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荣宝斋拍卖收费标准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嘿,这孩子还说不得啦?幼林,我是你叔儿,如今你爸不在了,我管教你名正言顺!”

张幼林也不示弱:“那也得看看您说得在不在理,要是没道理,我凭什么要听?”

“爸,您就别再说了,”张继林看看父亲,又看看堂弟,“幼林,你也把嘴闭上。”

这叔侄俩斗嘴的当口,刘一鸣背着手在牢房里走来走去;霍震西斜着眼睛,挑衅地看着他。霍震西的身体呈“大”字被铁链固定在地上,只有头部可以扭动,身体的其余部分被死死地锁住了。刘一鸣踢了霍震西一脚:“姓霍的,你不是震西北吗?有能耐你把刑部大牢给我震塌了,怎么哑巴啦?”

“去你妈的!姓刘的,有种你把我放开,我弄不死你就他妈的姓你的姓。”

刘一鸣大怒,用脚猛踢霍震西:“姓霍的,你还不服是不是?”

“老子就是不服,有种你把老子打死,你这条阉狗!”霍震西毫无惧色,刘一鸣气得火冒三丈,对霍震西拳打脚踢。

张幼林看着不忍,上前劝道:“刘爷,您别打啦,这位大叔被锁在地上,动都不能动,已经够遭罪的了,我替他向您赔不是,成吗?”

刘一鸣大感意外,他停下来,瞧着张幼林:“嗯?你小子才多大?就敢替人求情了,你有这个面子吗?”

“我虽然年纪小,可我懂道理,常言道:打起不打卧,人家被锁着,没有还手能力,您这会儿打他也算不得真本事,我觉得您要是条好汉,就应该把他放开,你们俩一对一过过招儿,谁把谁打倒那才是真本事。”张幼林语调平和,说得有板有眼。

霍震西大为诧异:“咦?这孩子还挺会说话,小小年纪能如此懂道理,小子,你叫什么来着?”

“张幼林。”

刘一鸣恼羞成怒,正要发作,被张山林拉住:“哟,刘兄,我这侄子不懂事儿,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您忙您的去吧。”刘一鸣也见好就收,他狠狠地瞪了霍震西一萘官羔能眼,啷囔着走了。

张继林打开食盒:“幼林,我给你带好吃的来啦,你看,这是都一处的烧卖,还有‘月盛斋’的酱牛肉。”

张幼林蹿过来,抓起烧卖、酱牛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刚吃了两口,张幼林停住了,他转过身对霍震西说:“大叔,您也吃点儿吧,够吃的。”

霍震西露出了感激的神色:“幼林,我不饿,你吃吧,谢谢你啦!”

张山林拉了拉侄子的衣角,小声说道:“幼林,这是什么地方?你少管闲事。”

“这位大叔儿和我在同一间牢房里遭罪,有吃的该同享才是,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呢?”张幼林不满地回敬他,干脆把食盒端到了霍震西身边。“大叔,您手不方便,我来喂您吃。”张幼林将酱牛肉放进了霍震西的嘴里,霍震西嚼着,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哟,我忘了蘸醋啦,对不起大叔,我给您蘸点儿醋。”张幼林做得一丝不苟,霍震西终于流下了眼泪:“孩子,你的心真好,大叔……忘不了你,我记住了,你叫张幼林……”

第五章

琉璃厂在元朝曾是皇家的官窑,元世祖忽必烈从1267年4月开始兴建元大都,当时设窑四座,琉璃厂窑便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一带本来就有河道,加上烧窑取土形成了许多窑坑,如此一来,水泊、河流、高阜、下洼都有了,春夏秋三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可谓别有一番郊野的景致。到了明代,一些官员在退任之后纷纷带着图书、文玩到此地来筑屋定居,赶考的举子们也常来聚会,形成了琉璃厂最初的文化氛围。

清初顺治年间颁布了“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的谕令,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琉璃厂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相继在此修建,一些书商便应时之需集中在这里设摊、出售藏书。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共历时九年,琉璃厂更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文人,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也迁移过来,与文化相关,经营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的铺子相继开张营业,琉璃厂逐渐成为京城的文化中心。

不过,到了清末,琉璃厂还有了另外的一个功能,那就是洗钱。那时,各色人等要想结交、疏通朝廷里某位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直接送银子是不行的,得拐个弯儿,先托人把话儿递过去,达官贵人于是心领神会,从家里挑件值钱的古董送到琉璃厂,换回银子;要送礼的人再从琉墒厂把这件古董买回来,当做送给达官贵人的见面礼。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可那时候就兴这么办。坐落在琉璃厂东头的宝韵阁,表面上是家古玩店,暗地里专门替人洗钱,铺子的掌柜周明仁靠从中赚取差价过活,日子过得挺滋润,朝廷里上上下下也认识不少的人,在琉璃厂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周明仁五十来岁,他红光满面,两眼炯炯有神,中等身材但已经开始微微发胖了。这天上午,周明仁正在独自赏玩一件影青色的莲花壶,庄虎臣肩上背着个蓝布包袱走进了宝韵阁。周明仁抬起头见是庄虎臣,热情地招招手:“虎臣啊,来来来,看看这件玩意儿。”

庄虎臣坐下,接过周明仁手里的莲花壶,反复赏玩着:“哟,大哥,年代我有点儿把不准,是……元朝的?”庄虎臣疑惑地看着周明仁。周明仁和庄虎臣沾点儿亲,算是庄虎臣的远房表哥。

周明仁摆摆手:“不,宋代,越窑。”

“这可是件好东西,您发财了。”庄虎臣把莲花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

“发什么财呀?这是醇王府里的东西,玩儿两天人家就拿走送回去啦。”周明仁给庄虎臣倒上茶,“哎虎臣,这阵子你跟松竹斋的人捣鼓什么呢?”

“大哥的消息真灵通,这琉璃厂上的事儿,瞒得过谁也瞒不过您,大哥,我要帮朋友在琉璃厂新开一家铺子,您觉着,请谁的字儿合适?”

“请人题匾?”周明仁琢磨了一下,“要说请字儿,还得说当年何绍基何先生,瞧聚文堂那匾题的,有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掺入了北碑和欧阳询、欧阳通的险峻,用意苍莽,浑厚雄重,真乃神来之笔啊!”何绍基的书法当年被公推为“清代第一”,周明仁年轻的时候和他有过交往,对何先生的才情、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说到题匾,自然又想起了何绍基。

“可惜,何先生故去了,咱没那福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