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树是什么结构 > 译后记(第1页)

译后记(第1页)

《阿斯塔菲耶夫散文选》是由《树号》、《俄罗斯田园颂》和刊登在报刊上的一些作品精选而成的。

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始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融雪》并没有使他在文坛上获得殊荣。相继出版的《隘口》、《老橡树》等才让他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跨越过了他创作道路上的“隘口”。60年代是作家创作的多产时期,发表了《陨石》、《盗窃》、《战争在某处轰鸣》、《最后的问候》等作品,这些作品使作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70年代有三部重要作品发表,它们是:《牧童与牧女》、《俄罗斯田园颂》和《鱼王》,其中《鱼王》获得了1978年度苏联国家文学奖金。进入80年代作家的创作体裁进一步拓宽,先后发表了文学评论集和政论集《在战壕里》和长篇小说《忧郁的侦探》等。90年代初《树号》续集又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也从其中选择了若干篇收在这本散文集中。接着作家又相继推出了长篇小说《珍藏隐秘的书》、《受诅咒的和被杀害的》。据作家本人说《受诅咒的和被杀害的》共分三卷,仅头两卷就有六百五十页之多。书名本身就是作品主题的概括。作家解释说:“所有在地球上引起骚乱、煽动同胞自相残杀、制造死亡的人们,都必然会受到上帝的诅咒和惩戒。”当问起他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作品时,他说:“我的内心灼热,在燃烧。”有的从战场上生还至今仍然健在的老战士写信给阿斯塔菲耶夫,一位叫别克托夫的人在1993年初写信说:“我不信仰上帝,但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会要求您,维克托·彼得洛维奇完成这部长篇巨制。如果您不完成,还有什么人能来完成它呢?……看来唯有您,能够创作出那些久已不在人世的普通士兵的故事……您一定会挑起这副重担的,因为几百万士兵的精神和灵魂在向您呼唤,在给您以帮助。您是知道的,那些被打死的士兵,他们连一个简陋的棺木都没有……”。

1990年秋末冬初,阿斯塔菲耶夫作为文学界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了北京、上海和南京。我们相约在北京见了面。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会见,译者与这位作家神交已久,早在80年代初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曾为他笔下普通人命途多舛而洒下同情泪,他塑造的众多平凡人物所具有的朴素而高尚的道德力量也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发表过探讨阿斯塔菲耶夫早期道德题材作品的文章《天生的道德探索作家和人性诗人》,发表过评论他的力作《牧童与牧女》的论文《故事·重唱·彩绘》。阅读他的作品时,提笔评论他的作品时,我能够感应到他那质朴淳厚的品德、直抒胸臆的风格和对大自然博大而深沉的爱心。尽管如此,在等待会面的时刻,我仍然有些紧张。可是当作家缓步走来时,我看到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的皮肤粗糙,脸上印满了深深的皱纹,身材虽然魁梧,却多少有些病态,上楼时气喘吁吁。他的服饰极其普通,完全不像是大作家的打扮,说话时嗓音浑厚,略带喑哑。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活脱脱是一位好心肠的西伯利亚大叔。我们很快便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交谈了。我向他说明了来意,转达了出版社和译者希望他为中译本写一篇序言的愿望。听到我的介绍,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火花,从作家说话的声音里听出了难以掩饰的激动。他欣然应允了我们的要求。接着我们谈到了两国文学的交流。他很高兴中国出版了他的《鱼王》、《牧童与牧女》、《忧郁的侦探》等作品,他感到更为兴奋的是中国有人研究和评论他的创作。他谈起了他非常喜欢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他曾经为本国的文学爱好者开设过杜甫诗歌的讲习班。当然,话题更多地集中在这本散文集上。作家特别介绍了《树号》的创作情况,并且表示他赞赏我们敢于翻译这部作品的勇气。他指出《树号》断断续续地写了将近三十年。在创作其他作品的间歇或停顿的时刻,在他有感待发,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瞬间,他写了一些短篇作品,收集在《树号》中。《树号》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寓意颇深,他还告诉译者《树号》的文字比较艰涩,如果有什么问题,他愿意帮助解决。我们分手时他表示希望很快见到中译本的散文集。

阿斯塔菲耶夫实现了自己的许诺,甚至可以说超额兑现了原来的诺言。他回国后立即通过莫斯科的一位来中国访问的作家给我们捎来了他特意为散文集中文本写的序言。但很遗憾,转寄过程中中译本序言原稿丢失了,我们没有收到。后来我们在乌克兰访问时,从基辅给居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阿斯塔菲耶夫寄去了一封信。作家又寄来了一份序言。而且又是命运巧合,在我们离开基辅回国前两个小时收到了它。同时还收到了作家作品书目索引。

《树号》是一部比较特殊的作品,树号,是在原始森林中行走的先行者们在树干上砍出的长方形痕迹,砍掉树皮后,露出树木的本色。两个树号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从这个树号可以肉眼看到另一个树号那么远。在莽林中只要循着树号向前走,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最终到达目的地。

阿斯塔菲耶夫各个创作阶段有比较集中的题材,有自己创作的里程碑和时代的烙印,但《树号》是一个幸运的例外。作家本人证实,几乎他刚一走上文坛起就开始写作《树号》了,他在文学的莽林里一面探索,一面砍下自己的“树号”,而这些“树号”又引导他向创作的原始森林的纵深前进,向陌生的领域开拓。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其阶段性特征,那么唯有《树号》贯通作家整个的创作历史过程;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各自的体裁和风格特征,那么唯有《树号》的体裁兼容并包,融合多种体裁于一体;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其独特的调性,那么唯有《树号》是由多种调性构筑而成。谈到《树号》的体裁,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诸如说是散文诗、抒情哲理微型作品、微缩劝谕篇、自由联想、回忆录、游记、短篇小说、自省……阿斯塔菲耶夫自己则称《树号》是作家与读者沟通、倾吐积愫的一种文学样式。我们着手翻译时,在选材过程中注意到了《树号》多样性的特点。我们既选择了《月影》、《芍药》、《古老的、永恒的》等抒情哲理散文,也选择了作家访问中国、法国、希腊、南斯拉夫等国时写下的异国情调浓郁的游记性文字;我们既选择了自述体回忆录《迟说的谢谢》,也选择了几篇只有几行字的微缩劝谕篇。

包括在这部散文集里的另一篇作品是《俄罗斯田园颂》。它是作家呕心沥血,剖露精诚,倾注全部情感,伴随着苦涩与甜美的回忆,运用颂歌这种古老的体裁写就的一部赞美俄罗斯大自然和普通人性格的颂诗。

颂歌,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是抒情诗和音乐的一种体裁。颂歌是庄严热情的颂扬性作品,多用来讴歌崇高和英雄,但是在《俄罗斯田园颂》里,作家却平中见奇,曲径通幽,他歌颂的是俄罗斯人几乎家家都有的早已司空见惯的菜园子。他赞美的不是挺拔俊秀的参天大树,也不是罕见的人参花,而是平平常常的小黄瓜、黄耳朵的向日葵、俄罗斯人每餐都离不开的马铃薯。在这部别具一格的颂歌里描写的蔬菜、草木有一百二十种,家畜、家禽、飞鸟、昆虫、鱼类也有七十余种。不言而喻,对这样绚丽多姿的田园,任何画家都难以调制出恰如其分的颜料绘成反映天然本色的图画。在阿斯塔菲耶夫笔下,有二十多种颜色;这样的田园里,任何音乐家都难以模仿或弹奏出天然的音乐声,可是阿斯塔菲耶夫却描写出了十三四种声音,甚至写出了鱼的声音。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叫做“像鱼一样默不做声”,而在作家笔下鱼和鱼之间或嬉戏或追逐,都有人们难以描摹的音乐。作家热情歌颂一切生命、一切善良、一切光明。这也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生战胜死,善击败恶,光明逼退黑暗。

《俄罗斯田园颂》里作家没有着力刻画人物,但是有一个小男孩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这个小男孩早年父母双亡,身体孱弱,由爷爷奶奶抚养,他虽然瘦小,却具有男子汉的性格。小时候被婶婶阿姨们拖到农村澡塘里去给他洗澡,他认为是男子汉的屈辱。稍大一些时候,乡下的男女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门”游戏,他给一个瘦女孩当“当家人”,他也忍受不了“妻子”的体贴,而离“家”出走了。作品中小男孩无处不在,若有似无。忽而飞腾在天空,忽而在梦幻中与水生生物搏斗。作家塑造的小男孩是一种命运的象征,是俄罗斯性格的微缩。

作家把极平常的动植物、极普通的人容纳在颂歌这样的崇高体裁之中,内蕴深刻,匠心独具。正是普通的人和物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只有平凡,才能汇聚为高尚。

尽管《树号》和《俄罗斯田园颂》各自具有特点,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内在的共性,它们都离不开作家创作的总的轨迹,它们大体上具备以下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家完美地继承了民间诗学传统——通过拟人观描写大自然。他笔下的自然界是活灵活现的,富有强烈的动感和灵性。絮絮叨叨的溪水、呻吟啜泣的暴风雨、哀叹命运不济的一片落叶、忍辱负重的老骟马……作家描写大自然景色时不是静态写生,而是动态地连续“抓拍”。他一连几个小时观察花蕾慢慢绽开、怯生生地望着世界的过程;他仔细描述一片秋叶从枝头脱落、飘零到地面的短暂旅途;他欣喜地看着黄瓜怎样开花、怎样结出小黄瓜纽儿;他怜悯地写出小苍蝇在获得结合时一刹那的快乐之后留下后代而死去……在作家看来,大自然是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的心态、情绪,与人的道德密切不可分割。他常常直截了当地让“景”与“情”贴近、靠紧。狂风骤雨过后黑麦倒伏在地上,虽然很吃力,但是却仍然能够从地上站立起来。作家赞美麦穗顽强的生命力意在称颂人,显扬人经过磨难之后会更加成熟、坚毅。阿斯塔菲耶夫有一句名言:“烈火锻冶好铁,磨难造就强人。”在作家娴熟的笔下,自然与社会也是血脉相通的。在描写了自然景色之后,作家并不穿凿附会地信口说教,也常常不在文章结尾时用“添足”之功,施“点睛”之笔。他放手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几百字的《小阵雨》描绘的是纯自然现象,却留给人们充分联想和思考的余地。天空里突然落起了雨点,狂风卷着雨滴吹打树叶和庄稼幼苗,吓得鸡鸭东躲西藏。但是,一阵小雨过后,地表面也没有被打湿,干旱燥热丝毫不减,一切一切依然如故……

其次,阿斯塔菲耶夫散文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自述体叙述风格,强大的主观抒情激流在作品中汹涌澎湃。作家往往使用第一人称手法,直率真挚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讴歌人的善良和纯洁,贬斥丑恶现象。作家敞开心扉,倾听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欢笑和哭泣,以他人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以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在作品中宣泄个人的情感和体会,有独到的感染力,能够在读者当中引起共鸣和反响。阿斯塔菲耶夫散文作品中的“干预效应”异常强烈,人们会随着他的诗意的目光看待世界和人生、大自然和万物,也会切实地感受到他的爱与恨、喜与怒,甚至他积淀在心底的忧愁和悲戚。作家为人类破坏自然、滥捕滥杀鸟兽、肆意砍伐森林而大声疾呼。在铺满死鸟羽毛和残骸的林间小路上,他一边行走一边哭泣,他悲愤地请求人们仁慈些、再仁慈些;他无限同情一个断了腿的姑娘;他怜悯一株被冻死的天竺葵;他为一个蒙冤受难的天才医生而愤愤不平;他作为一个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战士呼吁反对新的战争;他无情地针砭时弊……

如果说第一个艺术特点——拟人观表明了作家是一位天才的写生画家和浪漫诗人的话,那么,这第二个艺术特点则说明他在人生和社会舞台上纵横驰骋,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作家。

第三个特点,是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和音乐性,具有浓郁的西伯利亚地方特色。阿斯塔菲耶夫的艺术调色板上色彩纷呈,应有尽有,他运用笔墨的功夫别具匠意,浓淡相宜。他所描绘的大麦田、小麦田和黑麦田,在同一时间各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季节里亚麻田上或是蓝花漫漫,或是黄花灿灿。读着这些篇章,脑屏上会叠化出一幅幅柔媚的田园风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形象。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中还能够听到令人心醉神驰的音乐。胡蜂、熊蜂、野蜂、黄蜂的四重唱,夜莺和云雀各具特色的独唱……有时候,一篇散文就好比是一部动人心弦的乐曲。《多姆大教堂》、《亘古哀音》里浑厚的教堂钟声,响彻大地的慷慨悲歌,从字里行间飘溢而出。在展示其他主题时,一些语句也同样充满音乐感。无论是小鸟的啁啾、螽斯的鸣叫,无论是遣词造句时行云流水般的和谐畅达,也无论是一段段一行行文字中的节奏和表现出的力度,都仿佛是优美的音乐。色彩感和音乐性使作品具有“声”“像”并茂的艺术感染力。

这里还要指出,作家多年来植根于西伯利亚的文学沃土,他笔下的人物、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鸟野兽……都散发着浓郁的西伯利亚气息。阿斯塔菲耶夫刻意雕琢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民间口头文学词语、西伯利亚方言词,使之与规范的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文通字顺而且丰富多彩。坚实的生活基础,过细的洞察力使他有可能积累起难以悉数的词汇,心手相应地加以熟练运用。他写雾时,那并不是单调乏味的一团云烟,他笔下的雾形状多样,颜色不同,甚至有动作和感情,雾是栩栩如生的。他写鱼时,鱼的个性跃然纸上,活灵活现:鱼儿有恭顺听话的、专横霸道的、恃强凌弱的、机灵狡猾的、憨头憨脑的……

概括起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扎根于俄罗斯文学丰腴的土壤之中。他娴熟自如地运用自述体叙述,可以追溯到果戈理、列斯科夫自述体作品的复调和多功能性。他的散文诗体裁使人联想到屠格涅夫和普里什文。他的童年题材作品又有列·托尔斯泰和马·高尔基同类题材作品的影响。阿斯塔菲耶夫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善于细致入微地观察,勤于深沉的思考,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进行哲理性的综合和概括,以压缩的篇幅,囊括大量的内容,蕴蓄充实。他的许多散文作品具有弹性、可移性,但是作品中共同的主旋律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和求索,对人类命运的思虑和卓见。这一切使阿斯塔菲耶夫不仅在俄罗斯文学界,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1992年的日历撕下了最后一页,我们也在散文集的译稿上点上了最后一个句号。这一年多时断时续的翻译过程,也是我们对作家的作品进一步加深理解、努力探索准确表达的过程。阿斯塔菲耶夫的有些作品并不是只靠字面理解就能较好地翻译出来的,往往需要寻觅一种感觉,捕捉一种情绪。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时候一个句子有几种方案,一篇短文要推倒重来,反复重译几次。当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搜尽枯肠却又找不出自己满意的译法时,面对案头摊放的参考书、词典,望着眼前的一盏孤灯和窗外黑黢黢的楼房、树木,真觉得译事太艰难、太清苦了。每当这样的时刻,作家的精神便来提示我们,作品的“魂”便来紧紧地牵系着我们和这位老作家,于是我们又感受到了鼓舞,只能向前、向前。于是困惑的情绪为之一扫,笔下仿佛又有了八面来风。

“深深的鞠躬”,这是作家阿斯塔菲耶夫致译者信中的一句话。在俄语中,“深深的鞠躬”或者“一躬到地”是一种敬辞,作家以此表示出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1991年2月11日他在致译者的另一封信中说:“我以极为满意的心情回忆起我在中国的访问。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劳动者的国家!我获得了永不泯灭的印象!让上帝保佑,你们国家的一切都好上加好!……让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永远如晴空万里!”

译者把这位老作家的散文作品和他的友好祝愿一起奉献给我们的读者。

译者也愿意以这本书作为对作家1994年七十寿辰的一份薄礼。

陈淑贤

1993年3月于天津

2016年8月北京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