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母仪天下的剧情简介 > 第46章 马皇后(第1页)

第46章 马皇后(第1页)

老实说,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父亲,朱元璋出人意料的开明,不过,想想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他若是那种古板不知道变通的人,也走不到如今这一步。朱元璋是自己赤手空拳起家打下来的天下,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女也不要吃老本,能够有自己的事业。

在见识过舒云的能力之后,再加上看到当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家庭,而是开始真正进入社会表现出来的力量之后,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自然不可能还用狭隘的目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女子参与到劳动中的比例越大,对于整个国家财政,乃至其他方面的贡献也是越来越大的。

别的不说,这年头虽说没有所谓的个人所得税,但是,各种间接的税种却不少。女性有钱之后,她们的消费欲望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前舍不得花钱,一方面是勤俭持家的缘故,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自己不挣钱,或者是挣钱很少,所以,自然没有足够的底气去花钱,稍微买点东西,说不定就要被冠以“败家娘们”的称号。而她们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朝廷都能从作坊,从商铺那里收到相应的赋税。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自然是鼓励女性走出家庭,真正进入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既然如此,他自然就不会去限制自个的女儿,不会用女孩子不用那么辛苦,只需要安安稳稳享福什么的借口,限制自家女儿的成长。靠谁都是假的,唯有靠自己才是真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朱元璋十多个女儿里头,几乎每一个真正幸福的,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她们嫁得都是勋贵子弟,结果呢,胡惟庸案,蓝玉案,然后又是靖难之役,被卷入其中的勋贵不知道有多少,再加上朱元璋那个嫉恶如仇的性子,勋贵子弟若是犯到他手上,他也是不管人家到底是不是驸马的。

当然,朱元璋目前来说还没想那么多,或者说,有着与那一段时间线上不同的经历,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或者说,如今的淮西勋贵,并不像是那段时间线上表现出来得那般强势,这个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的国家,思想也在出现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勋贵,还是文臣,或者说是儒家,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

说白了,不管是什么立场,什么学派,大家都不能餐风饮露活下去,就算是那位被封圣的孔夫子,也是要吃饭的,饿到了一定的程度,甭管弟子拿来的饭和肉是怎么来的,一声不吭自个也就吃了!孔圣人尚且如此,这些门徒真要论起节CAO来,说一代不如一代也不为过。面对孔方兄还能保持节CAO的人,在面对白花花金灿灿的时候,也就嘴上还能道貌岸然,心里头早就真香了!

大家到了这个时候,发现不管是皇帝,还是在整个社会上,大家都更讲究实际,只会讲究什么东西能让自己更赚钱,而不是什么学问能够让他们思想品德更高尚。像是现在,科举考到秀才之后就直接转行做商人的已经有不少了,相比较于皓首穷经,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考一个举人乃至进士,结果到头来没有门路,或者说是培训考核不通过的话,没准仕途都不如一个退役的军士,那可就太丢人了!

舒云之所以建议改革科举也是为了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不光是官方需要这样专业的人才,而民间更需要这样的人,要不是条件不允许,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舒云恨不得直接直接开始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了!

朱元璋也开始发现,他其实压根没必要依靠一帮子儒生来治国,如果说他们之前的社会影响力是九的话,现在可就差多了!说白了,儒生之前的社会影响力,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学问的解释权,另一部分就是他们所代表的的阶级,掌握了天下近半的土地,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土地,有着这样的资本,也就是元廷是一帮不怎么讲究,会随意剥夺他们这些耕读世家财产的,才不把他们当回事,其他人,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得尊重他们的意见。皇帝可以杀掉一部分读书人,却不可能和所有的读书人相对抗。

而现在呢,国家的经济对于土地的依赖性下降太多了,粮食什么的,问题也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如葛根,山药之类不挑土地的植物在原本无法耕种的荒地上广泛种植,另一方面呢,海贸的盛行,也让大明粮食的来源不再仅限于大明国内,朝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从其他藩国进口粮食囤积起来了。另外,朱元璋如今正在对安南那边虎视眈眈。中原如今种的占城稻就产自安南,虽说口感差了些,但是产量是真的比较高。放到安南那边,更是一年三熟。口感这玩意没什么好说的,大米口感再差,那也是粮食,何况,普通百姓根本没到可以在乎口感的地步呢!

正好,安南那边一直不怎么老实,暗地里头各种小动作,还企图跟大明讨价还价,所以,朱元璋一直想要想个办法,让那里变成大明的粮仓。朱元璋甚至考虑过,选个人入赘安南,然后直接让安南改姓算了!当然,要是安南那边实在是不安份,朱元璋并不介意将那里变成自个某个儿子的封国。

所以,在如今的情况下,儒家压根没有足够的底牌跟朱元璋对抗,越往后,他们的话语权也会越发被挤压,而一些真正的实干派才会真的走上前台。

儒家也算是老实多了,刚开国那会儿,还有人喊着要依从旧例,册封曲阜孔家,现在已经没人敢吭声了!其实要说旧例,衍圣公的封号也就是从北宋那会儿才有的,有宋一代对孔家不可谓不厚待了,结果呢,人家转眼就有了新主子。抓住这一点,朱元璋就表示,孔子要是知道自家有这样一个对蛮夷卑躬屈膝的子孙,只怕宁可自己绝嗣,所以,这衍圣两个字,他们孔家配得上吗?

朱元璋对那个所谓的衍圣公一府知道得越多,就越厌恶,所以,太庙里头固然还有孔子,但是却也增加了诸子百家,而衍圣公这一脉却是不可能再加封了。至于原本的衍圣公府,朱元璋直接派人将那里变成了孔庙,或者说是祭祀儒家先贤的庙宇。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

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但是事实上,孔子过世之后,儒家在实质意义上就分裂了,孔子的学生,孔子的子孙都觉得自个是正统,而荀子呢,更是直接开创了法家,儒家的派别那时候真的是很多,光是治诗经的就一大堆,还有治春秋的又是一堆,互相之间差点没将狗脑子都打出来,董仲舒那时候算是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罢黜百家的时候,可是差不多顺便将儒家其他不同派别的一块儿给踹下去了!你拿着后来的所谓的什么《五经正义》放到那个时候去,那些学派只怕一个都不肯认!

朱元璋表示,我就是个粗人,当初一个字都不认识,也就是后来才念了几本书,也不知道你们儒家自个内部也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派,所以,我就将古往今来,所有儒家的先贤都放孔庙里头去了,毕竟,都是孔圣人的门徒,放在一块儿,孔圣人还能不认他们不成?

朱元璋这么一表态,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总不能说那些不能算儒家先贤吧,你是想欺师灭祖吗?

不管在什么地方,人数一多,就不值钱了,横竖原本的衍圣公府几百年扩建下来,地方也大得很,朱元璋又恶心孔家人,将人都赶走了,因此,里头能塞下的先贤人物也很多,甚至一些牵强附会的也塞进去了,这下子,孔庙都显得拥挤起来了。

不知道的人,自然觉得这里挺神圣的,感觉就像是文曲星汇聚一样,实际上呢,知道的那些读书人,都觉得自个跟吃了苍蝇一样。

朱元璋暗中差点没笑破了肚皮,对此还振振有词,对于孔子来说,说不定大家都是一帮不肖子孙,那么多点少点也没什么区别!

朱元璋这般神来之笔,弄得儒家颜面全无,但是还又有苦说不出,也只能认了!事实上,儒家其实是一个非常善于改变的学派,或者说,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学派有足够的生命力,他们随时都能化身舔狗。所以,已经有一些儒生开始在圣人的微言大义中挑选合适的条目,想要来跟上朱元璋的主张和节奏了!

像是刘基,就是个典型,刘基不能算是纯粹的儒家子弟,儒家的学问不过就是他用来敲开仕途之门的敲门砖而已,在元廷那里,他的抱负是得不到施展的,而到了朱元璋这里,朱元璋对于儒家的学问不感兴趣,反而对于法家,对于他其他的一些杂学很感兴趣,或者说,朱元璋是不管你是什么学派的,只看你的学问有没有用!

像是当初的李善长,论起学问,算个啥呢?人家就是站对了立场,然后呢,虽说做事有些不择手段了点,但是人家成功了,那么,就是功臣!你学问再好,不能做事,那也是白搭。当初宋濂还是朱标的老师呢,结果差点就被赶回去吃他自己了!

刘基如今就琢磨着,是不是弄出一门学问出来,来解释一下如今的这个世道,没错,这个世道让刘基也有点看不懂了!当然,搞学术这种事情,刘基其实并不怎么擅长,后世虽说将他神化了,实际上真正的他,就是个精于杂学的,嗯,学霸而已。作为一个学霸,自然是有着著书立说的野心的,别人能变成圣贤,为什么他不能呢?

朱元璋对此乐见其成,这样就再好不过了,他天生具备那种统治阶级唯我独尊的意识,一切的理论都应该是为他服务的,而不是让他去屈从于某种理论!所以,甭管别人私底下说什么,朱元璋依旧是遵从自个的意志选择相应的道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