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br>

这就是天理———

夏侯渊的定军山之败,是曹魏作战史上除赤壁之战的少有的一大挫败。

失败有多大?我们看看刘备一方的反应就知道答案了。在曹操给夏侯渊开追悼会的时候,刘备却在给亲斩夏侯渊的黄忠开庆功会。战前,黄忠是讨虏将军。讨虏将军不在官阶序列内,名额是机动的,可以视需要随时增加,是一个虚职,是刘备照顾老将黄忠设的一个安慰奖。而战后,黄忠竭升为征西将军。征西将军在官阶序列内,只有一个名额,掌握出征军队指挥权,相当于今天的集团军总司令。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大行分封,黄忠因定军山之功得以与关羽张飞同列上将,被任命为后将军,并获封关内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忠的功劳有多大,同时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损失有多大。

假设夏侯渊侥幸逃脱,是否会被曹操军法从事?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失定军山,曹操是否会斩夏侯渊?不会。一则因为夏侯渊兵败是分兵救张郃,张郃得以全身而退,带着主力退守阳平关,列阵汉水以北,威慑蜀军不敢北渡;二则因为夏侯渊孤军奋战,援兵未至,败亦宜然;三则因为曹操刚出来混时就靠着夏侯渊甩着膀子干,和他又是连襟。最后一个原因很重要,中国人向来走不脱人脉。马谡失了一个小小的街亭被斩,关羽失了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却举大军为之报仇。天理何在?其实,这就是天理。不过,曹操似乎不是一个讲天理的人。

曹操似乎不领夏侯渊的死战之情。几天后,他在自己的《军策令》里先是对夏侯渊带领四百人去修补鹿角而被害表示沉痛的哀悼,但是接下来,他明白无误地批评夏侯渊虽身负重任却勇而无谋,在军中被人私下里称为“白地将军”。“白地”是白话文词语,就是“平白无故”的意思,“白地将军”就是“多事将军”,平白无故地做决定的将军。夏侯渊如果知道自己死了获如此评价,不知当初是否还要死战。曹操的《军策令》话里有话,就是说夏侯渊谋略不当,致使定军山之败。可是,夏侯渊错在何处,不仅曹操说不出来,我们从史书上也找不出来。曹操这样说,是不是在为自己的错误开脱呢?

平定张鲁后,司马懿苦劝曹操顺势灭蜀,谁知曹操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之后,就回都城为自己筹划晋升魏王的大业了。曹操犯了一个大错,导致刘备在蜀中站稳脚跟后又向中原走来,才导致了曹操正因为这次坐失良机,才导致后来的定军山惨败,不仅彻底丢失了汉中,也终于促成了三国鼎立。当时刘备举全国之力攻打汉中,志在必得。这时,即使曹操亲至,如果只给他夏侯渊那些兵力,又能有何作为?

宛之战,曹操犯错,典韦死了;定军山之战,曹操犯错,夏侯渊死了。

这就是三国时候的天理?

毛泽东论夏侯渊———

当时,以一军之帅之重,夏侯渊似乎不应该亲自带人去修补鹿角。另外,他分兵一半助张郃,致使定军山空虚,似乎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毛泽东也曾经谈起过夏侯渊的死因。1971年10月26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知消息后,毛泽东高兴之余,对周恩来、乔冠华等人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魏书》的《夏侯渊传》。当初夏侯渊打了几次胜仗,曹操写信提醒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当有怯弱时’,就是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打败仗的可能。夏侯渊把曹操的告诫不当一回事,结果全军覆没。你们去联合国,困难很多,要‘以勇为本’,更要注意‘为将当有怯弱时’。”毛泽东引用曹操对夏侯渊的评价来分析他的死因:一味任勇,没有怯弱时。毛泽东是领袖,曹操也是领袖。领袖看问题总是一语中的。

当时曹操让夏侯渊屯兵汉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他守住汉中,封闭刘备进攻中原的门户。夏侯渊要做的应该是加筑城防,修治防械,训练士兵。可是,纵横西凉,虎步关右的西部猎豹,养成了进攻性性格,习惯于侵略性思维。在汉中,西部猎豹仍然习惯于纵横驰骋,他多次和张郃主动出击,骚扰巴郡。曾经有一次,他命令张郃打到瓦口隘,张郃遭到张飞伏击,最后弃马带领几十个人狼狈逃回。本该防守,却动不动地去打别人。打别人却又不符合曹操的整体部署,所以兵力不足,最后总是无功而返,难怪乎军中送夏侯渊一个“白地将军”的称号了。夏侯渊多年督军,大都是远征讨逆,速战速决,战即回撤,养成了轻兵急进的习惯,整体上说,夏侯渊为将,善于攻城拔寨,善于追亡逐北,而看不出他在守城方面的特长。“虎步关右”,让西凉反贼胆战心惊的西部猎豹,本来就不该去汉中。

其实,和诸葛亮用错马谡一样,曹操也用错了夏侯渊。法正肯定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说夏侯渊并不是“国之将帅”的材料。

战友啊战友———

陕西省勉县南五公里,12个山头前后相连,当地人称之为十二连珠山,这就是历史上的定军山。定军山入口处,写着一个告示牌:进山请自觉购票,门票30元。定军山因夏侯渊之死而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夏侯渊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2009年的5月1日。离山门不远的斩将桥头,几个游客在读完桥头的解说牌后,知道这里是黄忠斩夏侯渊的地方。桥边,还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道砍痕,导游说是黄忠砍夏侯渊时失手砍在石上,留下了这一永远的痕迹,名之曰:斩将石。斩将桥可能还属于历史,斩将石就只能属于经济开发了。219年正月的定军山之战,距今已经有1790年,当年的一个刀痕,即使是金镏的,风雨剥蚀,恐怕也早就随岁月而去了吧。再就是,当年如果黄忠老将失手砍在石上,那就会被夏侯渊所乘,那时,斩将桥上的烈士就是黄忠而不是夏侯渊了。即使真有这么一块石头,那时候战斗激烈,你死我活,谁还会挂记着后人的旅游开发,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在那块石头上做个记号?

斩将石前,这几个游客却煞有介事地谈论着夏侯渊死亡的原因。

一胖子说:“夏侯渊死于黄忠之手。当时刘备对汉中是志在必得,以绝对优势兵力先行占据了踏进汉中的跳板———定军山。为了对付夏侯渊,他把经验丰富骁勇异常的老将黄忠派去冲锋陷阵。习惯于做元帅的夏侯渊离开帅帐,直接去和对方专业先锋厮杀,结果可想而知。”

一瘦子说:“夏侯渊之死源于曹操。夏侯渊本来是西部猎豹,闪电战大师,长于进攻,善于调兵遣将。可是曹操派他驻守汉中,他这一辈子第一次处于守方,没经验呀。再就是,看看这满山的松树,丛林战啊。夏侯渊习惯于在西凉开阔地带作战,这个地儿只能打丛林战,西部猎豹就被蜀山蛇咬死了。这全是因为曹操让他来了一个不该来的地方!”

……

游客们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笑谈一千八百年前一个人的遇难。可是,又有谁知道遇难者夏侯渊当时的真实想法?

斩将桥畔,夏侯渊的魂灵依然不肯离去。他孤独地徘徊在桥下,听着上面的人的谈论,自己也在深深地思考:我到底死于什么?死于有勇无谋?否也!若是有勇无谋,怎能马踏西凉虎步关右?死于犯险行动?否也!当时一半的兵力已经拨给了张郃,修补鹿角乃是要务,无人可派,我不去,难道等曹操亲自去?死于曹操的错误任用?否也!一开始来汉中,我就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汉中的山地,怎能跑得开西部猎豹?可是,主公回撤留防,我不受命,他能放心吗?来到汉中,我固然不习惯于防守,但是,刘备大军一到,我象征性地打一仗,然后拔腿就走,也可以活命啊。可主公这么信任我,把汉中那么重要的位置让我守,那时,除了冲上去,我还有其他选择吗?游客们离开了,夏侯渊的魂灵依然在斩将桥畔苦苦思索:我死于什么?

其实,夏侯渊死于自己的性格:尚义。

为了义,他遗弃幼子而抚养亡弟孤女;

为了义,曹操犯罪他“代引重罪”;

为了义,他离开西凉,临危受命,驻守汉中;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