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红尘陷落 深圳 > 第39部分(第1页)

第39部分(第1页)

笔者:那么——这问题可能有点唐突,也可能有点愚蠢——那么,你是否准备永远独身下去呢?

谢:我想可能是的。我受过婚姻的挫折,惊弓之鸟,再也不敢择木而栖了。

徐:这恐怕太绝对了。在坐诸位,有谁持谢小姐这样一竿子插到底的思想?笑什么笑,都很暧昧是吗?看起来,只有我一个人敢持“不同政见”了。

我并不会死抱独身主义不放,当然。目前也不太热衷找对象,也很难找到对味儿的女孩。在公司做“白领”,生活圈子其实蛮狭窄,认识的都是些衣冠整洁、循规蹈矩的“同类项”,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结识其他的朋友。

很多人对待婚姻就像小学生对待他的作业,每日必有,做完了事,小学生为了哄骗老师和家长,婚姻中人不过哄骗自己罢了。

而且,他们总是对自己家庭的不幸守口如瓶,直到再也隐瞒不了时,才突然爆发出来,鸡飞蛋打,头破血流,让人耳闻目睹,对婚姻一点儿好感也没有,好像祖先发明一夫一妻制这玩艺,纯粹是一种阴暗的“克格勃”行径,让人们捉对儿,互相监督、制约。

祖先还告诉咱们,阴阳相生相克,互补互生,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都会使夫妻间的生活出现裂痕。你想想,这种平衡多难维持啊,即使你能勉强做到,维持这种平衡又多累啊是不是!

还有一种情况稍好一点,两个人尽可过着同样的生活。而且可能相爱,但彼此竟又互相觉得谜一样深不可测。我父母就是这样。老人家不时当着儿女的面感叹:几十年来,他们并不了解对方,当初选择做好朋友肯定比做夫妻来得对头。我听了极别扭,他们不做夫妻,我从何而来?我成什么了,一个错误的“产品”是不是?

再说我哥,受到爸妈感叹的启发,真的就跟我嫂子离了婚。他俩生活在一块老说没感情,可分手后的确把朋友做得很诚实。这是为什么?

上述种种现象,都让我不敢贸然涉足婚姻。目前,我坚守单身阵地,并不意味着我不谈情说爱,上个月我还谈崩了一位DJ小姐,她说我是个伪君子,既假惺惺跟她幽会,又到单身俱乐部参加周末Party。你到底要干什么?

她太认真了。我没办法。

笔者:“单身贵族”的生活方式是个舶来品,是国外中产阶级一种新兴的梦想,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在咱们国内,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时髦。今天有幸听了大家的倾诉,我才真实地感觉到:独身,对大多数独身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者还可以说是一种暂时状态。它可能会挑战社会习俗、生活法规等等,但绝不会对传统的婚姻制度构成怎样了不得的威胁。

毕竟,世界是男人女人共同的世界。如果你们不想弥补生活中某种缺失的话,我琢磨,你们也不会参加俱乐部这类组织了。对吧?

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第九章 一路平安

关于第三次离婚浪潮,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总之一个趋向是,高稳定低质量的婚姻正在向低稳定高质量的婚姻过渡,维系婚姻的主要纽带,也正在由责任向爱情过渡。不过,再好的婚姻,再相爱的夫妻,也仍然存在各不相同的个人利益,而一旦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仅靠两情相悦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理智必须介入。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很重要。最初是热恋的激情,后来每个人都发现,对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婚姻需要两个方面:热恋时期和现实的看法。

有一个人浪迹天涯,坚持要找一个最完善的人结婚。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找到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结成婚,因为,那个最完善的人告诉他,她也正在找心目中最完善的人。退一步讲,即使他们结为伉俪,也仍将得不到幸福,只因为他们不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铁律,不懂得婚姻的选择和培育都是一门艺术埃关于这种“艺术”,我十分欣赏一位纽约作家的感觉:他写作时,常被公寓照明灯的噪音吵得几乎发疯。后来有一次,他出去露营,当他静听木柴烧得很旺时的响声,一下子联想到这响声跟照明灯的噪音差不多呵,为什么你喜欢这响声而讨厌那噪音呢?如此一“等同”,重点便转移到令他愉快的事物上了。结果,头几天他还注意到那些噪音,不久就完全忘记了它。

夫妻关系中一些不愉快的矛盾,不正是可以用这种“艺术”转移、化解的吗?

当然,有时“狼来了”,单靠这种“艺术”无法阻挡,还要加上勇气和信任。危机能毁灭家庭,也能加深爱情。大多数幸福的夫妻,生活中至少都经历过一次大的危机,但跟离婚夫妻不同的是,他们共同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出人意料的是,危机反而使他们产生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更加紧密相连。

如果婚姻,靠“艺术”、勇气和信任还拯救不了的话,那只好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然而,人们总是不甘心呐!

物极必反。在全世界离婚率最高的美国,1997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新的婚姻法案,推翻了以前宽松的“无责任离婚”形式,施行一种更为严厉的契约婚姻法案,规定夫妻只有在诸如通奸、性虐待、遗弃、长期分居或重罪判刑入狱等少数情况下才能离婚,否则没门。

而在佐治亚州,法院虽然没有这么板着面孔,但还是率先办起了以离婚者为对象的“离婚学校”。凡是诉讼离婚的夫妻必须先去学校上课,否则没门。尽管课前有些夫妻以为这是法院的无理要求,表示抗议,但课后,却对上课使他们“起死回生”,大表感激;即使不能“起死回生”,他们也会好合好散,文明处理离异事宜。

在我国,首家由法院、工会、妇联、民政部门联办,以指导文明离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宗旨的“离婚学校”,早几年也在南京成立,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也许你会认为,相对于几近燎原之势的婚姻家庭“失火”现象,这些举措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人们确实在努力做了,生活已严峻到这样的地步,连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许多事是做也不好、不做也不好,那就做吧!

新的婚姻家庭形式,如试婚、合同婚姻、“七减五”家庭、“丁克”家庭,纷纷出现,与其说是人们的一种自觉的选择,还不如说是一种不自觉的探索。

试婚制度,据考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兰,后被教会取缔了;本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的一些著名学者得风气之先,也曾倡导过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销声匿迹,如今又成为一股潮流,在未婚、再婚、复婚者中间兴起,对传统婚姻形式和“洞房花烛夜”、“处女”等观念展开了挑战。

最主要的原因是,离婚热使人对家庭产生了怀疑,传统的夫妻关系令人失望,你不试着跟某个人过一段日子,哪知对方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呢?避免草率、盲目的结合,试婚,是为了不再后悔,不再轻易分手。

试婚中的处女问题,其实完全是一个心理障碍问题,强调处女观,往往导致性神秘、性饥渴,甚至性变态。旧式婚姻,从不相识,一下子到同床共枕,处女比比皆是,但夫妻之间为什么没有爱情可言?

试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可以使性与爱同步增长。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对性问题讳莫如深的时代,男男女女等到可以结婚的年龄,大多已被性神秘、性饥渴、性压抑,搞得把真正的爱情是什么都辨不清楚了,匆忙找个异性,结婚3天后,性神秘、性饥渴、性压抑消失了,冷静下来,才发现除了性的吸引,自己并不爱对方,可生米已煮成熟饭,也就凑合着“吃”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