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母仪天下的剧情简介 > 第43章 马皇后已修(第1页)

第43章 马皇后已修(第1页)

大明正在急速崛起,这也给周围的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初元廷在的时候,这些周边的小国自然而然投靠了元廷,甚至有一些小国,跟元廷的关系还非常密切。后来元廷覆灭,一些元廷的军队就逃入了这些国家之中。元军在面对大明的时候显得各种废物,但是在面对这些小国的时候,却是占据了优势的,因此,这些小国其实已经是被这些元军给控制了。

另外一些就是觉得大明如今的精力被北元那边牵制住了,应该没多少精力来理会他们,所以名义上称臣,实际上私底下小动作不少。

这次朱标这个皇太子大婚,也算得上是继开国之后第一等的大事了!如今朝廷也不缺钱,所以,干脆就准备大办一场,早早就放出话去,因此,周边的各个小国不管立场如何,都得派出使节过来。

朱元璋原本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以前是真没钱,所以就算是对自己也比较抠门。

现在呢,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都非常充盈,朱元璋虽说不至于太大手大脚,但是很多时候,行事也非常大方了。要不然的话,这一次也不至于将太子大婚的事情大办特办,早早就通知了四方诸国。要知道,招待这些使节也是非常花钱的事情,而且按照惯例,各国使节哪怕送来的都是些破烂,你也得回一份丰厚的赏赐才行。

对于这种事情,舒云其实并没有多计较,她看过了各个国家的名录之后,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这些国家打开市场,与大明通商。

通商这种事情,明面上看,对于这些小国来说是好事,他们是真的很穷,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几乎啥都没有。跟大明通商之后,就可以用自身的资源,向大明换取各种所需要的商品,但是,凡是后世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经济上的绑架,随着这样的通商持续进行,带来的势必是他们在经济上对大明的依赖,到时候,只需要大明说一句,你们不听话,以后不跟你们做生意了,也不许其他小弟跟你们做生意,那么,这个国家经济就要陷入崩溃了!

朱棡听着舒云的教导,不由有些恶寒,他警惕地看着舒云,问道:“娘,我们以后自个出去开辟藩国,回头不会也这样对我们吧!”朱棡如今生意已经开始做大了,他甚至将自个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买了一条海船,加入了一个经常去倭国那边船队,那边果然盛产黄金,光是靠着倭国和大明之间金银兑换比例的差异,他不过就出海了一次,就大赚了一笔,这还不算他带过去出售的其他商品。不过,倭国如今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正处在战乱之中,幕府和下面的诸藩如今打成一团,朱棡正琢磨着是不是找自个老爹低价购买一批作废的武器什么的,然后高价卖给那些倭人呢!他做了这么久的生意,舒云稍微一说,他就看出了其中的毒辣之处,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舒云笑眯眯地说道:“当然不会,相关的技术资料都会给你们一份的!”

朱樉和朱棡都松了一口气,可惜的是,他们这口气松得实在是太早了,舒云接着就不紧不慢地说道:“反正你们不能光带着技术资料过去,相应的工匠还有其他一些东西,你们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有了!”

兄弟两个顿时就哀嚎起来,这些都不便宜啊!别的不说,如今市面上,一个熟手的工匠,那些作坊开出来的价格甚至比许多官员的俸禄还要高了,如果指望这些工匠跟着移民,想必要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少!

舒云很快提醒道:“你们也别着急嘛,你们将来去的地方也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说不定也有些好东西呢,回来技术换技术,工匠换工匠,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嘛!”舒云可不会自大地认为就中原大地技术高超,其他的文明,也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的,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岂不是更好?

舒云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到底到了程度,但是,哪怕就是那种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状态的部族,也是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的,再不济,技术水平不足,还可以用一些当地的特产来换嘛!

至于说什么工匠还有机器什么要靠别的来换,那也是后期的事情了,起码先期的建设上头,这些都是要援助的,别的不说,你没有足够多的人过去,你就算将地方打下来了,你统治得了吗?

所以,这些年的时候,大明这边几乎是玩命地鼓励生育,反正是摊丁入亩,压根不会多收什么人头税,多生几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子,出嫁之前也是家里的劳动力,小的时候帮着打理家务,大一点就能跟着上面的长辈去作坊做工了!

另外就是,不管是生儿生女,朝廷都是有补贴的,像是一些人口比较少的地方,补贴直接就是分田。而对于一些人口相对比较多,土地资源不太足的地方,补贴就是以减税的形式发放,主要就是减田税,横竖现在商税越来越多,田税的重要性就大大下降了!另外就是,如果承诺将来肯按照朝廷的安排移民,还有额外的补贴,这个补贴是成年的时候一次性发放的,按照移民的距离发放,移民的地方越远,补贴就越高。

至于那些作坊的女工,的确生育减少了她们的收入,可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年头,压根没有靠谱的避孕措施,怀上了,如果不想伤身体的话,就得生下来。而溺婴弃婴是大罪,一旦发现,一家子都得被拉去做苦役,所以,该生还是得生。好在这个年代,家里长辈帮着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孩子差不多能断奶了,就留在家里跟着长辈或者是年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亲妈照旧去做工。实在不行,一些作坊的附近还搞了育婴堂,类似于托儿所的那种,找了一些婆子帮着看护洗刷,亲妈休息的时候赶过来喂个奶就行!

虽说比起后世来,很多地方还不成熟,显得不够温情,不够人性化,但是,原本在这个时代,除了大户人家,寻常人家带孩子就都是这样过来的,哪有那么多心思考虑什么婴幼儿心理健康呢!

当然,教育是不能省的,义务教育现在拿出来不现实,扫盲却是应该的。在作坊里头,识字的女工都比不识字的拿钱多,因为有的工作,还真的就只有识字的能做,所以,不仅官府将扫盲当成了一项政绩来考核,其实这些作坊主也是乐意在培训的时候出钱教导一些常用字的。

在这方面,汉语真的很占优势,一天学三四个字,一年下来也一千多了,两年差不多就将常用字都认完了,正常的阅读也不会有什么障碍了!以至于现在识字率比较高的南方已经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话本写手。

前朝的时候,就有人专门写杂剧排演,早就蔚然成风,不过呢,那些面向的对象还是读书人。排出剧目出来之后,面向的才是寻常百姓。而现在呢,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开始写通俗小说了!现在因为识字率也高了,活字印刷自然也就普及开来了,加上造纸技术的发展,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很低,这也导致了市面上书籍的价格一落千丈,就算是寻常小市民,一个月买个十本八本的话本回去也不成问题。如此一来,自然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文人进入了这个行当。

没办法,现在识字率高了,一些原本有天赋,却没什么机会读书的人因为经济情况允许的缘故,也开始读书了,偏偏呢,各地每年科举的名额还是那么多。而且举人也就算了,考中了秀才,每隔三年就得再考一次,就像是年审一样,考核不过,对不起,你的秀才功名没啦!哪怕考核难度不算大,也是会有人被刷下来的。

考秀才相对容易,考举人的比例,比后世高考本科录取率还要低,至于举人考进士,那就相当于国考热门岗位的录取率了,甚至更低一点。

所以,读书虽说回报率挺高,问题是风险也很大,一些考了一年又一年,眼看着希望不大的,总不能一直读书拖累家里吧!虽说现在读书花销比以前小了,可是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就是纯支出,没有回报的,所以,一些自觉自个科举无望,又不想去做什么账房,也干不了什么苦力的,一些人就开始转行做写手了!横竖如今这个行业才起步,就算全是才子佳人的套路,也是有人愿意看的!

舒云也不怕到时候没人跟出去移民,现在人口数量不怎么多还好,等到人口数量上去了,本地能够得到的工作机会少了,看到别人过得滋润,自个分不到什么家产,娶不到媳妇,自然会有人想要出去冒险闯荡。

别说什么汉人没有冒险精神,他们不是缺乏冒险精神,实实在在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勤劳的劳动,用土地养活自己,他们自然没必要去海洋上冒险。他们要真是没有冒险精神,华夏民族到今天还只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呢,如今大明占据的传统的汉人控制的疆土,当年不都是祖先们披荆斩棘,一寸一寸开发下来的吗?

所以,只要有这个需要,汉人根本不缺乏冒险精神。真要是吃不上饭了,大家都敢抄起竹竿子造反了,还怕什么移民呢?

当然,移民这种事情,关键还得看利益够不够大,在不移民说不定连卖苦力都没人要,移民就能获得朝廷补贴,到了地方就分田分地,立马变成小地主的情况下,只怕没几个人会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

所以,在明白了未来能够得到的助力之后,一帮皇子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起来。老朱家的孩子,老实的不多,奇葩的不少,许多都是一帮唯恐天下不乱的货色。朱元璋的儿子更是大多数都是满肚子的坏水,可以说,没一个是简单的,也就是到了后来,从朱棣开始,他自个是藩王造反,就开始将一帮子藩王当猪养,才将一帮藩王大多数变成了废物点心。

而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就没一个乐意留在中原的,一个个都野心勃勃想要出去闯一闯呢!至于后宫那些有儿子的后妃,一开始的时候,都觉得中原繁华,留在中原很不错,但是很快,她们就改了主意。留在中原做藩王,无诏不得入京,她们这些后妃后半辈子也就是被困在后宫,下半辈子差不多都很难有机会见到自个儿子了!而自个儿子要是出去开辟藩国,情况就不一样了,那边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将自个生母接过去做王太后。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