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通房丫头有哪些 > 第39部分(第1页)

第39部分(第1页)

陆绍棠似乎看出了兰晓的疑问,不待她发问就说道:“这门生意利润高的很,将盐引、工钱、日常损耗这些全部算进盐里,一斤盐的成本也就是区区一钱五的银子,不过我们把这斤盐放在铺子里卖,却能卖三钱银子。”

兰晓略一盘算,双眼顿时发光,惊叹一声说道:“这可是整整一倍的利润!就算一个月单卖这六百斤盐,纯利就有三十两银子,天哪,这是多少钱啊!”

“可是既然这么赚钱,街上怎么就那么几家商行卖盐呢?”兰晓又问道。

“这天下的盐场都是由官府控制的,一向管得严紧,而且从进货到卖出全需运司衙门开出地‘盐引’才行。所以一般人是不可能在铺子里卖盐的。”陆绍棠耐心地解释道,又觉得兰晓惊喜的表情更是动人。

兰晓虽不是很懂,但也明白了在古代这门生意可以算是垄断生意,“盐引”这个东西可以和文革时期的“粮票”、“油票”、“肥皂票”等等差不多,这里是拿着盐引领盐;当年老一辈人是拿着粮票、油票买粮、买油,想要多搞点票,还要有门路才行。她又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历史课上也学过这些东西,只不过如今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这“盐引”应该没那么容易拿到手吧?

陆绍棠把事情来由简单地说了说,原来钱大鹏是公务员啊,陆绍棠算是有了门路,不过兰晓还是有些不放心,问道:“那钱大鹏虽是你的旧识,但只不过是书吏,能做得了主吗?会不会到时拖累了你?”

陆绍棠的笑容中带着信心,说道:“这官员士绅家里可都是有人开铺子做买卖的,要不然光靠那些俸禄早就要去喝西北风了。不过他们既有律法约束,又怕惹起非议,所以只在幕后操作,不会亲自上阵。县太爷应该是看不上这点小钱的,想必是钱大鹏要给自己添些进帐,又念着我曾帮过他,所以让我来做这事。”

兰晓虽还有些担心,但陆绍棠这也是为了获取第一桶金,原始资本的积累一般都是见不得光的。她想着只要做好官商勾结,应该就没事了,所以也很有兴致地说道:“既然如此,有了这商行,单做一门生意,也太可惜了点,到时我们多想些点子,卖些新奇的东西,好不好?”

陆绍棠哪有不愿的,见兰晓跃跃欲试的样子,直望着她笑,眼中满是宠溺。

兰晓这才注意到他的目光,脸上红了红,陆绍棠怕惹得兰晓羞恼,连忙和她商量正事,两人为着未来认真快乐地谋划着………

陆绍棠算是站稳了脚根,便把陆家的老人陆忠请了来帮忙。那陆忠人如其名,对陆家是忠心耿耿,这大辈子都在陆家侍候主子,后来因为陆家败落,他才不得不离开陆家,和他儿子媳妇一块生活。

听得自家少爷缺少可靠人帮忙,这陆忠压根不理儿子留他在家安享晚年的请求,立马赶到日昌商行。

陆忠一看到数年未见的陆绍棠,就老泪纵横地哭道:“老奴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少爷了。”

他抹了一把泪,仔细睁眼瞧了瞧陆绍棠,说道:“少爷,你可受苦了,人也瘦了,夫人见了指不定有多心疼呢!”

陆忠稳了稳情绪,就要上前行礼,陆绍棠忙搀了他,也有些哽咽地说道:“忠伯,这么久不见,你身子还好吧?”

陆忠立马拍了拍胸脯,答道:“我这老胳膊老腿都还有劲,少爷,你有什么事情,尽管咐吩。”

陆绍棠手中有了可能周转的银钱,便想趁热打铁,和兰晓在县城另一头也开个面馆。他招了个厨子,订了契约,又请了一个小伙计,但自己要守着商行,兰晓也不方便成天过来,所以他想着陆忠原先当管事时勤勉肯干,又是一等忠心的人,所以请忠伯帮着管理铺子,自己又请了兰晓来教导。

陆忠想着不管是什么铺子,只要照着规矩来做就行。可陆绍棠居然请了个姑娘,说是合伙做生意的搭档,不但教厨子做菜,教伙计干活,还要教自己什么管理。

陆忠见陆绍棠对兰晓敬重客气、言听计从,虽觉得少爷对她好得过分了些,但还是暂时忍住,想等到适当的时机才来提醒。

待到陆忠见到了七斤,便教训他道:“你既服侍少爷,就应该尽心尽力,那兰晓不过是小户人家,怎么能让少爷与她如此亲近,如果就此被她赖上,岂不糟糕。虽说陆家现下过得不如意,但少爷聪明又能干,总有一天能让陆家重新兴旺起来,你可别收了点好处,听了几句好话,就把少爷给卖了。”

七斤听了很不乐意,兰晓姐姐才不是那种人呢,可如果被陆忠知道兰晓姐姐是丫头的话,他岂不是更要跳脚,恐怕会到少爷那里说坏话。可兰晓姐姐是什么人,比起千金小姐来更要温柔善良、端庄大方呢。

可不能让陆忠这么误会,七斤便说道:“兰晓姐姐可是我们的大恩人……”把他们主仆二人当初的窘迫潦倒和兰晓的再三援手大致地说了,只把她是丫头的身份隐去不提。

陆忠听了,为着少爷吃了那许多苦头而伤心难过了半天,日后见着了兰晓倒是客气了不少。更何况他又不想驳了陆绍棠的面子,便由着兰晓在那里教授。

但是等到陆绍棠一走开,陆忠终于忍不住了,他皱着眉对着兰晓说道:“生意就应该正正经经、老老实实地做,只要我们把吃食弄得好吃,还怕食客不上门,怎么能搞那么些花头。教人看了说我们不务正业。再者说了,我做管事的时候,你还在屋子里绣荷包呢。”他本想说你一个丫头懂什么,少在这里指手划脚。但想了想,他还是把难听的话憋在了心里。

兰晓一时气闷,碍着他年纪大了,又看在陆绍棠的情面上,不与他计较。见陆忠不愿听,也不强求,只在白日里过来,稍微指点厨子和伙计。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多谢你们的支持,我会努力码字的!

盐引本是封建政权的财源,但而当政者“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既掠之于商。” 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盐业专卖就是国家实行垄断经营。这种做法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始作俑者是管仲,但到秦朝和西汉初年,盐业专卖实际上是废除了。汉武帝想增强国力征服匈奴,于是采用大盐商东郭威阳的意见,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国实行盐业官卖制度。在产盐的28郡和36县设置盐官(均由原来的盐商担任),招募百姓由政府提供“牢盆”(煎盐之锅)等工具制盐,成品盐由政府定价收购、设官贩运,实行专卖。

明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根据明朝政府的需要,除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也可用布绢、银钱、马匹等换取,但以粮换取是主要形式。宪宗成化年间停止各边开中法,令盐商于户部、运司纳粮换取盐引。当时,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孝宗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因此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明世宗时,杨一清又请召集商人开中,实行商屯。后经多人奏请,穆宗于隆庆二年(1568)以庞尚鹏为右佥都御史,管理盐政、屯田,督办九边屯务,他与陕西三边总督王崇古详细规划在边地推行屯田开中,但因此制败坏日久,已难收得实效。

76

76、起步 。。。

陆绍棠把原先租的临时住处给退了,把家当都搬到了商行后院里去。

陆绍棠找的这个铺子是一间“四水归堂”的宅院,他把朝南的正房做了店铺,也就是“日昌商行”。后院有两层白墙黑瓦地小楼,这也是托了钱大鹏才用比较实惠的价钱租下来的。

陆绍棠忙着商行和搬家的事情,一时也顾不上新面馆,反正有兰晓在,他又交待众人一切都听兰晓的安排,所以很放心。等过了几天,陆绍棠才抽空去了解一下进展。

他到了新面馆,只见小伙计在里面忙活,他看到陆绍棠来了,赶紧迎了上去,笑着招呼。陆绍棠道了句辛苦,便和他聊了几句。得知兰晓已经回去了,陆绍棠略微转了转,便出门去找兰晓。

这时溢佳香面馆已经打烊,兰晓正帮着七斤收拾店堂。陆绍棠进来后,也挽了袖子伸手帮忙。以前七斤见到他们两人亲自动手,总要劝阻一番,不过屡说无效后,便也习惯他们在一旁干活,只不过他总会先抢着去做脏活重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