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一味模仿失败的例子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虹←桥书←吧←。←

第42节:第六章 钻石就在自己家里(9)

80年代初,国门刚打开不久,陈逸飞就怀揣38美元,孤身闯荡美国。在异国他乡,他除了梦想之外一无所有,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险。

刚到美国,陈逸飞在博物馆当起了“修补匠”,靠修画维持生计。他靠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后来他倾其所有,买了一张通用火车票,进行了一次欧洲的自助游。他遍访十几个国家的美术馆,一睹大师们的真迹。为了省钱,他经常蜷缩在火车上过夜。

通过多年西方艺术的熏陶,陈逸飞终于在浓郁的东方韵味与娴熟的西方技法上,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的作品以杰出的“浪漫写实主义”画风,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陈逸飞初来美国时,路过纽约颇负盛名的哈默画廊,惊讶于它的富丽堂皇,都不敢贸然进去。但不到三年,他便在该画廊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之后又举办过五次,每一次的展出作品全部售罄。

1991年他以江南水乡题材的油画《浔阳遗韵》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1994年,又以西藏题材的《山地风》参加北京的拍卖会,分别以137万港元和286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在世华人油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纪录。1995年,陈逸飞与世界最权威的英国玛勃洛画廊签约,成为首位与之签约的亚洲画家。1996年底,玛勃洛画廊为他主办了世界巡回画展,陈逸飞的作品再次风靡世界。

在绘画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陈逸飞,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把精力投入到电影领域,自任投资人和导演,拍摄了《海上旧梦》和《人约黄昏》这两部艺术片,影片中色彩、光影的运用堪称经典,《人约黄昏》还在戛纳电影节上入围“特别荣誉奖”。

拍了电影,并没有让这位艺术界的“冒险家”停止冒险。他又创办并经营了一个大公司,凡是与视觉艺术有关的生意,包括装饰品、图片杂志等,他都做过。

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逝,不知他还会做些什么事情。

“让生命多闪几次光”,是陈逸飞不变的理想。正是在这种积极的信念支撑下,他不断追寻新的梦想:绘画、电影、商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陈逸飞都堪称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当我们处在一个圈里感到厌烦时,不妨积极探寻圈外的世界。因为,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次生命的升华。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43节:第七章 每天迎来全新的自己(1)

第七章 每天迎来全新的自己

新陈代谢,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万物也都是新的。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过去的一切就让它过去,昨天的自己就让它留在昨天。从今天睁开眼的那一刻起,你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挑战、创新、开拓的自己。

7。1你要金子还是大蒜

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那里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美味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热情款待了商人,临别还赠予他两袋金子。另一位商人听说了,也怦然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更好么?”于是带着大葱也去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这位商人,并一致认为,用金子远远不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痛下决心,决定赠予这位商人两袋大蒜!

只有抢占先机,比别人更快一步,才能得到金子,否则就只能得到大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

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种领先他人的决心和独创精神。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懂得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松下幸之助就是靠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赢得了“经营之神”的美誉。

“经营之神”的创业史

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最大的50家公司之一,拥有20万职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设了工厂。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大型跨国公司,是由一个只有3人经营的小电料行发展而来,而创造这商业奇迹的,就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生于1894年,从小家境贫寒,他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被迫辍学,到脚踏车店当学徒,吃了不少苦,但他勤奋好学,经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成年后,松下成为电灯公司的监督员,这是一份非常轻松的工作,每天只需要花2~3个小时,对配线员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检查就可以了。松下不愿意耗费自己的生命,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搞设计,设计出一种新型灯座。当他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公司,却意外地遭到公司的否定。为此,松下提出了辞职,决定独立经营。

松下放弃待遇不错的工作,去做毫无把握的事情,当时的人们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但松下决心已下,他就是要走在别人的前面。这一年,松下24岁。

松下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他只有100元钱,又找朋友借了100元,这才把自己的企业办了起来,名为“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主要业务是生产插座。加上松下本人,制作所一共只有三个人。

当时,松下只有3平米和6平米的平房各一间。松下和妻子住在小间,将大间改造成工厂,投入了研制、生产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插座终于生产出来了。然而产品的销售很不顺利,他们几个人到处推销,可几乎所有的电器商都不看好这种插座的市场前景。10天内只卖出了100个插座,销售额不足10元。

初战失利使松下夫妻陷入了窘境,夫妻俩把衣服一件件送进了当铺,换点钱维持生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松下从一家电器公司拿到了1000个电扇底盘的订单。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如期交了货。松下获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笔盈利,一共80元。

这一单做完之后,松下开始苦思改进插头的方法,以打开插座的销路。他日思夜想,却始终一筹莫展。一天晚上,他在散步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一户人家姐弟俩的谈话,不由大受启发。当时,姐姐正在熨衣服,而弟弟想读书。那个时候,插座只能供一根电线使用。弟弟不高兴地说:“姐姐,我想看书,你能不能快点开灯?”姐姐哄着弟弟说:“好了,再等等,我就快熨好了。”过了一会儿,弟弟又一个劲地催促姐姐。姐弟俩为此争吵起来。

松下心想:为什么熨衣服和开灯无法同时进行呢?对了,我为什么不能生产两用的插座呢?松下转身回家,立即着手设计两用插座。不久,他就把两用插座推向了市场,结果这种新产品供不应求,很快打入了大阪、东京等大城市的市场。松下耗资七千多元,修建了二百多平米的厂房,抓紧生产,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