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楞严大义今释东方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出胞胎的人类与动物。(胎生的人类与一部分动物的生长,必须具备四种因缘,以相同的业力感召为主因。(1)自性妄动业力所生的识心种性,是人胎的亲因缘。(2)交熔的精虫卵子是增上缘。(3)胎胞须待母体的种种营养生长,以及出生后的教育等等;是所缘缘。(4)由生命存在的善恶作为等,又产生增加新的善恶亚力,生死死生,是等无间缘。父母与自己识心种性的中阴身,三缘和合,才能生人。人胎初期名为羯罗蓝(译为凝滑,即精血初凝之意。)其他部分动物,也有胎生………如牛马狗羊等。也有卵生………禽鸟类。湿生  微生虫类。化生 昆虫类。各自随其业力的感应,互相吸引变化而后产生。卵生则想念的成分最多一一如鸡孵卵等,多用精神想念而生。胎生则爱情的成分最重………如人们的感情作用。湿生则互相感觉的成分最多…如鱼介类眼目的相视,就可感应成孕。化生则须要分离变化的作用………如孑孑蚊虫之类。无论爱情的生命,或变化作用的生命,都能互相变易,互相发生关系。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受业力的支使,各自追逐着,飞潜浮沉在世间。由于这种因缘,所以众生世界相续不断地存在。因为想念爱情的力量,犹如胶结不能开解,所以相爱便不能分离。因为人类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这些都是以欲望贪心为业力的根本。贪心与爱的力量,互相共同滋长,贪心永远不能止息。所以世间一切卵化湿胎等生物,随力量的强弱,互相吞食,用以滋养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以杀戮贪心为业力的根本。(弱肉强食,是自然业力所使然。)所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同样的十类众生,(1 胎。2卵,3 湿,4 化,5。有色的,6 有想的,7。非有色……如空幻中的物体,8。非有想 如细微的微生物,9。又如空散销沉的无色类,10。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类。)死死生生,互相啖食。都是由于与生命俱来的恶业所生,犹如轮回旋转。穷极于未来无尽的时际,始终不断。这些都以盗取与贪心为业的根本。(人身肉体生命的成分中,都借动植物矿物质等生存。但是动植物矿物质等,有时也需要人的物体,同时也具有人的一切。彼此互相滋养,这是一种现实世间的轮回。)于是在众生间,你欠了我的命,我再还你的债。因为有这种因缘的作用,经历百千劫的时间,经常都在生死流中旋转。人们与众生界,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因为有这种作用,经百千劫的时间,经常都在情爱中缠绵。总之,都因为杀盗淫三种业力作为根本,所以世界上有业果相续的事实。这三种业力的作用,互相颠倒的继续,都是正觉灵明的自性本体中,所具有的明明了了了知性的变态。因为了知自性发生了变态,产生妄见的动能;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万有的现象,次第循环变迁流动,都是因为这个虚妄动能的作用。所以终而复始,犹如连环不断。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

个人解脱成佛与群体的关系

满慈子问: 〃 如果这个灵妙本觉的自性,本来就是正觉妙明的,现在佛已经证得无来的真心自性之体的正觉妙明,故名为如来。如来既已退还于不增不减的自性灵明的本体了,那么现在这些无缘无故忽然所生出的山河大地等一切万有现象,在如今佛已证得的灵妙性空光明正觉的成就中,应该一切都随着佛力而返本还原;何以山河大地万有的各种有为习惯烦恼,还是不断地生生不已呢?〃佛问:〃譬如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迷失了方向,误认南方为北方。这种迷惑,是因为迷了才有呢?还是因为觉悟而生呢?〃满慈子答:〃这个人的迷惑,既不是因为迷了才有,更不是因为觉悟而生。迷惑本来没有根源,怎样可以说是因为迷惑才有呢?觉悟就不会生迷惑,怎样又可以说是因为觉悟而生呢?〃佛问:〃当这个人正在迷惑中,忽然有一个觉悟的人,指示他方向,使他明白了。你说这个迷人,在这个地方,还生迷惑吗?〃满慈子答:〃当然不会再迷惑了〃佛说:〃十方世界已成正觉的佛,证得了正觉的自性,也同这个人一样。这种迷惑原来没有根本,所谓迷的性能,本来是毕竟空的。从前并没有迷惑,他忽然好似有被迷惑的感觉。当他觉悟后,迷惑就消灭了,觉悟就不会再生出迷惑来。又如眼睛有翳病的人,看见虚空中有花朵。翳病如果除了,空中花朵的错觉也就没有了。假若一个愚人,眼的翳病好了以后,还要在以前那个感觉有花朵的地方,仍然等待空花出现,看这个人,是愚蠢呢?是智慧呢?〃满慈子答:〃虚空中本来没有花,因为有病眼的妄见,才看见空中有花朵的生灭。看见虚空花朵消灭,便已经是迷惑颠倒。再希望空花在虚空出现,这实在是狂而且痴的人。何以还问这种狂人,是愚是慧呢?〃佛说:〃照你的见解,何以又问一切佛已经证悟自性妙觉灵明的空性中,怎么还生出山河大地来呢?又如金矿里的金,夹杂在泥沙当中,把它取出锻炼成纯金以后,当然不会再杂有泥沙。又如木已成灰,当然不是原木。已经证悟自性的佛,在其正觉寂灭何明的境界里,也同这个道理一样。〃(又自性本体,如一澄清的大海,万有物象与众生,根本都是这个海水上所变起的浮泡。证悟了自性的人,如水泡还归于大海水。海水本是海水。其他浮泡自己不肯返本还原,做他原来的大海水,佛也没有办法令其消灭。只好随它始终浮沉在海面上妄动,随波逐浪的地迁流。满慈子所问的问题,从这个譬喻,可以理解得到。)佛说:〃 你又问:地、水、火、风的物理性能,本性都是圆融无碍,充满在宇宙间。何以水火两种反对的性能不会互相凌灭?虚空与大地的性能,若都是充满在宇宙间,应当不会彼此相容。你要知道,譬如虚空的自体,不属于任何一种现象,但又能包容万象。所以万物在虚空中,尽量发挥它的性能。例如:日照虚空,就有光明、云雾遮障,就生昏暗。风吹就有摇动的现象。天晴就可以看到睛明。气层凝结则变昏浊。。尘土积聚则成阴霾。经过雨水的澄清,又反映出晴朗。你说,这一切现象,是因为现象自身所生?或是虚空所有呢?假若是现象自身所生,当太阳照耀的时候,既然是日光的光明,那么,十方世界的虚空,应该都同太阳本身的颜色才对。何以虚空中,还可以看见有一个太阳呢?如果虚空自有光明,虚空应该自己能照。何以到了夜半或云雾昏蔽的时候,又不发出光明来呢?所以当知:这种光明,既不是太阳所生,也不是虚空自出,但又离不开虚空与太阳。人们观看所得的现象,原来都是虚妄的,没有可以绝对指陈的根本。如果必定从那一种现象寻求其根本所在,犹如要求虚空中的幻花,去结空果。何以你还要诘问物理现象互相凌灭的道理呢? (物理世界现象,都是相对的相反相成。空性本能,是绝对的超然独立。)至于能观察各种现象的性能,元本是真心的妙用,它是具有妙觉灵明的。迷个灵明妙觉的真心,它并不是水火等任何物理所生。怎样又问他在宇宙间能否相容呢?自性真心的虚妙正觉灵明,也和这个道理一样。你从空与光明去看,就有空与光明的现象产生。若从地、水、火、风各种现象去观察,就另有各种现象产生。如果同时从各种现象去观察,就同时现出各种功能。何以同时都现出作用呢?譬如一潭清水,中间有太阳的影子。两个人同时都看潭中日影,然后两人又分向东西而去。于是就会各有一个太阳,分别跟随着向自己的方向移动。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标准目的各不相同。当然不可以强辩地说,太阳是一个,何以能够分向东西同时移动呢?如果说太阳已经分成两个,何以水中所现的又只有一个?这都是物理现象宛转虚妄的互相变化所生,实在并没有可以凭据的。你要知道。物质色相与虚空,互相变化生克。虽然现出千变万化,但超越不出自性本体的功能。而自性本体功能,则随同变化所生的物质色相与虚空,充满周遍于宇宙间。所以在自性本体功能的空性中,有风的吹动,虚空的晴朗,太阳的光明,云雾的昏暗等等各种现象一切众生自己迷闷,背觉合尘,违背了正觉的自性,自己随合物理的变化,所以才发生种种尘劳,而形成世间相。我茵为证悟得妙明不起生灭的自性,合于自住本体.这个自住本体,是妙觉圆明,圆满地普照于宇宙间。所以在自性功能中一具足无量作用,无量也只是一。小中可以现大;大中可以现小,这个自性是如如不动的,遍满十方虚空世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如果灭生合觉,灭除了一切物理作用的束缚,使其返合于正觉自性之体,就能够自性本体妙觉灵明的功能了。但是这个自性本体原本是具足功能,而且是虚妙圆满的真心。却不是普通的心理作用,也不是物理作用,也不是知识道理的作用,也不是如佛法所说的那些崇高超越的理解可以了知。同样的,也就是能产生普通的心理作用,物理作用,知识道理的作用,也就是如佛所说的那些崇高超越 的真善美的名词作用,也就是世间的一切现象与智识,以及出世超越的理解所能了知的。所以说:自性本体虚妙灵明的真心本无,要离开一切现象作用才能够觉得。也要不离开这一切现象作用,才可见到它的功能。这个自性本体功能就是这一切现象作用所表现。这一切现象作用却不是自性本体。这个道理,只有自己亲证方知。无奈在有欲与无明和烦恼中的世间众生,以及出高世间的声闻缘觉们,用有限的知识,来测度佛无上正觉的大道。用一般世间的言语,想透入佛的所知所见呢?这譬如琴,瑟、箜斛、琵琶等乐器 ,虽然具备发生微妙声音的作用,如果没有妙手去弹,始终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你与一般众生,也同样如此。这个自性宝藏的本觉真心,各自圆满的。如果因得我指示,便风平浪静,性海心波都了然不起,心境便能稍发澄清的光明。你们只要暂起心念,便先自发生尘劳烦恼。这都是因为不努力勤求无上正觉的天道,贪爱小乘的果实,少有所得,便自满足。〃

自性真心证悟的法则与原理

满慈子间: 〃自性宝藏,正觉圆满灵明的真心,原来是灵妙清净的,我与佛本来都是一样圆满、但是因为我自无始以来即被妄想缠绕,长久在世间轮回中流转不停。现在虽最少有所得,列入圣道,但是还未得到究竟的地位,佛已除灭一切妄心,圆满正觉。自性真常,朗然独妙。现在我请问:一切众生,自性本来,既然清净圆满,何以又有妄心思想的作用,自已来遮蔽虚妙灵明的真心,遭受沉沦呢?〃

佛说,〃 你虽然相信我所讲的至理,但是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去掉。我现在就用世间的事信问你:在我们这个城中,有一个发了狂的人,名叫演若达多(译义名叫祠接)。有一天,早晨起来,自己照镜子,忽然认为镜中的人头眉目相貌非常的可爱。痛恨自己的头,不能看见面目。越想越不对,以为受魔鬼的作祟,自己的头己经失掉。因此莫名其妙地发了狂,到处乱跑。你说,这个人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发狂乱跑呢?〃满慈子答:〃这个人心里自己发狂,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佛说:〃妙觉灵明圆满的真心,本来是圆明灵妙的。现在既然称之为妄心,怎么会有原因呢?如果有个什么原因,就不叫做妄心了。自己有这许多妄想,自己互相辗转,互为因果。从痴迷当中累积迷痴,所以经历无数时劫。虽然有佛的发明指示,还是不能够迷途知返。这个痴迷的原因,是因为迷惑而有的。如果认识了痴迷本来没有什么原因,妄心还有什么可以依据呢?既然妄心本来就没有生处可得,又从哪里去灭呢?得到正觉的人,犹如醒了的人,讲述梦中的事。假使心里是明白的,有什么理由还肯去把捉梦里的东西呢?更何况妄心原来就没有原因,根本就无所谓有真实的存在了。犹如城中的演若达多,原来并没有为什么原因,使他恐怖自己的头失掉,因而狂走。当他突然间狂心停止了,才知道自己的头原来仍在这里,哪里另外可以看到一个头呢!既是他狂心还没有休歇,他的头也从来没有遗失过啊!你要知道,妄心的性质也是如此,哪里有个固定的所在。你只要不随分别思想作用。不坚执物理的形器世界相。不再造做业果。不随狂妄的众生相去追逐不舍。这三种因缘,自然断除。世间所有的妄心作用,归纳起来,不外这三种原因。这三原因不生超时,你心里的狂性自然便休歇。狂心一旦自歇,歇菩提了。殊胜清净灵明的真心,本来充满周遍在宇宙间,并不从别人那里得到,何必要借劳苦身心去修持,才能证得呢?又如有一个人,本来在自己的衣服里,系带着如意宝珠。可是自己并不知觉,反到处做乞丐,乞食奔走。当时虽然实在是贫穷,可是衣里的宝珠并没有遗失。忽然有一个明白的人,指出他自己身上的如意宝珠,他立刻就成为大宫人。才明白这个神珠,并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这时阿难又起立请问:〃刚才佛说杀盗淫三种业力不生起,三缘也就断除,心中的狂性自歇。狂性休歇就是菩提正觉。正觉自性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这样说来,一切由于因缘的道理,是显然明白的。何以佛在前面又忽然驳斥因缘呢?因为因缘的道理,我的心才得开悟领解。就是现在与会的前辈同学,像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老梵志等,也都是因为听到佛所说的因缘道,开发心地,有所领梧,才能达到无漏的境界。现在佛说正觉自性不从因缘所生。不但像我们年青人,还在求学佛法的阶段,心里感到疑惑。我相信其余的人也都有同感。而且如此说来,外道学者们所说,认为宇宙一切,都是自然所生的理论,应该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了。希望佛垂大悲心,再开导我们的迷闷。〃佛说:〃譬如狂人演若达多的狂性因缘,如果消灭,不狂的本性,就自然而出。因缘与自然的相对理论,就只尽于此。演若达多的头本来自然在那里。这个自然乃是自然其然的,没有任何自然不是自然的。他因为什么因缘才自己恐怖遗失了自己的头,而发狂乱走呢?如果头是自然的在那里,只是因为照镜子的因缘而发狂。何以他不自然发狂,却要等到照镜子的因缘才恐怖其头遗失呢?其实他的头并未遗失,只是因为发狂恐怖才生出妄想,可见本来的头曾无变,又何须等因缘显出狂性呢?如果说发狂是自然的,那么他本就有狂怖的心了。当他没有发狂的时候,这个狂性又潜伏在哪里呢?若说不发狂是自然的,此头本来无羔,何以又会乱跑呢?如一旦明白了头还是本来的头,也就知道是自己无故发狂乱跑所谓因缘与自然,都成了儿戏的理论。所以我说三缘断除了,就是正觉的真心。正觉心生,生灭的妄心就灭了。但虽然灭了生灭,也只已经灭了生灭不停所生的妄心。如果把能灭能生的功能都彻底净尽了,才是无功用道的自性妙用。假若有一个自然,那就要等待自然的真心生起,生灭的妄心才会灭掉。这样还是属于生灭作用。要绝对没有生灭作用,才叫做自然。况如世间的事物,各种因素混杂和合,构成一个整体的才叫做和合性。不属于和合性的,才叫做本来自然。本来自然的,就没有一个另外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