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蟆想和越野吉普车。

张辽拖着病躯,无聊地望着床脚生锈的长戟。就是这杆长戟,曾陪着他和八百勇士杀进十万人的敌营。而现在,自己病了,这杆长戟只能和自己一样寂寞地躺在角落里,任凭灰尘落在上面。要是不生病,自己也许还能挺着长戟杀到南岸,再来一个翻版的“逍遥津大战”———想起逍遥津之战,张辽感觉自己的病情好像轻了一些。

临船,曹休在那里指手画脚地发号施令。曹休有什么了不起?武功,谋略,统统不如张辽,他就是有一个方面能胜过张辽:他是曹操族子,单凭这一条,张辽奋斗一辈子也超不过他,虽然这时曹休是一个乡候,而张辽是一个县侯。可是,曹休督诸州郡二十余军,张辽只督其中之一而已!三年前,曹操倚重了三十年的于禁带领七个军团,一下子全都投降了关羽,这件事情,扫除了曹操对外姓将领最后的一点信任———何况张辽是个降将———虽然他是逍遥军神。

也许,作为一个军人,张辽该满足了,然而,作为一个英雄,他还向往更广的战场。无力舞戟厮杀,无权运筹帷幄,只能猫在病榻上,这一次出征,张辽感觉自己只是一个道具,是用来威慑东吴的。吴将吕范被打败了,战斗毫无悬念地属于魏国,大家都在欢呼胜利,整个长江都沸腾了。张辽却什么也听不到了,昏迷中,他挺着长戟,喊着:“雁门张辽在此,谁敢与我一战!”直冲十万孙吴大营。

《三国演义》

第八十一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写曹丕带着张辽亲征东吴,张辽与吴将丁奉一照面,就被其一箭射中其腰,幸亏徐晃把他救走,魏军大败,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历史的真实是这样的:曹丕并没有亲征,魏军领头的是曹休;吃败仗的是东吴吕范,而非曹魏。至于张辽,也是抱病上岗,病情加重,最后死在江都,当时绝无可能上战场。如果张辽能上战场,和丁奉照面,谁被谁一击而中还真说不定呢!

在从江陵回江都的船上,张辽已经听到了死亡的脚步声随着长江流水传来。逍遥军神,真心英雄,就这样被死亡召唤。

①:公元221年,曹丕接见张辽,亲问七年前张辽逍遥津破吴时的过程,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叹息道:“张辽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是周宣王时的征边大将,征夷功大,曹丕用召虎来称述张辽功绩。“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出于召虎之口。

第七章  三国“快男”于禁

* 绕着弯子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于禁就是幸运的“曾轶可”。

* 当一个人把活着作为第一选择时,他是不是舍弃了很多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东西?

* 整曹植,整曹洪,整魏讽,整丁仪,曹丕都有绝招,但是都远远不如整于禁来得有艺术性。

于禁悼词

于禁,?年出生,221年因病去世。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官至左将军,封益寿亭侯,谥号厉候。于禁在194年投奔曹操,成为曹魏集团的萌芽力量。破黄巾,讨吕布,攻张绣,于禁所向无敌,官渡之战立奇功,成为曹魏集团的骨干。于禁以法家思想治军,杀气腾腾,持军严整,降服故友昌豨后又以法斩之,曾带领数十人奉命解除朱灵军权。219年,关羽包围樊城,于禁率七军驰援,遭遇汉水泛滥,向来以军法严格要求别人的于禁,放弃抵抗而投降,关羽败逃后,于禁滞留东吴,221年,于禁被孙权作为“效忠”曹魏的道具,引渡回国。曹丕以“于禁降敌,庞德义死”的高陵画像羞辱他,他因此发病而死。

以法立威名,时穷节全失,

成败亦偶然,英雄皆传说。

一 三国“快男”

《三国演义》里的超级菜鸟———

《三国演义》里,刘备一方的武将大都光芒四射,至于关张马黄赵,那更是与日月同比辉。而曹操一方的武将,大多是暗淡无光,只有张辽、许褚、典韦勉强还算是有点儿“星光”。至于于禁,更像是一个菜鸟。

第五十八回,马超向曹操“挺枪直杀过来”,于禁出迎,八九个回合就被淘汰,张郃出阵,硬是打了二十个回合,再后来曹洪更是发挥出色,居然坚持了四五十个回合。马超面前,曹洪和张郃是菜鸟,按照回合比例,于禁则是超级菜鸟了。紧接着后面第五十九回,于禁从背后射了马超一箭,居然被他闪过去,还把自己人李堪给射死了,马超回马来杀于禁,于禁吓得拍马便走。这个喜剧一般的战斗场面,在突出马超神勇的同时,也说明了于禁是一个垃圾武将。菜鸟本来没有错,但是菜鸟出来领兵就是错了。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斩了蔡瑁张允,于禁和毛玠接替二人带领水军,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四十六回,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表达了对菜鸟于禁的不屑:“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三国演义》里的超级菜鸟于禁在曹魏集团里其实是一个超级大腕(当然投降关羽后一文不值了)。于禁与乐进、李典、吕虔同属于曹操时期的早期重要将领,多次攻城拔寨,斩将杀敌,深得曹操器重。

据《三国志》,206年曹操上表为于禁、张辽、乐进三人请功,说于禁三人“武力既弘”(武功高强),那于禁绝不会还不如史书上无任何武功记载的曹洪。论武功,于禁可能不是马超的对手,但是绝对比曹洪高,甚至可能还比张郃高。张郃,在正史里也是“以巧变为称”。《三国志》有一个特点,对武功高的人都有明文记载,可是《三国志》并未描述张郃的单兵作战能力,倒是多次提到于禁斩杀敌将。曹操在那次请功时还说于禁等人“无坚不陷”,哪里有困难往哪里去,看来于禁也不是一见马超就“拍马便走”的胆小鬼。据《襄阳耆旧记》(东晋·习凿齿),蔡瑁投降曹操后,官运亨通,“遂为魏武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汉阳亭侯”,最后寿终正寝。另据《三国志·江表传》,蒋干虽劝降周瑜失败,但并无盗书中计之说。既如此,便无于禁带领水军一事。赤壁之战,于禁应该没什么责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