味道,两边据说叫做棋楼,即那种在店铺前面为行人搭出一条上有屋顶的人行道,店铺种类繁多,与超级市场比,单个儿的店铺里卖的商品却很少,往往是挂上二十种童装便能开一个店,有的店铺老板就在自己的店门前支一张小桌子,坐在小椅子上喝功夫茶,还一点也不耽误做生意,看着悠闲得很。

逛到一个台湾书店,里面卖繁体版的台湾书,社科文艺类的多半标价23块5,我买了一本,H G 威尔斯所做的《时间机器》,这是本科幻小说,前面居然用科普连环画介绍了一下人类时间旅行的梦想,从旋转黑洞讲到虫洞、负质量,书的印刷精美,纸的质量也很好,但科学类的书却一点价也不减,完全是从新台币直接换算过业的,我忍不住也买了一本,是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胡守仁翻译的《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95元,真够贵的。

我个人的兴趣之一,就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人类对于自身及宇宙的各种观念是如何形成、描述与发展的,其中最热闹的部分就是看这些理论如何相互竟争,认为其中妙处无穷,从这个心境出发,我认为哲学观念之争,虽然好看,但却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在我看来,就像看电影总是让你在中途停上,这不符合我的习惯,有点没劲,宗教也一样,一本《圣经》,引起多少争执,并且那争执的内容还是语言以外的,也就是说,人们用语言来争执那些基本不用能语言表示的事物,真是叫人一头雾水,宗教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但那更像是一种基于道德上的竞争,但圣人与圣人比起来,在道德上往往都是完美的,而他们的理论又都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很难证实的,所以,我们应当相信他们中的哪一个呢?我常常想,如果他们能设法带着彼此去验证他们的理论,那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可争的呢?如果他们能带我们去一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呢?

于是,我把目光放到科学上,在那里,把不可证实的理论叫做假说,我们可以去看那些至今仍未发现反例的理论,这种理论有种优点,就是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起初,有各种想法,最终,由一种想法占据了上风,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再想不出更完美的理论了,那么,这个理论就很像真理一样站在那里,等待着不服的人去找到反例,并且建立更好的理伦……我最关注的领域是数学,这不仅由于数学具有严格的语境,也由于数学本身的精美与简洁,在这里,数家们的自由意志几乎得以摆脱各种意识形态上的束缚,运用理性,自由地思索一些有趣的问题——回到这本书,希尔伯特是一名数学家,1900年,他38岁,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目标就在于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出于实际需要,也可能由经验衍生,还可能是从心灵中自行产生的,希尔伯特认为,科学领域只要能产生出大量的问题,就充满生命力,问题没有了,就预示着发展停顿了。所以问题在他那里特别重要,一个世纪过去了,他提出的问题促使数学发展了,新领域诞生了,旧的领域得到了新生命。

这二十三个问题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数学家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在人类思维与经验之间做反复的碰撞,并且,这些思想的过程,可以描述出来供大家欣赏,让人感到数学的形式之美,还能让人看到人类在面对问题时的喜怒哀愁。

其实,那里面的每一道题都很有意思,看看这本书,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有一种雄心,那就对已经知道的东西很不满足,甚至是对不满足的不满足,人类虽然在宇宙里很渺小,但人们懂得这一点,所以人类并不是完全的悲观,宗教教导我们把人与宇宙当成一个整体,通直观或静观来把握,而科学则教人如何能过理性辩认由人类自己开辟出的道路,并设法把这些道路连在一起,虽然人们并不确切知道这些道路通向哪里,但人们相信,人们的行动必有其价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主观的真实(1)

我喜欢语言,我认为在人生的一生中,学习说话、学习使用语言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甚至认为,正确的说话,可导致正确的行为,所谓的道德无非便是如此。尽管维特根斯坦部分地击碎了我的这一信念,但他并没有说出语言之外还有些什么,所以,剩下的信念在我心中仍然很顽强。

我是一名个体生命的记录者,也是一名信息传播者,这是我这两年来自命的身份。全因我对人生怀有无法磨灭的眷恋之情。这情感令我去捕促人生中令我产生价值感的事物,一句好笑的话,一个故事,一段情,一个观念,说句酸话,还有某些真理。

由我的局限性,我的记录是主观的,我传播的信息也有很多是错误的,但我尽力使之具有效率,使之正确。

五六年前,在朋友的纷纷议论下,曾经一度想放弃写作,他们说我是主观的,我观察到的一切,他们认为并不可信,老牛就多次在谈话中指出我的前后矛盾之处,事后我分析,那是因为我极力想使我所描述事物具有出奇的效果,使人发笑,更因为,我对我讲的事物怀有感情与想象,很多时候,是强烈的感情与想象。就是这些,促使我怀疑当一名作家的意义。

叫我重拾信心的是读《圣经》与佛经,我发现,就连圣徒说的话都是含有感情的,接下来,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字或符号都是含有感情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主观的,那么,主观这一问题该不会是障碍了吧?主观就主观吧。而人们所说的客观的表达,也许只是统计意义上的表达吧。

小的时候,非常重视自己的隐私,认为那是不可告人的了不起的东西,因为那时候我很自我,以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以为自己很特别,以为很多事情只是属于自己,而且认为自己的事情一律超常重要,那时,我眼前的世界很小,很封闭,我有很多禁忌,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我不知在那些禁忌内含有多少人类的恐惧。

青春期时,有一天在书店里随便翻到《金赛性学报告》,令我获得一种有点类似人类学的目光,忽然,我发现,那些每个人斤斤计较的小隐私,不过是些个人顾忌罢了,这些顾忌,对他们有利,他们很想合乎那些规范:小到找情妇不与老婆说,大到以一种听起来很好的名义骗着别人去死。我是个简单的人,记不住那么多弯弯绕的事儿,所以不喜欢那些顾忌……当然,随着年龄增长,发现顾忌也有顾忌的道理,有时候,你不遵守,只是给自己和别人添麻烦,人们需要最简单的梦想,他们为了简单地提高效率,甚至宁愿欺骗与被欺骗,而我的个人偏好,对此是深感不安的,我一直认为,既然是敢于做出来的事情,就应该敢于说出来,不然为什么要去做呢?那时,我不理解人们对于责任的逃避,人们只想占便宜,然后一走了之,这使我看不起他们。多年以后,我感到这些人的可以怜悯之处,市俗世界人的欲望是相差无几的,目标是单调相近的,若是不能用大家都同意的手段去得到,那么有些不服命运的人就去偷去抢,总之,那邪恶也是压抑不住的……这令我感到,诚实是非常艰难的,罗素因为所处社会等级比较高,一直生活在比较友善的环境内,连他都在晚年说,“我痛恨谎言,不想说些违心的话,有时候因为环境所迫,不得不如此,但我还是让自己尽量地不撒谎。”这一段话一直叫我感到很亲切,他是替我说出了我的心意。

我的小说发表后,有些人认为那些事情是不真实的,这叫我深感自己的努力无效,当你告诉他一件真事儿的时候,他们却当你讲了一个故事,而当你向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却认为那是真实的,这便是普通读者局限性,他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这一点也不怪他们,因为人们的环境不同,对于人生的经验也不同,而且,从一个绝对意义上说,人人都是白日梦游者,很难区分想象中发生的事情,与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两者的区别,并且,叫我感到更为复杂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真实是最重要的,人们的信念千差万别,人们只从这个世界中选取让自己感到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