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乱世佳人cp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像个嗡嗡不休的蜂窝,亚特兰大一片喧嚣,它大概骄傲地意识到自己对南部联盟的重要性,所以在没日没夜地工作,要把一个农业社会加以工业化。战争开始前这里只马里兰以南有很少几家棉纺厂、毛纺厂、军械和机器厂,这种情况还是南方人引以自豪的。南方产生政治家和士兵,农场主和医生,律师和诗人,可是肯定不出工程师和机械师。让北方佬去挑选这些下等职业吧。但是现在南部联盟各州的港口已被北方炮舰封锁,只有少许偷越封锁线的货物从欧洲暗暗流入,于是南方也就拼命制造起自己的战争用品来了。北方可以向全世界要求提供物资和兵源,在它优厚的金钱引诱下,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和日耳曼人源源不断地涌入联邦军队。而南方就只好转而依靠自己。

在亚特兰大,只有一些缓慢进行生产的机械厂用来制造军需品之所以缓慢,是因为南方很少有可供模仿的机器,几乎每一个轮子和齿轮是按照从英国偷运口的图样制成的。现在亚特兰大的街道上有不少陌生的面孔。一年以前市民们还会驻足倾听一个西部腔调的声音,可如今连来自欧洲的外国话也无不注意了。这些欧洲人都是越过封锁线来为南部联盟制造机器和生产军火的。他们是些技术熟练的人,如果没有他们,南部联盟就很难制造□□、来福枪、大炮和弹药了。

工作昼夜不停地进行,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心脏在紧张地膊跳,将军用物资输送给血管般的铁路干线,然后运到两个战区的前方去。每天任何时刻列车都吼叫着在这个城市进进出出。新建工厂的烟囱吐出滚滚浓烟,像阵雨似的纷纷落到白房子上。到晚上,直到夜深人静以后许久,工厂里仍是炉火熊熊,铁锤丁当。那些一年前还空无人迹的地段,如今已有了许多工厂在那里制造马具、鞍鞯和平鞋,许多兵工厂在生产枪炮,碾压厂和铸造厂在生产和用来补充战争损失的货车,还有种种的零件厂在制造马刺、缰辔、扣子、帐篷、扭扣、□□、刀剑、等等。因为越过封锁线运进来的为数极少,铸铁厂已深感缺铁,而亚拉巴马铁矿工都上了前线已几乎停产。亚特兰大的草地上已看不见铁栅栏、铁凉棚、铁门,甚至连铁铸的人像也没有,因为它们早已被送进碾压厂的熔化锅里派上用场了。

在桃树街和附近的街道两旁有各军事部门的总部,它们每间办公室里都挤满了穿军服的人;还有物资供销部、通信队、邮政服务公司、铁路运输机关、宪兵司令部,等等。市郊区有马匹补充站,一群群骡马在宽敞的马棚里转来转去。

面对这样的亚特兰大,斯嘉丽在心里把它叫做“朴素的工业化城市”。他们在这座城市的主要大街上穿过泥洼缓缓前进,斯嘉丽很有兴味地观望着四处的风景。人行道上拥挤着穿军服的人,他们佩戴的徽章标明他们属于不同的军阶和服役部门。狭窄的街道塞满了各种车辆马车,短程运输车,救护车,驾驶员浑身污泥,汗流满面、骡马在车辙中挣扎前进的盖着帆布的军用大车;穿灰色服装的信使溅着泥水在各个首脑机关之间匆匆奔跑着传递命令和电报;正在康复的伤兵拄着拐杖一病一拐地走动,有的还由小心的护士小姐在一旁搀扶着。喇叭声、军鼓声和吆喝的口令声从训练新兵的操场上远远传来。斯嘉丽还头一次看见了北方佬的制服,那是彼得大叔用鞭子指给她看的一队垂头丧气的北方兵,他们正由一小队上了刺刀的南部联盟军押送到火车站去。然后运往俘虏营。

☆、初到亚特兰大(二)

马车在大街上碾着泥泞一路驶去,斯嘉丽不停地问这问那,彼得大叔很高兴显示一下自己的见识,用鞭子指点着一一回答。“那边是兵工厂。是的,小姐,他们在那里造枪炮什么的。”

“不,小姐,那不是商店,是实施封锁办事处。喏,小姐,外国人来买咱们南部联盟的棉花,把它运到查尔斯顿和威尔明顿去,然后给咱们运回火药。不,小姐,我答应皮蒂小姐一直把你送到家的。是的,小姐,煤烟多得很呢,把皮蒂小姐的绸窗帘都弄坏了。这是从铸铁厂和碾压厂来的。它们晚上那个响声呀!谁也睡不着的。不,小姐,我不能停下来让你看。我答应皮蒂小姐一直把你送到家的……斯嘉丽小姐,行礼呀。梅里韦瑟太太和埃尔辛太太给你鞠躬呢。”斯嘉丽隐约记得这两位太太的名字,她们从亚特兰大到塔拉去参加过她的订婚和玫兰妮的婚礼。于是她赶快朝彼得大叔指的方向鞠了一躬。她们俩坐在一家绸布店门前的马车里。店主和两个伙计站在走道上,抱着一捆捆棉布给她们看。梅里韦瑟太太是个结实的高个儿女人,她的紧身褡束得很紧,挺出来的胸脯像个船头。她那铁灰色的头发中掺进了一抹惹眼的褐色假发,显得很不调和。她的脸圆圆的,面色较深,流露出和善精明而习惯于指挥别人的神情。埃尔辛太太年轻些,身材纤细瘦弱,她曾经是个美人儿,至今风韵犹存,也仍显得有点骄矜。

斯嘉丽记得在书中这两位太太再加上另一位惠廷太太,是亚特兰大的三根台柱子。她们管理着自己所属的那三家教堂、牧师、唱诗班和教区居民。她们组织义卖和缝纫会,她们陪伴姑娘们参加舞会和野餐,她们知道谁找的对象好,谁的不好,谁常常偷着喝酒,谁要生孩子了和什么时候生,等等。她们是家系学权威,了解佐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任何一个人的家世,对于别的州就懒得去管了,因为她们相信凡是有点身份的人没有一个是从这个州以外的地方来的。她们懂得哪些行为是端庄的,哪些不是,并且总能叫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梅里韦瑟太太是用大声疾呼,埃尔辛太太是用一种优雅而伤感的缓慢腔调,惠廷太太则以痛苦的低语,表示她多么厌恶这样的事情。这三位太太像罗马的第一任三头政治那样互相猜忌,也许正因为这样她们才结成了紧密的联盟。说实话,斯嘉丽对这三位的印象不怎么好。

马车行驶了一程之后停了片刻,让两位挎着绷带篮子的妇女战战兢兢踏着垫脚石横过溜滑的街道。就在这时斯嘉丽偶尔看见人行道上一个人影,她穿着颜色鲜艳这在大街上显得太鲜艳了的衣裳,披着垂脚跟的佩斯利须边披巾。斯嘉丽转过身来,发现那是一个漂亮的高个女子,一头浓密的红头发,脸上的表情也俗不可耐。她马上就猜出这就是贝尔。沃特琳,是瑞德。巴特勒的情妇。

现在,商店和战时盖起来的建筑物彼此相隔得远一些了,它们形成一组一组的,中间都是空地。最后他们驶离了市区,住宅区迎面出现了。现在他们走得慢些了,因为从走廊里、园子里和走道上都有小姐太太在招呼斯嘉丽,但大多数是她根本不认识的人。皮蒂帕特小姐准是把她到来的消息早已传开了。她们全都向斯嘉丽大声叫喊,要她一定参加她们的缝纫会或她们的看护会,而不要参加别的什么组织,她当然左顾右盼应接不暇地随口答应着。

他们经过一幢盖得凌乱不堪但装有绿色护墙板的房子时,一个站在门前台阶上的小黑女孩喊道:“她来了!”米德大夫和他太太以及那个13岁的小费尔随即走了出来,一起嚷着表示问候。斯嘉丽记得他们也参加过她的订婚。米德太太跑到马车道上伸长脖子看了看小毛头,可大夫不顾泥泞一直走到马车旁边。他个子高高的,骨瘦如柴,蓄着一把尖尖的铁灰色胡子,衣服穿在那瘦长的身躯上像是被大风刮到上面似的。亚特兰大人把他看做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当然他也从他们的信念中有所收获,更不是他喜欢发表神谕式的讲话和态度有点傲慢,他可以说是本城最厚道的人了。

大夫同她拉拉手,随便寒暄了几句,便宣布皮蒂帕特姑妈已经应允发誓,让斯嘉丽除了米德大夫那里外不要到任何别的看护会去了。

“啊,亲爱的!可是我已答应了上千位太太呢!”斯嘉丽说。

“我也担保!一定有梅里韦瑟太太吧!”米德太太气愤地大声嚷道:“讨厌的女人!我想她是每一趟火车都去接的!”斯嘉丽缩了缩脖子没有接话,事实上她哪个组织也不想加入。

彼得大叔清了清嗓子:“我出门时皮蒂小姐正在生气,要是我不早些回到家里,她会晕过去的。”

“再见。我今天下午就过去看你。”米德太太大声说,“你替我告诉皮蒂,要是你不上我的看护会来,那就更够她受的了!”

马车在那泥泞的道路上连溜带滑地向前驶去,斯嘉丽往后靠在褥垫心想上了年纪的女人真是既聒噪又可怕,不禁为自己日后在亚特兰大的生活感到担忧,毕竟她是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新女性,这种封建教条是束缚不了她的。

房子来愈来愈稀疏,斯嘉丽探身向外看见了皮蒂帕特小姐的红砖石瓦的住宅。这几乎是城市西边最未的一所房子。再过去便是桃树街,它越来越窄地在大树底下蜿蜒向前,渐渐消失在寂静的密林之中。皮蒂小姐住宅门前那道干净的木板围墙新近漆成了白色,它围着的那个小院子里星星点点闪烁着花时末了残余的黄水仙。门前台阶上站着两位穿黑色衣裳的妇女。后面是一个肥胖的黄皮肤女人,她的两只手笼在围裙底下,一口雪白的牙齿咧嘴微笑而露在外面。矮胖的皮蒂帕特姑妈兴奋地不断挪动着那双小巧的脚,一只手压在丰满的胸脯上,想使一颗微跳的心平静下来。玫兰妮正站在她身旁,满头乌黑鬈发压得服服贴贴,很适合一个少奶奶的身份,一张鸡心脸上流露着表示欢迎和愉快的可爱的微笑。

查尔斯的叔叔亨利汉密尔顿独身住在车站附近的亚特兰大旅馆,是个性情暴戾的老绅士,矮个儿,大肚子,脸孔红红的,一头蓬乱的银白长发,他非常看不惯那种女性的怯弱和爱说大话的习惯。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和自己妹妹皮蒂帕特小姐没有多少话好说,所以他们从小在性格上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亨利叔叔一见斯嘉丽就喜欢她了,因为他说斯嘉丽总算有点头脑。

她在这个世界还不过17岁,身体挺好,精力充沛,查尔斯家的人又在千方百计让她快活。玫兰妮和皮蒂还是不断在设法宽慰她们认为她目前所经受的失去未婚夫的悲伤,她们把自己的忧愁搁在一边,集中心思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们忙着给她准备吃,安排她的午睡,让她坐马车到外消遣。她们不仅非常羡慕她,羡慕她的勇敢性格,她的美丽身段,小巧的手脚,白皙皮肤,而且经常这样说,同时还用爱抚她、拥抱她和吻她的方式来加强口头上的亲切安慰。

斯嘉丽并不怎么习惯这样的亲昵,不过她也觉得暖乎乎的。在斯嘉丽心里,玫兰妮是圣母一样的存在,她温柔善良、亲切真诚,最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斯嘉丽发现玫兰妮是真的喜欢自己,与自己是不是查尔斯的未婚妻毫无关系。

城里的年轻小姐,由于不便看那些有碍未婚女性身分的情景,是不许参加护理的,因此她们负责康复院的工作。斯嘉丽再次庆幸自己是在查尔斯求婚前穿过来的,这要是再晚点,说不定自己现在就得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医院里忍受着熏天的恶臭了。

☆、义卖舞会

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斯嘉丽在卧室里,精心地挑选着晚上参加义卖和舞会的衣服,因为她终于可以亲眼见到男主角瑞德了。她选了一条经过她改装的苹果绿的裙子,又配上一条淡绿色的纱质披肩,显出她完美的锁骨和纤细的腰肢。虽然没有繁华的装饰,却在简单中透着奢华的质感,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之后又充分利用少得可怜的资源,给自己化了一个无瑕裸妆,再加上简单的盘发和空气刘海儿,简直把清纯、高贵和性感融合到了最佳水准!

其实对于瑞德。巴特勒,斯嘉丽还是有些迷茫的,她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个人。她不知道如果他还会喜欢现在这个完全不同的斯嘉丽自己该怎么办,虽然他是做丈夫的最佳人选,在战争后依旧富得流油,但她并不想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她的认知中,瑞德的深情是带着残酷的,当他想放弃时,走得彻底又狠绝。最重要的一点,她不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有着这么多的情人。看着镜子中美艳不可方物的自己,斯嘉丽还是决定先和瑞德搞好关系,毕竟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求他帮忙,战后她可不想饿肚子,现在好好博取一下关注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午睡时刻,梅里韦瑟太太和埃尔辛太太曾坐着马车登门拜访,因为邦内尔太太的几个孩子出疹子,而且麦克卢尔家的姑娘又被叫到费吉尼亚去了,埃尔辛太太和梅里韦瑟太太要求皮蒂姑妈和玫兰妮晚上去顶替邦内尔太太和麦克卢尔家几位姑娘。虽然两人都因守寡不想去,可是为了那伟大的事业她们只能妥协,斯嘉丽也答应帮玫兰妮一起照管摊位。

她坐在摊位柜台后面的一条小凳子上,只等着巴特勒船长的到来。

乐队穿一色的黑衣服,登上平台,咧着嘴,胖胖的脸颊上已经汗光闪闪了。他们开始调整丝弦,以预计成功的神气用乐弓拉着弹着。梅里韦瑟的马夫老利维,从亚特兰大还叫马撒维尔的时代起就一直领导着每次义卖会、跳舞会和结婚仪式上的管弦乐队,他现在用乐弓敲了敲,叫大家准备好。这时,除负责义卖会的那些老太太,到场的人还很少,可是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接着便听见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班卓琴和骨片呱嗒板儿配合着奏起了一曲缓慢的《罗琳娜》它慢到不能合着跳舞的程度,舞会要到所有摊位都卖掉了展品才开始。

接着,似是由华尔兹乐调所引发的,从下面月光朦胧的大街上起来的一些声响,一些得得的马蹄声和辚辚的车轮声,暖风中荡漾着的笑声,以及黑人们关于把马匹拴在什么地方的激烈的争吵声。楼梯上一起嘈吵,轻松的欢笑,女孩子们的清新活泼的声音和她们的陪护人的低声吩咐混杂在一起,还有相见时故作惊喜之态的叫喊,以及姑娘们认出朋友时高兴的尖叫,尽管她们就是当天下午才分手的。

在人群里许许多多穿制服的人中,不少是斯嘉丽认识的,是她在康复院、在大街上或者在训练场上初次见到的。

他们如此华丽的制服,胸前缀着亮晶晶的扣子,袖口和衣领上盘着闪闪发光的金色穗带,裤子上钉着红黄蓝三色条纹,这些因所属部类不同而互有区别的徽饰将那单调的灰色衬托得完美极了。大红和金色的绶带前后摆动,亮闪闪的军刀碰撞着雪亮的长统靴,马刺丁丁当当地响着。

下面大街上传来低沉的鼓声、脚步声和马夫们赞赏的喊叫声。接着便吹起喇叭,同时一个低调的声音发出解散队伍的命令。随后,身穿鲜艳制服的乡团和民兵部队拥上了窄窄的楼梯,涌进了大厅,鞠躬,敬礼,握手,好不热闹。几分钟以前这里还显得是那么宽敞的,可现在挤得满满的,一片喧闹,几乎什么也听不见了,这时老利维仿佛受到了现场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便暂时中止了《罗琳娜》的演奏,重重地击乐弓,然后拼命一拉,乐队奏起《美丽的蓝旗》来了。

几百个声音一起跟上,高唱着,叫喊着,变成了一起吹呼。这时乡团的号手爬上乐台,在合唱开始时用喇叭加入了乐队,那高亢而清脆的音调撼人心弦地凌越于群众合唱之上,使大家听得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一股激情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