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电子书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从杨骏的瞎指挥;或者他们就是想看杨骏的笑,所以不插嘴,任你去胡闹。

等着看杨骏笑话的大有人在,惠帝一改元,朝野上下就哈哈笑开了,风声传到杨骏耳朵里,又气又无奈,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杨骏想办法补救自己的名声,于是到了第二年(公元291年)年初,惠帝再次改元永平。

惠帝是这么解释改元这件事的:“乃者哀迷之际……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

那意思是说,去年之所以有改元的举动是因为朕太哀恸伤心,太想遵奉先帝的遗志了,先帝的年号叫“光熙”,朕就改叫“永熙”,所以永熙这个年号仍然属于先帝,朕改元不能算是违礼。现在新年到了,朕要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这才是朕的“开元易纪”,是完全合乎礼数的。

这篇诏书面世,世人都认为杨骏这是文过饰非,结果却欲盖弥彰。

如果当时杨珧、杨济依然当权,或许还可以给杨骏查漏补缺,不至于闹得如此不堪。可惜此时杨氏内部已经彻底分裂,杨骏的心胸狭窄到连自家兄弟也不能相容,他掌权之后马上与两个弟弟算起了陈年旧账。

“三杨”的名号在太康年间就已经朝野皆知,当年齐王党气焰正炽,杨家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终于把齐王攸搬倒,确保外孙司马衷顺利嗣位。杨珧与杨济成名都很早,当时兄长杨骏的名声反在两个弟弟之下。

二弟杨珧在武帝朝做过尚书令,晋朝在创始期间许多制度都出于杨珧的建议,杨珧素有名望,只是后来因为陷害齐王攸,晚节不保名誉受损;

三弟杨济是员武将,做过镇南、征北将军,统领一方雄军,以武艺高强闻名于世。司马炎曾经夸朝中彦秀云集有“恂恂济济”。“恂恂”是两文臣,说的是王恂、孔恂,“济济”是两武将,说的就是王济、杨济。

王济是王浑的儿子。在齐王攸事件中,“二济”分别处于不同的阵营,二人都勇冠三军,于是难免要争个高下。曾经一次,两人跟随武帝到北芒山下打猎,骑着马手执硬弓,在武帝乘辇前开道。前方草木茂盛蛰伏野兽,突然有一只猛兽出其不意地杀出,直奔乘辇,武帝慌忙命令王济射杀。王济擅长骑射那是天下皆知的,只见他张弓搭箭,猛兽应弦而倒,杨济当然不甘示弱,不多时又有一头猛兽冲出,也被杨济一箭射倒。这一箭难度颇高,护卫武帝出行的禁军齐声喝彩,最后武帝判定二人平局。

但是这两个弟弟都伤了杨骏的心。

先说二弟杨珧。杨珧当年就极力反对侄女杨芷做皇后,杨骏认为他可能是出于妒忌,没理睬他。后来杨芷入了宫,杨珧还向武帝写了一个密折,说什么“历观古今,一族二后,未尝以全,而受覆宗之祸”,所以他要求将这道密折封存在宗庙,万一如他所言灾祸从天而降,他能够得到赦免。武帝把这道密折当笑话讲给杨皇后听,杨皇后又告诉了杨骏,杨骏听得心寒无比,从此将杨珧当外人看待。

惠帝即位之后,杨珧始终坚持还政给宗室,在朝堂上处处与他唱反调,杨骏一气之下索性将杨珧废黜,杨珧此后一直以白衣身份居家养花养草。

至于三弟杨济,也十分讨厌,整天和傅咸那些扯淡文人混在一起,结果被洗了脑,一次又一次的劝杨骏留住汝南王。不过杨济并非一无是处,比如说他建议杨骏收回洛阳军权,再比如说他劝杨骏早日册立太子,这两条建议都被杨骏采纳了。

太子册立之后,杨骏觉得杨济每天在眼前晃来晃去实在是讨厌,因此任命杨济为太子太保,与那些老臣一同赶到东宫眼不见为净。

摊上这么一个愚蠢颟顸的兄长,杨珧、杨济无疑都很灰心。

杨珧无官一身轻,从此闭门不出。杨济被槟弃在朝堂之外,眼看兄长不停的出乖弄丑,郁闷无比,他问朋友侍中石崇:“外面人们怎么说?”

石崇回答:“令贤兄执政,却疏离宗室,这个似乎不妥,还是容纳天下贤良之士为善。”

杨济叹了口气,说,“你去见我大哥,劝劝他吧,我劝了都没用。”

石崇于是求见杨骏,结果被杨骏拒之门外。石崇接着上奏章进谏,结果这些奏章引来了一纸委任状,石崇被赶出洛阳,到南方荆州做刺史去了。

杨济又向朋友,时任尚书左丞的傅咸述苦,无比沮丧的表示他已经看到了杨家悲惨的结局,“如果家兄现在征还大司马(汝南王),退位避贤,那么我杨家门户可能还可幸免,否则,恐怕要赤族了。”

傅咸陪着他一起叹息,说,“只要征还汝南王,天下人就会认为令兄是大公无私的贤臣,杨家肯定会太平无事。不仅太平无事,而且无需退避,可以确保权势。臣子不可以专权,不仅仅外戚如此,宗室也要如此。外戚、宗室最好唇齿相依、共扶王室,如今宗室失势,如果外戚能施以援手,他日外戚有危难,必定可以倚重宗室,引为奥援。这是一个互利同荣的,你还是劝劝令兄吧,唉……”

傅咸与父亲傅玄都是西晋名臣,傅咸为人“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

傅咸曾对杨骏说:先帝刚死,皇帝要服丧,所以托你代为掌管政事,但是天下人都不认为这样做妥当,都替你感到担心。历史上有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是圣人,尚且不免被人诽谤,可见周公这个位置是不容易坐的。何况皇帝早已成年,不是成王幼年时那种情况,如今先帝已经下葬,皇帝也已经除服,你也应该考虑一下,还政给皇帝了吧。

这种话当然是杨骏最不爱听的,傅咸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杨骏恼了。他计划着想把傅咸赶出洛阳,到关内去做太守。幸亏有杨济和外甥李斌帮着说情,说:“傅咸德望很高,为人正直,把他贬斥走影响不好。”杨骏这才住手。

政坛鬼蜮莫测,越是位高权重越应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杨骏却懵里懵懂,身处险境却不知畏惧,还如此恋权不知好歹。这样的人简直是在插标卖首,有很多人预料到他的结局不会太妙。

因此大家都刻意与杨家保持着距离。不仅朝臣们达成了共识,连朝野之外的人也瞧出了端倪。

当时有个匈奴人叫王彰的,杨骏召他做司马,王彰推辞不受。别人感到奇怪,王彰说没什么好惊讶的,杨骏“昵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自恣,败无日矣!”他可不愿意跟着一块倒霉。有一个隐士叫孙登的,杨骏要强行召他做门客,他就通过装死来逃避。

还有一些人,因为是杨骏的亲戚,想疏远也无法疏远,那怎么办?有一个叫蒯钦的,当时官任弘训少府,他是杨骏姑妈的儿子,两人从小玩到大的。蒯钦想自救,于是使劲地给杨骏挑毛病、言词犀利尖刻,让别人听得都很寒心。蒯钦叹口气说,我也是被逼无奈啊,杨文长虽然笨了一点,但是他不会因为我骂他而杀我,只会疏远我,我被他疏远才能保住这条小命不陪他一块儿玩完啊。要不然,我宗族都要受他连累不能保全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