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明末国色江山 免费阅读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三千多老弱妇孺已被领到工地前方篝火熊熊的台基之下,玄青道长正指挥留下的数百工匠,分头把三千多老弱妇孺分成两百人一群,然后带到靠近小溪旁的草棚里安置,煮好的稀粥和一筐筐咸菜被优先送到这片地方。

南面开阔的谷地上,此时同样升起上百堆篝火。

五师叔玄方道长指挥的一千青壮越干越熟练,面对棍棒之下乖乖服从的流民,他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和优越感,全身都是力气,玄方道长一声令下,他们立刻威风凛凛不折不扣地列队上前,再次对已分割成十部分的两万一千余流民展开第二轮细分。

朱道临游走一圈之后,再次把十五名师兄弟集中起来,开始下达新的命令:“都听好了!等五师叔他们完成第二次分割,你们每个人都要分头下去执行如下任务:第一,责令每个圈子里流民按照十选一的比例,选出自己信任的人出来领取粮食、柴火、铁锅等等,选出的人将负责煮粥、分粥、维持圈子里的秩序,你们每个人都要在现场监督;第二,仔细巡查自己负责的人群,看有没有生病的人,一经发现,必须立刻送往小溪下游那片刚烧出来的平地;第三,一个时辰之后,五师叔会通知你们每个人如何轮值,只需熬过今夜,就是大功一件!”

“记住,若发现流民中有人到处乱窜,或者欺负弱者,我要求你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敲断他一条腿,然后把他放到人群中间随他哀嚎,死了拉倒!以上几点记住没有?”

“记住了。”

十五名师兄弟稀稀拉拉地回答。

朱道临沉下脸大声质问:“告诉我,你们到底记住没有?”

十五名师兄弟全都一凛,绷直身子大声回答:“记住了!”

“再说一遍!”朱道临几乎是吼起来。

“记住了——”

十五人整齐有力的声音在山谷中久久震荡,吓得所有人都望过来,傲然挺立在一群师兄弟前方的朱道临大手一挥再没二话。

十五名师兄弟敬服地向朱道临抱拳施礼迅速离去,朱道临这才悄悄擦去嘴边喷出的口水,最后望一眼前方连绵篝火照应下安静有序的一堆堆流民,长出口气大步走向最为明亮的小桥头。

第三十二章 化被动为主动

天色微亮,寒气逼人,幕府山南麓的紫阳观周围依然是篝火连绵炊烟袅袅。

紫阳观前方台基下,最后一批从流民中挑选的两百青壮正在歇息,他们每个人都刚刚喝下两大碗插根筷子能竖起来的米粥,不但盐味十足,还有一勺咸菜。

随着玄方道长一声吆喝,两百青壮立刻站起,自觉寻找各自头目排成十人一队,肃立在不怒自威的玄方道长前方,从几位年轻道长手里接过一条条红色布巾系在脖子上,然后在各自头目的带领下返回流民中间,继续履行自己对玄方道长和苍天诸神发下的誓言。

这两百人只是朱道临连夜从流民队伍里挑出的一部分,他们与之前轮流过来进餐听令的一千青壮一样,都是带着父母或者妻儿或者兄妹逃难过来的穷苦人。

此刻,他们的妻儿姐妹都已安排在紫阳观道长们居住的房子周围,和最先获得照顾的老弱一起,获得道长们最优厚的对待,身子弱的还能领到衣衫甚至被子,生病的也能获得医术高超的道长及时医治。

因此,这一千二百名来自流民中的青壮满怀感激,他们愿意付出努力,敢于面对危险,以换来亲人的安全和温饱,愿意面对紫阳观的道长和苍天诸神发誓:“服从命令,信守诺言,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直到这个时候,一夜未眠的紫阳观道士们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虽然接下来的安置和以工代赈仍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包括玄青道长在内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紫阳观算是度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临近中午,被分成四十二个营的两万余流民已经稳定下来,半个时辰的进餐之后,便在各自大小头目带领下,以营为单位分赴指定地点,开始搬运草木、修建茅棚、挖掘厕所、修筑道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活下去的机会。

其中一个营五百六十人跟随几名年轻道长前往小溪下游,抬起数日来集中于此的五百余具尸体,搬到南面三岔路口的一溜马车上,由上元县衙派来的衙役、仵作和苦力运往官办焚尸场处理。

这个慎重的处理手段是朱道临力排众议的结果。

原本按照玄青道长等人的意思,把所有尸体搬到道观东北面隔着一座矮岗的山脚掩埋即可,但是刚一提出便遭到朱道临强烈反对,理由非常充分,也非常强硬:

第一,不能留下有朝一日被某些恶毒之人攻击诬陷的把柄,更不能留下可能发生疫病的隐患。

第二,既然无能**的官府不择手段把两万余流民赶过来,他们就有责任为死去的流民收尸,否则老子就带领几千流民,把所有尸体搬到应天府衙和上元、江宁两县衙门里摆放!

相比之下,特别隔离出来的十个营共五千二百余名老弱妇孺,无疑是两万六千余流民之中最幸运的人,她们不但获得紫阳观道长们最好的照顾,还不用去干任何的重活苦活,只需耐心等待两天,矮岗西面专门区域的五排木板茅草房、五十个灶台和五个公共厕所修建完毕,她们就能全部搬进去,安稳度过可怕的严冬。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工代赈的计划,刚喝下两碗粥的朱道临再次与长辈们聚在一起紧张商议。

考虑到两天后茅屋建成,就会多出上万名紫阳观建造工地无法消化的流民,反复考虑一上午的朱道临提出真令人挠头的问题后,接着说出一系列解决办法:

“师傅,二位师伯、五师叔,我想在两天之后,把八千左右的流民调到矮岗西面,还是以营为单位平整土地,搬运碎石,挖掘两里长的引水渠并用石头砌起两边,再调五千左右的流民,扩建改建道观前方一直到金川河北岸的道路,要求路面宽三丈,路基也要用石头砌好,修好之后两边载上树,完了再去修西面码头。剩下八千人跟随祖庭派来的百余工匠,全力修建紫阳观两座偏殿,这么一来,不但能把两万余流民分到三个地方便于管理,还能保证两个月内人人有事干。”

玄青道长立刻与三位师兄弟商议,一致认为朱道临的办法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心思缜密的二师伯问道:“道临,粮食够不够?”

朱道临最头疼的就是粮食:“根据应大掌柜今早派人送来的信函分析,四大粮商看到两万余流民涌到我紫阳观之后,都认为有利可图,不但粮价上涨三层,还祭出粮食限购的恶毒手段,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些粮商背后,到底有没有更大的黑手……”

“到目前为止,应家总号抢先一步帮我们购买的三万担粮食正在运来途中,最迟三天能运到,但是,今后要想再买粮恐怕更困难了,除非远离金陵四大粮商控制的江南地区,跑到江西或者湖广购买,否则粮价将越涨越高,恐怕我们有钱,人家也不卖给。”

“这就麻烦了!”大师伯袁岳忧心忡忡,三万担粮食再怎么省,也无法让两万六千流民渡过这个冬天。

五师叔玄方气愤不已:“这年头还有没有王法?不行就到官府去闹!”

玄青连忙摆手:“非不得已不得行此下策,好不容易树立起了好名声,若是与官府闹翻了,今后恐怕再难挽回!”

“道临说的不错,四大粮商这次的做法极为反常,这么多年来,不管官府还是各地士绅,极少有人无缘无故得罪我道门,区区几万担粮食对于金陵四大粮商来说根本不算一回事,可他们偏偏一反常态,骤然发难,令人费解!”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